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水軍「窩裡鬥」,西洋傳教士:無法遠洋,船會散架的

2020-12-21 歷史雜談驛站

日本戰國時代,因為四面環海,那麼除了陸上霸主的爭雄外,當然水面也成了眾多戰場之一。當時日本還有幾股非常有名水軍勢力的,這些水軍所屬的家族其實都是戰國的大名,在那個群雄爭霸的年代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古代日本戰船

而當時日本戰國的水軍因為大多為沿海地區的豪族,亦或者是海盜形成的組織,只有在作戰時期才被統稱為「水軍」。而戰國時期的幾大重要水軍主要有平戶松浦水軍、村上水軍、來島水軍、毛利水軍等。但是那時水軍這些人其實更像是僱傭軍,他們平常在航線安全的水道中收取過路費,和收費站一樣,所以使用的船才叫做「關船」,也叫「早船」(快船)。

所以日本戰國時代水軍是「在控制海域裡設立關卡收費、或保護僱主船隻在指定海域裡財貨安全」的組織。活動區域固定,且需要流量大的海域,並沒有外海控制的需求。「鐵甲船」船寬7間(約12米),全長12間(約21米),用堅固的木材組成船體後再覆蓋鐵板作為裝甲,船上配備的火器是當時極為罕見的大炮三門和大量鐵炮。

這些船以安宅船為中心組成船隊,船隊的行動以大鼓、炮聲、燈火為信號,組成各種各樣的陣型。平時的船隊編成,以大將船為中心,包括前衛船隊、左右中衛船隊、左右後衛船隊,也叫「大三角形」,戰時則有多種陣型變換:

方圓陣型,是大小船混雜配置的無形陣型,根據敵人的攻擊態勢自由變換。雁行陣,是防備敵人少數精銳部隊襲擊的陣型;魚鱗陣,是對敵陣形實施中央突破的陣型,此外這種陣形在受到攻擊時,可像鶴形陣一樣展開,從正面、左右三個方向進行夾擊。

鶴陣,戰時鶴翼展開為攻擊陣型,為防備敵人從後面進攻,必須在左右配置遊動軍船,也稱「四角陣形」;也叫「輪形陣」;此外,日本戰國時期水軍還有梯形陣、矛尖陣等。

1576年 (天正四年)7月,織田方的河內水軍軍船300艘與毛利一方運送軍糧的三島水軍軍船900餘艘在大阪灣的難波海面展開激戰,即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戰」。織田方以數量處於劣勢的笨重的大型軍船為中心,完全不是以靈巧的小船為主並使用火箭的毛利水軍的對手。最終,「真馬兵衛」等大將戰死,封鎖大阪灣的軍船大部分被燒毀。

1578年(天正6年)7月,毛利氏和織田氏間又進行了「第二次木津川口海戰」,結局織田氏的九鬼水軍利用「鉄甲船」擊敗了毛利氏,本願寺的補給中斷。1580年由天皇出面調解,本願寺軍隊退往紀州,這次「萊島村上」水軍沒有參戰。

日本小型戰船

不過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那個名字都很奇葩的 「九鬼水軍」,這支水軍的發祥地是紀州九木浦。九鬼氏的始祖是佐倉的藤原隆信,1346年(正平元年)他因家臣叛逆而流落「九鬼」地方,因地名成姓誕生了「九鬼氏」。

從平安時代到戰國時代,活躍在從熊野灘到伊勢灣一帶,聲名遠播海外的熊野水軍,其統帥就是九鬼氏。1574年 (天正2年) 7月,伊勢長島爆發「一向一揆」,九鬼嘉隆率水軍參與鎮壓。1576 年(天正4年)夏,紀伊新宮城主堀內氏善攻打同國的三鬼城,酒鬼嘉隆奉信長之命率水軍前往鎮壓。

1578年 (天正6年),為徵討支援石山本願寺的毛利水軍,九鬼嘉隆奉信長之命建造鐵甲艦,建造包括大艦「鬼宿」號在內的鐵甲船6艘,此外還建造其他兵船200艘。11月6日,九鬼嘉隆最後僅以7艘大艦應戰,便將毛利方聯軍擊潰。

在豐臣秀吉1587年 (天正15年)和1590年 (天正18年) 攻打小田原等戰鬥中,九鬼水軍也屢建戰功。其中鳥羽城主九鬼大隅守嘉隆(1542-1600年)一直操演鐵皮戰艦「日本」號,總督熊野水軍,可以說是日本海軍的鼻祖。他率水軍臣服於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戰功卓著,九鬼家的武術和兵法(通稱九鬼神流)一直流傳到現代。

但日本戰國時期的水軍船隻,說實話卻無法達到遠洋的水平,當時頂多也就是「窩裡鬥」。曾經有西方傳教士在日本上船看過製造過程,傳教士後來在自己的書中記載:日本的造船船艙的骨架非常令人擔心,遭遇到風浪能把船顛簸折斷,幾乎能確定這樣的船艙根本無法遠洋。

西方遠洋帆船

不過日本也有人能造遠洋船,就是那個叫伊達政宗的人,他手下的支倉常長就在傳教士的輔助下建造了一艘西班牙大帆船,並乘坐它去地中海見了教皇。後來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日本水軍的發展才開始步入正軌,因為戰場已經不是在近海了,他們想渡過遠洋,去新的大陸掠奪資源。

1592年3月豐臣秀吉共調動三十萬人進攻朝鮮時,日本水軍統領九鬼嘉隆就已經能率九千二百人和七百艘艦船,負責後勤運輸士兵和直接海戰。其實早在戰國後期,日本就一直有部分知識精英通過與荷蘭人的交流,獲得了被稱為「蘭學」的近代西方科學技術成果。

甲午海戰中的日本艦隊

在1842年清朝打輸了鴉片戰爭之後,當時的日本幕府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海防力量羸弱。在效率不高的情況下,日本人又通過和荷蘭合作獲得了一些近代海防技術。甚至在美國海船抵達日本的第二年,就造出了首艘19世紀早期標準的風帆戰艦。可以說,在明治維新到來前,日本已經完成了海軍近代化的學前班準備。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日本各方面的國力都得到了急速的提升。而對於海軍,當時日本更是下了血本,據說國家的6成收入都給了海軍建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已經預示著日本近代海軍當時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正式崛起。

《歷史雜談驛站》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為了保證能夠正常運轉需要大量的資金。比如,維持軍隊產生的軍費、國內公共建設費用、公務員薪資、還有其他經費等。即使在日本戰國時代,也是如此。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 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的正室,人生到底如何?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的正室,人生到底如何?織田信長的妻子濃姬,是一位充滿迷霧的戰國女性,關於她的記載屈指可數,關於她的記錄多在江戶時代形成,而在記錄織田信長的傳記中,對於濃姬的記載也只有短短一句話,讓人覺得頗為驚訝。
  • 七下西洋的鄭和:62艘超級艦隊搭載近3萬水軍,實力碾壓哥倫布
    從這一點來看,你就不會對鄭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壯舉感到驚訝了。在巔峰時期,鄭和的航船長44丈,寬18丈,最可怕的是這樣的巨無霸竟然有62艘,能夠運載27000多名船員。 這樣的裝備給了鄭和七下西洋,傲視群國的底氣。也體現了明軍水軍的實力,放眼當時世界各國,無人能敵。
  • 日本戰國時代,為了家族存續,父子演出一場鬧劇,卻仍走上絕路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為了家族存續,父子演出一場鬧劇,卻仍走上絕路日本戰國時代,以伊勢志摩為根據地的大名——九鬼嘉隆、守隆父子,在慶長五年(公元1600)這場決定日本大勢的戰役中,和前田家一樣,為了延續自身血脈而遊走於敵我雙方之間。但是跟其他例子不同,他們是父子相鬥。
  • 日本戰國時代的「嚴島之戰」:一場由「一文字三星」主導的完殺秀
    爆發於1555年的「嚴島之戰」、「河越之戰」(1545年)以及「桶狹間之戰」(1560年)被後世並稱為「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三場戰役最大的特點都是實力居於絕對弱勢的一方通過各種外交、欺騙和謀略等手段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完勝並一舉奠定了勝者在該地區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統治霸權。而今天我們將重點解讀其中的嚴島之戰,這場影響了西國尤其是中國地區的重大戰役。
  • 戰國時代的日本,曾經差點被西班牙消滅
    17世紀歐洲人筆下的Philippus Franciscus Faxicura(菲利普·弗朗西斯科·支倉)      日本戰國時代(1467—1615年)是一個群雄並起、精彩紛呈的年代,先有北條、上杉、武田等大名割據一方,後有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開創統一之路。
  • 『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十大名將,造是誰嘛?
    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時期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
  • 日本戰國時代太窮!為了吃上一口白米飯連命都不要
    說起日本戰國時代,可是波瀾壯闊的年代,武士、忍者、海賊、劍客……在日本歷史中,被稱為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1603年),對應的中國是明朝中後期。    今天我們從飲食方面來看下戰國時代的人吃什麼?  日本戰國"食"  說到今天的日本料理,那可是精緻典雅,色、香、味、器"俱佳。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風起,群雄逐鹿,日本名將鎧甲鑑賞
    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之初,勢力最強大的戰國大名。日本戰國時代的三英傑之一,另外兩人是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本多忠勝(1548年-1610年12月3日),日本戰國時代中後期猛將,於德川家康旗下,為德川四天王(酒井忠次、神原康政和井伊直政)、德川十六神將以及日本七柱槍之一。
  • 日本戰國時代,他身為大名卻精通醫術,成為天下人順理成章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身為大名卻精通醫術,成為天下人順理成章天下人德川家康,於元和二年,也就是公元1616年身亡,活了七十多個年頭的家康,從最終結果而言,人生基本沒有什麼遺憾了。作為戰國時代的人,能夠在如此高齡還能有兒子,絕對算是保養上佳表現。德川家康的死因,最有趣的說法就是因為吃太多天婦羅。天和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德川家康完成要事,走平常常去的田中行程鷹狩。這時,同行者為京都和服商茶屋四郎次郎,跟德川家康聊到最近在京都風行的天婦羅料理。
  • 日本戰國時代的美食都是些什麼
    現代,在日本冷凍和加工食品都是日常飲食。在消費商店,超級市場,自動售貨機,餐館等都有的賣。但是,在戰國時期,很少地方賣這些快速方便食物,但是在戰國時代,日本的飲食卻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飲食又是怎麼樣的呢?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是如何在2年內從守護代榮升關東管領的?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是如何在2年內從守護代榮升關東管領的?1546年,日本關東地區爆發了河越夜戰,這次戰鬥原本與上杉謙信沒有任何關係,但結果卻影響到了謙信。這次戰鬥中,由上杉家及古河公方組成的名門陣線對陣北條家,結果這群名門平時沒事就喜歡窩裡鬥,實力早已大幅衰弱,哪裡是北條家的對手,被一頓教訓後被北條家一網打盡,落網之魚上杉憲政只能投靠以能打著稱的謙信。1552年,歷盡艱辛的上杉憲政終於投入謙信的領地中,這下可以鬆一口氣,最起碼以能打、義理著稱的謙信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
  • 日本戰國時代,最強的十位大名!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神往。前不久,在日本國內統計的,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戰國時代僅次於幕末年代,而位居第二位。那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又有哪些大名可堪稱日本戰國時代的俊傑呢?第一位、甲斐 武田信玄。
  • 日本的「大戰國時代」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有啥區別?
    日本戰國時代(公元1467—公元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大概140餘年的斷代史。在這段時間裡日本被全國的大小軍閥割據,戰爭不斷,直到德川幕府建立。日本史學家用他們那生花妙筆把日本戰國時代描述的跌宕起伏,那麼真正的日本戰國時代是如何呢?公元1467 年,圍繞將軍繼承問題,室町幕府內部形成分裂,細川氏與山名氏兩大名的傾軋白熱化。
  • 中國的春秋戰國與日本的戰國截然不同
    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貧乏,信仰詭異。號稱800萬鬼神,戰亂必將成為一個常態,在最強者倒下之後,日本迎來了一個戰國時代,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把中國的戰國名,套用在日本這段混亂的歷史上是不準確的。
  • 清淡著稱的日本料理,為何會有天婦羅這種油膩貨?這得從戰國說起
    天婦羅早在戰國時代就已出現,為何卻油膩膩的,背離了日本料理清淡少油的傳統呢? 一、西班牙傳教士帶來了天婦羅 日本古代的菜式之所以清淡少油,是因為本土缺少油料作物。有限的油主要用來照明,自然不允許過多地出現在餐桌上。油煎已奢侈無比,更不用說油炸了。於是在日本傳統的菜式中,相當比例的菜餚以水煮、烤制和生食的形式呈現。
  • 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上洛有區分?目的不同上洛方式也不同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除了對內穩定局勢,排除異己分子,對外逐步擴張增加自家實力外,最讓這些大名魂牽夢繞的就是上洛。那麼,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呢?在戰國時代,實力足又能影響周邊勢力的大名通常會設法上洛,因為到達京都後自然可以獲得相應的利益。儘管上洛可以獲得利益,不過上洛其實分成兩種,一種屬於私人上洛,一種是軍事上洛,兩種方法決定了上洛的目的不同。私人上洛就是帶著少數家臣前往京都。
  • 豐臣秀吉,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日本戰國三英傑之一
    豐臣秀吉(日語:豊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繼室町幕府之後,近代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日本戰國三英傑之一。
  • 日本戰國時代,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的遺體哪裡去了?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的遺體哪裡去了?天正十年六月一日的黃昏,率領一萬三千名大軍,從居城丹波國龜山城出發的明智光秀並沒有前往中國地方支援羽柴秀吉,而是朝著京都本能寺前進。「往中國方向出徵的大軍已經準備就緒,遵從主上的指示,現在立刻上洛讓主上檢閱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