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戴姆勒為其「撐腰」,軟包電池能否扳回局面?

2021-01-09 產業嘚啵嘚

近日,戴姆勒汽車宣布與寧德時代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動力電池技術方面進行深度合作,據知情人士透露,根據雙方的合作協議,寧德時代未來將為戴姆勒生產軟包電池。

德系三巨頭「站隊」軟包電池

目前,主流的封裝形式主要有三種——圓柱、方形和軟包。據悉,圓柱、方形電池的外包裝一般為硬殼或鋁殼,而軟包電池是鋁塑膜包裝的。

由於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內阻小及設計靈活等優勢,軟包電池深受歐洲車企巨頭青睞。目前,軟包電池主要被日韓廠商佔據主導地位,國內電池廠商更傾向於方形電池。

圖片來源wangluo

但近幾年來,隨著採用軟包動力電池的戴姆勒、大眾、通用、日產、現代汽車等車企加速中國市場布局,國內電池廠商也開始向軟包傾斜。

除卻最新的戴姆勒與寧德時代合作的消息,之前大眾投資11億歐元獲得國軒高科26.47%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戴姆勒緊接著認繳9億元戰略投資孚能科技參與其科創板IPO;萬向一二三近期也被報導獲得大眾百億元動力電池訂單;億緯鋰能也收到了華晨寶馬動力電池供應商定點信。

在德系三大巨頭相繼與國內電池廠商合作之下,軟包電池正站到電池封裝形式舞臺的「C位」,相信後期軟包電池企業的機會不可小覷。

國產鋁塑膜未來可期

作為軟包電池製造的關鍵材料,鋁塑膜成本佔到電池成本的15%-20%,僅次於正極材料和隔膜,是不能忽視的頗為「燒錢」的材料。

目前,鋁塑膜市場主要被日本DNP 印刷、日本昭和電工等極少數日本企業所壟斷,國產鋁塑膜的佔比僅有20%左右。據悉,在日本廠商的技術壟斷下,鋁塑膜價格長期處於高位,平均毛利率高達60%以上,這導致國內軟包電池企業的生產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實現鋁塑膜大規模國產化迫在眉睫。

近年來,隨著生產工藝不斷提升以及產能加速釋放,我國鋁塑膜市場進口替代進程正在加速推進。

國內鋁塑膜行業的技術佼佼者——明冠鋁塑膜已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鋰電池用鋁塑膜產品乾熱複合製備技術,成功實現了鋁塑膜產品的穩定供貨,公司所生產的鋁塑膜產品,具備耐電解液和阻水性能好,同時兼顧衝深性能和裁切性能的特點,在動力電池用鋁塑膜產品領域內探索出了國產化替代的現實路徑。

事實上,在蘇州鋰盾、紫江企業、蘇達匯誠等國內企業自主創新研發的努力下,國產鋁塑膜在外觀、衝深成型、耐電解液、阻水性等綜合性能上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在數碼電池領域已經取得了突破,也在積極導入動力電池產業鏈。

有機構預測,到2030年我國動力電池的需求量將達到459GWh,在大眾、戴姆勒、寶馬等「軟包控」的追捧下,軟包電池滲透率將大幅度提升,屆時鋁塑膜用量將超過8億平方米。龐大的市場規模,將吸引國內鋁塑膜廠商積極布局或擴建產能,加速國產替代進程。

相關焦點

  • 軟包動力之王登陸科創板,戴姆勒入股意義深遠丨IPO稜鏡
    來源:投資時報作為中國第一批實現三元軟包動力電池量產的企業之一,2017年及2018年,孚能科技出貨量和裝機量連續兩年排名均為全球第三、中國第一。招股書信息顯示,作為中國第一批實現三元軟包動力電池量產的企業之一,2017年及2018年,孚能科技出貨量和裝機量連續兩年排名均為全球第三、中國第一。2019年其裝機量繼續排名全國第一,優勢十分明顯。或受益於此,初上市的孚能科技備受資本市場追捧。此次IPO孚能科技發行價格為15.90元/股,發行數量約為2.14億股。
  • 孚能科技二十年苦練硬功夫 動力電池「軟包王」登臺科創板
    整個新能源產業才剛剛開始,市場空間足夠大,再說,公司已經拿到了戴姆勒-奔馳的大訂單。  對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YU WANG)的專訪說不上有趣,科學家的回覆似乎永遠是那麼簡單。然而,說到細節處,王瑀也會直接在會議室的黑板上畫圖演示,試圖用最簡單的辦法幫助記者理解。  「孚能科技是業內最早確立以三元化學體系及軟包動力電池結構為研發和產業化方向的企業之一。」
  • 科創板動力電池龍頭股誕生 「軟包動力之王」孚能科技致力領先全球
    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整體技術方案的提供商,孚能科技也是高性能動力電池系統的生產商。由於從成立之初就聚焦於三元軟包動力電池,孚能科技已成為該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其電芯產品能量密度已經達到285Wh/kg,系統能量密度將突破200Wh/kg,產品性能處於全球行業領先水平。
  • 誰是軟包電池之王?
    而與圓柱電池的衰落相比,軟包電池近兩年似乎大有崛起之勢,目前佔據10%左右的市場份額。原因是,該類電池相對更加符合我國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趨勢。首先,軟包電池由於採用了疊加的製造方式,體積更加纖薄,能量密度更高。其次,軟包電池同樣可以根據不同需求進行定製。因為其體積的可控性同樣被汽車品牌所看重,特別是今年獲得較快的發展。
  • 軟包電池「外衣」的衣品如何?一文看懂鋁塑膜產業鏈!
    東莞市卓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為璞泰來子公司。卓越新材料率先在國內實現高端熱法鋁塑包裝膜產品的技術突破和進口替代,並成功開發電動汽車電池用鋼塑膜產品。產品的性能指標與國際主流的日本鋁塑膜產品性能接近。
  • 次新股研究之軟包王:孚能科技
    2018年,孚能科技贏得戴姆勒動力電池(奔馳)7年供貨大訂單。圖 零式摩託,機車愛好車應該知道,價格一般20萬+2018年中國國新領投50億,公司得以進一步擴張產能,今年7月公司科創板敲鐘,目前產能13GWh,(贛州基地5GWh,鎮江一期8GWh)。
  • 戴姆勒和豐田,特斯拉的「前任攻略」
    梅賽德斯的工程師幫助特斯拉開發了Model S豪華轎車,以換取特斯拉部分手工組裝的電池組,但2014年,由於懷疑特斯拉的方式能否實現大規模工業化,戴姆勒決定出售所持股份。特斯拉繼續在製造、軟體設計和電子架構方面開創新方法,使其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快地引入創新,讓分析師將其與蘋果公司進行比較。
  • 萊茵金屬汽車成為戴姆勒卡車燃料電池公司供貨商
    萊茵金屬汽車進一步擴大其在替代驅動系統和「綠色能源」領域的全球技術領先地位。通過旗下子公司皮爾博格有限公司,集團計劃向戴姆勒卡車燃料電池有限公司供應銷售額高達千萬歐元的氫氣再循環風機,由此戴姆勒股份公司將實現所有燃料電池技術領域業務的有效整合。
  • 我國擬4年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戴姆勒終止燃料電池乘...
    ,戴姆勒(奔馳母公司)日前宣布,正式終止氫燃料電池驅動乘用車計劃。究其原因,戴姆勒承認製造氫動汽車的成本太高,大約是同等電池電動汽車費用的兩倍,但戴姆勒並沒有完全放棄氫動力研發,只是把重心轉移到重型車輛的燃料電池系統。換句話說,從2013年以來與福特和日產合作開發的奔馳GLCF-Cell即將停產,這也是奔馳旗下唯一一款燃料電池車型。當初三方合作是想生產燃料電池汽車和加氫站,但只有奔馳推出了量產車計劃。
  • 沃爾沃集團與戴姆勒卡車公司成立合資公司 大規模生產燃料電池
    通過此次合作,戴姆勒將把全部現有燃料電池業務整合到合資公司。沃爾沃集團將以無現金和無負債的方式認購合資公司50%的股份,總價值約為6億歐元。  戴姆勒卡車股份公司管理委員會主席兼戴姆勒集團董事會成員Martin Daum表示:「交通運輸和物流推動著世界向前發展,社會對交通運輸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 科創板動力電池第一股逆勢走弱 孚能科技緣何隱憂重重
    孚能科技是三元軟包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專注於新能源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及整車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車用「軟包鋰離子動力電池」第一股。  對此,《投資者網》詢問李航,其表示,車輛自燃與電池不無關係。不過這不一定與電池材料有關,也可能與電池系統有關,這要看電池供應商與車企的合作模式。  大客戶依賴隱患重重  近年來,由於軟包電池技術門檻較高,軟包電池企業普遍選擇「大客戶」路線搶佔市場,孚能科技也不例外。
  • LG Chem將其袋式電池供應範圍縮小為兩種形式
    據韓國媒體報導,LG Chem正在將其袋式電池產品系列簡化為兩個主要的長度範圍-300mm和500mm。隨著越來越多的製造商轉向扁平電池組,並研究如何降低電池成本,袋式電池的標準格式應運而生。這將大大簡化LG Chem的生產並提高效率。
  • 在實驗室做簡易軟包電池的方法
    那麼如何做全電池?很多科研者並未曾深入到電芯生產的第一線長時間工作,故在此方面並無很多經驗。即使懂一些基本工藝,但是對於實驗室研發的不同材料,工藝參數又是千差萬別。由於軟包電池市場比重大,更能反映電池材料的性能,因此我們只關注軟包全電池製備。
  • 逸飛雷射軟包電池柔性智能模組裝配線成功下線
    2020年,逸飛雷射軟包電池柔性智能模組裝配線成功下線,並通過某頭部電池企業客戶驗收。 軟包電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突出、布局設計靈活、電池壽命長等核心優勢,自2018年以來迅速成為乘用車電動化的「香餑餑」,其中尤其以歐系車企為代表。
  • 重磅|戴姆勒卡車和沃爾沃集團組建合資公司 發展燃料電池重卡
    4月21日,戴姆勒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已和沃爾沃集團初步籤署了非約束性協議,決定雙方建立合資公司,用來開發,生產和銷售燃料電池重卡。據稱,此次合作雙方各佔50%的股份。其中,戴姆勒卡車將現有的燃料電池業務投入到合資公司中,而沃爾沃集團則出資6億歐元入股佔合資公司一半股份。該合資公司將作為獨立實體單獨運營。隨著限制碳排放法規的日益嚴苛,以及「歐洲綠色協議「的推進,作為世界重卡界的兩大巨頭戴姆勒卡車和沃爾沃集團也面臨巨大壓力,迫切需要新的綠色環保技術來改善旗下的產品。
  • 2020年中國軟包動力電池市場分析及前景預測(附圖表)
    軟包動力電池市場分析從電池形狀和封裝方式來看,軟包電池長期以來是全球鋰離子電池的主要技術路線之一,尤其是在消費型鋰電池領域,軟包電池滲透率超過70%。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軟包動力電池出貨量已達10.1GWh,較2017年增長48%。
  • 凜冬將至 戴姆勒想要「斷臂求生」?
    彼時戴姆勒宣布了包括裁員、削減供應鏈成本、削減固定資產投資、減少運營成本、削減車型體系及平臺數量等詳細內容在內的降本計劃。其稱,在人員結構上,將削減約10%的管理職位,削減人數為1100人。向「未來」出發戴姆勒全球裁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全球汽車市場表現不佳的背景下,集團利潤也出現大幅下滑。2月11日,戴姆勒集團發布2019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戴姆勒集團營業額為1727億歐元,同比增長3%。不過,全年息稅前利潤為43億歐元,同比下滑超60%;淨利潤為27億歐元,同比2018年的76億歐元降低64.5%。
  • 為福特汽車供應電池,比亞迪「車電分離」再下一城
    其採用的電驅電芯為鎳鈷錳三元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為西安眾迪鋰電池有限公司,而西安眾迪正是比亞迪的孫公司。 不過,比亞迪的電池長期以來採用自產自銷模式,今年1-4月受疫情影響,比亞迪電池裝機總量為2.194GWh。 為了打開局面,進一步擴大自產電池的市場份額,近年來,比亞迪一直謀劃將旗下電池業務拆分獨立運營,並尋找更多的汽車製造商夥伴。按照比亞迪的規劃,電池業務的拆分已於2018年啟動,並將於2022年前獨立上市。
  • 戴姆勒出售法國Smart工廠,為復古SUV Grenadier讓路
    英力士(Ineos)汽車本周二證實,它已經收購了戴姆勒公司在法國哈姆巴赫的工廠,該工廠之前用於生產Smart EQ Fortwo電動車,未來將製造由汽油、柴油或氫燃料電池驅動的Grenadier復古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