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秋季有什麼可拍的題材?不輸銀杏楓葉的「蘆葦」,絕對是不可錯過的拍攝題材。
蘆葦的形態很好,很容易上鏡,但「雜而亂」,拍起來可能會稍有壓力,不知道從哪下手。其實,只要掌握好拍攝技巧,還是容易拍出好的作品的,這裡便為大家總結了5個拍攝技巧與思路,希望對於你有所啟發。
1、拍攝對象的選擇
花草的拍攝,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對拍攝對象的選擇,會選擇對象比拍攝更重要。
a.特寫
蘆葦的外貌天生特別,高高的杆徑、羽毛一樣的頭部隨風搖曳,加上現在金黃的顏色,甚是好看,無論是單枝大特寫,或是取其數枝,均有不同的感覺。
b.大場景
當找不到好的個體或角度進行單枝拍攝時,不妨可以從遠處適當擴大構圖把一片花群都拍進來,配合建築、樹木、遠山等展現一種的壯觀、美麗的群生之美。
2、光影的運用
在時間上,每天早上9點之前、傍晚前後光線都較為柔和,是拍攝的最佳時間,此時光線最柔和,顏色最飽滿。此時,逆光拍攝,陽光的加入往往會讓照片更出彩。
此外,逆光可以營造出帶有特殊魅力的視覺衝擊效果,一些人眼難以察覺的光感氣氛均可以在逆光下得到表現,如丁達爾、太陽星芒、波光粼粼的水面等等,實際拍攝時應注意合理控制鏡頭炫光。
需要注意的是,逆光拍攝時,畫面反差非常高,光線變化很快,曝光的難度極大,如果直接以太陽為測光基準,很容易導致畫面曝光不足,暗部死黑一片;如果以處在逆光的前景為測光基準,又容易導致天空嚴重過曝。可參見前文逆光拍攝,如何拍攝出晶瑩剔透的樹葉?
3、背景的處理
攝影是「減法的藝術」,在簡潔的背景前,除主體之外多餘的元素都去掉了,簡單就是美。虛化背景,是花草拍攝的重要技巧,藉助背景虛化,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常用的方法有:選擇大光圈、使用長焦段、靠近拍攝三種。
除了虛化,簡單的背景也是常用的方法,如陰暗的樹林或石頭的陰影,通過明暗對比突出花卉;再如深藍色的天空、暗綠的湖水等,這些表面簡單的背景,也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別忽視了背景光斑的利用。光斑,能輕易地為畫面製造迷離、奇幻的小清新風格,是把平淡場景拍出文藝範兒的利器。能形成光斑的光源很多,樹葉間隙的亮光,小灌木葉子上的反光,水面的鱗鱗波光,甚至光照射在皺摺的反光物上的散狀反光等等,都能形成光斑。
4、為畫面增添意境
如何表達意境?很難說。不過,可以有一些方法和技巧去借鑑。
a.倒影——虛與實
蘆葦多生長在水邊,所以倒影是可以利用的因素之一,水面的起伏或者是波紋,又可以讓蘆葦的倒影更富有變化。
關於倒影的拍攝,可參見前文如何利用雨後的積水拍倒影?6個拍攝技巧與思路,拍出多重花樣
當然,除了倒影與前面的虛化來實現虛與實的對比,秋日多霧天,霧同樣可為畫面增添若隱若現的朦朧美。
b.飛鳥——動與靜
攝影創作中,為畫面製造出對比與衝突是攝影者常用的表現手法之一,而動靜對比是其中之一。而在拍攝蘆葦時,利用飛鳥把靜態的蘆葦相融合,將蘆葦也拍出一種生動的意境美。當然,這樣的畫面需要運氣與耐心,也可以利用雙重曝光、後期等進行疊加。
c.留白——減法
留白也屬於減法的一種,留白本身就是造境。「白」的意指有所拓展,它不僅指空白的紙,也包括畫面中除實體對象以外的一些空白部分,如單一色調的背景,它們可以是乾淨的天空、路面、水面、霧氣、草原、虛化了的景物等。
d.增加興趣點——加法
為畫面添加視覺興趣點,是加法原則在構圖原理中最直接的體現。尤其是在拍攝大場景蘆葦這樣相對空曠,扁平的場景時,觀者常會產生一種視覺上的「無處安放」和思想上的「茫然無措」。此時,在構圖上為畫面添加一個視覺興趣點,不僅能夠很好地吸引觀者視線和興趣,減少視覺上的疲勞和茫然,而且起到畫龍點睛的妙用,讓人有種眼前一亮的愉悅感。
5、特殊技法的運用
無論拍攝什麼題材,過多單一的手法往往會使照片黯然失色,可以運用特殊的技法,拍攝平時眼睛看不到的景物,如多重曝光、閃光燈後簾同步、追焦等,想法和創意是決定你的作品是否可以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當然,也可以通過用後期來實現更多的創意,如二次構圖、壓暗背景、黑白化處理、增添飛鳥群、中國風等。
總結
以上幾點便是關於蘆葦的拍攝給大家一些參考,如果在拍攝中注意到這些思路,能靈活應用,相信你也能拍出更好的蘆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