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帶著期待來看這部電影的,但看完有些說不出話。我看完的感受是:明明能講好一個故事,可是就是要加入太多私貨導致電影本身有些支離破碎。最明顯的就是影評人這個角色,我個人覺得完全沒有出現在電影中的必要,這個形象仿佛就是為了說幾句懟影評人的臺詞而存在的。幾個角色,掙脫裹小腳的,獨立的,有一顆復仇的心的周韻,看上去光鮮亮麗,又一心傻傻地等著廖凡娶她的許晴,一心想要復仇,但復仇的道路又完全被其他人擺布的彭于晏,以及多年布局,最後又險些功虧一簣的姜文,這些角色,每個人都代表了很多東西,但是觀眾在130分鐘的觀影過程中很難馬上消化,這就使得看完電影,感覺好像裡面講了很多東西,但是又說不清楚講了什麼,反而感覺有些莫名其妙。
我想既然是商業片而不是文藝片,這樣的觀影體驗是很差的,我一直覺得一篇好的文章,應該是各種水平的人看完都能看出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只有高水平的人能看懂,低水平的人就不知所云,我覺得電影也是這樣。
我是喜歡姜文的,有機會我也會再看一遍邪不壓正,去分析裡面的隱喻和要講述的東西,但我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數人一部電影最多就看一遍,印象差了就不會再改變了。
還想說一些選角,影片開始的情節我想是致敬了昆丁的暴力美學,讓我還蠻期待這個復仇的故事有怎樣的展開的。但鏡頭一轉,彭于晏的出現就讓我有些出戲,不針對彭于晏這個人,我是感覺僅僅是臺灣腔就真的讓這個角色立不起來,再不要提影片裡他像觀眾展示的很多是一個心無城府的陽光男孩了。還有洋爸爸這個角色,我水平有限說不好,僅從觀影角度來說,感覺他有些刻意的京片子其實也很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