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杉山
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漆藝傳承發展聯盟理事。蜀都書畫院理事,四川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四川開明畫院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四川開明畫院工藝美術專委會主任。
扎染——自然、生活、心境之色
文/小鍾
圖/王杉山
多彩的東方,總是讓人難以捉摸
《詩經》有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來描寫中國詩情畫意的大好河山,其中描寫植物以《桃夭》、《蒹葭》最為出名,隨風飄落,花開花落,自然之色彩,豔麗唯美,如何能留住四季之色,一直是人們想要探尋的答案。
扎染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運用植物、礦物質為顏料,汲取大自然的色彩靈感,順應自然四季變化,為日常生活之用,是自然的美好生活之道。
印象荷花
植物染-自然之色
若要追求一種自然與心靈契合的方式,我想植物染可以。菖草、紫草、蘇木、靛藍、紅花……大自然的產物,盛放在一張張呼吸的棉布上,每一次呈現,靜謐絢爛,每一次呈現,獨一無二。
植物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古稱扎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人們用花草等植物進行染布;採用扎染、蠟染、型染等製作花紋後;放入用米酒,板藍根等古法生缸的染缸進行染色。
2018年冬,成都
冬日暖陽猶如一道開啟時光
記憶的大門
盡情享受溫暖的同時
無法揮別殘缺的感傷
無限蔓延……
進入內心最深沉的地方
傷口是光進入內心的地方
植物呈現出暖色調
表現冬日的陽光
紫色的洋蔥皮、黃色的洋蔥皮
溫柔了歲月,驚豔了時光
染畫-心境之色
人物心理、文化現象,一直是王杉山關注的主題,在畫面呈現上,保留扎染的隨機漸變效果,不斷嘗試有時代感的畫面呈現。
如《混沌系列》用洋蔥皮、硃砂、靛藍、青金石,呈現藍、黃、灰….用不同畫面,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是一年四季,是一天三時,是人的年齡,是人的悲喜……是各種混沌、迷惘的狀態。大自然的色彩在柔軟質地的棉布上,如心境,如影隨形,圖案肌理,自然生長,賦予生生不息的靈感。
桌旗-生活之色
桌旗,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大自然的神奇總是讓人不可捉摸,將自然之色,放到生活之中,為生活添一抹色彩。
「於千萬人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對於王杉山來說,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緣分,靜靜地跟作品在一起,期待色彩與自然、與生活、與心境的不期而遇。
著文/小鍾 供圖/王杉山
主編/晨曦 編輯/小灰 設計/小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