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ha Guitry曾說過: 「成為巴黎人並非生於此地,而是於此間重生。」
來自法國巴黎的藝術香氛品牌diptyque,與法國藝術家Pierre-Marie合作,以「新藝術」風格為靈感進行創作,致敬品牌巴黎基因,推出花都巴黎系列產品。
diptyque與巴黎
見證著第五區四處盛放的鮮花與近在咫尺的塞納河流水,已誕生將近六十年的diptyque始終以巴黎為家,卻從未講述過品牌精彩絕倫的巴黎故事。
為彌補長久以來的遺憾,diptyque此番繼威尼斯的Olène(奧利恩)、希臘的Philosykos(希臘無花果)、 越南Do Son(杜桑)以及日本的Oyédo(東京)之後,隆重推出這款作品向品牌起源之地致以最誠摯的敬意: 花都巴黎系列。
「新藝術」致敬巴黎
想要擁抱整座巴黎的精彩,那只是痴人說夢。哪怕只想清晰地展示它某一個側面,都可能是空想。不過對於素來崇尚意外驚喜的diptyque來說,答案也在一次次不可預知的偶然中出乎意料地明朗起來。
這一切始於巴黎歌劇院大道,確切地說,這裡是diptyque的家。
不久之前,diptyque總部辦公室搬到位於這條大道上的一座奧斯曼風格的建築中,整個空間盡顯華美。難以置信的層高、敞亮通透的窗戶、 鑲嵌花邊的露臺、大理石壁爐、人字紋的鑲木地板以 及精美線腳。建築本身便是一件「新藝術流派」(已列入歷史遺產名錄)經典作品,瓷磚砌成的壁畫外牆上滿是鸚鵡與多彩的孔雀、海洋與繁茂的植物,讓人瞬間回到了那個 一戰爆發之前的巴黎,那片創意十足的世界。
diptyque以「新藝術」為靈感,致敬巴黎,講述diptyque自己的巴黎故事。
漸次綻放的玫瑰芬芳
diptyque的致敬作品怎能缺少香氛蠟燭的身影。而說起巴黎,自然少不了玫瑰的氣息。
就像來自Bagatelle公園(位於巴黎市內的布洛涅森林)、鮮花市場抑或是情侶手中表達愛意的玫瑰,有的帶著芬芳的喜悅,更多的則是一種淡然。但情感如出一轍:飽含春日到來的喜悅,在此生活的快樂以及在小酒館露臺上靜靜欣賞塞納河潺潺流過的愜意。
香氣中心處,一束鮮花正恣意綻放。層層疊疊的花瓣呼之欲出,馥鬱流香,無比甜蜜,它們是來自保加利 亞和土耳其的玫瑰,以及葛摩島的依蘭依蘭。或許 François Coty當年選擇的是來自法國格拉斯的千葉玫瑰 (亦稱五月玫瑰)。如今這一品種已幾乎銷聲匿跡,於是植物專家們將目光投向與亞洲交界的東歐地區培育的極為精緻的玫瑰品種,甚至將殘留的水珠也包含在這香氣裡,無比優雅甜美。另一面,依蘭依蘭帶著 英式糖果的獨特香調,芬芳怡人且持久悠長。肉桂皮精華與經典木香的氣息也隨之而來。
自由的展現並非青苔、苔蘚抑或橡木、松木, 而是廣藿香。嚴格按照印尼蒸餾萃取的廣藿香。植物與對應菌群酶化反應產生的亞基坎城木的辛香氣息、喬治木那潮溼而充滿泥土芬芳的類似巖蘭草的氣息,以及糅合了麝香、幹菸草香和龍涎香的降龍涎香醚......
氤氳間升騰而起的玫瑰香調的動人芬芳,顯得清新而美好,仿佛萬千玫瑰花瓣漸次開放,廣藿香也慢慢隨之浮現。
視覺藝術與極致感官
diptyque的傳奇故事始於畫筆、水彩、顏料、紙張,以及油畫作品。因為早在品牌進入香氛領域之前,畢業於羅浮宮學院的Yves、美術專業出身的Desmond和深修裝飾藝術的Christiane便已結緣。此後,Yves成為了舞臺布景師,另外兩位好朋友則在家居織物創作領域展開了合作。但他們從未停止過繪畫。
當你了解這段歷史,你就會理解視覺藝術在diptyque香氛創作中的重要性,每款香氛作品都在講述一段動人的故事。三位創始人在他們合作的領域各司其 職:Yves負責項目管理,Christiane是心靈手巧的藝術 家,Desmond則是天生的靈感大師——品牌標籤、包裝及瓶身標誌等圖案均出自Desmond之手。 他用中國水墨線條巧妙融合黑白,以蜿蜒曲折抑或對稱鮮明的線條表達意境。標誌性的橢圓將經典字體完美納入其中,極具辨識度的商標迅速脫穎而出。
三位創始人雖已遠去,但他們的創作精神永存。每一件新作的問世都是對他們最深情的懷念與致敬。
diptyque請來Pierre Marie,一位「裝飾設計師」為Paris Eau Fleur(花都巴黎香氛蠟燭)打造瓶身圖案,雙方擦出了精彩的創作火花。交織融合的圖案盡顯現代風韻。
致敬diptyque品牌巴黎與藝術基因的花都巴黎系列現已上市,全國各精品店和diptyque中國官方網站均已上線。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付曉萌_NB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