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響哥按:
2008年以來,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在美國,兩場社會運動不期而至,一場是來自左翼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一場是來自右翼的茶黨運動。「佔領華爾街」運動有如一場疾風暴雨,來得急,去得也快,3個月後似乎就消弭於無形。然而,來自右翼的茶黨運動就像一場綿綿不絕的秋雨,恆久地浸透著美國的政治生態。
茶黨並不是一個政黨,而更像是一場組織鬆散的右翼保守主義社會運動……
來源 | 人民論壇
作者 |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倪峰
歷史上的美國茶黨,發端於1773年。當時仍屬英國殖民地的美國東北部的波士頓民眾,為反抗英國殖民當局的高稅收政策,發起了傾倒茶葉的事件,這是北美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開始,參加者遂被稱之為茶黨(Tea Party)。從此之後,茶黨就成了革命的代名詞。
當前的茶黨始於2009年2月,當時,美國國家廣播公司電視主持人桑特利在節目中表示反對歐巴馬政府的房屋救濟貸款政策,並呼籲茶黨再現。於是,很快就有人開始謀劃並成立了茶黨。
茶黨自問世以來已經在美國政壇活躍了6年之久。2009年初,茶黨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抗議運動,反對救市計劃和歐巴馬的醫療改革。在2010年中期選舉中,茶黨對共和黨擊敗民主黨重奪眾議院發揮了重大作用。2013年秋,在茶黨等壓力之下,兩大黨無法就聯邦政府撥款法案達成一致,導致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關門,持續16天。在2014年中期選舉的眾議員預選中,茶黨人士大衛·布拉特擊敗共和黨建制派大佬埃裡克·坎託,迫使其辭去眾議院多數黨領袖一職。
茶黨還竭力對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施加影響。茶黨所偏愛的三位2016年總統候選人特德·克魯茲、蘭德·保羅和馬可·盧比奧目前在共和黨內的支持率都明顯高於建制派的傑布·布希。所有這些都表明,作為一場社會運動,茶黨並沒有像最初一些觀察家所預測的那樣會迅速衰退,而是保持著相當生命力,不僅對歐巴馬任內的美國政治生態產生了重大影響,甚至對2016年的美國大選以及未來美國保守主義思潮的走向都在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值得認真觀察和研究。
雖然茶黨自詡為政黨,但從嚴格意義上講,它並不是一個政黨,而更像是一場組織鬆散的右翼保守主義社會運動。茶黨與建制派共和黨在反對「大政府」、要求削減稅收、社會福利、企業管制等方面都秉持相似的理念,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茶黨認同建制派共和黨的所有立場。
建制派共和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大資產者的利益,而茶黨支持者的主體是中下層中產階級,他們將自己視為從事生產的公民,有別於寄生蟲式的精英階層和依靠政府生活的佔便宜者,對自己受到來自上下兩個階層的壓榨而感到憤怒。茶黨固然憎惡「大政府」和官僚,但同樣反對大企業和金融精英階層,尤其反對官僚與大資本的勾結。
大致來說,茶黨的政治訴求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在經濟和政治方面,要求削減支出、停止救市、減少債務、平衡預算、改革稅收、反對醫保改革和嚴格限制政府權力等;在社會價值層面,主張維護傳統價值和基督教,反對墮胎和同性戀,反對移民,拒絕「肯定性行動」,同時具有很強的本土主義和種族主義色彩。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保守主義在美國凱歌行進了30年,然而,隨著它的不斷演進也像「新政」自由主義在上世紀70年代一樣遭遇了一系列嚴峻挑戰。其中最嚴峻的挑戰就是自2008年以來美國陷入自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而危機的元兇正是「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即市場至上主義。
在這一大背景下,自由主義開始回潮。在2008年的美國大選中,左翼色彩明顯的民主黨人歐巴馬打敗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他所率領的民主黨一舉獲得了參眾兩院多數。民主黨政府在歐巴馬任內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不僅推出了數額巨大的經濟刺激計劃,而且推出了一系列「向左轉」的「大政府」政策。
首先,歐巴馬大力推動醫保改革,這被認為是美國「『偉大社會』行動40多年來在社會政策上最重要的成就」。它本質上是通過「劫富濟貧」的再分配使保險覆蓋全民,同時加強對保險公司的管制。其次,就是金融監管法案,這一改革基本上也是管制式的,通過規範華爾街的行為,拯救美國的金融體系。此外,民主黨政府還在教育、稅制、環境、能源等領域推出強化政府職能的政策,實質上是通過加強管制,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
在金融風暴和聯邦政府「向左轉」政策的雙重擠壓下,美國相當數量信奉保守主義理念的中產階級人群產生出一種極度的焦慮。他們大多為白人、男性、中等以上文化程度、人到中年、注重家庭、宗教信仰虔誠、生活在中西部各州。我們知道,30多年來,美國社會中產階級正遭受不斷侵蝕,人數比例從1971年的61%下降到2011年的51%。經濟危機使得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受到嚴重衝擊,房產和存款縮水, 養老生活也受到威脅。
加之歐巴馬推出了一系列「向左轉」的政策使得這些不斷衰落的中下層中產階級認為「新政」式「大政府」正變本加厲地侵害著他們的利益,日益忍無可忍。然而,政府和政客們卻一直腐敗無能,政治過程被既得利益集團把控,以致美國已經嚴重偏離了建國者們的本意。既然既有的黨派都不能充分代表他們的想法和利益,那就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拋開建制,發起一場社會運動來表達自己的理念和訴求,抗議政府擴大和濫用權力。這樣茶黨運動便應運而生。
自上世紀70年代保守主義在經歷了30餘年的勃興之後,不僅成為社會上層青睞的意識形態,而且在中產階級的中下層也有大量的擁躉,這些中產階級中下層在特定的歷史時刻甚至會以一種更激進的方式來捍衛這一意識形態的基本信條。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茶黨的興起較為充分地展示出這一點。透過茶黨與當今美國各種政治力量的互動,我們發現它正在對當下美國兩大政治思潮尤其是當代保守主義的演進產生一系列複雜的影響。
首先,茶黨的興起有效地阻擊了自由主義的快速回潮,阻止了保守主義可能出現的潰散。自上世紀30年代「大危機」之後,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這兩大美國當代社會政治思潮經歷了「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發展演變,到2008年演進到一個關鍵的節點。由於小布希任內的兩場戰爭和一場危機,宣告了保守主義經濟和外交政策的破產,新政自由主義在沉寂了30年之後再度呈復興之勢。
在此關鍵時候,茶黨運動的興起有如奇兵突降,為整個局勢的變化帶來了轉機。這樣,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之間力量的消漲無論在意識形態領域還是在制度組織層面都進入了一個相對動態平衡的狀態。民主黨再也無法攜2008年的大勝乘勝追擊,共和黨則不斷地在各種社會、政治、經濟議題上對歐巴馬政府進行杯葛,這構成了歐巴馬任期內美國政治生態中黨爭不斷、「極化」現象凸顯的基本背景。
其次,在保守主義的陣營中,茶黨所代表的更多的是怨憤宣洩的力量而非建設性和整合性力量。我們知道,茶黨首先是以一種社會運動的形式出現的,正如研究社會運動理論的學者威廉姆.·康豪瑟所指出的那樣,社會運動發生的前提條件是人們的怨憤以及對產生怨憤的原因與減少怨憤的方式持有的共同信念,根本問題是人所具有的非理性特徵。從茶黨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特徵。
正如本文在前面描述的那樣,茶黨人士自視為誠實、單純、勤奮、虔誠和愛國的普通美國人,對政客、官僚、商賈巨頭感到憤怒。他們熱衷於訴諸激情和指責,其解決方案往往是偏激的、缺乏建設性的,在各種問題上拒絕妥協。
第三,保守主義政治力量無法改變自由主義回潮的大趨勢。就美國各種政治力量的分布來看,保守派要想實現社會政治思潮趨勢的反轉幾無可能。這在對社會影響最為直接的政策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在經濟政策領域,民主黨政府通過加大政府干預和金融監管應對經濟危機、推動經濟發展的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社會政策領域,對於爭議巨大的「醫保法案」,茶黨和共和黨人對此的抵制可以說用盡了全力,但最終仍無法廢止。與此同時,在歐巴馬政府任期內有一系列適應社會開放和多元的政策和法院判決出臺。
凡此種種跡象表明,美國社會仍在「向左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美國的社會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其族裔構成的加速多元化壯大了民主黨傳統選民基礎,這構成自2008年以來自由主義回潮的結構性原因,而這一點是包括茶黨在內的美國保守派力量幾乎無法撼動的。美國的保守派力量將會不斷產生數量劣勢下的恐懼。
編輯 | 翟羽佳
通讀此文,您有何看法?歡迎與我們互動!
人民論壇微信公號已開通評論功能,點擊文章底部【寫評論】
添加公眾號回複數字,收看更多精彩文章:
006 習近平和毛澤東語言風格8個相似之處
007 「雙平」治國:習近平和鄧小平的相同點
008 中央反腐「五大實招」,習近平親為設計師
009 「十個字」領略習近平治國思想精要
010 習近平總書記四大執政理念和五大治國使命
人民論壇網 (rmltwz)
中國思想門戶 中央新聞網站
洞悉政經大勢 解剖中國肌理 集成治理智慧
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官方帳號
投稿及合作:rmltwz@163.com
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或導航欄「客戶端」下載人民論壇官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