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正逢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由馬思純、黃景瑜、鍾楚曦主演的愛情電影《蕎麥瘋長》,因為曾在重慶取景拍攝,也引來了山城影迷的關注,當晚,20多位上遊觀影團的觀眾在英皇電影城重慶新光天地店,免費欣賞了這部電影。截至記者發稿這部影片的首日票房已經突破2700萬。
記者注意到,江北郭家沱望江廠、綦江三江四鋼廠等以前很少在影視片中出現的地點都在《蕎麥瘋長》亮相,而其中有不少熱門潛質的地點,不妨跟著記者的腳步一一打卡。
在郭家沱球場壩
復原上世紀90年代
早在2018年5月至8月《蕎麥瘋長》在重慶拍攝期間,就受到了影迷的高度關注,在25日晚參與上遊觀影團的不少觀眾也對片中的山城美景期待不已。
對於選擇來重慶取景拍攝的原因,製片人藤井樹告訴記者,是因為「導演在重慶看到了一個令他非常驚喜的景,具體是哪裡我現在還要保密,但導演說那個景完美地再現了他劇本中描繪的一個重要場景,非常符合他的想像。於是就立刻決定,要來重慶拍攝。」而導演徐展雄也表示,「我真的特別喜歡重慶。」
5月22日在重慶開機的當天,馬思純等主演以及梁靜、陳正道、徐展雄、藤井樹等主創就悉數出席,5月24日,馬思純還被影迷看到現身下半城一處火鍋館,不過當時劇組並未透露在重慶的具體拍攝地點。
直到2018年5月28日,江北區郭家沱街道鑼旗寺社區(原國營望江機器廠)貼出了一份公示,稱《蕎麥瘋長》將於5月28日-6月6日在籃球場(郭家沱球場壩)進行拍攝,需進行施工,復原上世紀90年代初場景,影迷才得知了影片確切的拍攝地點。
據悉,近年來,已經有《人山人海》《受益人》等10餘部影視劇的取景拍攝都選擇在了郭家沱。
搭景布景10餘處
吸引2萬多群眾圍觀
據市文化委相關協作人員介紹,此前導演徐展雄就帶領劇組到郭家沱走院串巷,觀景看場,並認為此地獨特的軍工文化,比如現存的眷字號、國營商貿公司、青磚紅瓦的居民建築群等與自己想像中的場景很符合。
而上世紀50年代就有的「郭家沱工礦貿易公司百貨商店」門面大字,只需將「郭家沱」三字替換,就與片中的地點完美吻合了。
記者注意到,主要取景地郭家沱球場壩,在影片中被改造成為了一片夜市夜宵攤,在高高掛起的串串燈泡下,三五老友圍坐一起喝酒聊天,再加上一箱箱錯落堆疊的老重啤綠色酒瓶,一下子把影片的氛圍拉回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的重慶街頭,而馬思純在這裡也有不少夜間場的重要戲份。
而白天,馬思純與扮演自己男友的演員辛鵬一起,也經常出現在郭家沱的老街上騎著摩託車進行拍攝。
自5月29日以來,《蕎麥瘋長》劇組連續10餘天在郭家沱拍攝,為重現上世紀90年代的場景,劇組除了在郭家沱球場壩之外,還在紅江村四合院、大商店以及堰塘灣等老舊居民樓、背街小巷搭景、布景達10餘處,每天都吸引數千當地群眾,還有從外地趕來的影迷和粉絲,整個拍攝期間估計有2萬多人到場圍觀。
綦江四鋼廠鐘樓
成片中標誌性建築物
上遊觀影團的影迷何女士對影片中馬思純與辛鵬在一座鐘樓上聊天的一幕印象深刻,不過這座鐘樓並不是在郭家沱,而是位於綦江區三江街道的重慶四鋼鋼業有限責任公司(原重慶四鋼廠遺址)。
記者了解到,在片中多次出現的鐘樓,其實是四鋼廠中心區的綜合辦公樓,也是四鋼的標誌性建築。
在拍攝時,馬思純也很喜歡鐘樓這個地點,馬思純的母親前來劇組探班時,就在這裡給女兒拍攝了不少工作照,馬思純也將這些照片發到了微博上。
據了解,2012年底四鋼廠停產後,廠房面貌依然完好,當年的鐵路、站臺、黑板報、標語、青年文明崗亭、標牌都保留原樣,2017年7月,由重慶電影集團等單位打造的「四鋼記憶」工業文化主題景區開園迎客,景區將老廠房和廠區結構進行包裝,重現了鋼廠昔日面貌,既可以遊覽體驗,又可以當作影視劇的拍攝場地。
此前,《鋼魂》《我的孩子我的家》《追蹤》《幸福照相館》《同路人》《恍如少年時》《十七歲的輕騎兵》等多部影視劇在四鋼廠舊址進行了拍攝,隨著《蕎麥瘋長》的上映,不少粉絲和影迷也會將這裡當做重慶新的打卡地。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湯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