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左右打桌球如何重新規範動作?平時打球找怎樣的拍檔練球提升

2020-12-26 體壇萬曉生

首先,50歲左右打桌球如何重新規範動作?

關鍵詞:50歲、重新規範動作

很明顯,既然提到了重新規範動作,說明還是有一定桌球基礎的。但是這裡又分為兩種情況,我們一一來說:

【第1種情況】:對於50歲左右剛學打桌球的球友

完全可以效仿初學者的練習方法。當然考慮到年齡因素,畢竟50歲也算大齡了,腳下移動能力肯定沒有年輕球員靈活。所以小編覺得應該更加注重手法的練習,腳下的步法適可而止,不做強求。

在規範動作方面,建議您回到最基礎的技術動作上,例如正手攻球、反手撥球(橫拍打法)、反手推擋(直拍打法)、搓球、發球等等。下面我們一一來說:

第一:正手攻球練習,下圖為馬龍的正手攻球動作

小編覺得50歲了,沒必要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動作,能發出力就是好動作。那怎麼算是能發上力呢?簡單點說,能用上腿、腰、上肢的力量,感覺能協調發力即可,這裡有個小竅門,剛開始的時候,不要上臺練習,可以照著鏡子進行徒手揮拍練習,看看自己的動作發力是否順暢。

正手攻球的技術動作要領網上一大堆,第六人在此不贅述了,我用三個關鍵詞來來概括:蹬地--頂胯轉腰--收前臂。大家可以自查自省,這三個環節有一個做不好,你的發力就會受到阻礙,可以針對性的進行強化訓練。

第二:橫拍反手撥球和直拍反手推擋,我們放一塊說。

反手撥球技術是橫拍打法反手技術的基礎技術動作,反手推擋則是業餘直拍打法處理反手位的常用技術。

對於撥球練習,關鍵點有這麼幾個:

一是引拍位置不要太低,引拍至肚臍眼位置由右後往前撥即可;二是拍形稍微打開一些,以撞擊為主,三是一定要把動作做完整,多往前送一送。具體如下面動圖所示:

對於推擋技術的練習,小編認為該技術在業餘直拍打法裡邊依然很有生命力,對於50歲的球友來說練好推擋足夠了,沒必要再去追求直拍橫打技術。推擋技術動作相對簡單易學,很好上手,也有幾個關鍵點:一是切忌架肘,應該是把肘部位置放下來貼近身體,二是要在來球上升期迎前擊球,這樣能更好的借上力量,三是推擋時重心要高一些,有一種從上往下發力的感覺,三是拍型要稍前傾,因為來球大部分是上旋球,所以利用好拍型克服旋轉,四是腳底下站位很有講究,以右手為例,最好左腳在前,右腳稍後,左腳比右腳多出半個腳掌的位置即可。

第三,搓球技術。

搓球技術是對付下旋球的最常用技術,練好了完全可以搓倒一大片對手。小編覺得對於50歲的球員來說,可以多多練習這門基本功技術。

搓球技術的動作規範要點如下:

搓前一定要引拍,很多球友不引拍直接去搓,造成發不出力;板形要多亮開一些,球越轉越亮一些,所謂的「亮」就是後仰的意思;開始練習搓球時,手腕不要過多的參與發力,應該是前臂帶動手腕去搓;感覺搓球動作快結束的時候,多往前送一下,這樣的好處是能吃住球,搓過去的球更轉。

第四,發球技術。

發球技術是很容易被忽視的基本功技術。發球看著是你想怎麼發就怎麼發,其實發球也是有基礎動作規範的,比如發球時要先將球拋起來,高度不能太低;發球時不能用身體遮擋,要讓對手看清旋轉;再如,發球完了要立馬進行還原,準備下一板擊球等等。這些小細節都是需要經過大量練習才能熟練掌握的。

事實證明,對於50歲的大齡球友,你練好了發球受益匪淺,最起碼把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有時候還能直接發球得分,這個能節省不少體力。

【第2種情況】:對於50歲左右但球齡已經很長的球友來說

小編認為既然已經打了很長時間了(俗稱球油子),動作已經基本定型。再去規範動作會感覺很難受,有些球友改著改著反而不會打球了,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除非有很大的恆心和毅力去下大功夫規範動作,否則小編建議最好不要大改。

如果執意要規範動作,建議在小的範圍內精進下動作即可。感覺能發出力、使出勁,這個動作就是適合我們的,打球不就圖個樂呵嘛,強身健體,以球會友豈不樂哉。單純的去學習所謂的標準動作,反而讓我們不會打球了,或者失誤率增多了,這有悖於我們業餘球友打球的初衷。再者說,什麼是標準動作,這個很難界定,你看國家隊的每個球員打球動作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其次,平時打球找怎樣的拍檔練球提升?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找個志同道合的球友來練球是最理想的情況。何為志同道合?就是他/她也非常想規範動作來提升技藝,而且願意花時間去練習技術動作。

值得一說的是,一旦找到了這樣的球員,兩個人最好提前商量好要練習的內容。比如對方練習正手攻球,你用反手撥球或者推擋陪練,對方用反手撥球或推擋,我方用正手攻球來練。既能練反手,還能練正手,這樣才不至於顯得枯燥。

另外,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動作一定要慢下來,不要貪圖快,快了動作就很難規範,因為太快,你的動作會做不完整,這是業餘練習之大忌!等練到能有回合了,然後再去慢慢的把速度提上去。

總結

小編認為,上述動作的規範練習方法不僅僅適用於50歲,對於30歲、40歲或者其他年齡段都有普適性。

所不同的是,50歲往上的年齡,身體機能有所下降,反應也稍顯遲緩,所以在練習的時候要格外注意保護好身體,以防傷病。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最後找個教練來幫你規範動作。

對於技術動作的規範訓練,一定要先慢下來,不要著急。同時,我們沒必要去追求那些「高、精、尖」的動作,看著好看,未必適合我們。所以回到最基礎的動作上,如上面提到的正手攻、反手撥(推)、搓球等等,在掌握了這些基礎動作的前提下,再適當的學習其他技術,你會發現,學的更快更有準頭。

在規範動作期間,最好不要打比賽,一打比賽,動作十有八九就會走形,又回到以前的模式中去了。

最後,祝50歲左右的球迷朋友能早點找到志同道合的球友,練起來吧!

=交流桌球知識,分享心得體會,我是「體壇萬曉生」,期待你的點讚和關注。

相關焦點

  • 【找教練】用反彈板練球之前,必須先搞清楚的一件事!-桌球國球匯
    紅雙喜邀您共賞 @Jacky:找教練+橫拍反手撥球大臂是固定住還是跟隨往前推動,手腕需要主動向上發力嗎? 摩擦的多與少 右手橫板與遮球板對練,反手撥打。 這位朋友問橫板反手撥球時,大臂是固定住還是跟隨往前推動。手腕主動向上發力與否。
  • 王楠子女罕曝光,4歲女兒練球至深夜,10歲兒子一旁做仰臥起坐
    11月26日深夜,桌球皇后王楠的丈夫郭斌在社交平臺上更新一則視頻,和大家分享兒子女兒的練球日常。王楠子女曝光視頻中,王楠和女兒笑笑正在練球,笑笑年僅4歲,身高才剛剛過桌球臺,她面對媽媽打過來的球絲毫不懼,一個個接住,而且和媽媽一樣用的是左手,姿勢看來相當熟練,王楠一邊朝女兒發球一邊提醒她該如何打,整個房間都充斥著打擊桌球的聲音。
  • 離打球自由還有多久?球館初啟動,室外桌球 火爆京城
    又到了打球的好時節。然而今年不一般,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球,愈演愈烈。自一月起,響應國家抗疫號召,神州大地八千萬桌球迷齊躺倒,居家隔離為國減負。向來火爆的京城各地室內球館陸續關閉,更無一處有球聲。球拍蒙塵,戰衣封存,強忍打球心願,專注本職工作。
  • 桌球如何防守弧圈球,樊振東陳夢馬龍訓練,談怎樣練習防弧圈
    今天我們用國乒樊振東,馬龍等運動員訓練的視頻,談談如何防守弧圈球。弧圈球,是目前桌球運動中的主流進攻技術。日常打球,經常會面對對手的進攻,加轉弧圈球,前衝弧圈球,都需要防守。很多朋友打球,一旦對手進攻,就會向後退,想著球慢了再觸球。這樣的結果,就算防住,對手連續進攻打落點,會更加難防。要談防守弧圈球,就要談到桌球常見的名詞,迎前。迎前有些抽象,有的朋友可以理解的不是很好。
  • 「桌球女皇」鄧亞萍:一生豪橫退役坐擁50億,兒子奪冠老公也很牛
    1973年,鄧亞萍出生於河南鄭州,是一個實打實的桌球世家,他的父親鄧大松曾經是河南省桌球隊選手,從鄧亞萍2歲多開始,鄧亞萍就在父親的自行車上帶著鄧亞萍去工人俱樂部看他們打球。鄧亞萍5歲跟隨父親學打桌球,因為鄧亞萍長得慢,胳膊短,父親還為鄧亞萍專門制定了一套屬於她的打法,在學習的第二年,他從原本的橫拍改打宣拍,這種獨一無二的「畸形」訓練法,在所有的桌球教科書中是找不到的。在父親的培養之下,鄧亞萍10歲就成為了河南省桌球隊的一員,15歲時,憑著自己的實力,很快又入選為國家青年互乒球隊。
  • 餐桌變身球檯,爸爸媽媽成了桌球小將的陪練
    楚天都市報記者 徐平 通訊員 柯純小小的餐桌變身球檯,爸爸媽媽成了湖北桌球小球員李益惠的陪練。「能陪著女兒一起打球,看著她成長,或許是這場不幸的疫情期間,全家最為快樂的時刻。」爸媽陪練桌球小將「爸爸、媽媽就是我的榜樣!」今年11歲的李益惠告訴記者,她的理想就是能夠像爸爸當年那樣,邁進國家隊的大門,並在國際賽場上去為國爭光!
  • 【找教練】怎樣解決正手攻球手臂畫圈的問題?-桌球國球匯
    紅雙喜邀您共賞@順風順水(慶):學球一年多了,總覺得這動作不夠規範但又找不出原因?畫圈,但是問題不大這位朋友你好,我看了這個孩子的視頻,你說練了一年多了,所以我感覺練得非常非常好。整體性,包括協調性整個動作的構架都非常好。
  • 打桌球的十大好處!你值得擁有!『桌球世界』
    不要門面,不強調樓層,一間屋子,一副球檯即可,很簡單,投入可以說是最小的,桌球臺在幾乎每個單位,每所學校都有,甚至很多人自己家客廳就備有這樣的東西,臺子可以收攏的,平時不佔地,興致來了,支上臺子,桌球一陣,不亦樂乎。場地簡單,社會普及就很容易,就可以做到讓人們方便、迅捷地找到這些場地。
  • 練什麼提高桌球成績快,業餘比賽怎樣提高,如何合理使用技術
    最近製作了很多桌球技術講解視頻和文章,看網友評論,談到如何提高成績的問題。我們談一下練什麼提高成績快。業餘打桌球,都想打贏對手,這個想法可以理解。練什麼,怎麼練,練成什麼,需要有一定的步驟。如果初學,從不會到會打,並不難。正手攻,反手撥,略微學一下就可以健身開心。想提高成績,打贏比賽,就需要研究如何打比賽。很多人練基本功多年,打幾十板不丟,比賽用不上。總在苦惱如何能打好比賽,這個問題很值得討論。
  • 加藤美優發球訓練,學習桌球如何發不同旋轉,怎樣做假動作
    桌球發球如何發不同旋轉,是很多業餘愛好者比較關心的問題。 每個人發球動作不同,持板不同,只要能發出旋轉,力量用在球上就可以。 加藤美優的急長上轉,第一跳靠近自己身體。
  • 桌球網彈力軟軸訓練器,一個人的桌球神器
    桌球網彈力軟軸訓練器,一個人的桌球神器 自從年前接觸桌球網軟軸訓練器,到現在大半年的時間裡
  • 恨Ta,就讓Ta打桌球吧!『桌球世界』
    瞎打了兩年後就沒繼續了,我初三又重拾球拍,開始用雙魚三星,那段時間是極為瘋狂的,颳風下雨也在練球(練球的地方是露天的水泥桌,技術靠看視頻自己摸索),一天下來能練個6—8個小時,幾乎每次都是我爸催著我回家吃飯,沒少挨罵。換球拍頻率是一個月一個拍,都是雙魚的成品拍,換了5個拍以後我決心買個好點的,就去買了一個馬琳成品拍,130多,打了沒多久又去換了個銀河T4配兩面天極。
  • 網球,羽毛球,桌球三種小球類的比賽難度如何?哪個比較有趣?
    網球,羽毛球,桌球三種小球類的比賽難度如何?哪一個比較有趣?首先,讓我們聽聽別人的意見:有一句話是這樣的:三個球我都玩過,感覺最難也最好玩的就是桌球。羽球屬於上手最快,技術含量最低,但運動量大,相應費用也高,是小老闆(打網球條件不佳),年輕的職位不多,官位較低,美女較多。桌球運動起步難,旋轉多,技術含量高,需要反覆摸索練習才能打得起來,但對場地要求低,打球成本低,運動量適中,而且掌握好,適合各個年齡段,以中老年為主,比較普及,大眾比較多。而且能打到七八十歲正是一開始就是愛不釋手、兩天不拍手的全民健身很好的鍛鍊方式。
  • 【找教練】擊球前,手臂應該在身體的什麼位置?-桌球國球匯
    @丿I|:找教練+請教練指點下我的正手攻球動作,看上去不得勁,還有什麼問題需要改進,謝謝 @範向東教練解答 你說打球覺得哪彆扭,我不知是說你自己打球發不上力,還是覺得打球打也不是
  • 盤點桌球題材的影視作品,多到超乎你想像
    桌球打好不容易,拍好桌球題材的影視作品更不容易,像電影《阿甘正傳》中有桌球元素的橋段的影片很多,下面列舉些以桌球為主題的影視作品。你看過幾部? 五虎將(1985) 中國 電影
  • 【識貨】推薦兩個能瞬間提升打球體驗的小裝備!-桌球國球匯
    打桌球腳下步伐急轉急停頗多,因此對於腳的防護(抗磨損)就變得尤為重要,而滿足這個屬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厚,這也是基本上所有桌球愛好者對於厚襪子鍾愛的原因。其次,襪子在運動過程中不能產生鬆動,因此包裹性也尤為重要。最後,襪子雖然不是一次性的,但也存在著功能壽命,這就要牽扯到襪子的製作面料以及工藝等其他細節問題啦。
  • 愛打球不等於考試滿分 廣州中考體育「三大球」闖關攻略請收好
    因此,體育老師在平時的教學要重視鍛鍊學生動作的準確性。對於排球考試中的四個項目,李毅鈞指出,發球是關鍵;墊球環節不難,但是要注意墊球的高度;自拋自扣看起來很難,但是在考試中沒有落點範圍限制,過網即可,難度不大。 中考排球如何闖關?
  • 八零年代乒壇「大魔王」是怎樣煉成的?曹燕華的競技人生
    只有在演示桌球正手動作時把球扣彈到我身上的那一瞬間,我還能依稀感受到她當年作為乒壇初代「大魔王」的那種氣場。初次見面,優雅的舉手投足和精緻的妝容,加之親切的吳儂軟語,是她留給我最深的印象。 經歷過運動員時期的輝煌與無奈,加之多年海外生活以及商海洗禮,如今的曹燕華,人生閱歷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