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因為四面環海,那麼除了陸上霸主的爭雄外,當然水面也成了眾多戰場之一。當時日本還有幾股非常有名水軍勢力的,這些水軍所屬的家族其實都是戰國的大名,在那個群雄爭霸的年代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而當時日本戰國的水軍因為大多為沿海地區的豪族,亦或者是海盜形成的組織,只有在作戰時期才被統稱為「水軍」。而戰國時期的幾大重要水軍主要有平戶松浦水軍、村上水軍、來島水軍、毛利水軍等。但是那時水軍這些人其實更像是僱傭軍,他們平常在航線安全的水道中收取過路費,和收費站一樣,所以使用的船才叫做「關船」,也叫「早船」(快船)。
所以日本戰國時代水軍是「在控制海域裡設立關卡收費、或保護僱主船隻在指定海域裡財貨安全」的組織。活動區域固定,且需要流量大的海域,並沒有外海控制的需求。「鐵甲船」船寬7間(約12米),全長12間(約21米),用堅固的木材組成船體後再覆蓋鐵板作為裝甲,船上配備的火器是當時極為罕見的大炮三門和大量鐵炮。
這些船以安宅船為中心組成船隊,船隊的行動以大鼓、炮聲、燈火為信號,組成各種各樣的陣型。平時的船隊編成,以大將船為中心,包括前衛船隊、左右中衛船隊、左右後衛船隊,也叫「大三角形」,戰時則有多種陣型變換:
方圓陣型,是大小船混雜配置的無形陣型,根據敵人的攻擊態勢自由變換。雁行陣,是防備敵人少數精銳部隊襲擊的陣型;魚鱗陣,是對敵陣形實施中央突破的陣型,此外這種陣形在受到攻擊時,可像鶴形陣一樣展開,從正面、左右三個方向進行夾擊。
鶴陣,戰時鶴翼展開為攻擊陣型,為防備敵人從後面進攻,必須在左右配置遊動軍船,也稱「四角陣形」;也叫「輪形陣」;此外,日本戰國時期水軍還有梯形陣、矛尖陣等。
1576年 (天正四年)7月,織田方的河內水軍軍船300艘與毛利一方運送軍糧的三島水軍軍船900餘艘在大阪灣的難波海面展開激戰,即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戰」。織田方以數量處於劣勢的笨重的大型軍船為中心,完全不是以靈巧的小船為主並使用火箭的毛利水軍的對手。最終,「真馬兵衛」等大將戰死,封鎖大阪灣的軍船大部分被燒毀。
1578年(天正6年)7月,毛利氏和織田氏間又進行了「第二次木津川口海戰」,結局織田氏的九鬼水軍利用「鉄甲船」擊敗了毛利氏,本願寺的補給中斷。1580年由天皇出面調解,本願寺軍隊退往紀州,這次「萊島村上」水軍沒有參戰。
不過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那個名字都很奇葩的 「九鬼水軍」,這支水軍的發祥地是紀州九木浦。九鬼氏的始祖是佐倉的藤原隆信,1346年(正平元年)他因家臣叛逆而流落「九鬼」地方,因地名成姓誕生了「九鬼氏」。
從平安時代到戰國時代,活躍在從熊野灘到伊勢灣一帶,聲名遠播海外的熊野水軍,其統帥就是九鬼氏。1574年 (天正2年) 7月,伊勢長島爆發「一向一揆」,九鬼嘉隆率水軍參與鎮壓。1576 年(天正4年)夏,紀伊新宮城主堀內氏善攻打同國的三鬼城,酒鬼嘉隆奉信長之命率水軍前往鎮壓。
1578年 (天正6年),為徵討支援石山本願寺的毛利水軍,九鬼嘉隆奉信長之命建造鐵甲艦,建造包括大艦「鬼宿」號在內的鐵甲船6艘,此外還建造其他兵船200艘。11月6日,九鬼嘉隆最後僅以7艘大艦應戰,便將毛利方聯軍擊潰。
在豐臣秀吉1587年 (天正15年)和1590年 (天正18年) 攻打小田原等戰鬥中,九鬼水軍也屢建戰功。其中鳥羽城主九鬼大隅守嘉隆(1542-1600年)一直操演鐵皮戰艦「日本」號,總督熊野水軍,可以說是日本海軍的鼻祖。他率水軍臣服於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戰功卓著,九鬼家的武術和兵法(通稱九鬼神流)一直流傳到現代。
但日本戰國時期的水軍船隻,說實話卻無法達到遠洋的水平,當時頂多也就是「窩裡鬥」。曾經有西方傳教士在日本上船看過製造過程,傳教士後來在自己的書中記載:日本的造船船艙的骨架非常令人擔心,遭遇到風浪能把船顛簸折斷,幾乎能確定這樣的船艙根本無法遠洋。
不過日本也有人能造遠洋船,就是那個叫伊達政宗的人,他手下的支倉常長就在傳教士的輔助下建造了一艘西班牙大帆船,並乘坐它去地中海見了教皇。後來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日本水軍的發展才開始步入正軌,因為戰場已經不是在近海了,他們想渡過遠洋,去新的大陸掠奪資源。
1592年3月豐臣秀吉共調動三十萬人進攻朝鮮時,日本水軍統領九鬼嘉隆就已經能率九千二百人和七百艘艦船,負責後勤運輸士兵和直接海戰。其實早在戰國後期,日本就一直有部分知識精英通過與荷蘭人的交流,獲得了被稱為「蘭學」的近代西方科學技術成果。
在1842年清朝打輸了鴉片戰爭之後,當時的日本幕府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海防力量羸弱。在效率不高的情況下,日本人又通過和荷蘭合作獲得了一些近代海防技術。甚至在美國海船抵達日本的第二年,就造出了首艘19世紀早期標準的風帆戰艦。可以說,在明治維新到來前,日本已經完成了海軍近代化的學前班準備。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日本各方面的國力都得到了急速的提升。而對於海軍,當時日本更是下了血本,據說國家的6成收入都給了海軍建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已經預示著日本近代海軍當時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正式崛起。
《歷史雜談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