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杭州11月27日電(記者毛磊)由25人組成的澳門媒體參訪團22日至27日在上海、浙江兩地考察參觀,感受內地創新「脈搏」。
這次參訪活動由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辦,來自《澳門日報》《大眾報》《華僑報》《新華澳報》以及澳廣視、澳亞衛視、蓮花衛視、澳門有線電視臺等媒體及中央駐澳媒體負責人參與。
率團調研的澳門中聯辦臺務部部長徐莽表示,這次澳門媒體界組團到上海、浙江參訪,直接了解感受到上海、浙江在「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更深地理解了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也了解了上海、浙江在貫徹中央對臺方針政策、開展對臺交流中的新做法和好成效,有利於更好地發揮澳門媒體在促進兩岸關係發展中的特殊作用;通過與上海、浙江媒體同行的交流,增進了解、互相學習、拓展合作。
徐莽說,這次參訪內容豐富,看到了內地近年來,特別是「十三五」期間取得的進步,希望澳門傳媒將所見所聞傳遞給澳門民眾。澳門與臺灣交流密切,澳門媒體可借鑑上海、浙江等內地城市涉臺交流的經驗,助力澳門更好地成為海峽兩岸之間特殊的橋梁與媒介。
參觀四行倉庫紀念館 緬懷抗戰英烈厚植家國情懷
「當年『八百壯士』的英雄事跡,值得我們銘記。」11月22日,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了解國共合作後,上海軍民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光輝歷史,跟隨人流逐廳參觀,澳門媒體人感慨萬千。
電影《八佰》的熱映,讓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成了熱門打卡地。在館長馬幼炯和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訪團首先來到紀念館序廳,該廳以一封謝晉元在赴淞滬戰場前寫給妻子凌維誠的家書開篇,展現了以謝晉元為首的「八百壯士」在國難當前之際,舍家為國的家國情懷,展現出對抗戰必勝的堅定決心。
之後又先後參觀館內「血鏖淞滬」、「堅守四行」、「孤軍抗爭」、「不朽豐碑」及尾廳其餘部分。展覽運用實物、雕塑、現代科技等手段再現當年戰鬥場景,通過圖文展板、巨幅繪畫等形式展示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戰、共御外侮的歷史事實,以及中外各界對「八百壯士」英雄事跡的頌揚和緬懷。
四行倉庫建於1931年,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淞滬會戰時期,這裡曾駐紮452名國民革命軍將士英勇抵抗日軍的進攻。1985年9月3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正式將其命名為「八百壯士四行倉庫抗日紀念地」。
考察上海文廣集團 交流新媒體發展趨勢
11月23日,澳門媒體滬浙參訪團來到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參觀交流。
上海廣播電視臺臺長宋炯明向參訪團介紹了旗下東方衛視新聞欄目,包括知名涉臺欄目,與臺灣中天電視臺合作的《雙城記》以及知名權威財經媒體第一財經的基本情況。宋炯明提出,該臺一直堅持新聞立臺理念,堅持正確政治導向和價值取向,目前正深入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相關精神,將在建設文化強國方面,積極融入,發揮自身立足上海,獨特區域的優勢。
就大家關注的兩岸合作、新媒體融合、轉型發展等話題,宋炯明表示,媒體融合發展目前又處於一個加速期,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本著文化強國理念,發揮區域優勢,正在打造一個旗艦視頻平臺,積極將傳統媒體影響力轉移到新媒體端。
東方衛視副總編輯周捷介紹,在市臺辦的大力支持下,東方衛視與臺灣中天電視展開全方位合作,《雙城記》專注港臺新聞熱點,東方衛視與臺灣中天電視同步播出。東方衛視在香港設立了記者站,打造了《香港警察》欄目,為愛國人士給予輿論支持,期待與澳門媒體進行全方位的合作。
澳門中聯辦臺務部部長徐莽表示,上海廣播電視臺是全國媒體界的翹楚,很好地將傳統和現代傳播手段結合,並發揚光大。同時覆蓋面廣,向全國乃至世界五大洲傳播新聞、財經、生活、文化、文藝等全方位信息。他指出,澳門媒體是國家將「一國兩制」傳播到外部媒介,具有文化傳播平臺基地的作用。希望兩地媒體加強合作,優勢互補。
澳門日報助理總編輯陸寶華說,對上海文廣集團在電視、報紙等全媒體領域的高速全面發展,感觸很深。澳門媒體正面臨向新媒體、融媒體方向轉型的難題,向上海同行學習,也希望擴大雙方的合作空間。
之後參訪團還參觀了文廣集團旗下融媒體中心,近距離接觸東方衛視360度演播室。該演播室集演播、導播、控制與一體,有「電視新聞夢工廠」之稱。參訪團員們紛紛讚嘆,上海廣播電視臺是全國媒體界的航空母艦,是澳門媒體學習的榜樣。
參訪旺旺集團上海總部 了解發展壯大曆程
參訪團11月23日來到旺旺集團上海總部,了解其在滬發展歷程,以及上海臺資企業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現高質量復工復產的最新進展。
參訪團首先參觀旺旺上海總部大堂產品展廳,廳內從旺旺仙貝、旺仔牛奶再到旺仔小饅頭、旺旺大禮包,都是民眾耳熟能詳的小零食。之後來到觀影室,觀看旺旺集團宣傳片,了解集團從創立,到進入大陸市場,再到不斷擴展海外市場,發展壯大的歷程。
中國旺基金會總經理、品牌維護委員會主席趙宏利介紹了旺旺集團基本情況。以食品產銷為主業的臺灣旺旺集團,由蔡衍明先生創立,1992年進入中國大陸,目前擁有超過40家分公司,110家以上的工廠。旺旺集團除了本業的食品產銷外,還跨足媒體、保險、醫療、餐飲、農業房地產等產業。
趙宏利表示,今年疫情爆發之後,因為集團業務遍布全國各地,因此短期內銷售額減少三成。集團在配合各地政府防疫政策的前提下,不斷出招,加上疫情受控,很快銷售業績就迅速攀升。今年第二季度增長率就已超過去年同期。
今年第三季,業績更是超過去年同期一成,隨著進入第四季度的銷售旺季,預計全年業績不但不會因疫情下滑,反而將上升一成至一成五。
澳門中聯辦臺務部部長徐莽表示,旺旺從1992年來到大陸發展,在湖南建立第一工廠,至今已28年,去年銷售額達到200億人民幣,樹立了食品業的標杆。讚揚其是小產品、大產業、大市場,成為臺資企業到大陸發展壯大,走向世界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典型。希望旺旺集團在兩岸之間繼續發揮橋梁作用,除了做好「小商品、大市場」的食品產業,旺旺的媒體,包括澳門及澳門的媒體也要在兩岸的溝通交流方面發揮更好的橋梁和窗口作用。
調研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交流紙媒轉型發展
參訪團11月25日來到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交流平面媒體的轉型發展經驗。
參訪團首先參觀浙江日報報史館,了解其逾70年的發展歷程,學習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及習近平多位領導人在該報刊發的文章及視察時的重要講話指示。
座談會上,浙江日報副總編輯張亮介紹了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的基本情況。集團目前人員逾6,600人,其中採編人員逾5,000人,新媒體技術人員逾1,000人。在新媒體方面,打造了包括以短視頻為主打的「天目雲」等三大手機客戶端,受到廣大市民的熱愛。目前集團正不斷加強改革,當前傳統媒體面臨巨大生存壓力,他指出集團不會放棄紙媒,將力求辦精品報紙,提升辦報質量,尤其要提升鮮活新聞生產能力,加強深度銳度報導。
此外,集團也加強多種媒體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技術能力,一是加強自主研發,二是打開門,加強對外合作。同時希望未來能增加港澳內容的報導,加強和澳門媒體的合作。
澳門中聯辦臺務部部長徐莽表示,參訪團此行有三大目的,一是希望了解五中全會後,內地尤其是浙江地區發展的最新情況。二是澳門浙江同為涉臺工作重地,都重視涉臺新聞報導,希望就澳門如何更好發揮對臺作用,向浙媒取經。三是促進澳門和內地新聞界交流,拓展合作空間,講好中國故事,講好澳門故事。
赴杭網際網路創業基地 探索新經濟青創
參訪團11月25日前往杭州餘杭區未來科技城的「夢想小鎮」,考察網際網路創業基地,了解新經濟形態下青年創業模式。
該小鎮包括網際網路創業小鎮和天使小鎮兩大內容。其中,網際網路創業小鎮重點鼓勵和支持「泛大學生」群體創辦電子商務、軟體設計等企業;天使小鎮重點培育和發展科技金融、網際網路金融等金融服務體系。
之後參訪團又探訪科技城內的中國人工智慧小鎮,該鎮集聚一批專注人工智慧領域優質的股權投資機構,助推小鎮企業做大做強。政府專設20億規模母基金,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加大投資力度。
參訪團11月26日考察了杭州蕭山區的城市大腦指揮中心。該中心承擔杭州城市大腦中樞系統研發、杭州城市大腦日常運營、成果展示體驗等。中心負責人介紹,該中心綜合運用大數據,提升城市在交通、公安、平安以及文旅等多方面城市治理水平,目前已初見成效。
例如其「一鍵護航」功能,可保證包括救護車、消防車在內特種車輛,全自動綠色通行,至今已運用近千次,平均提升車速達五成,縮短通行時間三成,大大提升效率。
拜訪連橫紀念館 賞傳奇名畫《富春山居圖》
參訪團11月26日拜訪了連橫紀念館,該館位於杭州西湖斷橋旁的瑪瑙寺。前國民黨主席連戰的祖父、《臺灣通史》作者、愛國史學家連橫,曾居住於該寺研究整理文史資料,該館已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參訪團員先後參觀館內臺灣自然環境廳、歷史文化廳、連雅堂紀念廳、臺灣人物誌廳等七大展廳,了解臺灣發展歷史,連橫著史歷程以及連家多代人,包括連戰、連震東(連戰父親)的傳奇人生。
參訪團11月26日還到訪浙江杭州富陽區的黃公望村。600多年前,黃公望行遊至富陽富春江,被此地秀美景色所打動,於是繪就傳世名作《富春山居圖》。之後該村被命名為「黃公望村」。今年9月該村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為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村內的黃公望隱居地是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參訪團首先參觀黃公望紀念館,通過視頻了解《富春山居圖》的創作以及傳承故事,並近距離觀摩這幅名作的數碼複製版本。
該作因「焚畫殉葬」身首兩段。前半卷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2011年6月,兩段首次在臺北合璧展出。在黃公望結廬處,團員探訪其隱居並終老之處,近距離品味《富春山居圖》的實景地和原創地。
責編:張榮耀
31926490,.澳門媒體參訪團感受滬浙創新「脈搏」,.2020-11-28 00:00:45,.204441,.張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