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美國DC漫畫世界中的超級反派,是邪惡黑暗、扭曲變態的化身。華納兄弟出品了不少關於小丑的電影,其中最經典的恐怕要數《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希斯·萊傑塑造的形象。在這些作品中,小丑仿佛百毒不侵,金剛不壞,無孔不入,槍打不死,車撞不壞,牢房困不住。好不誇張地說,小丑已經在邪惡的殿堂封神。
而在2019年上映的電影《小丑》中,傑昆·菲尼克斯給我們呈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小丑。他不再是一個在各種罪惡現場如魚得水、來去自由的神,故事的開始他還是一個擰巴卑微的人,就像是生活在垃圾堆裡的老鼠。
他還不叫「Joker」,他有名字,叫亞瑟。亞瑟生活窘迫,患有一種先天疾病,在受到刺激和緊張的時候就會控制不住大笑,每當打擾到別人時,他都會小心地給別人看一張能證明自己病情的卡片,但每次善意的解釋換來的都是白眼和嘲弄。
亞瑟是一名職業小丑,從小母親就告訴他,他的使命就是給這個世界帶來歡樂,他一直有一個夢想,想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為此他賣力地工作,說服自己忘掉悲傷,做一個只有快樂的小丑;他喜歡看別人的脫口秀,還認真地做筆記,總結表演成功的技巧,默裡·富蘭克林是他最崇拜的喜劇演員。
辛勤的亞瑟一直在默默忍受著一切,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深愛的母親,為了在電梯邂逅的年輕女鄰居。他甚至不覺得苦,反而為自己能掙到微薄的工資來養活母親而驕傲。
可是別忘了,他生活的地方是哥譚啊,那裡滋養著邪惡,孕育著暴虐,善良的亞瑟不止一次遭到無端的暴力。他的同事藍道給了他一把槍,讓他防身。有一次在給小朋友演出時,亞瑟不小心把槍掉了出來,為此,他失去了工作。
回家的地鐵上,他目睹了三位社會精英正在騷擾一位女士,他先天的疾病這時發作了。病態的笑聲在三位精英看來是挑釁與不屑,他們對亞瑟拳打腳踢。再次遭遇暴力的亞瑟這次不再是默默忍受,在搖擺晃動、燈光明暗不定的車廂裡,他開槍殺死了兩位施暴者。反抗和欺凌弱者帶來的快感促使著亞瑟趕盡殺絕,把所有的子彈一連串打在最後一個企圖逃跑的人身上。
殺人之後的亞瑟走進一個公共廁所,斑駁細碎的地板磚上亞瑟迷亂的腳步飄忽不定,這時,低沉的大提琴聲響起,他像肆意生長的藤蔓一樣開始跳舞。
沒有害怕,沒有慌亂,他反而因為受通緝得到關注頗為得意,殺死社會精英的小丑儼然成了哥譚底層仇富群眾的精神領袖,生活對亞瑟來說也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此時亞瑟的世界還沒有徹底的分崩離析,登臺表演和照顧母親都是他心頭最為緊要的事。想要把一個承受暴力的人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施暴者,編劇和導演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他在乎珍惜的東西一點一點毀掉。
不久之後,政府削減開支,一直給亞瑟提供心理疏導的機構停止工作。看到生活每況愈下,焦急的母親反覆叮囑亞瑟一定要把一封給韋恩的信寄出去,而韋恩正是哥譚市的首富,正在準備競選市長。母親的執著刺激到了亞瑟的好奇心,他偷偷拆看了信件,得知自己竟然是韋恩的兒子!
他要求證,要找到事情的真相!他跑到韋恩家門口,和穿戴體面的同父異母「弟弟」玩耍,卻被趕來的管家嘲諷,說自己的母親有妄想症,總是覺得韋恩和她有一段感情,而亞瑟也只不過是母親收養的棄嬰。
亞瑟半信半疑,接受不了自己深愛的母親曾差點將自己虐待致死。在一次暴亂中,亞瑟溜進電影院,在寬敞明亮的衛生間見到了韋恩。他哭著叫韋恩爸爸,向韋恩詢問母親的事,而韋恩的說辭和管家一致,還覺得這聲呼喊簡直荒謬可笑。
亞瑟在絕望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他跑到市精神病醫院,找到了母親當年的病歷,裡面,還有自己受到虐待的證據。我們沒辦法知道,這份病歷到底是真的,還是韋恩利用自己的特權偽造的。但對亞瑟來說這就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對母親的愛,徹底泯滅了。
就在他四處求證的同時,另一個毀滅也悄悄到來了。一個晚上,電視裡放著他最喜歡的脫口秀節目,亞瑟模模糊糊聽到自己表演的視頻在這個節目中播出了,他驚喜萬分,興衝衝地跑過去,能被自己最崇拜的喜劇演員選中,無疑是這段黑暗日子裡暖心的希望。可是他又一次失望了,選中他的表演視頻並不是對他的肯定,而是對他的嘲弄和踐踏,以突出自己的幽默和智慧。
亞瑟萬念俱灰,殺死了母親,殺死了女鄰居,殺死了曾經的同事,瘦骨嶙峋的他把自己關進冰箱。這個時候的亞瑟已經真的一無所有,他的世界徹底崩塌了。
在接到節目組打來的邀請電話之後,他自己在家認真地排練,把精心創作的笑話講了一遍又一遍,然後在大家的歡笑聲中,他掏出槍瀟灑從容地赴死,來踐行他日記本中的這句話: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有意義。
到了節目直播那天,他給自己精心地化了小丑的妝,並在後臺請默裡用「Joker」來稱呼自己。我們熟知的「小丑」即將正式誕生。
上臺之後,亞瑟終於有機會給大家現場講笑話了,他認真地翻著日記本,又看到了那句話:我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有意義。他希望他最後的表演流暢完美,能贏得觀眾們的喝彩,自己也能在一片叫好聲中死去。可是,他認真的表演總是被主持人默裡充滿輕視的話語打斷。
亞瑟被激怒了。
他在同主持人的辯論中宣洩了自己對有錢有勢的人左右規則、功成名就的人定義幽默的世道的不滿,仿佛是妙語連珠一氣呵成。還沒等觀眾反應過來,他突然起身把那顆給自己準備的子彈打向默裡的腦袋!
這一切都被場外的示威群眾通過轉播看到了。他們奔走相告,他們歡呼雀躍,在夜晚燃起慶祝的煙火,引爆樓房車輛。他們感謝、崇拜這個帶領大家宣洩暴力的神一樣的人物!
亞瑟站在車頂,用自己淋漓的鮮血在蒼白的臉上抹出一個笑得張牙舞爪的嘴巴。
邪靈的化身——小丑,正式誕生了。
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人們就在討論傑昆·菲尼克斯是否超越了希斯·萊傑,塑造了一個更深入人心的小丑。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我們先只說小丑這個角色,不說演員,他是邪魅的,瀟灑的,罪惡的,玩世不恭的。我們為什麼喜歡小丑,因為我們和他一樣對這個世界不滿,但卻做不到像他一樣用自己的手段肆意地去平反、去報復。像小丑這種文學形象能做的,更多的是幫助受眾暫時解放在契約精神影響下自我克制的內心原始的暴力衝動,在一個假想的世界裡享受一把「作惡」的快感。從這一點來講,傑昆·菲尼克斯並沒有超越希斯·萊傑,因為他的小丑是垃圾堆的螻蟻,是下水道的老鼠,沉重得讓人心疼,更別說體會到快感了。
但這並不代表我有一丁點兒否認傑昆·菲尼克斯的演技,畢竟劇本在那裡,製作團隊想從多角度挖掘和塑造一個經典形象也是一個好主意,不然我們也看不到一個有血有肉生動飽滿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