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與線下將向融合的方向發展,只是名字不同。本文通過對比阿里巴巴與京東的「新物流」與「新技術」,聊聊「新零售」的三大變化。數據來源:艾瑞諮詢,choice輿情大數據,京東新零售輿情月度監測平臺這兩年,「新零售」概念不斷提及,被寄予厚望。
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也在探索零售業新一輪發展趨勢。究竟未來零售行業會向何處發展?又將向哪裡發展?仔細回望我們的線上與線下的發展,那麼是否「線上引流,線下深耕」會是一種最好的道路?背後的理由是什麼?電商與實體到底發生什麼樣的變化?1實體經濟的多項影響升級隨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開創新零售,當了一回「直銷老師」,就提出了「新零售」,本質上其實是實體經濟引領了新一輪製造業發展的變革,也就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2016年「雙11」交易額已突破6000億元,這是實體經濟引領消費行業提升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推手。
同時,「新零售」時代的到來也帶來了新消費、新金融、新產業、新生活等多個行業的升級。從消費者層面來說,新消費的衝擊將對日常生活體驗有深刻影響,比如人工智慧,讓消費變成體驗,例如:健康醫療產品、衣食住行等「五感」服務。而在實體經濟層面,零售業必然會影響工業、服務業,大數據更加完善的體系將讓商業新零售發展走向一個科技+的時代。一句話,實體經濟升級正在醞釀之中。而從企業角度來看,新零售最直接的「數據」和「物流」是馬雲最看重的「雙引擎」。一個是幫助實體商家提升運營效率,一個是服務於消費者。用電商平臺來看,其正在逐步分化為三種不同的業態:電商+小本經營的傳統實體商家、依託平臺渠道實現整體銷售增長的「新零售」、依託阿里打造b2b2c高效傳播型「智慧零售」。
「雙創」熱潮的到來,網際網路+創業模式的再一次火爆讓線下銷售與服務也變得稀缺。而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下,零售企業要實現繼續增長,線下競爭力不能受到影響。網際網路的精準捕捉、流量精準、場景精準,基於實體企業的發展狀況進行全渠道預測,又為線下企業對進行大數據引導與分析提供了可靠數據支撐。當然,以上都是從線上線下角度的理解,更多地應該從實體零售商的角度去思考。
在這個市場環境下,線上產品和服務,應該讓線下零售體系承載,提升線下零售體系的競爭力。2電商的三項變化從「淘寶」到「天貓」,是電商的「高光時刻」,無疑已經成為了中國零售的縮影。人人都想抓住線上發展趨勢的同時,也帶動了線下零售的格局和價值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