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這個行業,在GDP中的主導地位,影響了很多行業,包括最重要的教育行業。今天康康給大家說說教育是如何演變為商品,如何異化和改變屬性的。
一、全區雞娃時代的深圳學區房
我們先來看看深圳的紅嶺實驗學區是如何對教育產生深刻影響的,大致可以看下面最近家長瘋狂的一張介紹深圳紅嶺實驗學區開啟的「全小區雞娃時代」。
順便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做雞娃? 「「雞娃」,近幾年北上廣深家長們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意為 「給孩子打雞血」,不停的讓孩子去學習,去拼搏。這些孩子往往出生在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種培訓打雞血。
看了上面深圳實驗學區的「全小區雞娃時代」,你一定覺得很荒唐,甚至覺得,這些業主腦子難道是一根筋?把普通房子變成學區房,居然還能想到孩子身上。學習讀書對多數人來說就是個苦差事,不是一蹴而就的。唯分數論和唯升學率,容易帶來很多人的誤解和跟風,最終使大多數參與者受傷,因為基礎教育更重要的是育人,是全面發展,而不是只追求分數。
但發生在我們國家,還真不一定是。人是個理由動物。全力以赴幫助孩子升入好的學校是對的,讓自己的房價上漲也是對的,那如果把這兩個對的事情結合在一起,更是對的,叫做錦上添花。這麼分析,邏輯上好像也一順百順。
二、設置獎學金的南京學區房
看看南京的做法;
南京這樣做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提升所對口的學校的成績,從而更好的穩定學區房的屬性。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小舉措其實是一種三贏的方式,孩子拿到了更多的獎勵,學校也因此考的會更好些,同時學校成績上去了,學區房的屬性也就慢慢穩了。
因此,現在每家每戶100元的投入,未來體現在房價上,可能會有100萬左右的回報。除了雞娃獎學金,業主們甚至為了雞娃和提升學區,身體力行。南方人把教育和生意,結合進骨子裡去了,雅俗共賞,在荒誕的大背景下,就變得瘋狂但也合理。
遊戲規則很清楚,說那些全面發展啊素質教育啊特色教育啊不能唯分數論啊這些內容不是沒用,是沒人聽得進去。老百姓用腳投票。所以南京一中那位校長,會下課。理想主義沒有個人英雄主義和體制政策的支撐,理想就會成為一個笑話。
按照這種應試選拔的方式,繼續放任的發展下去,不管在哪個城市所謂優質資源的爭奪,肯定會競爭更激烈。因為,政府向百姓讓步,削減職業學校比重,特色學校幾乎消失,大家全部向中高考的獨木橋集中了。國際形勢和後疫情時代,以前佔據一定比例的留學大軍,也開始回來進入中高考獨木橋。
三、教育的屬性在隨著學區轉變
上面看了深圳和南京的兩種現象,我有點擔心,但我承認我無能為力。教育的屬性,在社會發展到今天,變得越來越複雜,複雜到你想像不出還能發生什麼。況且,世界上哪有完美的教育存在。發達國家沒有,發展中國家也沒有,大家都是你來我往,熙熙攘攘,夾縫求生。
能夠補充這個矛盾的,要麼你全力以赴地投入這場遊戲,要麼也是全力以赴的用家庭教育去彌補差距和不足。這裡面的故事,發生在每個家庭。所以,少談些主義,多解決些實際問題,可能是芸芸眾生最精緻的選擇。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一好可以帶來百好。孩子成績好,家裡的房價也會高,那就在繼續追逐成績的路上,狂奔下去吧。
我同時想到的,是另外一面:如果孩子成績不好,帶來家庭的房價平平,是不是有另外超過50%的孩子,要去莫名其妙的多承擔了這個責任?
所以,在孩子求學的路上,好好利用可能出現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努力在這場夾縫求生的遊戲中獲勝吧。求學和升學本身,現在就不可能是絕對公平的,它和其他任何領域都一樣。
家庭是一個團隊,人人需要奮鬥。事實也在證明,家庭的經濟能力,和孩子能否受更好教育,其實關係最為密切。家長能做的,不只是在抱怨不公,同時應該多糾結的是:我們能夠用自己的持續進步,帶給孩子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