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70年代前後,旅順有關部門調查甲午戰爭日軍大屠殺情況。其中在民間徵集了一首民謠,反映當年鎮守旅順的清軍不戰自敗現狀。民謠寫道:姜不辣,趙不打,黃宋各營吹喇叭,鬼子來了好頓殺。這裡的姜,是指薑桂題;趙是指趙懷葉;黃是指黃仕林;宋是指宋慶。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宋慶率毅軍由旅順赴九連城防守鴨綠江一線。李鴻章令毅軍分統薑桂題,招募桂字軍四營,充實旅順防務。11月18日,日軍進犯旅順。「時旅順六統領不相系屬,共推薑桂題為主,桂題庸才無能為,諸將互觀望,莫利前擊敵」,僅據後路炮臺為守。薑桂題部守二龍山炮臺,寡不敵眾,炮臺於中午失守。薑桂題、徐邦道等率殘兵退向金州,投靠宋慶。
大連灣炮臺的守將趙懷業綽號「趙不打」。當日軍進攻金州的戰事吃緊之際,徐邦道向其請求援軍找不到他。原來他正在大連灣碼頭親自監督士兵裝運物資作逃跑的準備。等到金州失守,趙懷業置大連灣炮臺不顧,連夜率軍逃往旅順。日軍進攻旅順時趙不打再次臨陣脫逃。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黃仕林率慶字軍步隊四營守旅順黃金山海岸炮臺。11月21日,日日軍向旅順後路陸路炮臺發動進攻。在戰事處於緊急時刻,黃仕林率先由嶗嵂嘴海岸炮臺易服逃走。逃至中途,舟傾落水,險些淹死,被輪船救出得生。
1894年(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宋慶受命幫辦北洋軍務,率部赴九連城,節制各軍。他聲言:「此行如不能奏攘倭之功,唯一死以報國。雖經苦戰,終因戰事失利,予以革職留任處分。
這樣,我們就清楚了,日軍進攻旅順的時候,李鴻章調宋慶在九連城防守鴨綠江一線同日軍作戰,並不在旅順。民謠中的黃宋各營吹喇叭與歷史事實不符,說宋慶毅軍只吹喇叭不作戰更是有失偏頗。這是旅順民間痛恨清軍將領臨陣脫逃和不了清軍解調度情況所致。
1894年11月21日,日軍進攻旅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