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面對「三個如何」的重要命題,福建省龍巖市以用心用情用力的行動給出了自己的答卷。
在最需要處用心
從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從群眾最需要處用心。
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孩子放學後的去處,成了許多小夫妻「幸福的煩惱」。龍巖新羅區東城街道永興社區、永定區鳳城街道龍角社區華泰豪庭小區等成立「四點鐘學校」,由黨組織派人去學校接回小區學生,統一在活動室看書或做作業,解決了不少家長的後顧之憂。
新羅區東城街道北龍社區抓住機遇幫助北園十巷老唐和老夏解決了十多年未能解決的出水道問題;金色家園小區業主有紅白喜事,黨員們都主動上門幫忙。
從大到治安、樓房質量等,小到居民的電動車集中充電處、晾衣點的集中安排等,不同時間、不同地方、不同人有不同的「最需要」,黨組織和黨員的「用心」卻是始終如一。
漳平市桂林街道九龍桂冠黨總支每年組織小區黨員開展「大調查大走訪」工作,由各黨支部書記負責所屬樓棟,對小區住戶進行逐戶走訪,了解小區資源和需求等內容,匯總梳理「三張清單」臺帳,並按單銷號解決問題。
在龍巖,哪裡有需要,那裡就有黨員的身影。
目前,通過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社會組織相互融合,已組建小區黨組織1294個,覆蓋率達96%,「紅色小區」遍地開花;1151名社區黨群工作者活躍在各社區聽民意、摸民情、解民憂;「社區黨組織—居民小區黨支部—樓宇(巷道、樓棟)黨小組—居民黨員」四級組織體系不斷健全,黨組織的神經末梢延伸到每個單位、樓棟,連接到千家萬戶。
在最關鍵處用情
據新羅區北城街道北星社區金色家園黨支部書記陳元森介紹,他去年一上任,就把小區裡面平常最「敢說話」的11個業主召集起來,請他們對物業和黨組織「提意見」,並在短時間內予以解決。小區業主被黨支部的精神和能力所感動折服,均成為小區工作的「宣傳員」和「執行員」。陳元森說,敢於直面問題,不迴避問題,這是做好社區工作的最關鍵處。
龍巖市通過打造「四個平臺」,直面各種問題、解決各種問題,緊緊扭住黨和群眾緊緊聯繫的「最關鍵」。
近鄰共享平臺,全市145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向黨員群眾、駐區單位和其他黨組織開放。調解室、議事廳,搭建博愛超市、紅色放映廳等一系列小型、分散,符合群眾需求的服務平臺,確保小區黨支部活動有場所、服務有陣地。
近鄰智慧平臺,搭建了感應及時、交互高效、資源共享和決策智能化的「近鄰」模式,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新羅區西城街道O2O「近鄰」黨建雲平臺,整合GIS地圖呈現和手機APP客戶端,輻射轄區40個網格;中城街道打造「2811」「鄰」黨建熱線服務平臺,採取一號通、一網協同的便捷方式。
近鄰互助平臺,應用社區「紅土先鋒」工作室、居家養老、義診服務隊等,推行居民點單、社區交單、支部下單、黨員接單、民意評單的「五單制」服務模式,促進鄰裡互幫互助。
近鄰文化平臺,應用「『章』口就來」「小巷聯播」和小區書屋、「趣讀吧」等平臺,開展「貫徹新思想,建文明樓道」主題文明實踐活動、趣味運動會等睦鄰文化活動,凝聚鄰裡感情。
在關鍵平臺上用情,在解決問題中用情,這種回報常常是超乎平常的。在疫情期間,金色家園小區業主們紛紛行動,在電梯口放置衛生紙、捐贈口罩、給隔離對象送飯送菜……
「只要用情做,業主們也是很通情達理的!」說到業主們的支持,陳元森這位走南闖北的老黨員,眼圈紅了。
在最難處用力
說到小洋龍鐵名苑小區,新羅區的居民大都知道,因為它是當地有名的「髒亂差」。車輛擠佔樓道、路邊臨時搭蓋、佔用綠地作「宵夜」據點、治安案件也屢見不鮮……
「存在的問題要迎上去解決,要敢字當先,實字為要!」「要在深化黨組織活動,引領群眾廣泛參與社區治理上下更大功夫!」龍巖市委這樣要求。
一場直面難點、解決難點的「戰役」今年來在全市悄然拉開。
健全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小區民主協商機制,推行「自治議、共治議,評業委會和物業、評機關和在職黨員,決策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的「兩議兩評兩公開」機制。
武平縣推行「五必知、五必談、五必訪」工作法,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幫助解決小區管道老化、交通不暢等居民身邊的熱點、難點問題116個;新羅區東城街道推行百姓管家「三三」工作法,組建黨員先鋒隊、居民志願隊、專業服務隊等三支管家隊伍強化民情收集、專業服務、小區治理等三個重點領域。
下沉一線,迎難而上。
集結組織力量,引領小區治理。全市組織4.3萬名在職黨員進社區回小區,廣泛開展掃黑除惡、垃圾分類等各類宣傳、服務。全市在職黨員認領崗位12.76萬個,結對幫扶3000餘對,認領微心願1.1萬個。新羅區下派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指導員,每年從區直部門選派100名科級幹部、100名一般幹部到100個薄弱小區,助力提高小區服務治理水平。
集結紅色力量,規範小區治理。由小區黨組織依法主導小區業委會組建586個「紅色業委會」,當好「紅色管家」,推動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公司良性互動。
集結社會力量,助力小區治理。整合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志願者等各方力量,推行黨員社區民警兼任村(社區)黨組織副書記,合力破解治理難題。
組織力量、紅色力量、社會力量……各種力量往小區注入,各種難題在小區得以攻克,各種局面在小區得以打開。
龍鐵名苑發生了「蝶變」。小區經過三個月的綜合治理,現在環境乾淨整潔了、停車位有了規劃、增設了公共休息區域、添置健身鍛鍊器材、更換物業公司、恢復被佔用的公共綠地、拆除違法搭蓋雨棚和雜物間……
長汀縣汀州首府「兼合式」黨支部各黨員主動聯繫掛鈎5至10戶居民,收集居民對於小區治理過程中的意見及建議共計156條,截至目前,已解決居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18條;永定區商業街小區黨支部聯合區生態環境局、區住建局、區市場監管等部門解決了小區居民反映多年的燒烤店油煙直排和噪音擾民的問題,為居民群眾調解各種矛盾糾紛案件682件,調解成功率達到了98%;連城縣蓮峰鎮北街社區黨總支協調各方解決了新蓮大廈樓道內、樓底通道及周邊衛生環境髒亂差的「老大難問題」……
「老百姓水、電、氣問題,衣食住行、業教保醫都是大事,每個細節、每件事,都要真正做到有人盯、有人管、有人負責,切實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龍巖市按照這樣具體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讓「近鄰黨建」在閩西大地得以推廣,讓老百姓真正得實惠、獲實益。
來源:人民網
責編:郝多
編審:陳衛平 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