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23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宋薇萍)大連商品交易所12月22日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棕櫚油期貨交易,棕櫚油期貨國際化啟航。至此,我國對外開放期貨品種已達7個。
作為國內已上市農產品期貨中的首個特定品種,棕櫚油期貨國際化吸引了各方關注。上海證券報記者獲悉,目前棕櫚油境外客戶開戶、交易進展順利,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棕櫚油期貨的首日實現了穩起步。
記者從大商所獲悉,12月22日共有19家境外法人客戶參與了棕櫚油期貨國際化首日交易。其中,中商外貿(新加坡)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農產品貿易公司,此次通過時瑞金融轉委託新湖期貨參與了棕櫚油期貨P2105合約的交易。該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揚表示,此次棕櫚油期貨國際化後,境外公司可以直接在境內開戶、交易,資金能夠自有進出,為公司提供了更大規模、更活躍的風險管理平臺。
同為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企業的現代資本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直接委託海通期貨開展了交易。該公司負責人認為,棕櫚油期貨國際化是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服務全球產業的又一重要舉措。棕櫚油作為全進口商品,對外開放後將打通全球棕櫚油生產、加工和消費各環節,跨國公司可以同時參與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和大商所棕櫚油期貨市場,形成更完整的風險管理鏈條。
為順利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棕櫚油期貨,近期各期貨公司主動拓展海外產業客戶和投資機構,力爭在新的市場機遇面前獲得先機。截至12月22日,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62家境外經紀機構通過38家期貨公司在大商所完成了93組委託業務備案。
棕櫚油期貨2007年在大商所上市,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期貨市場。在業內人士看來,依託10餘年的穩健發展和紮實的產業基礎,境外交易者參與國際化的棕櫚油期貨市場前景廣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