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可看出這是一個簡單又追求物質享受的女人,有心計的女人是不會在珠寶店的櫥窗前啃麵包的,她把想像的世界埋在心裡,面子上卻是洞察一切的世故。赫本是一顆來自天上的鑽石,霍莉是一塊被上帝遺忘的璞玉,二者並不難溝通。
儘管霍莉瀏覽鑽石的眼睛滿含熱望,但無神的櫥窗之眼卻冷冷地對著大街,世上沒有什麼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霍莉能靠的就是自己的美麗,她想嫁一個巴西富豪,通過徵服富豪來徵服鑽石。
60年代的資本主義蒸蒸日上,一方面物質主義成為最大的生活時尚,另一方面互助友愛成為最大的品格時尚,快樂無私、平等自由空前活躍。而在美女和富豪,富豪和鑽石之間,並不體現快樂的對等,富豪和鑽石是勞動合同關係,而美女和富豪則是人身依附關係。站在櫥窗前的霍莉開始了分裂,愛情和麵包,到底要哪一個?
戲劇性的場面出現了,一心想嫁入豪門的霍莉和樓下一個被富婆包養的窮作家相識了,於是一切向著夢想相反的方向發展。
這是一頓虛構的早餐,就像方便麵虛構了牛肉,吃的時候是沒有的。霍莉的麵包虛構了鑽石,夾著的則是熱狗。最重要的是,天性的善良把喋喋不休的霍莉從虛構的盛大際遇裡拉了回來,讓她在月光的河裡低吟淺唱,一點點消散著身上的欲望。
不斷的吵架、分手讓兩個「心懷鬼胎」的人意識到,只有超越物質,才能得到愛情。精彩出現了,保羅贏得霍莉的愛情後,為了一搏美女歡心,帶著女友走了進第凡內,然而身上只有一張十美元的支票。令他底氣十足的是,這是他的正當勞動所得。在真誠和勇氣面前,老店員不慌不忙取出一枚純銀的撥電話器,售價不足七美元,並體貼地把它譽為專門打造給什麼都不缺的女士的最佳禮品。老店員說話時,自然得體,對於這筆微不足道的生意,仍然提供全套服務,絲毫沒有打折的含意。
這就是第凡內的精華所在:時刻追求完美,忠貞自己晶瑩的內心,無論處境如何,依然從容應對,恪守準則。也許這就是它蒸蒸日上、恆久流傳的原因吧。
當我在北京的第凡內精品店面對一顆想得而未得的鑽石時,距離的感傷灼痛了雙眼。當放棄佔有的欲望,在珠寶店裡悠遊的時候,鑽石放射出了華彩,只有平等相處,才能深得其味。「琉璃為閣,寶玉為樹,金銀為地,而我心喜悅,但不為纏縛。」鑽石心亦為佛心。
霍莉收到禮物後大喜過望,連聲對保羅說:怎麼樣,老字號不是蓋的吧?影片接續了一段圖書館的情節,霍莉戲謔道:你們簡直沒法和第凡內比。
書中自有黃金屋。鑽石蘊藏經典,閃爍尊嚴,寄寓美好。每天早晨坐計程車來到第凡內的霍莉,終於「吃」出了其中的滋味。《第凡內的早餐》在遠離西餐廳的地方,做出了「鑽石級」美宴。(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