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瞄準》終於播完了,整整57集。不知道大家看完了沒有?是否對最後的結局滿意?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一種細思極恐的感覺?
「細思極恐」是指仔細想想,覺得極其恐怖。用這四個字來評價《瞄準》,我認為最為合適。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導演成功地將男主角蘇文謙的遊俠性格,變成了一個心機很深的權謀者,莫非導演是為第二部埋下伏筆?#電視劇推薦#
01為什麼蘇文謙會成為一位「權謀者」?這需要從頭說起。
也許大家並未發現蘇文謙的權謀之心,那麼我們就從頭梳理一下,蘇文謙的權謀之心從何而來。這就要從蘇文謙的第一個露面說起,蘇文謙開始是一位遊俠似的人物,他是一名殺手,且不隸屬於任何黨派。只要對方給錢,他就可以為你去殺人。當然,此時的蘇文謙,還是有底線的,並不是什麼人都會去殺,要看是誰。
可在一次行動中,他誤殺了自己的一位摯友,導致了他性情大變。徹底與軍統斷絕了聯繫,淪落在松江街頭,靠給人雕刻為生。他本來是想以此來了結此生,萬萬沒有想到,巧遇特務街頭,將自己又與軍統扯上了關係。
02蘇文謙的恐懼究竟來自於哪裡?
我們雖然可以用「遊俠」來形容蘇文謙,但遊俠做事也需要講錢的,他們可以為錢做任何事。而在當時,他是為軍統賣命的。由於當時正處在八年抗戰時期,他協同軍統的水母暗殺組,懲惡鋤奸,暗殺了不少日軍高官。而就在抗戰結束後,在一次暗殺行動中,他錯殺了曾經的摯友。
蘇文謙的這位摯友,是我黨安排在民主人士身邊的秘書,他負責保護這位民主人士,因為這位民主人士對楚軍影響很大。因為在當時,國民政府雖然做到了表面上的統一,但門閥勢力仍在,而這位民主人士便是楚軍的重要將領。
由於這次暗殺,導致蘇文謙殺錯了人。所以他出於內疚,便與軍統斷絕了聯繫。而這次他又與軍統的行動扯上了關係,所以他恐懼,自己的過去是否會被清算。
03蘇文謙本想以平淡的方式生活,卻總被生活所捉弄。
蘇文謙不想與軍統有任何瓜葛,但軍統中的故人始終對他念念不忘,由於軍統頭子戴笠乘飛機遇難,導致軍統權利變更,軍統改名為保密局。名字雖然改了,但曾經的暗殺組卻未被解散。他們仍在配合軍方,在解放區進行破壞行動,其中以「水母」暗殺小組最為著名,他們並非普通的敵特,而是專門暗殺我方高層的特工人員。
「水母」暗殺組的老大池鐵城,曾經是蘇文謙的老搭檔,他一直念念不忘這位老朋友,希望有一天能夠與他再次合作。而蘇文謙並不想與他再有任何瓜葛,可事情並沒有朝他希望的方向發展。僅僅是一次極為普通的接頭行動,蘇文謙的身份便被對方識破。蘇文謙寧靜的生活也因此被打破。
04蘇文謙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一的放過池鐵城?難道真的出於兄弟情?
在《瞄準》這部電視劇中,蘇文謙看似重情重義,其實並非如此。而是跟他的年齡有關,而年齡與閱歷是劃等號的,為什麼這麼說?蘇文謙在與池鐵城暗殺日軍高官時,有意把活下來的機會讓給池鐵城。是因為年輕人的義氣,但當他錯殺摯友的時候,他醒悟了。
在整部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出池鐵城老謀深算,處處都在為自己考慮,時時刻刻都在利用蘇文謙,以及他的徒弟們。蘇文謙真的那麼傻嗎?我想他並不傻,而是出於一種年輕人的義氣。他希望池能夠活下去,因為秦紫舒。
直到後來,池鐵城的有意隱瞞,導致蘇文謙錯殺摯友,蘇文謙才徹底醒悟。於是,他斷絕了一切與池鐵城的聯繫,直到他再次出現。此時的他是矛盾的,雖然對池鐵城有恨,但念及多年的兄弟情,他心軟了。他一次次地放走了池鐵城,使池鐵城的行動不斷升級。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05其實蘇文謙的所做所為,與某位國軍將領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轍。
我們從電視劇中,可以發現。此次水母暗殺組來到松江,目的就是為了刺傷秦老,而這位秦老就是當年的那位民主人士,因為他在楚軍中有很高的影響力,十萬楚軍將士是戰是和,全憑他一句話。而國民黨高層為了削弱這種影響,安排了一位雜牌軍的司令,管理楚軍。而這位雜牌軍司令,眼見國民黨大勢已去,想利用手中的權力,來與我軍做交易。
我們知道交易就必須有籌碼,這位雜牌司令的籌碼便是十萬楚軍將士,只不過還需要得到秦老的支持,於是,秦老的選擇對於雙方都極為重要。
為什麼蘇文謙的所做作為與這位國軍將領如出一轍?那是因為池鐵城就是蘇文謙手中的籌碼。本可以一次抓到池鐵城,可蘇文謙卻一次次的放過了他,看似是兄弟情,其實在我看來,恰恰是蘇文謙為了提高自己籌碼,進行的一番炒作。
06為什麼說池鐵城是蘇文謙手中的籌碼?
其實,在他們兩人最後一次行動後,往日的兄弟情早就不存在了,當然這種兄弟情僅限於蘇文謙,池鐵城只是出於行動的需要,以及對蘇文謙身手的欣賞。如果蘇文謙能夠積極配合公安部門的工作,估計整部電視劇會不超過40集。可他一次又一次地放過池鐵城,目的是什麼?
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蘇文謙不配合公安部門的工作,經常用自己的方式來處理與池鐵城有關的問題。難道他不害怕嗎?之前他可是害怕被清算的,怎麼現在他的違規操作就不害怕了?此處對他的描寫極為矛盾,也是我們細思極恐的所在,他為什麼要放走池鐵城?他為什麼不配合公安部門的工作?難道是兄弟情?還是導演的有意為之?
導演與編劇在處理這個問題上,顯然有些不妥。本來想給蘇文謙樹立一種「浪子回頭」的形象,可被他們這樣一處理,顯得蘇文謙在利用池鐵城,來為自己增加籌碼。如果池鐵城的行動不升級,蘇文謙的價值就不會徹底的展露出來。而他一次次地放走池鐵城,不配合工作,正是在給自己的籌碼加價。
這就像我們現實生活中,警察抓一個小偷的功勞大,還是抓一個強盜的功勞大一樣。池鐵城一開始的行動,雖然具有一定的破壞性,但並沒有凸顯他的危害性,直到他們暗殺秦老,使得公安部門不得不重視蘇文謙,因為只有蘇文謙才最了解池鐵城,對暗殺也最有經驗。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蘇文謙為什麼之前不配合工作,又一次次地放走池鐵城的原因。
其實,我也不想如此「黑化」蘇文謙。因為蘇文謙的扮演者是黃軒,是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他曾經主演過的神探耶律麒是我最喜歡的角色之一,我也是看到黃軒主演,才觀看的這部電視劇。可萬萬沒想到,這部電視劇的導演與編劇,將整部電視劇拍得如此拖沓。
導演想將蘇文謙這個角色,塑造成一個「浪子回頭」的形象,可拖沓反轉的劇情,使本來可以簡單表達的事情,非要表達得那麼久,真的會使我們這些觀眾細思極恐,這就像我們常說的那句老話一樣「越描越黑」。
《瞄準》這部電視劇給我的感覺,就好像是面對一個嘮叨的人,再不停和你嘮叨。我們面對這樣的人,往往都會避而遠之,雖然對方說的話有道理,但圍繞一個問題不停地反覆說,就會讓人產生厭惡感,《瞄準》這部電視劇給我的就是這一種感受。
我們作為觀眾希望看到好劇,更希望導演與編劇不要浪費我們觀眾的時間,明明可以40集以內表述的事情,非要拍到57集,這樣的電視劇很多。某些很好的題材,就是這樣被浪費的。更會使觀眾對劇情想要表達的內容產生曲解。大家覺得我「曲解」的是否有道理,您心目中的蘇文謙究竟是一位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