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生」馬丁·弗裡曼坦承曾兩次打孩子,無法控制情緒,違背諾言

2020-12-14 譯眼看世界

據當地時間2月17日《每日郵報》報導,48歲的英國演員馬丁·弗裡曼承認,曾經兩次毆打14歲的兒子喬(Joe)和11歲的女兒格蕾絲(Grace)。

喬和格蕾絲是馬丁·弗裡曼與前女友阿曼達·艾賓頓的孩子,馬丁·弗裡曼在《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採訪中坦承自己曾兩次毆打他們,並且在毆打孩子之後向他們發誓絕對不會再做這種行為。馬丁·弗裡曼稱,他明明知道打人是不對的行為,但有時候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自己非常後悔傷害了孩子。

據報導,在馬丁·弗裡曼與阿曼達交往時曾立下一條家規,發誓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會對孩子們動手,但他還是違背了自己的諾言,不止一次的傷害孩子們。

馬丁·弗裡曼的新劇《養育者》將於當地時間3月12日開播,故事的主題是圍繞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展開的,劇中馬丁扮演一位無法控制情緒的暴躁父親。

馬丁·弗裡曼無疑是一個優秀的演員,他出演的《霍比特人》和《福爾摩斯》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向在熒幕前正能量的馬丁還是個帥氣大叔,他的日常穿搭曾引起網友效仿,被粉絲們親暱的稱呼為潮爺。如今他自己承認不止一次的打孩子,讓粉絲們十分失望。

圖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人無信而不立」,趁孩子還小,如何教會孩子遵守諾言
    好似想起什麼似的,萱萱向爸爸的方向跑去,父女倆開心的抱在一起,我自己感覺也是很欣慰的,孩子還小,不管什麼方式,都應該從小教會她信守承諾。如果父母把與孩子在一起時說過的話都錄下來,過後聽一聽;會發覺我們許下的許多諾言都沒有兌現,或者根本無法兌現。
  •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立者華生:心理就是行為
    華生在年少時堪稱為「問題少年」,最喜歡的活動是打架,每次打架都要「直到一個人流血為止」。在念小學時,「很懶,有些反叛,考試從未及格過」。他的老師也回憶說,華生是一個懶惰、愛吵嘴、無法控制的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從來沒有比及格更好。1894年,進入符門大學,遇到其心理學啟蒙老師莫爾。1900年,進入芝加哥大學讀研究生。
  • 孩子性格暴躁與溫柔,與母親的情緒有關,學會情緒控制很重要
    文丨熊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楊絳在《我們仨》中曾表述:「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很難保持永遠都是積極樂觀的心態。人生起起落落,面對挫折、面對喜悅,都會有不同的情緒狀態。
  • 「從問題少年」,到「一代宗師」,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立者—華生
    他的老師也回憶說,華生是一個懶惰、愛吵嘴、無法控制的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從來沒有比及格更好。1894年,進入大學,遇到其心理學啟蒙老師莫爾。1900年,進入芝加哥大學讀研究生。聽過杜威的課,但聽不懂。喜歡安吉爾,跟隨其念博士。期間同植物學家洛布學習生物學與生理學,受洛布影響很大。
  • 原創|你無法控制情緒,從來都是被情緒控制
    突然,我意識到,自己被情緒控制了。02怎麼辦?如果任由情緒張狂,接下來,一場衝突勢不可免,結果就是我和太太,兩個人都氣呼呼,熱戰、冷戰、混合戰。可我不想重複這種無聊的遊戲。必須控制情緒,絕不能讓它毀了這個下午。於是,我強行控制情緒:你,無理取鬧!
  • 「我媽媽是騙子」:毀掉一個孩子,騙他兩次就夠了
    孩子就這樣被欺騙著一路長大。當教育披上欺騙的外衣,影響的不僅僅是當下,更是日後親子關係中的信任問題。信任就像孩子手中的那塊棉花糖,被欺騙洗滌之後,很快消失殆盡。而如何毀掉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騙他兩次就夠了。
  • 鬥羅大陸:菊鬥羅兩次違背約定,小舞:不是說好永遠守護我
    但是菊鬥羅後來兩次違背約定確實不厚道,作為一名封號鬥羅說話不算數。第一次就是在高級魂師學院大賽結束時,小舞因為擔心當時與武魂殿黃金一代比賽後重傷的唐三而靠得太近。從而被寧風致治療唐三的七寶琉璃塔彈開,導致相思斷腸紅離開身體。十萬年魂獸身份暴露,引起了武魂殿比比東的注意,在最後比比東要留下小舞時。
  • 孩子的恐懼由何而來?約翰華生的殘忍實驗,印證了「條件反射」
    很多科學家在早些年就一直疑惑孩子的「恐懼」和「膽小」由何而來,但奈於人性的限制,他們無法用嬰兒和孩子來做實驗印證自己關於「恐懼情緒」的猜測。但偏偏有「特另獨行」的人願意打破常規,渴望用不人道的實驗來硬著自己腦海中的猜測——這個人就是美國的約翰華生。
  • 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你需要成年人的情緒管理
    對於不合適的行為,可以說:「你很生氣/憤怒/傷心……你情緒太強烈了,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所以,你剛剛動手打了小朋友。媽媽知道你很傷心,可是打小朋友這個行為是不可以的。」這樣,孩子就會明白,他的情緒被接納了,但是行為是不可以的。或者是對自己說:「我剛剛太生氣了,所以,沒有控制住情緒,吼了孩子,說了很多此刻後悔的話。
  • 情緒起伏大,無法控制?
    儘量避免表現出情緒或者儘量隱藏你的情緒?為了適應和你在一起的人而改變自己?我知道我的問題在哪,但依然沒辦法改變;我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但就是走不出來;因為情緒而做出令自己事後悔的舉動?很容易情緒高漲,也會莫名的情緒低落?你恨你自己嗎?恨自己如此情緒化嗎?
  • 孩子情緒失控傷人,家長萬不可忽視,控制情緒為「成長必修課」
    我有天晚上回去,已經很晚了,豆豆還在客廳看電視,姑媽叫他去睡覺,都十點了,明天還要上課,豆豆不肯,居然跑到廚房去摔碗,還大聲尖叫,我嚇了一跳,可是姑卻習以為常,還慶幸之前把碗換成了不鏽鋼的,耐摔,這樣的情形似乎不是一兩次了。後來和姑媽閒聊時,姑媽告訴我,豆豆情緒失控挺的,之前在學校還打人了,賠了點錢給對方父母。"
  • 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人,真的很可怕.
    說著說著還委屈地紅了眼睛,狂喊道:「我潑婦,你打我呀!」「我敢打你你信不?我撞死你,保險公司拿錢,我一分錢都不用拿。」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人,真的很可怕。他們就像一顆定時炸彈,爆發時足以摧毀一切,讓身邊的人唯恐躲之不及。尼採在《善惡的彼岸》中說過:如果情緒總是處於失控狀態,就會被感情牽著鼻子走,喪失自由。
  • 孩子犯錯家長忍不住打孩子,對他們心理危害大,父母反思控制情緒
    現場遺留的手機中有死者的遺言和死前跟丈夫的聊天記錄,最終的記錄聊天記錄顯示是因為夫妻兩人對孩子教育的時候,女方被男方指責打孩子,而且手機中丈夫還保存了當時拍下的孩子受傷的圖片,指責女方不配當孩子媽媽,提出離婚,法院判決孩子歸男方。當時是男方出差,女方以探望孩子為由把孩子們從奶奶家接了出來,一時想不開走了極端。
  • 行為主義—華生
    教師招聘考試中,行為主義的創始人—華生,一直是一個常考考點,今天我們著重了解他。華生是怎樣形成他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呢?首先,他是要取消一切具有主觀性的心理學術語,而用客觀的行為來替代。他把刺激(S)和反應(R)的聯結作為行為的基本單位,一切複雜的行為都是些基本單位聯結成的。
  • 孩子總情緒失控?增強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從培養「加法思維」開始
    不少寶媽總會苦惱,自己家的孩子小時候懂事乖巧,像個小天使一樣,怎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總是容易情緒失控,動不動就發脾氣哭鬧,真是讓人頭疼。很多家長對此束手無策,他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孩子的情緒起伏會這麼大。
  • 自閉症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該怎麼辦?
    讓孩子正常入學是每個家長的一個小心願,但對於自閉症家長來說卻有一些難度,無數的自閉症孩子被幼兒園拒收。理由大多類似,「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擾亂課堂秩序」等等。老師總會比較委婉的表達,但真實原因必然是孩子缺少情緒管理的能力。那麼,自閉症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該怎麼辦?
  • 父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3種方法教家長平靜面對孩子
    父母為何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1.家長壓力大 家長每天都要面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所以他們無法避免情緒崩潰。每當他們不開心的時候,他們就會給家裡帶來負面情緒,對孩子發脾氣。
  • 《神夏》男神換上女裝:卷福魔性,華生可愛,莫娘真是個小甜心!
    (哈哈哈我不是黑粉)在《神探夏洛克》中飾演卷福的好基友醫生華生的馬丁·弗裡曼。來看一看馬丁的女裝造型,這個吊帶抹胸上衣也是非常卡哇伊了,再配上馬丁圓圓的臉蛋和手勢,簡直萌cry了有沒有。前方高能,麥哥的女裝造型了解一下!麥哥在現實中叫馬克·加蒂斯,集演員、編劇、製片人、作家等身份於一身的有才華的男子。
  • 孩子亂發脾氣、情緒無法控制,父母如何應對?這四種方法可以一試
    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在亂發脾氣,但是其實沒有什麼是無緣無故的,孩子發脾氣,情緒無法控制背後都是有原因的,家長有認真了解過嗎? 那麼孩子發脾氣家長該怎麼做呢? 1、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 不管好的壞的,家長要懂得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需要理解,家長要有同理心。有些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時比孩子的脾氣還大,這是很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