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位10歲的熊孩子在與媽媽逛超市時,趁媽媽挑選商品之時,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裡,自己拿著牙籤將45袋大米扎破,造成了1800塊的經濟損失,引發索賠糾紛。
超市方認為過失完全在熊孩子一方,並與其母張女士進行溝通,表示這45袋大米肯定是要自行承擔的。
但是張女士認為,超市的米袋質量有一定的問題,小孩子輕鬆拿牙籤就扎破了,質量好到哪裡去,並且工作人員並沒有起到監管的作用。
雙方僵持不下,才報警,請求警方協調。最後的結果是:超市退一步,張女士以總價1200元的優惠價將漏氣的45袋大米買回家!
1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和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這一起熊孩子超市「行兇」事件,也給家長敲響了教育的警鐘,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熊家長,很多熊孩子都是熊家長慣出來的。
熊孩子不是一天養成的,是父母放縱出來的。很多父母在孩子做錯事後,並沒有及時加以引導和制止,甚至有時還會找理由幫孩子辯解。
2
這讓我想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真實的事:
記得有次我帶3歲多的大寶去沙灘公園玩,他正在精精有味地挖沙,這時走過來一個6歲多的熊孩子。
他一把奪過大寶手上的挖掘機,拿到一邊自己玩起來,大寶急得哇哇大哭,想搶回來又沒那個膽。
他的媽媽就在一邊和別人聊天,不管不顧,好像是別人家的事。
當時就有點生氣地對那個熊孩子說:「你怎麼能搶弟弟的玩具啊?快把挖掘機還給弟弟,這是弟弟的東西,即使想玩也可以好好跟弟弟說……」
我的話沒說完,結果他一旁的媽媽走過來,奪過挖掘機,扔給我家大寶,拉著熊孩子就走,邊走邊自言自語:不就一個挖沙工具嘛,至於說孩子嗎?回家媽媽給你買一大堆。
看著他們遠去的背景,我沒有繼續跟她理論,突然感覺有些心寒,不免感慨: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天生培養熊孩子的爸媽。
3
曾有人說:「我能對付十個熊孩子,但對付不了一個熊家長。」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出問題,要改的是原件。父母的言行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接觸最久的老師,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孩子學習。
事實上,大部分熊孩子之所以熊,都是因為背後有著缺乏正確價值觀的父母。
父母對熊孩子的不當行為沒有加以制止,等到孩子真出現了問題才想著去管教,只能後悔不已,因為那時已經有別人去管教了。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作者遇見心藍:育有兩個男寶的職場媽媽。愛閱讀、愛攝影,喜歡用文字記錄孩子成長軌跡,用影像定格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