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中,唱而優則演。演而優呢?就當導演!很多演技精湛的演員,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後都嘗試了當導演,女演員有徐靜蕾、趙薇,男演員有陳建斌、黃渤、徐崢等等。
其中徐崢轉行做導演是比較早的,而且他不僅僅只是導演,更是把勢力範圍擴展到了資本運作,能夠在一部影視作品誕生的產業鏈條中具有發言權,而且他轉型後參與製作的電影更是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讓大家都紛紛讚嘆不已!
01 小小少年,追夢話劇
徐崢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和演藝圈結緣了,還在讀三年級的他被上海少年宮挑中,出演了兒童劇《考學》中的「小地主」,這次經歷讓徐崢內心種下了當演員的種子。
他上中學時就被選拔進入上海市少年宮喜劇班,在同班同學們都在檯燈底下學著數理化的時候,徐崢則在蘭心大劇院的舞檯燈光下,跟著奚美娟、何政軍這些國家一級演員學演戲。
本來想北上去考中戲的徐崢,卻陰差陽錯的進入了上海戲劇學院,不過這在普通人看來,徐崢的藝術啟蒙和求學之路是相當順暢的。可是,沒想到,才上大二的徐崢竟然遭遇到了「禿頂」的危機。
這對於一個風華正茂的小夥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直到現在徐崢都在對這件事耿耿於懷,他曾說,45歲禿頭,可以禿的理直氣壯,名正言順;而20歲禿頭,那就是別人眼中的笑話!
他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四處尋醫問藥,用生薑把自己頭皮都搓麻了,那段時間他的身上總是透出濃濃的生薑味,還被同學們取笑,臉皮薄的他總是羞的無地自容。
可儘管如此,徐崢的「地中海」式髮型依舊沒能改善,於是他覺悟了,乾脆全部剃光一了百了,也被迫立志要成為一位不靠顏值吃飯的演技派演員!
畢業後踏入社會的徐崢才明白,禿頂的影響其實對他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不管他是不是禿頂,根本就沒人來找他拍戲。於是他只好回到夢開始的地方,來到上海話劇中心成為了一名話劇演員。
在這一時期,他潛心磨鍊自己的演技,出演了《陪讀夫人》、《商鞅》等話劇作品。1998年,26歲徐崢憑藉主演的話劇《股票的顏色》獲得了話劇界的最高榮譽「白玉蘭獎」。
達到話劇的巔峰後,徐崢似乎有些迷失了,他後來自導自演的《擁擠》和《母語》兩部話劇都被人質疑,甚至他一個人在臺上就這樣表演了40分鐘癱瘓的狀態,讓在場觀眾都看懵了。
當記者來詢問這一幕的意圖時,徐崢滔滔不絕神採飛揚地開始講述自己的創作理念,結果卻發現記者根本就不能理解,而且滿眼的困惑。
這件事對剛得獎的徐崢衝擊很大,加之他看到之前的上戲同學已經靠拍電視劇名利雙收,這讓一直受到正統話劇氛圍薰陶的徐崢一時間迷茫了。
後來他明白,這種藝術形式的東西固然是好的,但是根本起不到傳播的作用,就是失去了創作本身的意義,於是徐崢開始挑戰電視劇,想讓更多的人認識自己。
02 放棄電視劇圈的大好前景,一頭扎進電影圈的深潭
轉戰電視劇的徐崢,剛開始出演了《周恩來在上海》、《上海滄桑》、《紅塵往事》這些年代劇,可是都沒翻起什麼水花。
直到2000年,《春光燦爛豬八戒》的熱播,創下了收視記錄,才讓他一下子人氣爆棚,不僅打開了他的知名度,連身價都翻了十幾倍!
當時投資人並不看好《春光燦爛豬八戒》這種無釐頭的作品,期初允諾的投資款項也遲遲不肯兌現。導演被逼無奈開始對外喊話:誰能拉來投資就讓誰當主角!當時徐崢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直接把自己的全部積蓄都拍在導演面前,問道:我想演豬八戒,這些夠不夠?
正是這部《春光燦爛豬八戒》成為了徐崢演繹事業的轉折點,不僅促成了他和陶虹的姻緣,還讓他多了一個,並讓他多了影視投資人的身份,也為他日後參與資本運作打下了伏筆。
因為徐崢對自己的定位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打工人」,他渴望創作好的作品,更想去參與運作促成更多的好作品。
徐崢成為了時下最熱的男演員後,他也趁著熱度接拍了各種類型的古裝劇,比如《李衛當官》、《穿越時空的愛戀》等等,反響都非常不錯。
在2004年《李衛當官2》遭遇到資金困難時,徐崢同樣二話不說的慷慨解囊,不僅擔任該劇的男主角,還當起了副導演,過足了戲癮。
按理說,徐崢照這個趨勢在電視劇圈子裡遲早會封神,一向善於思考的他,被「草根演員」王寶強的故事引發了徐崢的深思。
他之前一直認為像王寶強這種類型的演員只能用一次,沒想到王寶強在憑藉電影《盲井》拿下了不少重磅獎項後,還在馮小剛的電影《天下無賊》中又呈現了精彩的表現。
王寶強的故事讓徐崢開始對電影圈感興趣,於是放棄了如日中天的電視劇圈子。「搶來」原本邀請陶虹出演的《瘋狂的石頭》的劇本,毛遂自薦要演劇中地產黑商馮董一角,而且還對寧浩放話:這麼好的本子,不給錢我也要演!
這部電影不僅給徐崢帶來了百花獎的最佳男配角,成為扣響大熒幕的敲門磚,還讓他見識了如何用用350萬的製作成本贏得2350萬票房的神話,讓一貫愛思考的他慢慢有了想更大程度地參與投資和運作的決心!
03 轉型當電影導演,一路開掛的徐崢
徐崢與王寶強在2010年完成了「歷史性」的會面,兩人合作拍了電影《人在囧途》,雖然《人在囧途》的導演明面上是香港的葉偉民和文雋,但據娛樂新聞報導,當時去探班的時候,看到的都是徐崢在那裡給演員們講戲。
電影《人在囧途》以700萬製作成本,獲得了接近四千萬的票房,第一次嘗試,徐崢就成功了。
接著徐崢和王寶強拉著黃渤又一起合作了《泰囧》,2012年《泰囧》上映,取得了12.6億的票房,第一次正式當導演的徐崢一躍成為內地首位破10億票房的導演,還贏得了觀眾的口碑,在外人看來徐崢可是風光無限!
但是淨賺4個億的《泰囧》,徐崢作為導演、編劇和主演等等,卻也只拿到了4000萬分紅,這讓他再一次陷入了思考。
《泰囧》成功後,徐崢一時之間成為了香餑餑,很多大公司都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但是真正吸引他的是「文化中國」的董老闆。
董老闆肯帶著徐崢一起成為公司的股東,直接管理運作資本,2015年徐崢和寧浩跟著董老闆一起認購了一家上市公司,成為了這家公司的股東。
不久後,該公司的高層陸續撤出,徐崢他們成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還將公司更名為歡喜傳媒。
接著徐崢開始在資本市場的炫技炒作,用《泰囧》的成功如法炮製出《港囧》,而《港囧》的投資方正是自己旗下控股的公司「真樂道」。
在《港囧》上映前,他將這部電影以1.5個億的保底價賣給了歡喜傳媒,左手換右手,賺錢的都是徐崢旗下的公司。更絕的是《港囧》大賣後,歡喜傳媒的股價就會暴漲,徐崢的股份也跟升了值。
之後徐崢與寧浩都開始打造他們的王國,把眼光開始瞄向有潛力的新人導演和演員,這才有了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的誕生。
《我不是藥神》口碑炸裂,創下了30.7億的票房記錄,徐崢更是憑藉這部影片獲得了金馬影帝,讓自己的演員生涯更加完美。但讓徐崢開心不僅僅是榮譽,還有他的格局和野心終於得到了實現。
通過和商業大鱷的合作,在短短幾年內就迅速積累了足夠的資本,和好兄弟寧浩一起編織起了以自己為核心的資本、導演、編劇、演員網絡,不斷擴展著自己的事業版圖,金錢、口碑和榮譽都收入囊中,成為了新一代的「娛樂圈大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