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獲的案件隨著時間都淡忘了,而沒破的案件總是記憶猶新。」
時任天津市寧河縣公安局刑偵支隊技術大隊副大隊長沙福祿說。
就算拼了命也要破案,可是拼了命還是感到無能為力,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痛。
01
22年懸案終於告破
1998年6月26日13時許,8歲的小娜獨自上學,一直未歸,孩子的父母和村民四處尋找無果。
6月27日19時許,人們在玉米地裡發現了小娜的屍體。
連續22年,每年春節和清明節前,他們都會站在天津市公安局寧河分局(原寧河縣公安局)門口,要求見一見辦案民警。見了民警,他們卻只是低著頭一聲不吭,眼淚在眼圈裡打轉。
「面對他們,不知該說什麼。」寧河分局打擊犯罪偵查支隊教導員關海波說。的確,不抓獲兇手,什麼語言都是那麼蒼白與空洞。
22年來,時間模糊了生活中的很多畫面,然而,小娜蜷曲著倒在玉米地裡的慘狀,永遠定格在辦案民警的腦海中。
天津市公安局和寧河縣公安局刑偵部門抽調精兵強將成立「1998·6·28」女童被害案專案組,對案件進行了仔細研判。
案發後的半年時間裡,專案組經過大量摸排走訪均未發現目擊證人,加之當時沒有提取到能直接認定犯罪嫌疑人的證據,案件陷入僵局。
從那時起,這起案件被每名民警裝在心裡,他們只要遇到類似案件,都會跟小娜被害案聯繫在一起進行研判。
2003年,天津市公安局DNA實驗室建成並投入使用。
技術更新進步一步,小娜案件的檢材就會被送檢一次。
今年4月「雲劍-2020」行動開始後,按照公安部刑偵局的要求,專案組對該案建立「一案一檔」,對相關物證徹底清理查找。儘管物證室多次搬遷,小娜被害案的物證曾被多次流轉,經歷了送檢、取回等多個環節,但是所有案卷和物證保存得非常齊整。
多年來,案件的相關物證已經多次送檢,但每一次都沒有檢出可疑DNA,檢材剩餘量已經十分有限。面對這種情況,專案組認為不能再盲目送檢,而是要讓檢驗人員有針對性地對相關物證進行檢驗,提高檢出機率。專案組一遍一遍地查看當年的現勘記錄,終於發現一件一直未被充分重視的物證,可能會留有犯罪嫌疑人接觸過的痕跡。這一次,專案組決定只送檢這一件物證。
遺憾的是,連續送檢4次皆告失敗。
面對這個結果,專案組開始有點動搖了,他們懷疑自己的判斷出現了偏差。但他們還是不服氣,經過公安部刑偵局協調,物證很快被送到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5月6日,檢驗人員檢出了一名男性DNA,天津市寧河區潘莊村的劉姓男子有重大嫌疑。
努力了22年,終於有了轉機。
「馬上行動,一定要給小娜的家人一個交代。」天津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一支隊(重案隊)副支隊長李德方皺起眉頭、攥緊拳頭,他連夜組織專案組對劉某進行調查,發現劉某的居住地就在小娜上學的必經之路上,近些年曾兩次對女性進行騷擾、猥褻,劉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5月13日,民警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劉某。
小娜父母苦苦等待了22年的真相和正義終於來了,他們跪地拜謝民警。扶起兩位老人,李德方流淚了。
他說:「希望小娜的父母能振作起來,好好生活。」
40年,30年,20年,10年……
這年頭
警察翻陳年老黃曆
也不是一兩次了
破了案
皆大歡喜
破不了案
招來指責一片
「警察有啥用,一個案子都破不了」
「出動這麼多警力,花了這麼多錢,啥都查不出來」
「放國外,這案子早就破了吧」
……
可是我們的戰友受著莫大的委屈
依然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
依然一頁頁地翻閱著泛黃的卷宗
一遍遍鑑定著殘存的證據
不管是不是青年變壯年成老年
不管是不是當年的辦案民警還在人世
一代代公安人從來沒有放棄過
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
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
始終有他們
為了真相
為了把公平正義
還給冤死的亡靈
不懈努力著
……
02
41年命案成功告破
1979年,浙江永嘉,因為一棵板慄樹的歸屬問題,邵某在殺害了同村的邵小某後,畏罪潛逃。
邵某的人間蒸發一般,並沒有阻擋民警偵查的腳步,永嘉警方仍然對整個案件進行了最大可能的攻堅突破。然而,受當時的技術條件所限,案件線索幾度中斷。辦案民警一直努力尋找新線索,但案件始終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時移事遷,41年前的命案已逐漸被世人淡忘。然而,未破的命案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位民警心中。41年來,永嘉刑偵民警換了一代又一代,但因著對案件和對死者的敬畏,他們追兇不止。
還逝者以公道。近年來,永嘉警方高度重視命案積案的破獲,而一件件命案積案的破獲更是增加了永嘉警方對命案積案攻堅的信心。今年「雲劍2020」命案攻堅行動以來,永嘉警方在接連偵破6起命案積案後,開始鎖定這起最久遠的「1979.3.28」命案。
一個有妻有子兄弟父母皆在的人,儘管潛逃,但41年間不可能沒有絲毫破綻被警方發現,除非他一直隱居山間或者已不在人世。
民警在大量走訪中發現,邵某曾向村民聊起總被人看不起,要叫自己在另一村的親大哥潘某來撐腰。
民警隨即排查「親大哥潘某」的關係網,發現「親大哥潘某」也已去世。沒有輕言放棄的警方開始走訪潘某之子小潘。
面對民警的詢問,小潘知道事情瞞不住,老實交代:十幾年前,其小叔電話告訴他,邵某病逝,想落葉歸根,他的兒子已經不予理會,讓他幫忙埋葬。
原來,幾十年間,邵某無名無姓無任何證件,一直跟隨在深山從事種植工作的親戚討口飯吃,直到2009年來到嘉興投靠弟弟。
根據小潘等人的口供,專案組很快找到了埋屍地,連夜開棺提取相關檢材。隨即又馬不停蹄地趕赴江蘇等地提取邵某兒子林某某等人的DNA信息,進行匹配認定。
今年8月11日,DNA鑑定結果證明,小潘埋葬的男屍正是命案在逃人員邵某。
自此,「1979.03.28」命案歷時41年成功告破!
這也是迄今為止,浙江省公安機關破獲的最久的命案積案!
03
25年前的命案終於結案
90年代初說起,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街頭發生一起命案,一男子大白天持刀上街行兇,受害人王某朝搶救無效死亡。案件自發生以後,行兇男子像人間蒸發一般消失蹤跡。
案發後,陵水縣公安局迅速成立「王某朝被殺害案」專案組,開展現場勘查、調查走訪、線索核查等工作。
專案民警經調查確定,行兇人鄧某遜為陵水縣椰林鎮桃源村委會村民。但礙於當時的客觀條件,專案組窮盡了當時所有的手段,並派出民警在陵城周邊嫌疑人有可能藏身的幾座山林裡埋伏守候數周,也一直未能核查到鄧某遜的行蹤。
案件偵查陷入死胡同後,承擔著巨大壓力的辦案民警始終沒有輕言放棄。
25年裡,陵水縣公安局換了6位局長,7位刑警大隊長,翻閱專案組的卷宗成為每一位新任主管領導的必修課。他們始終把偵辦該命案積案作為重要工作來抓, 2020年4月27日,陵水公安局成再次對案件抽絲剝繭,尋蹤覓源。
因距案發時間已25年有餘,許多證據鏈缺失,且了解該案情況的許多關聯人均已故或記憶不清。專案組雖對案卷進行全面閱卷,走訪相關證人和關聯人員數百名,上門對嫌疑人鄧某遜的近親屬進行多次勸投,最後所得的可用線索也寥寥無幾,案件的偵破再次陷入困局。
「案件毫無頭緒,民警壓力都很大,在每次的專案組會議上,都沒有人匯報進展,會場安靜得只聽見大家心跳的聲音。」陵水縣公安局副局長周始壯苦笑道。
沒有線索,那就想辦法下全力找。為此,專案組化壓力為動力,將信息反覆研判,經過艱苦的調查走訪,兇手的疑蹤,終於撥開雲霧……
專案組決定對鄧某其妻張宏某的租住地「某巷18號」進行蹲點守候發現,「18號」的確住著一名男子,年齡與鄧某遜現在的歲數相仿,但該男子在疫情防控登記期間聲稱身份證件遺失。
至此,該男子嫌疑程度不斷上升,身份不斷明確。
7月17日上午,該男子騎電動車外出時,民警終於看清那張等待了25年的面孔,其面部特徵與民警所掌握的鄧某遜照片高度相似。
「這個消息讓我們非常興奮,連日的疲憊也一掃而光。」劉志洲說。
7月17日21時,抓捕行動開始,專案組民警在鄧某遜家中將其抓獲。
跨越25年,奔赴一千餘公裡的抓捕終於畫上了句號。
04
塵封14年的命案終畫句號
2006年3月末,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創新街道一居民樓6樓合租式出租屋內,一名20多歲的女子全身是血,踉蹌著跑到樓道裡,倒在血泊中,送醫不治。
「我們從沒放棄對這起案件的追查。案子一天不破,群眾一日不安,民警一日不休。我們就好像被它壓住了嗓眼兒一樣,不痛快!」興隆臺公安分局刑偵大隊負責人說,由於當時的偵查手段有限,案件主因不明析,無法鎖定嫌疑人,案件調查工作雖然沒有取得任何突破性進展。
但14年來,不管崗位上的人如何輪換,一代又一代的專案民警依然接力開展追捕工作,始終沒有停止追兇的腳步。
2020年年初,案件偵破工作終於有了重大進展——犯罪嫌疑人有可能是湖南永州的某氏家族一員。
某氏大家族聚居的當地村落有3000多人。家族中的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覺得公安機關的調查辱沒了家族名譽,特別牴觸。
警方的排查工作也遇到了巨大阻礙,上門走訪經常被攆出來,臨時落腳的地方本來就條件艱苦,還總是被莫名其妙的騷擾。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案發時間曾在盤錦居住、務工,之後一直在廣州物流公司打工的犯罪嫌疑人逐漸浮出水面,各種證據都指向了他。
經過幾天幾夜的分析研判和蹲點守候,7月20日晚19時,時機成熟,抓捕小組民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物流園區將犯罪嫌疑人一舉抓獲。
經過幾代辦案民警的不懈努力和辛苦付出,一起塵封了14年之久的命案終於圓滿畫上了句號。
遲到了幾十年的真相,這樣追,意義何在?
「白銀連環殺人案」審判結束後,白銀市檢察院的公訴意見有這樣一段話:
希望嚴肅公正的判決,讓那些冤魂得以安息。讓那些未來得及實現的夢想,那些未了卻的心願,那未團聚的親情,未結果的愛情,未經歷的人生,甚至那尚未體會青春的年幼,都得以稍稍平復。
即使犯罪嫌疑人逃亡天涯海角,或者已經去世下葬。
也要還受害者一個公道,也要給世人一個真相。
這就是選擇警察這個職業的意義所在!
自從選擇這個職業那一刻起,
他們就選擇了義無反顧地向前衝,
與犯罪分子鬥爭到底就是他們維護公平正義的決心,
為死者鳴冤,
還社會正義,
不懈追求真相,
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把死者忘了,
他們也會追到兇手,
為死者合眼,
給家屬安慰,
這是他們最平常的工作,
是責任更是使命!
平安從來不是平常,
平安從來不會平凡。
在平安中國,
沒有一盞燈會無緣無故點亮,
沒有一條路會無緣無故暢通,
沒有一個夜晚會無緣無故安寧,
沒有一朵花會不懂感恩。
正因為有了無數警察的默默奉獻,
有了他們的舍小家顧大家,
才有了城市的安定祥和。
讀懂他們、感恩他們、尊重他們!
讓我們為這群追求真相的人民警察加油!
作者:石楊綜合自網絡
編輯:石楊 郭凱
監製:王傳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