上篇文章《暗房很簡單(一):放大機詳解與選擇》中有毒君介紹了放大機及其周邊配件的系統介紹,今天給大家講一下暗房中另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相紙。
▲攝於中國石油大學,Kentmere相紙,8x10寸
相紙主要從紙基材料、色調風格、紋理、反差、尺寸、品牌、儲存、衝洗8個維度進行介紹。
紙基相紙就是在纖維紙基上塗有感光乳劑和明膠表層。在紙基和塗層中間有一層很薄的硫酸鋇,它會讓曝光的銀鹽相紙影調看起來更豐富,因為它能承載更厚的銀鹽乳劑層;
塗塑相紙在紙基兩面有防水的樹脂,所以在衝洗的時候紙基不會吸水,因此大大節約衝洗時間,但密度遠不如紙基相紙。
相紙從色調風格分類有自然調、冷調、暖調、象牙白等,喜好因人而異。
有些相紙可以後期再進行調色,但調色內容對於本篇主題有些超綱,暫不詳細展開了。
相紙從表面紋理上主要分光面和絨面,因為反光材質不同,所以即使相同條件下曝光出來,肉眼觀看反差大小也會有一定差別。
▲光面相紙
▲絨面相紙
012345六種反差,分別對應從低反差到高反差。因為可變反差相紙的出現,現在定號反差相紙很少有生產的了,而且很難買到全號數,存貨基本都在234中間號。
▲定號相紙
每個廠商生產的不同品牌相紙,即使號數相同反差效果也不盡相同。
可變反差相紙是伊爾福研發的,用對藍綠光敏感的高低兩種感光反差乳劑均勻塗抹,在放照片時,通過調整其互補色(藍-黃,綠-品紅)的比例來控制相紙曝光的反差。
可變反差系統從研發角度來看是一套非常複雜的系統,需要穩定的放大機光源、濾色片、相紙品質和完善的曝光方法相結合才能達到與定號相紙相當的出片效果,因此這套系統一直到20世紀末才真正地成熟並流行開來。
早期使用定號相紙時,因為相紙的反差是固定的,可調整的靈活性非常有限,所以在衝洗膠捲時就要先控制底片衝洗的反差,操作流程非常嚴謹。
現在有了可變反差方法系統,大家對膠片的曝光和衝洗開始變得隨便起來了,結果底片上做不好的要拿到暗房裡事倍功半去補救。
相紙常見尺寸有5×7、8×10、9.5×12、11×14、12×16、14×17、16×20、20×24等。
ILFORD,品質好,密度大,品類全,價格高。
Bergger,僅次於ilford,優點是灰階過度細膩,價格比ilford略便宜一點。
主要是RC相紙,品質穩定,風格接近ILFORD,價格實惠。
ADOX:只用過兩盒5×7的RC相紙,品質穩定,沒有明顯的優缺點,比較中庸。
影調偏復古,價格低廉。
相紙保質期普遍在2-3年左右,需要保存在陰涼通風的地方。
相紙是色盲片,對紅色和黃色不敏感,而膠片現在主流都用的全色片,因此顯影液一定是不通用的。相紙顯影推薦D-72,有條件的買更好的相紙顯影液也無妨。
之前有個朋友不聽勸圖省事,沒有買D-72而是使用D-76衝洗相紙,結果衝洗了很久才顯影,反差非常低,而且整體色調嚴重偏黃。
不過停顯和定影液是可以通用於膠片和相紙的。
塗塑相紙的衝洗流程和紙基相紙基本相同,不過塗塑相紙的衝洗時間普遍不到紙基相紙的50%,節約很多時間,用作練習最適合。
但如果要做收藏品還是紙基相紙的品質更好。
帆布袋最後28個庫存特價處理,單價59元。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