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1 08:30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板橋新城2019年度書記黨建項目探索區域化黨建新模式
搭建「聚心空間」 激發「區域動能」
4月26日上午,板橋新城管委會黨總支開展以「天翻地覆慨而慷,拼搏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的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健步行暨參觀渡江勝利紀念館活動。
家風家訓教育館揭牌
古雄社區開展感恩「母親節」活動現場
大方社區開展愛心志願活動
六月二十八日下午,板橋新城黨工委聯合「大工委」成員單位組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章黨規黨紀知識競賽。
編者按
區域化黨建工作是城市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凝聚共同推動區域發展的動力,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共建共享局面。今年以來,雨花臺區板橋新城實施2019年度書記項目「搭建『聚心空間』、激發『區域動能』」,圍繞「初心、同心、凝心、民心、信心」,建立網格化、全覆蓋、開放共享的黨建格局,將黨建工作延伸到板橋新城建設的各個領域,有效激發區域發展新動能,推動板橋新城高質量發展。
「五心聯建」,激發區域發展新動能
板橋新城黨工委書記李睿介紹,「搭建『聚心空間』、激發『區域動能』」黨建項目,按照區域統籌、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原則,建立「大工委」「大黨委」工作制度,圍繞「初心、同心、凝心、民心、信心」,開展黨建聯抓、發展聯促、民生聯保、生態聯創、文明聯建、治安聯防等共駐共建活動。為此,黨工委專門成立板橋新城書記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具體行動方案,明確分工責任,狠抓工作落實。各基層黨組織相應建立行動計劃,明確具體責任人及工作序時進度。
「初心」——肩負新使命:搭建「聚心先鋒課堂」教育載體
與區域單位黨組織共享學習教育資源,聯辦主題黨日,推行開放式組織生活,強化培訓教育,提高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和理論素養,激勵黨員幹部新時代肩負新使命,呼喚新擔當,展現新作為。
「同心」——動員新力量:激活「聚心黨建網格」內生動力
結合行政網格,因地制宜設立網格支部,網格黨小組、網格黨建工作站等。統籌駐地單位、共建單位、「兩新」組織等多方力量,建立村落、樓棟、小區、單位、商圈等網格化黨建新模式,推進「紅色物業」工作,將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延伸至轄區的每個角落。
「凝心」——形成新共識:打造「聚心紅色文創」特色品牌
立足新城資源秉賦,合力挖掘新城特色,著力打造「紅色文化」「廉政文化」「家風文化」「僑鄉文化」「鄰裡文化」「志願者文化」「扶殘助殘文化」等,以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共識,引領推動社會治理顯成效。
「民心」——構建新模式:建立「聚心幸福家園」服務空間
把服務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板橋新城幸福宜居城建設,大力推行「一站式」「組團式」「社會化」服務模式,全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信心」——開啟新徵程:樹立「聚心先鋒形象」先進典型
挖掘、樹立區域建設發展中的先進典型,評選優秀黨員及先進黨組織,展現成員單位及廣大黨員群眾創新實幹、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強化「四個自信」,不斷奔跑追夢,堅定區域發展的強大信心。
創新探索,讓書記黨建項目落到實處
5月31日上午,雨花臺區板橋新城家風家訓教育館正式開館。該館佔地1200平方米,全面展示了國家領導人、雨花英烈、板橋望族及當代最美家庭的家風故事,旨在引導轄區居民樹立家國情懷,傳遞文明家庭正能量,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生根,推動全新城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共識,讓優秀的家風文化在新城蔚然成風。接下來,該館將作為書記黨建項目「聚心空間」中黨員教育的重要陣地發揮作用。
家風家訓教育館正式開館,只是板橋新城黨工委推進「搭建『聚心空間』、激發『區域動能』」書記黨建項目的一個縮影。
自今年4月項目啟動以來,新城黨工委組織開展系列活動。比如,開展「大工委」專題黨課,大工委成員單位共同參加學習,取得了較好的反響;組織開展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健步行活動,開展黨性教育;進行板橋新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章黨規黨紀知識競賽決賽。
推進「搭建『聚心空間』、激發『區域動能』」書記黨建項目過程中,一批服務改善民生項目實施並完成。
今年6月,位於板橋新城轄區的蓮花湖公園亮化和綠化改造工程完成,綠化改造工程包含兩個部分:蓮花湖公園西南山坡進行綠化改造工作和蓮花湖公園蓮花廣場進行綠化改造工作。在公園西南山坡,已新種植柳葉馬鞭草20000株;在蓮花廣場則種植了格桑花與波斯菊,種植面積達2.4萬平方米。進入初夏,柳葉馬鞭草和格桑花已然盛放,花海成片,成為了轄區居民尤其是攝影愛好者的流連忘返勝地。
各社區圍繞「五心聯建」,因地制宜探索「聚心幸福家園」服務模式。
柿子樹社區在前期喘息服務的經驗基礎上,開展了「紅色包裹」認領行動,有效服務轄區困難群體。根據轄區內困難群眾的需要,社區黨總支聯同社會組織科學劃分、有效規整,共打包出30餘個紅色包裹,供轄區志願者認領。經過入戶調研、科學設計,黨員者願者每月可認領2-3次紅色包裹,繼而在社區黨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帶領和指導下開展志願服務。目前,轄區已陸續開展4次「紅色包裹」認領行動,讓轄區困難群體真切感受到來自志願者們的關心和幫助。
新林社區開展公益課堂活動,幫助解決本社區周邊家庭、孩子在教育生活學習閱讀等方面的困惑。社區和板橋中學合作開展的第一期公益課堂活動已於4月27日在社區活動室三樓正式開課。本次公益課堂活動共計七期,主要面向社區內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生,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為目的,特邀板橋中學的趙俊鳳老師前來授課。
古雄社區開展「國際家庭日」 家風傳承主題活動,提高居民幸福感、歸屬感。母子、母女、婆媳等一組組家庭分享了感人故事。古雄社區石鎖隊隊長任宏亮的母親說,別人家的小孩可能天天在外面玩,但是我家小孩只要有時間都會來陪我。任宏亮說,現在的人,尤其是年輕人,總是想著要過自由的生活,或者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顧父母。其實父母除非不能動了,否則哪需要我們照顧,他們需要的就是我們陪陪他,他們就覺得有依靠,不孤單。此次感恩母親的分享活動,既讓大家互相交流家庭成員之間相處溝通的經驗,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同時也將這些具有積極意義的家庭小故事進行發揚宣傳,鼓勵好的家風家訓相互借鑑,從而形成整個社區對於良好家風家訓的學習氛圍,從源頭上化解家庭矛盾、鄰裡矛盾。
大方社區積極開展黨性教育和志願服務活動。每月兩次黨性教育廣場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目前舉辦了「紅歌會」「環保小品」「愛心義賣」等多個活動。社區黨委對於重病或家庭困難的黨員給予日常的關懷和慰問,為轄區困難黨員申報黨內關愛資金。黨員參與日常志願服務活動獲得相應積分,同時黨員通過學習強國APP獲得積分和參與垃圾分類回收所得積分,均可在社區愛心超市進行積分兌換,所兌換的物資可以捐贈給雲南山區小學,形成互幫互助氛圍。
參與者說
趙波(板橋新城黨工委委員):「書記項目」橫向上把轄區各行政事業單位黨組織納入園區「大工委」建設,縱向上把社區各級黨組織、企業、社會組織黨組織納入社區「大黨委」建設,外延涵蓋民生保障、社會管理、文化建設等一批重、難點問題,內涵在於深化新時代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推動黨建工作與各項工作有機結合,目的在於以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來緊扣民心,不斷加強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具體來說「書記項目」是以「搭建『聚心空間』、激發『區域動能』」的黨建項目為抓手,通過「初心、凝心、同心、民心、信心」五心聯建工程,建立起網格化、扁平化、全覆蓋黨建網絡,突出板橋新城「一社一特」黨建特點,以「聚心先鋒課堂」「聚心黨建網絡」「聚心紅色文創」「聚心幸福家園」「聚心先鋒形象」等創新活動為載體,構建「大工委」為核心,社區「大黨委」為基礎,轄區各類單位黨組織為網絡,全體黨員為主體,轄區各類單位、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以及居民群眾共同參與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毛海玲(板橋中學黨總支書記):我覺得板橋新城黨工委的「聚心空間」書記項目整體構思很大氣,也很接地氣,前段時間組織的專題黨課、家風家訓館開館、開放式組織生活等等這些活動,能夠很好地把駐地單位的資源結合起來,形成合力。下一步,我們可以結合「聚心先鋒課堂」,定期開展講座,我們板橋中學有很好的教師資源,可以定一個全年講座計劃,為黨員群眾提供優質的學習教育課程。
汪長秀(新林社區黨員):我們新林社區開展網格化黨建,建立黨建工作站,我覺得是一個很好平臺,我也參與到志願服務中去,主要是對新林社區老黨員提供上門服務,對老黨員腿腳不方便的,身體不太好的,年齡比較大的黨員,給他們讀報紙,聊天,做家務,打掃衛生,家裡下水道堵,只要有困難我們都會上門志願服務,解決他們實際困難。社區也成立了多支志願服務隊,能為老黨員辦實事,辦好事,能處處為他們著想,我感覺黨組織力量真大,一名黨員,一面旗幟。我爭做一名合格黨員,做好志願服務。
戎善豹(古雄社區黨員):社區文化建設是構造和諧社會的基礎。近年來,隨著古雄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居民對文化的需求是越來越高。自2016年以來,社區始終堅持「打造文化品質的社區生活」的目標,創建了全市首個社區家風家訓館、重新打造了華興村僑史陳列館、建起了以古雄人文為主題的「古雄記憶」館、編纂了全區首部村志——《古雄村志》。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同時也是一名文史愛好者,將古雄的歷史和文化更廣泛的傳播,成了自己的一種神聖職責。在社區領導的支持下,自己利用業餘時間,參與了華興僑史館、古雄記憶館的撰寫工作,以及《古雄村志》的編纂。同時還在區、市和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了多篇介紹華興村人文歷史的文章,受到了多方關注,同時也為把華興村推向全國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