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長期躺在教科書裡的學術名詞,忽而成了新年熱詞。茶餘飯後,不少朋友聊著「長期主義」,儼然志在成為「長期主義者」。
我們經歷過2020年的不可思議,都希望在不確定性之中尋找確定因素,感嘆「尚未失業」時,亦對996、007和健康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身在職場,KPI佔據著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大部分的時光。我們一周40個小時的奮戰,加班成了常態,仿佛歲月便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考核之中,悄然流逝。
我們若是能從事一份十分熱愛的工作,倒也覺得滿足。然,大多數人都是幹一行而厭一行,哪談得上熱愛。
隨處可見的吐槽,不過如此:
說好的周末雙休,實則996或007;加班沒有加班費用,調休之日遙遙無期,累積到年底自動清零;薪酬一降再降,理由充足,凝心聚力,共度特殊時期;升職加薪就像止渴之梅,只能望著;難纏的職場關係,搞不好就叫「溝通能力有待提高」。總而言之,上班的時候想著離職(不是放假),裸辭以後想著快速就業。2020年裸辭的朋友,大多數已待業長達半年之久。如果在這個時刻,我說「做一名長期主義者」,難免遭朋友白眼。他們總想聽一些被安撫的話語,逆耳卻是忠言。我還是會說,不如做一名長期主義者。2020年發生的一切,更讓我確信,長期主義者更經得起磨難的考驗。
1、長期主義者很多職場人對「長期主義者」抱有誤解,以為長期主義者只注重長期。其實不然,長期主義者既重視長期效益,更看重短期。他們快速迭代,小步快跑,不與趨勢做對。長期主義者通過選擇正確的方向,把時間拉長,反覆嘗試,繼而識別未來的走向,具有較強的決策能力。這一類型的職場人,他們能快速擁抱變化,在不確定性之中發現確定因素,以不變應萬變,甚至創造出全新的發展機會。與父輩不同,我們這一代人大學畢業後,不再被分配工作。雖說有了自主選擇就業的權力,但真正能適應所處環境的職場人,是隨時代變化而越來越少。時代是前進的,新的事物不斷湧現,層出不窮的新機會,使我們難免厭倦。我們不再滿足於當下的工作環境,我們追求更高的薪酬待遇,換來的卻總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概括來說,長期主義者沒那麼容易擔當。
2、如何應對不確定性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大多數的企業都會面臨盛衰時期,有時並不是運氣的錯,更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在一家企業裡,做好一名長期主義者。企業有盛衰時期,職場人又何嘗不是?既然如此出奇地相似,倒不如讓我們與企業攜手並進,共生且共創。接受當下的環境,接納眼前的自己;改變思維模式,做一名長期主義者。首先,我們應接受當下的環境,接納眼前的自己,且有所作為。借鑑企業戰略分析方法中的SWOT分析模型(態勢分析法),全面剖析我們自身在當下的優勢(strengths)、劣勢 (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及威脅(threats)。在分析過程中,我們將自己所處企業的發展規模及前景,自身長處及短板,細到與同事的關係問題,就現有工作內容的接受程度、公司的培訓計劃等多方面因素納入考量,繼而全面分析、判斷。我們自幼便知「鐵杵磨成針」、」水滴石穿」的道理,但隨著年齡漸長,越來越容易被眼前短期的誘惑所驅使。
其次,將需要長期才能完成的事項進行目標細化,逐步拆解。很多職場人說,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記得長輩們嘮叨過,他們那一代人的工作是分配的,基本上組織安排了什麼工作,就把這份工作當一輩子的使命。想來也甚是簡單,他們沒有太多想法,心無旁騖,甚至是希望子女也繼承他們的衣缽,不斷把這份工作傳承下去。雖然長輩們沒有太多做事的方法論,卻也不失一套為人處事的心法。他們討論不出「長期主義者」和「拆解目標」的說法,但做事就像一部腳踏車,每個零部件都有它固在的意義。再者,應對不確定性因素,快速迭代,小步快跑。舉個例子。因受特殊時期的影響,社區一家理髮店停止營業。迫於生計,老闆只好提供上門理髮服務,沒想卻賺了一筆。即使是在社區解封後,居民不再需要把理髮師請到家裡來,但老闆還是琢磨著「企業理髮」的生意,想著把上門理髮變成一種企業福利。他不只是有這麼的一個想法,還抓住機會點,讓這個想法快速落地。由於傳統技藝無法滿足企業用戶的需求,老闆快速迭代,讓理髮變成一件「有速度」的福利,為加班的職場人解決煩惱絲。總而言之,做一名長期主義者,把握前進的發展方向,在不確定性因素中把握機會點,快速迭代,小步快跑。2021年,我們越是清楚自己要什麼,就越能抵住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誘惑。996或007,加班,降薪,升職無望,又或是搞不好難纏的職場關係,這些都不重要。守得住長線的職場人,挺過下坡路上的不確定性幹擾,終能看到更長遠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