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器材經驗分享:Zeiss Loxia 35mm F2,鏡頭使用心得與效果

2020-12-22 百家號

定焦鏡頭大家除了喜歡85mm、50mm,還有35mm,35mm這個經典焦段基本上一定會購入,適合旅行、紀實、人文等,非常不錯的一個焦段。

在Sony E mount鏡頭中,35mm的選擇並不多,我先列出我當初考慮的一些鏡頭:

Sony FE 35mm F2.8 ZA:使用上符合需求,但是F2.8外加不突出的畫質表現,食之無味棄之可惜Sony FE 35mm F1.4 ZA:畫質沒話說,但是那體積和重量真的很巨,和35mm隨拍的需求背道而馳SIGMA 35mm F1.4:上面那隻如果都不行,這支更不行SAMYANG AF 35mm F1.4 FE: CP值超高的選擇,但體積也是很巨SAMYANG AF 35mm F2.8 FE:排除掉價格方面,我覺得Sony 35 F2.8應該略勝一籌Zeiss Batis 40mm F2 CF:我想買的是30~35mm的焦段Carl Zeiss Distagon T* 1.4/35 ZM:需要轉接的M-mount神鏡,當初真的認真考慮去日本帶一顆。但是除了整套下來要價7萬左右,轉接Sony機身的邊角崩潰也是一大問題,想一想還是沒必要花大錢買顆不能發揮實力的鏡頭Voigtlnder 40mm F1.2 Nokton:其實不買的原因就是糾結於40mm的視角,不然這顆鏡頭配上天工轉接環可以自動對焦體積重量都很合適。此外我記得Voigtlnder 35mm有出好幾顆,但只有這顆畫質比較能打(也最貴)其實列了一下好像也不少,但還真的找不到一個我滿意的35mm鏡頭。最後在各方面的權衡之下,我決定自動對焦,考慮Zeiss Loxia 35mm F2這顆鏡頭。

蔡司的外盒包裝基本都差不多,所以我沒有拍攝,直接看鏡頭的外表吧。

我先說一下這顆鏡頭的設計,Loxia 35mm F2採用的是Biogon結構。如果說Distagon設計的優勢在於不管什麼光圈之下都能保有銳利的畫質,但代價為較大的體積和畸變。Biogon的優勢則是在於能在無畸變的情況下依舊保有銳利的畫質表現。

但是Biogon結構就導致了鏡後距太短,在數位相機上會產生嚴重的暗角這個問題,當光圈開得越大,暗角就越明顯,縮小光圈後,整體能得到改善。

我想這也是為何目前蔡司無反產品線之中,只有唯一那麼一顆Loxia 35mm是採用Biogon結構的原因。當然後面會有實拍照片看看這顆特別針對E mount優化的鏡頭,是否真的有改善Biogon結構的致命缺點

(Sony 35mm f1.4 ZA, Batis 25mm F2和Batis 40mm F2 CF都是Distagon結構)

首先是外觀總覽,蔡司鏡頭在同一產品線上有著一致的設計語言。與Batis系列圓潤飽滿的設計不同,Loxia走的是簡潔方正的路線。雖然和所謂的老鏡設計風格不同,但是感覺上就是和現代鏡有不一樣的魅力,可能是源自那充滿質感的金屬鏡身吧!

身為手動鏡,鏡身上面的對焦環光圈環就很重要了。和常見的光圈環在對焦環在設計不同,Loxia系列是反過來的,說實在一開始真的有點不習慣阿

而為了提升對焦環使用的順暢度和手感,基本上鏡身有一半左右的部分都是對焦環。這樣的設計有利有弊,好處是對焦時有較好的手感,缺點則是整個鏡頭都是屬於可以轉動的狀態。除了容易誤觸以外還會導致遮光罩無法直接轉下來,因為沒有可以固定的施力點,除非你把對焦環再轉到底一次才行

其實我對於這顆鏡頭居然是外對焦的設計蠻意外的,我還真的沒有用過外對焦的鏡頭,轉動對焦環的時候鏡頭會逐漸伸出。雖然對拍照影響不大,但是對於拍攝影片來說呼吸效應會蠻明顯的

Loxia 35mm鏡組為6組9片,而非弧形的光圈葉片造就了漂亮且尖銳的星茫,一般來說大概縮到f4就很漂亮了。

在鏡尾的部分在連接處有著藍色的防水橡膠圈,增加了防塵防滴的能力(是說Batis系列同樣防塵防滴,設計卻完全不同)。此外鏡尾左邊的小小一字螺絲是DeClick功能的開關,可以切換光圈方便攝像使用。

最後是與A7R3的合體照,這大小和設計真的是顏值沒話說,是目前擁有鏡頭中最好看的一顆。而且除了體積小以外,只有340g的重量可謂是普通出門隨拍的絕佳搭配。最大的缺點就是手動對焦吧。

測試以下測試非專業,就是給大家一個參考

因為我本身沒有其他35mm的鏡頭,只能拿出屬性上勉強最接近的Batis 25mm來比較。Batis 25雖然略輸最新出的Sony 24GM但差距甚微。以下測試為架腳架後使用A7R3在同一個地點用Loxia 35和Batis 25拍攝。下圖紅框處為放大區域,分為中央畫面二分之一邊角,畫素700*400左右。

雖然B25視角比較廣,但只是單純比較畫質而已,以下比較左邊為Batis 25右邊Loxia 35。光圈由上而下分別為f2f2.8f4f8。

中心畫質

我們可以看到在拍攝遠景的時光圈全開的L35可以說是慘不忍睹,像是蒙上一層濾鏡一般,連顏色都有點不正常。但好消息是只要縮一點到f2.8畫質就改善非常多,f4之後和f8基本上沒什麼差距。相較之下B25表現穩定,即使全開也不差

(L35全開我確定有對到焦,因為我至少拍了四張都是這樣…)

中央畫質比較

畫面二分之一

說實在比非中央區域根本是對L35公開處刑,在大光圈的情況下畫面二分之一左右的畫質就崩潰的像是水彩畫一般,直到f4之後才比較能看。B25大概全開就贏L35的f4了。

畫面二分之一畫質比較

邊角

其實最邊角的部分倒是差距沒有那麼大,因為B25的邊角表現也不是很好,看一看都差不多慘這樣,不過兩支鏡頭都差不多在f8左右可以到達不錯的畫質。

邊角畫質比較

綜合上來說,對於拍攝遠景上L35至少光圈要縮到4左右才會有比較好的畫質。

Biogon結構在數位相機上邊角畫質崩潰的問題,即使在針對E mount特別設計的Loxia 35上依舊存在。雖然我沒有原版的ZEISS Biogon T* 2/35 ZM來比較改善多少,但畫質的減損是顯而易見的,但要特別註明那是在A7R3超高像素的情況下去裁剪一小部分來比較,如果不是數毛黨火眼金睛其實看整張照片是不會有那麼明顯的感覺。另外靠近拍攝的部分L35其實不會那麼慘。

f2,對焦在ZEISS標誌上
700*400

使用心得:

雖然看過前面畫質測試之後可能會覺得這顆鏡頭表現不如心中所想,不過畫質表現不是只有展現在解像力上,發色、散景、變形控制、色散抑制還有使用感受等也是評量指標,接下來就直接看看實拍照片吧! (照片有經過修圖處理)

變形控制

第一個當然是Biogon設計的優勢,變形控制。對於我這種線條一歪就渾身不對勁的人來說,這顆鏡頭拍出來就是橫平豎直。

f8, 1/125s, ISO 100
f2.8, 1/250s, ISO 250

LR裡面也有內建Loxia 35mm的修正檔,如果有使用過的話就會發現這顆鏡頭其實對於變形是沒有任何修正的,可見這顆鏡頭的變形控制之好。(不過暗角倒是修正很多,根本邊角打亮0.5EV)

當然不排除是35mm這焦段本來在設計上就不容易產生畸變。但容易拍出方正的畫面總是件好事,特別對我這種喜歡拍建築物景觀的人來說,相較於Batis 25在後制處理上省了不少心力。

顏色表現

優異的顏色表現也是這顆鏡頭的特色之一。與Batis系列比較清新低對比的風格不同,這顆鏡頭的發色是蔡司著名的濃鬱風格

f4, 1/100s, ISO 100

雖然說顏色濃鬱對比強烈,但是在顏色的層次上依舊非常的好,階調過度柔順細膩,在後制方面只要稍做調整就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f4, 1/40s, ISO 320

若要比較的話和Sony FE 55mm f1.8ZA尤為明顯。雖然這顆鏡頭的畫質表現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優異,但是在光比強烈的環境之下對比很容易爆掉導致暗部太黑很難救回,而L35則是可以在保持濃鬱色彩和對比的情況下留住暗部細節。

f8, 1/50s, ISO 100

不過,現在索尼新的GM系列基本上也開始走向柔和路線,感覺又有點不一樣了啦。

即使不是藍天白雲,對於光線、顏色的表現力依舊強悍。

f8, 1/80s, ISO 100

其實這顆鏡頭拍出來的照片,也意外的適合轉為黑白。

f8, 1/40s, ISO 250

星芒

像是Voigtlnder鏡頭那刺到不行的星芒就有很多的愛好者,當然Loxia系列的星芒也不會令人失望。

此外在而且f4左右星芒就很完整明顯了,對於夜晚手持街拍特別適合。另外順便提一點,這顆鏡頭夜拍立體感特別強烈,輕易就能捕捉到城市夜晚的靜謐與氛圍。

f4, 1/40s, ISO 3200

街拍

先說結論,其實」 對我「來說這顆鏡頭並不是那麼適合街拍。當然在體積、重量甚至是畫質上的確是優秀的沒話說,但最大的缺點就是手動對焦。

手動對焦我覺得不方便

使用超焦距的方式不是單純把對焦環轉到無限遠就好,還是要依據情況轉回一點,即使光圈開到f8隻要有差基本上就是整個畫面模糊不銳利。對焦環設計方便你精細的對焦,所以對焦的行程很長。如果想要拍攝中距離的目標你就要轉很多才能到定位,調到準焦要花費一些時間。大家都說峰值對焦很方便,但是我覺得真的只有大概而已。如果使用A7R3放大看準度大概不到20%,真的要準焦要使用放大對焦確認才是真的準。承上一點,使用放大對焦基本上預設就是正中央放大,要對中央以外的點都不太方便。Sony 的LCD在戶外白天環境下使用LCD放大對焦根本看不清楚。我個人幾乎都是全程使用EVF,但是一陣子會眼花。可以發現到我這些街拍照片有個共通性,幾乎都是利用超焦距或是陷阱對焦來拍攝。

f4, 1/40s, ISO 4000
f8, 1/320s, ISO 100

美食

雖然說對街拍不是那麼的適合,但對於拍攝食物來說這顆鏡頭就是神鏡了。

近拍時優異的畫質、漂亮的發色表現讓原本就好吃的美食看起來更美味了。

30裡面的最短對焦距離雖然說沒有特別優秀,但是對於拍攝食物來我說覺得是綽綽有餘。

而因為食物不會動而且距離近好對焦,所以手動對焦也不會是個問題。特別是手動對焦更容易讓你去思考一下應該把焦點放在哪邊,去強調你想要呈現的部分。

人像

說真的我也覺得這顆鏡頭也不是特別的適合人像拍攝

大光圈的情況下只有中央畫質較佳手動對焦不好看的散景通常拍人像就是開大光圈讓背景虛化凸顯主體,但是前兩點會讓構圖受限於中央構圖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選擇性比較小。另一點則是這顆鏡頭的散景還真的沒有很好看,沒有奶油也沒有完美的圓圈,另外按照我前面所說的拍攝習慣,還真的沒什麼機會有散景。

光圈全開手動對焦,拍攝人像還真的需要一些技術,在中距離隨便手一抖或是模特動一下,焦點就沒了。

結論總結一下優缺點

優點:

體積小、重量輕,非常適合掛機使用高質感的金屬鏡身和遮光罩,顏值高優秀的變形控制,幾乎零畸變乾淨漂亮的十字星芒缺點:

光圈縮到f4之後,邊緣的畫質才比較好散景略為雜亂只能手動對焦其實這顆鏡頭的優點很多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世上沒有完美的鏡頭,只在於你能否接受該鏡頭的缺點,並發揮優點創造出最好的作品

相關焦點

  • 富士35mm f/2 R WR測評:35mm f/2 vs 35mm f/1.4
    在安裝上遮光罩後,35mm f/1.4就變成了一個小巨人。如果你有使用手動模式的習慣,那麼35mm f/1.4有更大的手動對焦環,但是手感上要鬆散一些,而35mm f/2的對焦環雖然要小一些,不過優勢是手感更加順滑。話說回來,雖然在我用35mm f/1.4的這些年中,我很少會用到手動對焦,但就我個人而言,它還是富士最好的鏡頭,即便在測試層面上它或許不是。
  • 攝影技巧 理論篇 全畫幅相機想玩人像攝影 應如何選擇合適的人像鏡頭
    由於索尼的24za素質絕對屬於高端,但是光圈只有f2讓人不免有些遺憾,佳能的24L二代也是佳能的名頭之一,光圈1.4全開即達到極佳的銳度, 24L的神奇之處在於在廣角段也能營造比較夢幻的焦外效果,但是相比35/1.4,我還是更喜歡35的效果,因為24鏡頭儘管虛化能力不俗,但是僅限於背景較為簡單空曠的環境,如果背景較為複雜,24L簡化背景的能力是不足的。
  • 風光攝影好搭檔 佳能EF 16-35mm鏡頭特價
    佳能EF 16-35mm f/4L IS USM 鏡頭覆蓋支持風光攝影、抓拍等焦段的L級廣角變焦鏡頭。光學系統搭載了IS影像穩定器,最大可獲得相當於提高約4級快門速度的手抖動補償效果。擴大了手持拍攝的領域。
  • 腹肌南波灣,富士XF35mm F2定焦鏡頭 上手體驗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值奴429自己入手富士微單X-T20也有一年有餘了,當初保守的選擇了套機鏡頭,配備的是富士XC16-50mm的變焦頭,對於初入攝影的我來說變焦頭上手確實要方便很多,不過對於自己來說平時主要就是拍娃和除去遊玩的時候拍照
  • 攝影多面手 體驗索尼全幅鏡頭35mm F1.8
    來源:中關村在線35mm F1.8這個規格的鏡頭很多攝影愛好者都不會陌生,這類鏡頭不僅性價比高,而且用途較為廣泛,可以適應多種題材的拍攝。前幾個月,筆者購買了索尼FE 35mm F1.8這枚鏡頭,它是專門搭配索尼A系列全幅微單的鏡頭。
  • 變焦鏡頭,攝影人必備的鏡頭,為啥這麼受人喜愛?
    談及攝影,不得不談攝影器材,除了相機,就屬鏡頭最為重要。而相機鏡頭常分為變焦鏡頭和定焦鏡頭,區別在於變焦鏡頭可以調整焦距拍攝,而定焦鏡頭只能固定某個焦距值來拍攝。從畫質表現、最大光圈、輕便、價格等方面來看,都是定焦鏡頭有優勢,卻為何是變焦鏡頭更加受人喜愛?是攝影人的必備鏡頭?
  • 那些又便宜又妖的鏡頭之Tamron SP AF 17-35mm F2.8-4
    然後看到一眾人熱烈討論後,樓主怯怯地冒出來說了一句:有沒有便宜點的,我沒那麼多錢……畢竟不是所有的攝友都是大款,有的還是用自己攢的私房錢偷偷買鏡頭。想起這些初哥真為大家著急,其實還是有很多價格便宜效果又好的鏡頭只是你不知道。
  • 如何選擇攝影器材和學習攝影技巧
    寫這篇文章的出發點並不是想教大家點什麼,只是單純的把自己學習摸索的一點經驗分享給大家,如有什麼不足的地方請大家多指正,隨著相機的普及和更新換代
  • 35mm、50mm、85mm、70-200mm鏡頭哪個拍攝人像最好?
    鏡頭的使用和選擇是在有一定攝影題材方向和技術基礎之上的。大多數非專業者在美學方面的問題和差異遠遠大於鏡頭的差異。鏡頭焦距越短,那麼鏡頭的視角就越大,能拍的範圍就越廣。鏡頭焦距越長,那麼鏡頭的視角就越小,能拍的範圍就越小。所以鏡頭的焦距決定了鏡頭的視角,也決定了取景範圍的大小。
  • Zeiss ZX1全畫幅固定鏡頭相機 | Zeiss Batis 40mm f / 2 CF鏡頭
    使用ZEISS ZX1體驗直觀的攝影 - 就像創造性思維的無縫延伸一樣。
  • 定焦鏡頭是一種信仰,為什麼你需要一枚35mm定焦鏡頭
    因為35mm鏡頭在全畫幅相機上拍攝的照片正好是人眼雙眼視角的效果!(50mm是單眼效果)掃街呢,就是拿著相機隨便拍,隨便的感覺是種自由的感覺,看到哪,拍到哪,意義何在?更真實地展示給別人看咯,話糙理不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真不是隨便敷衍回答哦,是真的就是這麼簡單透過現象拍本質。
  • 拍照怎麼能少了廣角鏡頭?騰龍新款17-35mm外觀照首曝光
    對很多攝影初學者來說,在選購攝影器材的時候,廣角鏡頭一般都會被「拒之門外」。因為總有一些喜歡給建議的「老法師」會說廣角鏡頭很難駕馭,鏡頭畸變控制不好等等之類,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關於如何掌握廣角鏡頭的一些基本拍攝手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攝影基本技 | 廣角鏡頭下 有著包容世界的力量》。
  • 24-70mm是最理想的掛機鏡頭不?
    每天都會收到很多朋友們的諮詢,關於攝影器材、攝影技巧、後期技法、濾鏡使用、圖片庫銷售等。我會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定期和大家分享。今天來看看這個問題:24-70mm 是最好的掛機頭嗎?就攝影器材來說,不存在什麼最好,最出色之類的。
  • 【右視覺.分享】攝影入門不一定要有錢 窮人也能玩器材
    點擊藍字關注中國靈魂攝影機構-右視覺攝影機構↑【右視覺.分享】攝影入門不一定要有錢 窮人也能玩器材
  • 35-135mm焦段?佳能註冊三支全新恆定 f/2.8光圈鏡頭
    相信不少人在最初接觸攝影器材時,都會有過集齊大三元的想法,因為基本上囊括了從超廣角到遠攝長焦的焦段,而且全焦段都是f/2.8大光圈。不過這些年微單相機帶起了輕量化的潮流,很多朋友雖然仍會對大三元有仰慕之心,但實際都很少會真的買齊三支鏡頭。
  • 黑科技遠無止境 適馬24-35mm F2評測首發
    佳能EOS 5DS R機身具備約5060萬有效像素,並且去除了低通濾鏡效果,在畫質表現上有著比較高的優勢,我們也非常期待適馬24-35mm F2鏡頭能夠發揮出5000萬像素機身的最強畫質表現。適馬24-35mm F2鏡頭的標配遮光罩後部配有印有產品型號的橡膠環,在用戶安裝和拆卸遮光罩時能夠提供更好的手感和體驗。這款產品定位於專業級別的恆定大光圈變焦鏡頭,細節做工精緻,使用體驗出色。
  • 攝影器材展的主持人小阮(二)
    2019年4月,北京舉辦了攝影器材展,我來參觀學習,順便拍了些照片。 她的主持經驗應該很豐富了,鎮定自若。
  • 2019 DPREVIEW 攝影器材排行榜
    昨天給大家分享了來自dpreview評選出的2019年度攝影器材,其中包括相機,鏡頭,創意以及最佳配件等獎項,昨天大家看到獲獎名單似乎並不是非常滿意,今天給大家帶來完整版,來看看都哪些攝影器材進入了候選名單,是不是有你喜歡的器材呢?你對dpreview的評選結果是否贊同呢?
  • 佳能發布新款EF-S 35mm f/2.8微距鏡頭
    EF-S 35mm f/2.8 IS STM微距的推出,令眾多普及型相機用戶以及攝影愛好者也能輕鬆收穫微距拍攝的魅力與樂趣,以新的視角記錄生活中的快樂與感動。EF-S 35mm f/2.8 IS STM 微距這款鏡頭,便成為人們能輕鬆拍攝高質量微距照片的新幫手。該鏡頭提供了約1倍放大倍率,鏡頭前端鏡片距離被攝體(工作距離)最短約30毫米,可以輕鬆拍攝細節豐富的具體微距特寫照片。其f/2.8大光圈設計,帶來了漂亮的背景虛化效果,同時也利於在暗光線環境下的拍攝。
  • 尼康D7000機身想配個人像鏡頭,35mm好還是50mm好
    大家都知道,在人像攝影中,35mm、50mm還有85mm這三個焦段的定焦鏡頭是最為常用的。今天就題主提出的問題,給大家分享一下。35mm定焦鏡頭是最早被稱為「人文鏡頭」地,相對於其他視角的鏡頭來說,其視角較大,更接近廣角鏡頭,尤其在室內使用,因為鏡頭比較廣,可以納入的元素相對比較多,能很好地突顯出環境的氛圍感。35mm鏡頭在人像攝影中也一樣很強大,圈內也稱之為「私房神器」。它的缺點就是因視角廣,在拍攝人像特寫時,會略帶廣角畸變,不過拍攝全身人像,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