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市場迎來「生死七月」 國產片能否引爆暑期檔?

2021-01-14 中華網文化頻道

暑期檔終於來了。按照慣例,往年暑期檔都會迎來一年中的票房高峰期。不過從今年看,已經過去的六月依靠四部進口大片,卻沒有點燃預期中的市場熱情。在進入國產保護月的七八兩月時間裡,目前看也缺乏有爆款賣相的國產影片。這樣的片單也沒有為市場注入太高信心,但從資本角度來看,年初伊始一直冷淡的市場表現讓企業們太需要一些利好聲音。今年的暑期檔,成為了整個行業高度關注的對象。

國產片等待爆發

業界普遍說法認為,暑期檔一般都是每年6、7、8三個月的時間。而這三個月往往會因為達到一個票房高峰,成為一年之中最火熱的電影檔期。

從上市公司角度看,從六月開始影視股就逐漸成為投資重點關注對象。雖然今年電影市場明顯遇冷,但從陸續發布的各上市公司中期業績預告來看,盈利的企業還是佔據多數。如萬達電影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17中期淨利潤為80472.27萬-96566.7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00%-20.00%;完美世界預計2017中期淨利潤為63000萬-690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4.82%-80.52%;奧飛娛樂預計2017中期淨利潤為20474.01萬-29248.59萬元。

雖然各影視上市企業捷報頻傳,但與之不太相匹配的,則是從今年開始表現整體乏力的國內電影票房表現。據數據顯示,今年從1-4月,票房同比增長約3%,觀影人次同比增5%。這樣的微增長在5月稍稍提升。據統計,今年5月票房35.67億元,同比增加14%,觀影人次1.065億,同比增加11.57%,增長率終於超過兩位數,但如果將票房成績減去服務費用,同比增長便要降到6.42%。

而其中國產影片的表現一直中規中矩,似乎一切都要等暑期檔集中爆發。從暑期檔開始的6月來看,雖然沒有國產電影的票房破億元,但總收入3.66億元的票房成績,比去年的2.18億元漲幅67.89%。

至少從數字來看,暑期檔的國產電影似乎正在等待爆發。

誰能獨領風騷?

目前有數據統計稱,在國產保護月的七八月期間,超過60部的影片將登陸國內大銀幕。而且從片單看,今年暑期檔題材也十分多元化,喜劇、青春、懸疑、動畫、IP改編等類型應有盡有。不過從業界來看,今年一眾電影中,似乎難有能統領市場的影片。而目前很多分析機構看好的,能給市場帶來最大利好消息的,是7月上映的主旋律電影《建軍大業》。

據了解,此前《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在上映時分別獲得3.9億和4.1億元的票房成績。而此次《建軍大業》全明星陣容中,不乏很多「流量包小鮮肉」,再加上這系列電影成本一直被壓縮得很低,所以電影總策劃韓三平樂觀表示,《建軍大業》票房很有可能達到16億元。而同樣具有10億元以上票房潛質的,則是改編自西遊題材的《悟空傳》,畢竟對於近幾年的電影市場,根據西遊改編的電影,大部分票房都是直接從10億起的。

有意思的是,幾年有三部電影續集,其首作都曾在市場創下紀錄。如2014年上映的驚悚片《京城81號》,在暑期檔取得4.12億元的票房成績,這也是目前驚悚片的票房紀錄。這部只有4000多萬的總投入的驚悚片,也一度成為福建恆業的賺錢利器,不知今年依靠整個陣容大換血的《京城81號2》,是否還能讓福建恆業創造奇蹟。

此外,據傳整部影片投資大約只有3000萬元的《戰狼》,最終獲得將近5.5億元的票房成績,也成為以小博大的經典案例。從小眾文化走上大銀幕的《十萬個冷笑話》,票房最終超過億元,更有消息稱該片上映一天半便實現盈利。這兩部電影的續集,也將在今年徵戰暑期檔。

如果說今年哪部國產影片能引領暑期檔,有很大可能會出自上述影片。

「生死七月」啟幕

今年國產保護月期間,三部國產影片《逆時營救》《反轉人生》《明月幾時有》的市場表現,似乎沒有打開一個理想的局面,這難免也讓人們對市場捏了一把汗。

暑期檔對於一年的電影市場到底有多重要?有數據統計,2013-2016年,暑期檔的票房佔全年比例分別為27.2%、30.2%、28.5%、27.3%。而且從近幾年統計看出,尤其對國產影片來說,七月的市場已經非常重要。自去年七月票房市場出現五年來首次負增長後,很多人才真正意識到電影市場迎來了拐點。

之所以會發生首次負增長,主要是因為2015年的暑期檔,《捉妖記》《大聖歸來》《煎餅俠》三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國產影片引爆了當年的暑期檔。而到了去年,整個7月幾乎難談有現象級的影片誕生,這也讓去年7月的總票房僅為45億,比2015年下降了10個億,降幅達到18.2%。此後評價不高的《盜墓筆記》在8月上映後取得了超過10億元的票房,才讓暑期檔有了所謂的爆款。而在2016年之前,幾乎每年7月的票房同比增長率都在30%以上。

總的來說,七月國產影片的序幕已經拉開,國產影片也迎來了真正的「生死存亡」。

已成整年晴雨表

不久前的一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讓行業紛紛議論起,中印兩個國家電影市場的差距。面對工業化程度已經較成熟的印度市場,中國電影確實還有很大進步空間。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2013-2015年超高速發展,此後2016年又經歷斷崖下跌後,今年電影正在回歸「常態化」,所以暑假檔、國慶檔將是今年整體市場的反映。

從今年上面的數據來看,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上半年收穫271.73億元票房,比去年同期的245.85億元提高了10.5%。但同樣,如果減去票房中的服務費部分,實際票房僅比去年提高了3.7%。

在很多人士眼中,票補的減少也繼續導致市場增速放緩,今年可能將主要靠進口片帶動票房市場回暖。從目前數據看,國內電影市場的增速較為緩慢。如果暑期檔沒有出現什麼奇蹟,也就意味著今年電影市場的增長依舊不會太過樂觀。

相關焦點

  • 賀歲檔的狂歡和國產片的冷落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進入賀歲檔尾聲,在上映的進口片稀缺下,國產片將迎來真正的春天,不過最有望實現市場的統治的只有《雲南蟲谷》《手機狂響》這兩部影片,前者有《鬼吹燈》IP加動作特效類型,後者則因翻拍義大利版《完美陌生人》而具備先天的故事優勢。
  • 國產小投資電影借力母親節 小節日能否成「新檔期」?
    儘管隨著觀眾欣賞水平和觀影口味的不斷提升,一些質量上乘的小體量電影憑藉良好的口碑不斷獲得觀眾的認可,但並不是所有的影片都能有這麼好的運氣,大多數小體量的影片都還是在宣傳強勢的「大片」面前夾縫中求生存。2016年上映的文藝片《七月與安生》,選擇在中秋檔上映。同期上映的電影都是中小成本的電影,口碑都不算特別出色。
  • 超20部動畫電影暑期檔扎堆上映 「哪吒」PK「獅子王」
    從目前暑期檔動畫電影片單以及觀眾想看指數來分析,最具競爭力的影片主要為《獅子王》《愛寵大機密2》《哪吒之魔童降世》《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這4部影片,兩部國產片,兩部進口片,當哪吒、葉修遇上獅子王,光線、閱文「對戰」迪士尼,誰又能一舉奪魁呢?
  • 2019暑期檔電影:《哪吒》成擔當,IP改編失靈?
    經歷幾部電影的撤檔改檔風波,暑期檔的成績原本不被看好,但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圈點燃了觀影的熱情,《烈火英雄》等主旋律商業影片也在網絡上引發許多討論,今年暑期檔熱得雖晚,但火力依舊。來源:貓眼研究院《2019暑期檔電影市場數據洞察》  自2015年後,國產動畫電影進入了一段「相對低谷期」,儘管也湧現幾部優秀作品,但都沒能和當年的《大聖歸來》相提並論,直到今年,一開始被「醜拒」後又「真香」的小哪吒成為暑期檔最大的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自6月底上映後便接連打破票房記錄,並在暑期檔最後一天超過《流浪地球》,登上中國影史票房榜第二位。
  • 《星際穿越》等重映片將稱霸2020暑期檔?67部影片超5成是老電影……
    重映片是否將迎來票房狂歡?《瘋狂動物城》《戰狼2》等海內外大片捲土重來今天,#星際穿越重映定檔#的話題備受關注,這部曾在2014年上映的電影被譽為「科幻神作」,其全球票房高達6.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58億元)。
  • 2019暑期檔來襲!最好看的10部電影都在這裡了
    本文轉自微信公號「浙江新聞」近年來,電影暑期檔越來越熱鬧,票房成績亮眼「爆款」頻出,截止小編發稿前,2019暑期檔已有79部電影宣布上映。但和往年相比,今年暑期檔稱不上太「豪華」。最受矚目的莫過於漫威的《蜘蛛俠:英雄遠徵》,其他進口大片《獅子王》《玩具總動員4》《愛寵大機密2》等。
  • 臺灣電影小生的暑期檔下半場【8月新臺片】
    暑期檔是一年裡最大的票倉之一。8月成為暑期檔的「下半場」,這個8月,好萊塢巨片明顯減少,而臺灣本土電影,則有好幾部上映不過這個月的臺片,要從下半月才開始發力今年8月臺灣本土電影的特點,總結下來就是,男演員領銜,懸疑罪案片成絕對主流8月16日,新銳導演盧豐淵的首部作品《緝魔》將上映,18+的級別可以聞到血腥的味道
  • 2019電影票房排行榜:擊退「寒冬」質疑,實現三大突破
    眾多機構預測電影行業已進入「後紅利」時代,中國電影行業的寒冬已經來臨。正當媒體、專家紛紛唱衰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時,「打臉」出現了。下半年,中國電影市場風雲突變,暑期檔、國慶檔引領了火爆的電影市場。根據貓眼專業版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642.66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同比增長了5.4%。
  • 2019年總票房643億元 這些公司借10部爆款電影吸金
    儘管困難重重,但行業亦迎來諸多可喜變化。《流浪地球》引爆2019年春節檔,讓科幻電影風靡全國,而暑期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01億票房位列中國票房影史第二位。國漫崛起、內容為王成為2019年中國電影的關鍵詞。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影視行業正處於「良幣驅逐劣幣」過程中,行業轉向靠高質量發展驅動。
  • 中國電影十年變化:票房突破,青年導演與多元類型漸成市場主流
    2020年的到來,意味著中國電影也已邁入下一個十年。2019年對中國電影來說是一個豐收年,電影市場保持不斷增長的勢頭,全國票房642.6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其中,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 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佔比64.07%,國產片份額達64.07%。
  • 首度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發生了什麼?
    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究竟交出了怎樣一份答卷?我們或許能在貓眼1月1日發布的《2020電影市場數據洞察》中找到答案。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票房達204.17億,中國也創紀錄成為了全球第一票倉。
  • 2019年至少百部國產片票房慘澹,最低184元
    2019年至少百部國產片票房慘澹,最低184元 2020-01-19 14:59:35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剛剛過去的2019
  • 動畫電影發力暑期檔
    本報訊(記者丁曉晨)2019年暑期檔電影的大幕已經拉開,雖然各路影片不斷提檔、撤檔、調檔,讓這個暑期的電影市場變得難以預測,但好在有一種類型的片子在紛繁難料的檔期裡依然非常穩定,不但在數量上保持一定的量級,在質量和檔期上也都有著穩定的發揮,這就是動畫電影。
  • 「筆仙3」、「整容」清明亮眼 引領國產片風騷
    「筆仙3」、「整容」清明亮眼 引領國產片風騷 ,延續該電影的品牌,以經典的「筆仙」形象為核心,主打「高校怪談「及」古宅輪迴」元素,時尚活力的校園生活在明,腐朽陰森的恐怖氣氛在暗,明暗交織,虛實結合。
  • 國產電影的盛夏之舞:國產動畫成「高仿A貨」
    今年的7月暑期檔,自打《變形金剛3》這個鋼筋鐵骨的龐然大物一駕到,再加上緊隨其後的《哈利·波特7》(下)、《藍精靈》,後面基本上沒留給國產片什麼表演時間。小片尚可「大樹底下好乘涼」,大片在此時上映就會死得很慘。於是各路影片為避免以卵擊「鋼」,紛紛將映期提前或延後。
  • 中國電影市場對檔期的開發程度還遠遠不夠
    總體上看,這不過是七十年建國中國電影市場的小波動罷了。 無論世界上那個國家和地區,當電影徹底進入到市場化後,都會受到所謂「優質檔期」的影響,畢竟電影的社交屬性很強,其特別依賴觀影群體的假期空閒去支撐,中國電影市場當然也不意外。
  • 2019年至少百部國產片票房慘澹,最低184元丨揭秘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剛剛過去的2019年,雖然全年總票房達到642.6億元,但票房最低的100部國產片總票房僅有380萬元,最低影片的票房僅184元;票房均低於100萬元的引進片15部,總票房976.3萬元,最低影片的票房僅21萬元。
  • 2014暑期檔觀察:票房狂漲二十億 話題安能當口碑
    反之,類似《繡春刀》這種扎紮實實講故事、有口碑的影片卻在票房徵途上步履維艱。試問,《變形金剛4》再次帶領中國影市邁入一個新的階段,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新的導演,當未來回望這一年的暑期,還有哪部電影值得我們再品味?
  • 國產片或迎來新變局:這八部網絡電影,已達到院線電影水準
    我們之前常說網大(網絡大電影)有三寶:東拼、西湊、LOW到爆,但是最近幾年隨著更多投資人和製作團隊的湧入,網大市場也開始出現一些精品。可供觀眾選擇的精品多了,爛片的引流能力自然也就被降低了,點擊量向精品傾斜的同時,也在不斷倒逼網大進步,整個市場開始出現一種良性循環。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有好幾部網大的質量都非常不錯。這甚至會為國產片新變局,迎來契機。
  • 盤點:2019年最好看的國產電影,每一部都是口碑票房雙佳
    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上發生了不少事,有許多作品成為了票房的爆款,拿下了驕人的成績,當然也有不少作品成了「爛片」,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雙重失利。截止到12月31日,2019年國內電影市場總票房達到了634.5億元,再次刷新了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