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走秀。徐報融媒記者 徐劍 攝
◎徐報融媒記者 鄔政
「漢服得到了身邊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我本次參賽作品中運用漢元素並進行了改良設計,穿著比形制漢服更加便利,這樣適穿人群就可以涉及多個年齡層,讓漢服越來越多地走入人們的生活。」中國·徐州漢服設計大賽總決賽金獎獲得者陳永花激動之餘,更關注如何讓漢服更好地走進日常生活。
10月11日下午,中國·徐州漢服設計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拉開了帷幕,27組優秀作品、136套漢服在這裡展開緊張而激烈的角逐。通過現場動態展示,最終15號選手陳永花憑藉作品《長樂未央》榮獲金獎;18號選手鬱舒程憑藉作品《觀滄海》、21號選手魏王榮憑藉作品《墨·韻》榮獲銀獎;3號選手侯玲玲、劉豔、楊永琦憑藉作品《流動如生》、14號選手王璽越憑藉作品《天極》、25號選手張佳蕾憑藉作品《拾遺·重明》榮獲銅獎,21組選手榮獲大賽優秀獎,8家單位獲得大賽優秀組織獎。
近兩年,在特定群體中流行許久的「漢服文化」,產生一股躍躍欲試的「出圈」勢頭。對於身處「圈外」的普通人而言,「漢服」的存在感也顯得越來越強,各種以「國風」「古風」為名的類漢服設計迅速走俏。徐州作為兩漢發祥地,以漢服為切入點,每年舉辦的漢文化旅遊節、漢服嘉年華等活動,有機融合漢舞、漢樂、漢禮、漢賦等漢文化元素,賦予漢服大賽鮮明的時代性。本次大賽以「國潮漢風·漢家霓裳」為主題,向150所國內外高校、10000餘名設計師、企事業單位、漢服社團徵稿,線上線下共收到企業和獨立設計師的服裝設計作品近千份。這些作品結合漢文化特色和國際流行趨勢,充分運用傳統技藝、時尚面料、3D列印技術等科技元素,與傳統服飾有機結合,進行了大量創新設計,顯示了漢服巨大的商業價值和市場潛力。
本次大賽由全國11位知名專家教授和設計師組成的評審組進行現場評審。評委會主任、西安工程大學副校長、中國流行色協會理事戴鴻教授表示,參加總決賽的27份作品均可圈可點,國潮漢風二者的結合在根本上就是傳承與創新的共生,以徐州漢文化服飾為代表,創新推動了「國潮」設計的流行。本次大賽不僅為國內高校服裝設計類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同時進一步挖掘了漢文化元素,也為推動徐州漢服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漢服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大賽現場,製作精良的《幸會徐州》《2020中國徐州漢服超模大賽》《漢服設計大賽》宣傳片、回味悠長的《江南可採蓮》《上海灘》漢樂表演、效果驚豔的漢舞演出,讓現場觀眾大飽眼福,也把漢服作為徐州「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的文化符號,把「走遍五洲,難忘徐州」的旅遊形象,通過時尚科技的融合,深深烙印在大家心中,把徐州「國潮」「漢風」的文化新名片,向世界更廣泛地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