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在千呼萬喚中與大家見面了。很多人從第一集開始就盼著美食,結果卻被章丘的一口鐵鍋給種了草。
其實想想也對,畢竟對於中國人來說,沒有一口趁手的鍋,做出來的飯都不一定會好吃。《舌尖3》第一集播出後,豆瓣的評分也一直穩定在8.2分上。
和第一季的9.3分比雖有差距,但和第二季的8.4分比,卻也相差不大。然而,隨著節目的推進,《舌尖3》的話題也越來越有爭議性,而結果就是.口碑一路下滑。
不少網友甚至用當年吐槽淘寶的惡搞圖來吐槽這三季的《舌尖》。
這就有點兒尷尬了。而之所以口碑突然這麼慘,主要是因為節目出現了很多「硬傷」。讓我們一一道來。
首先是片中「推薦」遭網友質疑,有網友直接吐槽《舌尖3》推薦的樂山八婆串串,是圈內人帶著編導去拍的。
還有就是麻辣燙和缽缽雞混為一談。對於超級愛麻辣的胖編來說,在成都呆了四年,天天與麻椒和辣椒為伍。說實話,缽缽雞、麻辣燙、串串、冷鍋串串真的都有明顯區別。
但是這個說來話太長了,如果小夥伴身邊有一位樂山人,直接問他好了。
推薦的天津煎餅裡,
夾火腿生菜,
天津人一臉蒙圈樣兒
有網友說,
這集講的是河南人在杭州打拼,
想在杭州尋找家鄉的味道。
▼
但別忘了,
《舌尖》是面向全國的美食節目啊,
作為一個遊客,
我想知道杭州有哪些土味美食,
你告訴我河南人都愛吃這個???
如果說上面的吐槽還算是小打小鬧的話,那下面的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相當相當嚴重了!
其中有網友指出,《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錯將美國引進的大口黑鱸,當成四鰓鱸魚。
在經過反覆比對後,上海水產研究所有關專家認為,視頻中太湖漁民打撈上來的確實是大口黑鱸。視頻中將花鱸冠以「太湖魚中之冠」同樣受質疑。
眾網友紛紛指責節目組,不該犯如此常識性錯誤。各種有關鱸魚的解讀和評論,由此不斷出現在網上。
大口黑鱸、花鱸(又被稱為海鱸魚)和松江四鰓鱸魚是目前市場上魔都市民聽到最多的三大鱸魚品種。那麼該怎麼區分呢?
「大口黑鱸身體兩側各有一條明顯暗紋,上市規格大都在半斤至兩斤之間。相對大口黑鱸,海鱸更細長,背部有黑色星狀,體型更大。大口黑鱸更多的是活體銷售,而海鱸一般是冰鮮銷售。」
相比上面兩種鱸魚,松江四鰓鱸魚體型非常小,重量一般在一兩左右。僅從體型和外表分辨,專家認為,三者就有明顯區別,只要了解了這些基本常識,一般就不會將大口黑鱸當成海鱸或四鰓鱸魚。
還有另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就是出現在第4集《養》中的自製中藥口紅。
我們先來看一波網友們的吐槽:
@lsxsxmilk7:我以為是微商創業團隊自費拍攝呢。
@福丸FUKUMARU:。。。。。。。。舌尖上的中國????有病吧!!和某寶直播三無口紅有啥區別。
@劉碼露:這怕不是舌尖上的快手,快手超多自製口紅腮紅BB霜。
@俄勒岡七姐:我看到這裡也是驚呆了!不要DIY化妝品!不要DIY化妝品!不要DIY化妝品!重要的話說三遍!
@此地無淫弎百兩:看到管體以為是大型造假現場。
也有網友發現,視頻中製作口紅的材料包均在某寶有售,在沒做任何殺菌和防細菌滋生處理、添加防腐劑的情況下自製口紅,保質期很短且容易酸敗變質,一旦細菌繁殖進入口腔,會出現很多問題。
是否加入中藥元素,自製口紅就安全,還能對身體起到保養的作用呢?「中藥口紅」的功效是否可信?
要了解口紅的作用,得先了解口紅的成分。
從醫學上來說,製作口紅主要包括三大類成分:
一是油脂,包括凡士林和羊毛脂,作用是提高含水量;
二是加點甘油,會增加潤滑度;
三是色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各種色號。
由此看來,口紅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保溼的基礎上,給嘴唇著色,讓女性看上去氣色更好而已。讓中藥成分通過嘴唇的血管進入人體來起到保健作用.你懂得。
再就是,不是所有中藥都是無毒無害的有些中藥材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並不純淨,且中藥化妝品在製備、保存中也容易受到汙染,有些中藥成分安全範圍較窄稍多就容易產生毒性,所以中藥口紅並不適合自製。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此前有新聞曾曝過《老漢誤用斷腸草燉豬腳 一家三口中毒殞命》,指出草藥的風險……因為普通人沒有分辨草藥的能力。
就在昨晚(2月23日),隨著第5集的播出,新的槽點又供應上了……
如果說《舌尖3》的前兩集還讓網友們沉迷於找茬,那到這一集,評論卻一致轉向了情節。
第五集的主題是「廚人」,說是要「突出飲食裡人的因素,著重展示人與食物的關係。用心的人才能做出美食,我們從飲食中發現生活的真諦。」
一個是做摔面的大廚,面啥樣還沒看仔細,導演組的鏡頭就跟著大廚去看他的女兒了。
因為平時開店忙,所以只能抽休息的一點時間來看看女兒。
隔著欄杆看著女兒做操,大廚突然就哭了。
然後是天津的一位媽媽,每天早起給女兒和老公做早飯。
作為國家二級營養師的她,做早餐從來不假手他人,自己點豆腐做豆腐腦,自製酵母做薄餅。
最後,節目組告訴大家,這位熱愛美食熱愛生活的媽媽得了重病。
講人物故事的篇幅遠遠大過美食,這樣的安排讓網友們產生了分歧。
喜歡的人覺得很催淚,感人:
可不喜歡的人想說……
我就想看點好吃的,種種草……
的確,導演費心找了故事。可你這個節目叫《舌尖上的中國》啊,你是檔美食紀錄片啊!
作文寫得最好,跑題了也很難得高分。
《舌尖3》的豆瓣評分已經下降到5.3了……
也難怪網友們紛紛吐槽:今年的這個《舌尖》不是原來那個味兒了!
大家都知道,去年10月份,央視紀錄頻道製片人、《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正式從央視離職,自己創業辦了公司,繼續從事紀錄片創作。
在陳曉卿離職之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就已經正式啟動,籌備期尚擔任《舌尖3》總導演的陳曉卿,在隨後的通稿中,職位已經更新為策劃,總導演替換為劉鴻雁。也就是說《舌尖3》已經和陳曉卿沒什麼關係了。
但或許是抱著「央視認真,精品必出」的心態,大家對於《舌尖3》有著同樣的期望。只是對於很多小夥伴們來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想起《舌尖1》自播出以來,
創下中國紀錄片近20年來最高收視紀錄。
把一個個稀鬆平常的食物,
拍出美味高級的樣子,
隔著屏幕都能吃下2碗白飯,
這種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簡直可以俯視世界各類美食。
作為一部講述中華美食的紀錄片,相信絕大多數觀眾,想要從影片中看到的是中國博大精深的美食,是藏於身邊的或是未曾見識過的美食,對於我們記憶的勾動,和感官上的誘惑。
可惜,在《舌尖3》裡,食物仿佛退居到一個非常次要的地位。
對於《舌尖3》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下方留言跟大家一起討論 綜合:上觀新聞、上海全知道、知乎、觀察者網、新浪微博-END-
1.我從來沒有愛過這世界,他對我也一樣天才槍
2.就算你誠實,生活照樣在欺騙你
3.大魚 | 在這個世界相遇
(只有1%的人知道點擊上方藍字)
哈嘍寶寶們,社長給泥萌推薦個有故事、有好玩、有美食、有遠方、有美景、有詩意的旅行種草的公眾號,感興趣的話可以掃碼關注,沒興趣也請溫柔略過。
麼麼噠 —— 愛你的社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