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俠1984》令人印象深刻地以小時候的黛安娜·普林斯(莉莉·阿斯佩爾飾)在天堂島上參加一場角鬥士風格的競技場錦標賽開場。無論以何種標準來看,這樣的開場都令人興奮,不僅富有想像力和推進力,而且還精彩地擴展了導演派蒂·傑金斯在第一部電影中所設計的亞馬遜人世界。不過更重要的是,開場結束時小黛安娜所受到的教訓,姨媽安提奧佩(羅賓·懷特飾)嚴厲地提醒她:「真正的英雄不是從謊言中誕生的」。
派蒂·傑金斯之所以選擇以這樣一場精心設計的動作戲開場,其原因很快變得越來越清晰,整部電影推崇的正是敢於正視真實的勇氣。《神奇女俠1984》不再受起源故事的束縛,相比第一部更具雄心,涉及的議題更加寬泛(甚至包括中東和美蘇政治問題),與此同時神奇女俠所面臨的選擇和困境以及反派也更加複雜。
和第一部電影一樣,續集中依然存在魔法元素,這次是一顆具有實現願望魔力的古老寶石,但真正邪惡的依然是我們自身的人性缺陷。正是人性的貪婪造就了電影中的兩個反派角色:卑劣的石油大亨麥克斯韋爾·洛德(佩德羅·帕斯卡飾)經營著一個龐氏騙局,他想通過寶石的力量來扭轉自己的命運;說話輕聲細語、一身書呆子氣的寶石學家芭芭拉·密涅瓦(克裡斯汀·韋格飾)的自卑情結讓她渴望成為像黛安娜一樣「酷、性感、特別」的人。
與此同時,洛德還是一位利用人們基本本能謀求個人利益的電視名人,密涅瓦則是一個被男性社會對女性施加的日常壓力壓迫的女人,通過這兩個角色,派蒂·傑金斯製造了一場不亞於全面核戰爭的全球危機。
這次的威脅不輸於第一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續集設定在1984年,正是石油供過於求、資本主義過剩的時代,這時的黛安娜就像蜘蛛俠彼得·帕克一樣成了華盛頓特區人民的「好鄰居」。她無私地幫助人類,但同時她也心有眷戀,寶石正是利用她的私念來測試她願意成為超級英雄的程度。
這塊寶石也是使史蒂夫·特雷弗(克裡斯·派恩飾)復活的簡便情節設計工具,他和黛安娜之間的互動依然像以前一樣讓人雀躍。雖然黛安娜和第一部中的史蒂夫互換角色,引導著死而復生的史蒂夫認識80年代的陌生世界的過程非常有趣,不過真正讓人欣喜的還是目睹兩人如何繼續發揮各自的長處。
注重對角色和角色間相互關係的刻畫也就意味著電影前半部分以循序漸進的節奏從容推進,所以那些期待故事圍繞著幾個大型動作場景展開的觀眾可能會失望了。事實上,雖然片長約兩個半小時,但那種轟轟烈烈的動作戲在影片的後半段才真正開始。
在開羅城外的公路大戰中,追捕麥克斯·洛德的黛安娜與一隊卡車、坦克和機關槍展開較量。然後在白宮走廊內,黛安娜和還沒有徹底變身為豹女的密涅瓦首次交戰,最終兩者在海邊一處隱蔽的軍事設施外進行了決戰。而麥克斯·洛德並沒有被轉換成某種超人類與黛安娜進行對決。不得不承認,與其他漫威/DC電影相比,這部續集會讓你覺得平庸,所以建議你不要期望過高。
不過,雖然《神奇女俠1984》缺乏轟動性的視覺奇觀,但在情感和人性方面的刻畫彌補了影片的不足。蓋爾·加朵仍然是神奇女俠的完美人選,無論是在DC漫畫還是漫威漫畫電影中,蓋爾·加朵所散發出的優雅和善良都是其他超級英雄無法比擬的。她在銀幕上很有魅力,她與克裡斯·派恩的奇妙化學反應也讓她更加討人喜歡。
這一次克裡斯 派恩基本上只是一個配角,但他呈現出了與神相愛的人類男性的最佳狀態。佩德羅·帕斯卡似乎演得過火了,他把麥克斯·洛德演成了一個自大狂,不過在必要時候,他也給這個角色添加了令人心碎的元素,證明了他的選角也同樣成功。克裡斯汀·韋格滑稽可笑,但又真實可信,傳神地演繹出了從平庸書呆子到掠食性反派的進化過程。
多虧了全體演員的精彩表演,《神奇女俠1984》依然獲得了成功。當然,雖然敘事有點混亂,節奏和剪輯顯然需要更緊湊些,但是,就像第一部一樣,這部續集傳達出了一種真誠的信念。儘管存在缺陷,但還是像第一部一樣令人振奮、意味深長、鼓舞人心。特別是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今年,《神奇女俠1984》號召我們從我們的集體弱點中找到力量,相信真實、勇氣和毅力將戰勝謊言、恐懼和絕望。鑑於海外的疫情更持久、影響更嚴重,可能這就是為什麼《神奇女俠1984》在國外更受好評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