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曾用撿麥穗的故事給柏拉圖解釋愛情。
蘇格拉底讓柏拉圖去撿一株大的麥穗回來,但是不能走回頭路。結果柏拉圖空手而歸。
因為當他看到又大又飽滿的麥穗時,總想著前面還有更好的。可是走完整片森林發現,沒有更好,或者最好。
蘇格拉底想告訴柏拉圖,愛情沒有最好,人沒有十全十美,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你雖不是最好,但卻是我喜歡的。
那種「看著碗裡的,想著鍋裡的」,「媳婦別人家的好」的想法的人,終究不會幸福。
01
該幹什麼的年齡就要幹什麼。另類的生活,或許當下快活,殊不知卻也有種種隱患。
張姨年輕時頗有才華。因為文筆不錯,經常寫搞,因此得到了市裡某些領導的青睞,所以工作調到城裡。
所以,年輕的張姨在找對象一事上眼光頗高。曾經有很不錯的小夥子追求張姨,可是在張姨看來,都只不過一般般。
在找對象這件事上,時間就如指縫間的流水,縫隙不大,卻留不住任何時光,而且總是不知不覺。
就這樣,張姨到了快四十的年紀。這十幾年的時間,有了房,有了車,有了工作上小小的成就感,可是,心中仍無可依靠。
無奈,心中對美好愛情的嚮往終究敗給了現實。
張姨嫁給了一個帶著孩子的離婚男人。
住著她的房,開著她的車,卻得到對方的尊重。男人的孩子到現在依然很排斥張姨。
比起現在的日子,雖然名分上有了家庭,有了丈夫,卻還不如自己過的痛快。
一輩子,不結婚又如何。關鍵看自己的內心,如果覺得一個人的日子很好,大可不必把結婚當做任務。
現在的張姨,把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上。並發展了自己的小愛好,整日醉心研究文學,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賞詩和遠方。
雖說生活是自己的,自己想怎麼活就怎麼活。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的為自己而活。那種自己想怎樣就怎樣的生活畢竟不多。大部分人還是過著按部就班的日子。
02
就像,婚姻。
都說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只有想結婚的兩個人遇見,才是正確的結婚方式。
但是,年齡往往是困住一個人自由選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女人。
多少女人,因為年齡大了,不得不將就嫁了。年輕時,有資本,可以挑挑選選,可是年齡一大,選擇的空間就很小。
年齡一大,孕育孩子是個問題。大城市觀念相對開放,自由平等大家都能接受。可是在三線城市,甚至小鎮小村,別說生孩子,生女孩都不高興。所以,在一般的城市裡,還是要到了結婚的年齡就要認真對待,而不是以玩玩的態度談戀愛。
現在的女孩,一般學歷顏值都較高,外在條件都是不錯的。
她們之所以遲遲不結婚,是因為她們不想結了婚而降低了生活質量。
其實溪溪覺得,兩個人只要情投意合,願意彼此付出就好,而不是說你條件不如我就不配我。
03
身邊很多條件好的大齡女孩都嫁了不如自己的男人。她們說服自己結婚的理由是,
雖然他條件差,但是對我還不錯。
那女孩眼中所謂的條件差,是哪裡差呢?
工作不如自己,掙錢一般般,家裡大部分的開支需要女人支撐。
學歷不如自己。工作上沒有大的突破,好像一輩子能看到底。
家庭條件不如自己。尤其是公公婆婆年齡較大,或者常年疾病纏身。有了孩子,沒人幫帶孩子。
掙錢多少,咱不在乎,只要日子能說的過去,也不要求大紅大紫。
但是,沒人看孩子糟心啊。自己又不能不工作,請保姆,又不放心。
所以那些女孩婚姻中又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公會一直對你好嗎?
答案是相互的。
即使他一無是處,他也有想得到溫暖的時候。任何婚姻中,一個人都不可能無條件的對一個人好一輩子。
其他方面可互補,唯獨情感需求不可替代。
所以,溪溪覺得,即使年齡大了要將就,也得差不多,或者首選人品靠的住才行。
願你在結婚的年紀就能遇見對的那個人。如果遇不見,也不要因為年齡大了,而隨便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