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期跟大家分享了幾期抽紗工藝的內容,沒有看到的小夥伴可以點擊進入主頁複習一下哦。今天繼續更新:抽紗王后萬縷絲—蕭山花邊。
1809 年約翰·希思科特發明了梭織花邊織機, 1813 年 J·利弗爾斯發明了花邊織機,歐洲的手工花邊逐漸衰落,從而進入機織花邊時代,手工花邊業轉向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如中國、 土耳其、斯裡蘭卡、巴拉圭、巴西等。
19世紀末,義大利傳教士來中國傳教,並將威尼斯花邊傳入中國山東、上海、浙江,由商行組織農村婦女生產。
一. 蕭山花邊
蕭山區屬浙江省杭州市市轄區,位於浙江省北部,有「花邊之鄉」的美譽。蕭山花邊,又稱蕭山萬縷絲、萬裡斯,屬萬縷絲的一種,因產於蕭山區而得名。
從傳入情況看,蕭山花邊不同於煙臺花邊、寧波花邊和上海針繡花邊的主要原因是,它是從中國其他區域經過流變融合後傳至蕭山地區,繼而才開始發展。
因此,蕭山花邊雖源自歐洲,但在流傳進程中不斷融合了各個區域技藝技法的特點,是一種特 有的工藝美術品種。
蕭山花邊是在歐洲中世紀民間刺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抽紗刺繡,與中國民間抽紗技藝交融,花邊工藝產生了重大的變化。
蕭山花邊,精密厚實,無底布,紋樣皆由針線編制而繡成。是花邊工藝品中最精美的品種之一。
二 . 蕭山花邊發展史
萌芽發展期
據《中國實業志》記載,民國八年,滬商徐萬慶將花邊技術傳入蕭山坎山鎮,招收了首批習藝者24名女工,並開設了第一家花邊廠「喬治花邊廠」。
當年第一批挑花女孫老太太回憶說:「那時為尋活路,我聽到消息就到花邊老闆家,交了1元2角銀洋錢作學費,學習挑花手藝。當時一起學藝的有24人。老師傳授的全部針法,只有3種。花樣是極其簡單的衣領小花和盤墊之類。以後我就和窮姐妹們用挑花針換取辛苦銅錢。」
此後,蕭山農村婦女學習這種挑花技藝的越來越多,慢慢地從七,八歲的小姑娘到七十多歲的老太太都學會了挑花。產品從上海出口美國、瑞士、 奧地利、德國和中東等地區。
當時,挑花邊發展很快,至1923,挑花女工增至四、五百人。
1930年,經營蕭山花邊的廠商達30餘家,織造女工達2萬餘人。
至抗日戰爭前夕,又得以「中興」,「加工隊伍達4萬人」。至此,蕭山花邊已初具自己的風格。
1940年,日寇侵佔蕭山,生產一度暫停。
抗戰勝利後,花邊生產恢復,加工人員達4萬人。以坎山為中心的東片地區,恢復和新開花邊廠商100餘家。
成熟期
建國後,蕭山花邊的生產得到快速發展,1954年-1956年先後在坎山鎮等建立了5個花邊供銷生產合作社,花邊生產開始納入國家計劃,產量逐年提高。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到了最旺盛時期,蕭山有20多萬繡花女工從事挑繡花邊,一年投放到農村的繡花工資高達2400萬元,挑花邊一度成為蕭山婦女主要手頭活和日常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
1972年,為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蕭山花邊廠為杭州機場貴賓室繡制了大型西湖全景窗簾,高達6米,寬18米,用線12萬支(約10公斤),手工挑繡達3000多萬針。
當時的蕭山花邊馳名中外,盛極一時,曾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中國花邊之都」的美譽,成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和國外王室宮廷專用裝飾品。
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新疆廳,寧夏廳均採用蕭山花邊工藝製作的大型花邊窗簾。
三 . 產品品種
蕭山花邊的種類,主要有萬縷絲(純棉線製品),鑲邊(萬縷絲和織物繡花相結合)兩大類。
由歐洲傳入後經過花邊藝人的創造,融合中國傳統的刺繡藝術,針法不斷增加,至抗日戰爭前夕由最初傳入時的兩三種增加到30多種。
圖案和產品品種日益豐富,從衣邊、被口、小盤墊大到長茶几套、臺毯、床罩等。
品種從衣邊、被口、小盤墊擴大有床罩、臺毯、盤墊、茶几墊,沙發套、鋼琴罩、披肩、衣裙等30多種,逐漸形成了蕭山花邊的獨特風格。
1972年創作的絢帶麗花邊,圖案豐滿,層次豐富,既顯工,又顯藝,為蕭山花邊的主要品種。
四 . 藝 術 特 點
蕭山花邊的文化藝術特點 體現在紋樣圖案強調主題突出,分別體現在骨架突出和花型突出。蕭山花邊的 骨架多由不同的幾何圖形組成,或無規則自有排列,或有序排列;
傳入的花紋圖樣 多以歐洲風格為主,且設計圖稿多從國外流入特別是具有歐式風格的葡萄藤 以及花卉等。
但是在中華民族優秀文明的影響下,圖案經過變革和發展逐漸形成了特有的風格。「萬縷絲」的紋樣涵蓋了東西方物種,並以纏枝花 卉(玫瑰、牡丹、菊花、水仙、梅花等) 為主,同時加以形態各異的藤蔓,及生靈活動的走獸等兩千多種圖案,在紋樣 四周通常穿插各類不規則的幾何圖案, 凸顯花卉的亭亭玉立和疏影橫斜,
五. 工 藝
蕭山花邊之所以被稱為「萬縷絲」,是因為其製作近 20 道的複雜工序,其創作主要靠複雜的圖案、豐富的層次及精巧多變的針法,往往用一根單線就能挑織出清晰明快的層次感,有著宛若「浮雕」的 視覺效果,使其既不同於刺繡,又不同於抽拉絲。
1.繡工先根據設計的圖樣劃分為許多小塊,(面積較小的工藝品則無需劃分),這些小塊稱 之為「猛方」。
2.然後將每一小塊分別襯 以牛皮紙。在牛皮紙上打底定線,再依據所定之線,繡成花紋,然後 撕去紙稿,逐塊拼接,稱為「裝方」,經洗燙整理而為成品。
從蕭山花邊的挑花技藝操作來看,要經過綴、訂、挑、繃、繞、空綴、 補、扣八個步驟。
蕭山花邊的挑繡針法很多,光是常用針法就有實針、化三針、網眼、蛇皮針、五針、四針、繞十針等三十多種,其他還有茴香旁扶、魚鱗旁扶、三岔旁扶等一百多種小針種。
老屋的滴水簷下,坐著很多挑花邊的女人,少時四個五個,多時十餘個。她們嘴裡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但手上的活決計不會停下來……
在如今年輕一代的蕭山人裡,能會做的,恐怕已經寥寥無幾。但如果問問家裡的長輩,她們或許依然能津津樂道的回憶起當年穿針引線的日子。
那些年,在孩子的眼中,花邊好像總也挑不完。深夜,母親坐在床頭,就著一盞昏黃的電燈,眯著眼睛挑花邊,忽喇忽喇挑花邊的聲音伴著年幼的孩子入眠。
在機械化時代,花邊製作效率提高了,但是手工的溫度褪卻了,目前市場上亦有一些半手繡半機織的花邊產品,消費者購買時可仔細了解,根據需求選擇哦。
參考資料:
1.趙建忠. 蕭山花邊藝術館[M]. 杭州: 浙江攝影出版社. 2016 . ZHAO Jianzhong.
2.彭南生,徐凱希,馬俊亞,等 . 固守與變遷:民國時期長江中下遊農村手 工業經濟研究 [M]. 武漢:湖北人民出 版社,2014:142-143.
3.劉麗嫻,徐穎潔 . 蕭山花邊的傳入路徑與流變研究 [J]. 創意設計源,2019(4):40-46.
4. 搜狐號 杭州體驗 我的城 | 一個男人的花邊史 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