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始之前給大家一些近期生活的Update:由於現在我的工作與讀研雙線進行,時間被壓縮得比較緊張,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2020年新鞋的親測。不過,前一陣子收到Air Jordan 5 "Off White Sail"配色的專屬邀請,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我可以稍後出一期實拍簡析並對比今年早些時候的Air Jordan 5 "Fire Red"。此外,手頭上還有Air Jordan 11、29、31等隨時可供測評的老鞋,生活鞋類方面也有adidas Alphaedge 4D和Asics Gel Lyte V等,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Ambassador是國內Nike籃球產品消費者非常熟悉的系列了,中文譯為「使節」的Ambassador系列其實也是勒布朗-詹姆斯主打海外市場的一條支線,在美國當地並不發售(除非在美國海淘)。這條支線在國內市場一直有著不錯的口碑,素來有著性能均衡的鋒線好鞋之名。今天,四維就為大家帶來該系列第十三代的測評翻譯。
![]()
本文非「四維鞋評」原創,版權歸Stan Tse所有,但為「四維鞋評」翻譯,如需轉載請註明翻譯出處。
原文來自:https://weartesters.com/nike-lebron-ambassador-13-performance-review/
*四維在翻譯時有語句微調,但不影響作者本意的表達;本文圖片全部來自Weartesters.com,「四維鞋評」僅作轉發分享之用。
![]()
抓地 記得指甲划過黑板的聲音嗎?見過汽車飄移後留下的胎印嗎?用這些來類比Ambassador 13的抓地性能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真是太能「咬」了,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指哪兒打哪兒。無論你如何橫向移動、快速換防、亦或是大力扎步和三威脅,這雙鞋都在用生命緊抓地面。在整個Ambassador系列中,這一代的抓地可能已經超越了我曾經最喜歡的第九代。
![]()
緩震 準備好紙巾吧,因為這一趴就像你在SNKRS上中不了鞋一樣讓人沮喪。Nike把前掌Zoom閹割了,每次穿它上場時,我的膝蓋都喪得不行。儘管後跟有一個巨大的Zoom氣墊,但前掌緩震的極度匱乏讓我無法接受。我並不是說這雙鞋徹底毀了,只是對於一雙外場向的球鞋來說,前掌Zoom的存在實在太重要了。顯然,Nike籃球團隊中有人認為前掌Zoom並沒有什麼必要,於是將這雙鞋做得更輕量化和貼地,而我完全不同意這種思路。自始至終,前掌Zoom都是Ambassdor系列的圖騰,為什麼要把如此備受好評的配置刪減呢?這可是有時超越了Soldier甚至正代的系列啊!看起來這一次減配並沒有考慮到這雙鞋的使用情景,亞洲有超過90%的人都在室外打球,這也讓減震保護變得尤為重要。Nike欠我一對好膝蓋,為了這個系列的擁躉,請把Ambassador 8 & 9中的大氣墊和軟質Phylon還給我們。
![]()
材料 由於這本就是團隊系列,材料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簡簡單單的網布鞋面、在需要的地方使用了熱熔塑料加固、XDR外底、Phylon中底、後掌Zoom... 這些基本就是這雙鞋的全部了。這種材料組合是奏效的,如上文所說,我們僅僅需要前掌Zoom而已。聽我說閹割問題聽膩了吧?這表明了我有多麼介意。
![]()
包裹 在這個系列中罕有的事發生了,即使在調整鞋帶之後,Ambassador 13的包裹依然有點緊。不過這種情況在一兩局比賽後便消失不見,整雙鞋的包裹如手套一般完美。儘管針對海外市場的系列往往都會有更寬的鞋楦,這雙鞋似乎做了一些調整。我的腳偏寬,在頭十分鐘感到一些掙扎,但鞋面在受熱後慢慢貼近我的腳,隨著時間漸漸達成了理想的包裹體驗。
![]()
支撐 又來了,又來了,又來了,我TMD前掌Zoom呢?好吧,除了這一部分外,這雙鞋的支撐還是足夠的,並不算太強硬的支撐系球鞋,但Ambassador系列一直以來都沒在支撐上拉胯過,這一代也不例外。
![]()
總結 Ambassador系列一直都挺穩的,這一代也不例外(除了前掌Zoom的迷之消失)。它的寬底盤和XDR外底讓我十分敢於做動作,鞋面也隨著時間讓我慢慢忘記了自己穿著雙鞋。不過再次強調,緩震是這雙鞋的不足之處。詹姆斯的正代籤名鞋在Air Max氣墊中嵌入了全掌Zoom,而過往的Ambassador系列也在緩震方面持續閃光,就我們花下去的錢來說,我們理應得到那該死的前掌氣墊。我並不是在黑這雙鞋,除了這一個缺點之外,它還是很給力的。我們想要如以往一樣熱愛這個系列,所以Nike,下次別搞砸了。
「四維鞋評」每一篇評測都是評測人實戰後的真實心得,
希望能為鞋友們提供客觀和有價值的參考。
了解更多球鞋資訊,歡迎關注「四維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