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作為動物界裡眼睛比例最大,最萌的生物。
卻有個非常大的惡習——上一秒在賣萌,下一秒突然眼睛一眯咬人!
被抓傷咬傷更是鏟屎官們的家常便飯。
而且不管怎麼打、怎麼罵貓咪都沒什麼作用。
雖說牙齒是貓咪跟這個世界進行感受和交流的方式之一,但咬人真的不是個好習慣。
輕者咬出個紅印兒,重者流血打針。
為了有效解決貓咪咬人,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貓咪為什麼會咬你。
其實貓咪咬人的原因,十有八九都是鏟屎官親自造成的。
貓咪在三周齡開始,就會自主鍛鍊天生的捕獵能力,開始和母親或者兄弟姐妹進行撲咬訓練。
在4-5個月更為明顯。
但是往往在2個月左右,就被鏟屎官帶回家。
自然的,它們便把鏟屎官當成了新一個狩獵目標。
許多鏟屎官在這時會犯兩個超級大的錯誤:
1、認為貓咪咬人不疼,就隨他了。
2、覺得貓咪還小,用手指逗貓玩。
這時的貓咪會因為一方面狩獵需求得不到滿足,另一方面把你當成獵物,就會做出咬人行為。
表現行為有:撲咬、用腳蹬、抱住就啃。
1) 激素作祟
成年發情時分泌的性激素會使貓咪有很強的攻擊性。
它們在這段時間,突然看啥都不順眼,懟天懟地懟空氣。
(想像成女人的大姨媽時期)
這時候別提抱它和擼它了。
即使你沒出現在它的視野裡,它都會莫名其秒飛奔過來咬你一口,再跑走。
2) 精力旺盛想和你玩
貓咪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等它們醒來的時候,就是它們造作的時候。
精力越旺盛,破壞力就越強。
如果此時鏟屎官不陪它們好好玩耍,它們就會過來各種挑逗你(咬你、抓你),只為了讓你過來陪它玩。
不管平常有多忙,都要騰出時間拿逗貓棒與貓咪玩耍。
3) 貓咪害怕緊張或感到不舒服了
貓咪是生性敏感的動物。
當周圍的環境或接觸的人、物產生變化,就會出現咬人的行為。
或者我們在擼貓的時候,擼的時間太長、擼的位置不對,都會引起貓咪的不適,從而咬人。
首先鏟屎官一定要給主子安排合理的遊戲時間、物品來滿足貓咪的狩獵心理。
其次千萬不要用手逗貓,千萬不要用手逗貓,千萬不要用手逗貓。
是逗貓棒不好嗎?非要用手。真的不要讓它養成手是玩具的習慣。
大熊在被貓咬時,常常用一個巨有效的方法:
被咬的第一瞬間不要快速往回收手。
**這樣一來容易受傷,二來貓咪以為你在跟它玩,咬得更狠。
既然被咬了,那就把手使勁往貓咪的嘴裡懟,懟到貓咪自己松嘴放開手為止。
**這是為了讓貓咪知道,它咬你它也很不好受。
緊接著不要與它對視,採取冷暴力不理它。
晾個20分鐘左右,再拿逗貓棒陪它玩,玩耍完畢獎勵小魚乾。
只要一被咬,就重複以上步驟。
長此以往,貓咪就會知道手不是狩獵玩具,咬了沒好處,改掉咬人的習慣。
其他方法:
①被貓咬後嚴厲的大叫。
教育小貓不咬人可以有一句固定的臺詞,例如「不可以」。
**一定要大聲,就算聽不懂話,也能明白語氣。
可以讓貓咪意識到錯誤,並且對固定命令產生印象。
②「溼身法」
在家裡每個地方都準備噴水壺,當貓咪突襲時,可以拿噴水壺噴它。
** 不能當著它的面直噴它,從側邊或者背後噴,讓它以為咬人會被噴。
③厭惡法
在貓咪經常咬的地方塗上風油精或橙子皮、柚子皮的味道,這樣貓貓聞到之後就不會下嘴了。
④哭就完事
對付小貓,哭還是蠻好使的。但治標不治本,只能看貓咪自身的悟性了。
但還有一種特性情況,可以稱為「惡貓」了。
這種貓咪要麼是小時被寵壞了、要麼自由野生慣了。
而且可以明顯感覺到它們咬/撓人時,是真的因為仇恨/生氣,而不是出於玩鬧、好奇。
一撓就是大面積、多處傷口出血。
且經過長時間教育後依舊不知悔改,還更加變本加厲,可以考慮胖揍一頓+關籠子。
雖然大熊不是很提倡通過這種方式,畢竟很影響親密關係的建立。
但是特殊群體還是要特殊對待,總有一方要認慫。
首先改變貓咪咬人的習慣是需要時間的。
不要指望兩三天的教育就能更正貓咪的行為習慣,一定要放平心態。
通常來說貓咪在1歲前,都會存在撲咬行為(精力旺盛、磨牙、發情等情況)。
一定要從小就改正這個習慣,不要認為小咬一口沒事,等長大了就更難糾正~
#今日互動話題#
你家的貓會亂咬人嗎?
▼▼▼▼▼
有熊商城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