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其中深藏為人處世的智慧

2021-01-16 眼觀歷史書

俗語、諺語是我們民族流傳已久的一種文化,是古人總結經驗教訓後對後人的一種警告。

明代大才子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曾這樣說道:寧為鉛刀,毋為楮葉。錯節盤根,利器斯別。識時務者,呼為俊傑。

這句話的意思是:寧可做拙鈍的刀子,不要成為中看不中用的玩物。碰到盤根錯節時,才能分辨工具的利鈍。識時務的人,才是俊傑。

從這句話就能看出,這些諺語和俗語,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智慧!有些諺語和俗語只要能汲取其中的智慧,為人處世都繞不過古人說的話。

古人云: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其中深藏為人處世的智慧

自古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就是砍柴生火,那時候出門也沒有地圖需要問路,所以我們古人就給我們留下了「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的這句俗語。

這句俗語的表面意思是:砍柴要砍樹枝的小頭,問別人路最好找年齡較大的老頭去問。但這其中還深藏為人處世的智慧!

砍樹砍小頭

砍柴是為了燒火,不是為了蓋房子要木料,所以,砍小頭(小樹枝),這樣就不怕把大的都砍掉,將來蓋房子的時候就沒有蓋房子的木頭了!

而且砍木頭砍小頭來來回回也方便,曬乾比較快,這樣子也方便用。

這裡面又蘊含著另一句話:留的大樹在,不怕沒柴燒!

問路問老頭

至於問路,如果你對一個地方不熟悉,找年輕人問路或許他們在還沒有聽明白你的問題時就匆匆給你指了一條路,從而很有可能造成你南轅北轍,走錯道路的情況。

因為大多數年輕人都沒有多少耐心,所以找年輕人問路不可取。

而小孩呢?一來可能並不知道你問題的答案,二來出於頑皮也有可能會給你指一條錯誤的道路,所以也不可取。

但是老年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心態一般都比較平和,並且閱歷豐富對於周邊道路情況了解的也詳實,基本上都能為你指出一條最為正確的道路。

「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深層意思就是:在我們人生道路上,做事情一定要給自己留有後路,不要把事情做絕。在我們人生選擇的分叉口那,可以多聽聽老人的意見。

工作中遇到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用「砍柴砍小頭」的思路去思考一下如何才能找到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如果要是有新問題就要「問路問老頭」了。

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通過經驗教訓給我們留下的至理名言,是中華文明傳承千年以來的智慧沉澱。

從而看來,古人的智慧是可以讓我們受益終生的。很多人都是用這老祖宗的智慧,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難題。可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又該怎麼學習呢?

其實從曾國藩身上就能看出點端倪!大家都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

但凡後人,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都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

曾國藩曾說:"每當夜深入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每當夜深人靜,他都會反覆品讀《智囊全集》,從中汲取為官以及處世之道。久而久之,他開始平步青雲,最終成就了「千古第一完人」的稱號!

《智囊全集》由明代大才子馮夢龍編著,書中內容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曆代智慧故事1238則,字字猶如三尺利劍,將種種智慧收攬無遺。這些智慧全部出自正史和筆記、野史。

這部書並不是似平常勾心鬥角的書籍,而是一部實實在在看後可以培養智慧的書籍。

這裡面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清代才子紀曉嵐不僅熟讀此書,更是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每每機智過人、妙語連珠。康熙將此書視為國之重器,只準大臣內部傳閱。

大家可能會發問,既然是古書,那必定是文言文,文言文我們看不懂怎麼辦?我給大家找到了一款文言文和白話互譯版的《智囊全集》!

這個版本的《智囊全集》不僅用通俗易懂的話將原文進行翻譯,更是將作者馮夢龍的點評都完整的收納,注釋詳盡,更容易讀懂。

這本書不僅適用於競爭激烈的社會,更能在生活、職場中為我們點撥指引,提升智慧和情商。

這本書一共有兩冊,僅需要79塊錢,也就是一頓飯錢,你就可以領悟古人智慧,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受益終生!

點擊下方連結品讀古人的智慧:

相關焦點

  • 《鬼谷子》做人大智慧:4句為人處世的制勝名言
    就是這樣一位擁有通天徹地智慧的先賢,早早已洞察了人性中的罪惡,以及為人處世方面的哲學。要是依照鬼谷子的觀念,認為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絕對不能渾渾噩噩的得過且過。要想走到哪裡都暢通無阻,那就應該牢記這4句話,從字面上看儘管很簡單,但要是能夠深入了解其中的內涵,便會知曉這些話背後的深意。第一、富看其所為富人的資本並非一日之功,通常全部都是經歷了幾輩人的累積,才能打下了美好生活的根基。依照古人的觀念看來,富人的形為是取決於其資本的重要因素。
  • 古人云:「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別不信,實則蘊含人生智慧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而且我們如今很多處世經驗都是古人總結出來一代代傳下來的,而這些對我們為人處事有極大幫助的古話,可以稱之為「真理」。而古人常說「相由心生」,這句話字面的意思是,一個人的面相是由內而外的,對於一個人的判斷不能單單從面相上來判斷,只有接觸久了,才能窺見一二。
  • 古人20句箴言,知人情世事,學為人處世
    為人處世是一項大學問,做得好的人順風順水,做得不好的人處處碰壁,今日我們精選古人20句智慧經典,希望我們能夠更好地勘破人情、做人處世。1、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以古人的高尚心志自相期許,守住自己的才能以等待可用的時機。
  • 鬼谷子:七句互相矛盾的為人處世名言,陰陽相對,都有道理!
    老祖宗留下很多有智慧的名言警句,用來反映現實,指導人生,讓我們受益非凡。可是很多話描述的道理其實是矛盾的,卻各自蘊含道理,這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我們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卻又說:「近水樓臺先得月」,究竟該不該就近應用資源?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很多人只知道這句「兩腮無肉不可交」,但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滿臉橫肉為兇相。一臉橫肉的人,往往都是些兇狠額角色,這樣的人給人一種不好相處的感覺。這句俗語的重點就在一個「橫」字,古人更是將「橫」描述為「兇紋」。
  • 菜根譚:先賢智慧教你為人處世,成大事者都能做到這三點
    縱觀古今,那些能成大事者,都有自己為人處世的一套妙方。先賢的經驗對後世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而這一切大智慧,都凝縮在"事不拖,話不多,人不作"短短九個字當中,值得後人每個字每個字地細品。曾國藩曾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聚守口,獨居守心;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禁大言以務實。曾國藩曾因自己的多言而感到十分後悔,從此他便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僅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
  • 古人云:「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在古代,人們對科學並沒有太多的了解,很多東西,都是老一輩根據經驗總結下來的,也就我們現在我們經常聽到的"古人云"。其實,老人家向後生宣傳的思想,很多皆是提煉於古人之言。在《智囊全集》中,包含了許多這類前人的真知灼見。
  • 古人云「合嘴出現彎弓樣」不可交,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因為這種嘴型的人大多性格非常的悲觀和消極,負面情緒非常重,特別的愛抱怨,喜歡算計,經常在背後高一些見不得人的小手段,喜歡以怨報德,報復心極強,性情非常的刁鑽,讓人難以忍受!老祖宗的話雖然簡單,只有十幾個字,但卻飽含智慧。都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
  • 老實人不懂怎麼為人處世,4句處世良言,讓你左右逢源,無往不利
    鬼谷子留下4句處世良言,讓你左右逢源,無往不利!4,知之始己,而後知人為人處事所有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幾斤幾兩,唯有了解了自己才可以更加好地了解他人。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才可以合理有效的避開和利用,了解清楚自己之後才可以在共處中更加好的避免掉性格上的缺失。
  • 古人云「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老祖宗的識人智慧,字字珠玉
    雖然這話聽起來有些玄,但我們不妨從古人的角度去理解一下:他們認為顴骨高的女人往往性格霸道,而且過高權力欲,佔有欲更強一些,而女人顴骨越高,這種表現就越強烈。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鄧文迪。一個「橫」字,凸顯了跟胖人的區別,有些人胖但並沒有橫肉,主要是一個人為人處世時經常發狠容易留下橫紋,兇狠之人脾氣差火氣大。一個人的面相是古人觀人時一個評判的依據,雖然帶著很強的主觀性,但在當時,這樣的觀人之術的確能過濾掉一些品行不好的人,這也是古人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 古人云:「男人嘴大吃四方」,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可是有些古人偏偏喜歡"觀人":觀人於酒後、觀人於忽略、觀人於臨財臨色。通過這些細枝末節,來預測一個人未來的走向。《智囊全集》中也有一些觀人的方法,被曾國藩拿來運用,晚年時著成一本《冰鑑》來指導後人如何"觀人"。
  • 古人的智慧真厲害
    俗語在農村非常流行,一直是大家口口相傳的形式,所以作為農民為人處世的一種標準,以及農耕的參考,裡面蘊含著中國農民世世代代的智慧,其中一些關於為人處世的俗語,也承擔了教育世人的作用,老人經常用一些俗語來闡述一些道理,這些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其中的意思卻一點都不簡單,它是一種濃縮的精華,例如農村有句俗語叫做: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古人云:「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老祖宗的識人術深藏大智慧
    古人說:「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有道理嗎?其實這句話出自《冰鑑》,在晚清名臣曾國藩看來,鼻子歪斜也就代表著這個人的正邪。嘴唇薄的人,往往是薄情的人,容易虛情假意;厚嘴唇的人,往往忠厚老實。其實有時,老祖宗交給我們的一些識人的辦法也是很有道理的,裡面深藏著大智慧呢!
  • 《易經》:聖人行旅以宣道——向旅卦學習古人的處世之道
    網圖人處豐亨富貴之時故舊多,人在窮途之時親識寡,古人云: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山深山有遠親,即是此意,豐盛之時,朋友眾多,勢力厚重,等到飄零江湖而失所之時,則親人遠離而行單影只,只能在秋雨瀟瀟之時網圖行旅之人遠離故土,便是獨自行走於茫茫江湖,必須要有自己的保身之道以及為人處世之道,若是不能謹慎小心,恐怕很難做到全身而退保全其身,在火山旅卦之中,便有一些智慧可以為人們提供參考
  • 俠氣三分,素心一點是為人處世的最高智慧
    一句話,道盡了為人處世之道。交友是對外之道,做人是修己之心,俠氣是給予,素心是自備。葆有素心,俠氣才能正義凜然;揮灑俠氣,素心方可熠熠生輝。俠氣屬動,素心屬靜,一動一靜,便是人生。如此,才是三分俠氣餘下的七分智慧,才是一點素心之外的世情通達。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星雲大師:這個字是深藏不露的大智慧,低估它的人實在可惜
    在星雲大師看來,人生有一個深藏不露的大智慧,就一個字——「拙」,但是有很多人低估了它,甚至是藐視它,這種人錯失這種智慧,實在可惜。我仔細一想,我的這兩位朋友不就是兩個極端典型嗎?一個看起來很笨拙,另外一個卻很精明,結果命運如此不同,可見星雲大師說的是有道理的。
  • 《增廣賢文》最辛辣的9句話,說盡為人處世,不愧是「智慧之書」
    看完《增廣賢文》,不禁豎起大拇指,老祖宗的智慧才是真的強,這麼優秀的傳統文化,現在卻很少人讀,真是可惜,今天跟大家談談《增廣賢文》中充滿哲理與智慧的9句話。1、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這輩子看了太多富商,富有的時候,家門車馬如流,落敗後,除了上門要債的,哪還有人問冷暖。做人呀,對親人,對父母,對妻子好一點,這些人是你才是你真正該好好請客的人。
  • 《周易》10個成語,教你10種為人處世大智慧,調整心態,否極泰來
    在文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千百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你知道嗎?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都源於《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前人的處世智慧。
  •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後面一句才是精華,蘊含為人處世的真理
    古人云: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離不開人情世故,若能掌握溝通技巧,面對任何人和事都不會慌亂,做到遊刃有餘。提到為人處世,不得不驚嘆中國古人的智慧,他們創造出的一些俗語,充滿人生哲理,比如「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根據史書記載,「水至清則無魚」出自《漢書·東方朔傳》,顯而易見,肯定與才子東方朔有很大關係。
  • 老人言「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精髓,老祖宗留的為人處世道理
    老人言「水至清則無魚」,老祖宗留的為人處世道理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老百姓,雖然沒有文化但卻擁有生活智慧。很多民間俗語看似很淺顯,但卻蘊含了很多人生道理。這些由古人總結出來的人生真諦,只有在親身體會之後,才能徹底讀懂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