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2 日下午,影像公司 DxOMark 在北京的法國駐華大使館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正式推出了手機前置攝像頭的自拍評分排行榜——DxOMark Selfie 評測體系,具備算法優勢和前置雙攝的 Pixel 3 摘得桂冠尚在情理之中,但在中國市場廣受好評、硬體算法兩手抓的美圖 V6 卻意外撲街。
對的,這是一個手機「自拍」排行榜,而不是單純的手機前置攝像頭素質排行榜。「自拍評測」成了最重要也是最讓人疑惑的詞。
如果你不明白為什麼結果與大部分中國人的主觀印象大相逕庭,那麼今天這場新聞發布會召開的目的就是解釋在他們的評分體系之下,究竟什麼是好的自拍樣張,又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慘遭失分。
DxO 第一個需要解釋的問題是——自拍好不好看是一件非常帶有主觀色彩的事兒,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對於美的評判標準並不統一,量化自拍的好壞,也意味著要考慮如何在主觀感受下保持客觀性。
尤其是當你面對來自亞洲、歐洲、非洲這些不同地區,有著不同膚色和審美取向的人,哪怕再精準細分的一套標準,其客觀性恐怕都得打上一個問號。
所以 DxO 給出的答案是,他們這次不僅有客觀評分標準,還有不同的小組進行主觀打分,主觀打分標準是「自然度」。但由於他們的加權算法是不對外公開的,所以很難知道在最後的分數中主觀打分會佔據多大的影響。
好在 DxO 還是詳細的解釋了不少他們如何評判自拍好壞的標準,比如紋理細節、噪點、曝光、偽像、畸變等等,只是評判對象從整張照片集中在了人臉,以及對五官特徵的識別,對鬍子細節保留,對皮膚肌理的保留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所熟悉的 DxO 的標準。所以解答疑問主要集中在了什麼是主觀打分的「自然度」。
舉例來說,DxO 的打分是有一定的「容忍度」的,這種容忍度體現在不同拍照手機對於人臉處理多樣性,比如對膚色和皮膚的調整,只要不超出主觀打分小組的「容忍度」,他們就會認為這是在「取向」的範圍內而不會進行扣分。
但像這樣出現明顯偏離原膚色的照片,比如顯著偏粉,偏綠,甚至對黑人進行了明顯「白化」的情況則會被扣分。當然造成這些情況出現的罪魁禍首十有八九是「美顏」。
美顏是自拍逃不開的一個話題,但美顏更多是呈現審美取向不同,而不是好壞的功能,所以 DxO 並沒有把美顏單獨做成一個評分項,而是選擇只在默認設置下進行評分。
當然,如果手機帶有自動美顏功能,那就帶入所有的評測項,DxO 只對默認設置下最後的結果負責,比如 AI 美顏,只要默認開啟就會代入;如果默認關閉,DxO 也不會手動去開啟,也就是說不使用美顏不會額外扣分,而美顏造成的圖像質量下降則會扣分。
但最後要如何解釋美圖 V6 的撲街呢,畢竟 IMX362+OIS 防抖的前置,無論是從硬體還是算法上說,美圖都超越了目前國產手機美顏一個等級。但如果深入到這個評價體系更本質的地方就能發現,在這個目標是普遍適應性性的評價體系中,萬金油型的拍照設備是最吃香的,而美圖這樣「特化自拍」機型,反而是最容易被抓住短板。
即便如此,從大眾情感上來說,這樣結果仍然很難去說服中國用戶,自拍評價終歸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DxOMark 也意識到自拍評測和拍照評測並不具有可比性,所以採用了單獨推出自拍評測。
問題是,這份排行榜對大眾用戶又是否有價值?
在 DxO 眼中,美圖只有 59 分;但在妹子眼中,美圖可能值 120 分
做「前置攝像頭排行」,其實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這次的爭議 核心其實是自拍這塊,怎麼定義美?美的標準是什麼?歐美人所認為的美,和中國人所認為美是一件事嗎?
事實上,DxOMark 在 《自拍照的演變》這篇文章中,已經有過類似的表態:
自拍照是一種特別具有挑戰性的拍攝類型,因為世界各地人們的膚色千差萬別,審美品味也是參差不齊,而且自拍用戶對於最終圖像的需求也各有不同。一個簡單的例子是,美圖發現挪威用戶喜歡在照片中留下雀斑,而在中國本土的用戶則希望抹去各種痕跡或瑕疵。
但量化指標則很難反映所有用戶的需求,畢竟量化的前提意味著要儘可能地統一變量。所以 DxO 的所有測試方法,均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默認拍照模式,和其默認的攝像頭應用程式來進行,再給出包括曝光、色彩、對焦、散景和視頻錄製等多個子項的分數,並最終映射到一個總體分數上。
這看起來很嚴謹客觀,但事實上從過往的多項評測報告來看,DxO 的這套測試流程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
簡單點說,就是統一變量會抹平一些手機在特定領域下的優勢。
▲ 圖片來自:DxOMark
好比說兩個參加考試的學生,一個人語數英都拿了 70 分,另一個人語文數學都拿了 100 分,可英語只有 10 分,你會更偏愛哪一種?
而 DxO 也在技術文檔中有這樣的說明:
非常好的總體分數的手機的排名,可能會高於擁有幾項優秀成績但也有一些明顯弱點的手機。但每個用戶都有不同的優先順序。出於這個原因,我們鼓勵閱讀評測的讀者仔細鑽研每個測試項目的分數和文字分析。
而美圖之所以會在 DxO 的前置鏡頭測試中拿了個不及格的分數,也是因為在變量統一後,無法將自己最優勢的美顏部分凸顯出來而已。
▲ 圖片來自:DxOMark
這從 DxO 給美圖 V6 前置鏡頭拍照列舉的缺點中也能看到,其中一點是說「面部不自然的皮膚渲染」,大概指代的是過於重度的磨皮特效;此外還有像「非常明顯的畸變現象」,我猜測也是觸發了美顏中的瘦臉效果。
很顯然,這些情況放在專業攝影評價體系中就是不合格的,也不是 DxO 所認為的「美」;可對於愛自拍的女生們而言,這些反而會是加分項。
當然還有一點,這可能和地區審美差異也有關係,畢竟 iPhone XS 就曾遭遇過類似的爭議。
在去年 9 月份,不少首批入手 iPhone XS 的歐美用戶便爆發過一輪吐槽,稱自拍照中的自己,皮膚和細紋都變得更加平滑,這和現實中的自己根本不一樣,並推測蘋果是否為 iPhone 加入了某種美顏自拍效果。
事實上,那只是 iPhone 的新降噪算法在起作用(之後蘋果調整了這個算法)。但這一事件中我們也能看出,就像歐美地區的人會認為皮膚上的小雀斑、紋理是一種真實的美一樣,亞太地區的用戶們則習慣了用各種美顏 App 濃墨重彩地自拍。
歸根結底,DxOMark 的排行榜和測試報告,對於具備一定攝影知識的用戶來說仍然有不小的參考價值,這些出自專業測試機構的數據,能讓我們客觀地了解到攝像頭在色彩、光照、紋理、噪點和對焦等多個環節上的表現能力,而從業人士也能從中對不同的傳感器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知。
至於結尾的那個評分是高是低,雖然是最顯眼的,反倒不是最重要的。
而對於大部分完全不懂攝影的用戶們來說,我們仍然建議,量化指標只能代表某幾個特定場景下的測試結果,但它不應該成為你選購手機的唯一衡量標準。
或許,DxOMark 的排行榜更適合拿來作為廠商們炫耀和互相撕逼的道具,要不,你也可以把它拿給想要入手美圖手機的妹子們看一看:
你看美圖這自拍分數,還是別買了吧。
真好,過年你又是一個人了。
本文由李晨和木斯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