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男自學十字繡養家 6年繡成22米清明上河圖

2021-01-11 騰訊網

圖為:張興發自豪地扛著自己的作品

圖為:長達22米的清明上河圖

一大卷格布徐徐鋪展開來,一幅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圖的十字繡,慢慢出現在眼前,路邊的行人紛紛駐足稱奇。

昨日下午,利川市南環大道旁的木棧村附近,51歲的張興發滿心驕傲地展示自己的傑作。這幅長達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是他耗費6年心血一針一線完成的。

殘疾漢子學會了十字繡

「這幅十字繡,是被生活的壓力逼出來的。」張興發感慨地說。這個雙腿殘疾的漢子,8年前甚至連縫補的針線活都不會。

張興發老家在利川市汪營鎮魚泉村,從小貧苦,小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電焊工。1999年,33歲的他遭遇車禍,雙腿嚴重骨折,從此行動不便,再也不能幹重體力活。他妻子彭連珍幼時被燒傷,左手五根手指都沒了。

夫妻倆都成了殘疾人,一兒一女卻還小,家裡的重擔還得挑起來。那幾年,張興發出去打零工,妻子在家幫人繡十字繡補貼家用。日子久了,張興發對妻子手上的這個手工活產生了興趣,覺得不需要出力氣,比較適合自己。「一開始是想幫老婆打下手,慢慢自己就喜歡上了這門手藝,想著還能賺點錢。」

借錢買來30多斤彩線

2009年,43歲的張興發正式開始自己繡十字繡,兩年後手藝已很熟練了,作品也有人買。這時他已經深深痴迷進來,只要沒有焊工的活,就窩在家裡和妻子一起繡。

201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張興發見到了5人合作繡的一幅清明上河圖滿繡,整幅作品以繡線鋪滿,不留空隙,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場景,讓他無比震撼。「我雖然沒讀多少書,但對書法和字畫還是很愛好的。清明上河圖誰都知道,那種強大的氣勢和文化底蘊令人著迷,若能獨自完成22米的滿繡,其成就感是不可比擬的。」

想幹就幹,張興發瞞著妻子,拿出家裡僅有的5000元積蓄,又找親戚朋友借了5000多元,買來30多斤、90多種彩線和其他材料。雖然遭到了妻子的數落,兒女也不以為然,但他決定堅持下去。

6年200萬針完成作品

接下來的6年多,張興發白天接散工掙錢養家,晚上一回來就開始刺繡,眼藥水一直備在身旁。有時白天接不到散工,他也坐在家閉門不出,專心繡工。這期間兒子和女兒還在上大學,家裡開支越來越大,妻子經常埋怨他不務正業。「但一旦放棄,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費。」張興發咬牙堅持著。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8月15日,在完成了200餘萬針後,張興發打好最後一個結,一幅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圖終於大功告成。「這幅十字繡是我的驕傲,也是我的心血,希望能有人認可。」張興發說,下一步想把十字繡拿到市場上出售。女兒張鬱也終於對父親的行為表示理解和支持,「不管能賣多少錢,爸爸這種為夢想執著前行的精神力量,是我們最敬佩的,我們會一直支持他。」她說。

相關焦點

  •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54歲奉賢電焊工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54歲奉賢電焊工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柘林鎮丨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54歲奉賢電焊工繡出長22米的「清明...
    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這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這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作品上,不論是樹林稻田,石橋船隻,還是亭臺樓閣,都被一針針繡了出來。
  • 潛心刺繡12年 鄂州女子繡出7米長《清明上河圖》(圖)
    陳小燕的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梁傳松)如果每天重複只做一件事,你能堅持多久?鄂州的陳小燕做手工刺繡,堅持了12年,而且只繡出了兩幅作品——7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和4米多長的《仕女圖》。昨日,她開心地邀請楚天都市報記者觀賞了這兩幅精美的作品。「我最美好的青春,都用在了這兩幅作品上。」43歲的陳小燕說。她是鄂州市鄂城區人,女兒出生後,她就當起全職主婦。女兒上學後,她迷上了十字繡,繡了幾幅小作品練手。
  • 家庭遇難關,大姐急賣六米長手工十字繡《清明上河圖》
    【家庭遇難關,大姐急賣六米長手工十字繡《清明上河圖》】鄭州的仝大姐向@河南都市爆料反映,她手工繡了一幅《清明上河圖》的十字繡,一針一線辛苦繡了兩年時間,整幅十字繡有六米長,仝大姐是因為女兒投資失敗,欠了不少外債,家庭遇到了困難,所以她決定把這幅心愛的十字繡給賣出去
  • 劉海春耗時兩年純手工打造六米《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全卷珍藏版!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據十字繡製作者講,《清明上河圖》十字繡長6米,寬0.7米,純手工十字繡,耗費2年多時間。
  •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 54歲的他歷時7年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
    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圖說:「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局部) 任超/攝(下同)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這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作品上,不論是樹林稻田,石橋船隻,還是亭臺樓閣,都被一針針繡了出來。
  • 用78種顏色的線,古稀老人耗時三年手繡6米長《清明上河圖》
    2018年初,她決定親手繡一件大作品,紀念來之不易的晚年幸福生活。三年來,老人光老花鏡就換了好幾副,終於繡好了長6米、寬0.5米的《清明上河圖》。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了解到,整幅作品以黃色和灰色為基色調,用了78種不同顏色的線,人物和建築的細節十分生動。
  • 六旬修鞋匠4年繡出6米長圖
    丘宏星是一名修鞋匠,幫人補鞋,閒暇時便埋頭繡十字繡。近日,他用了4年時間,繡成了6米長的《清明上河圖》,成了附近的小小名人。 在龍崗區布吉康德大廈樓下,丘宏星擺了個補鞋攤子,做點生意。特別的是,丘宏星的攤子旁擺放著一張小桌子,上麵攤放著剪刀、五顏六色的彩線以及幾幅繡品。丘宏星將其中幾幅繡品攤開來,擺放在地上。
  • 長春老人自學蘇繡圓兒時繡娘夢 繡出《清明上河圖》等名作
    【解說】《清明上河圖》《馬上封侯》《花開富貴》……這些精緻的刺繡作品都出自長春市民張鳳傑之手,今年58歲的她痴迷刺繡,憑藉自學創作了這滿屋子的作品。3月22日,記者見到張鳳傑時,她正在繡新的作品。  張鳳傑說,她十幾歲的時候就學習過繡花,當一名繡娘是她從小的願望。21歲時,她如願進入刺繡廠工作,成為一名普通工人。
  • 女子花10年繡出20米長《清明上河圖》 重50斤
    20米《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完整版。廣州日報韶關訊 韶關市始興縣澄江鎮有一名痴迷十字繡10多年的女子,耗時10年一針一線繡出巨幅十字繡《清明上河圖》,圖畫精緻讓人嘆為觀止,被人譽為「繡痴」。買繡布繡線花了1.5萬元昨天上午,記者在澄江鎮澄江村一間老房子裡找到了鄧菊蓮。
  • 電焊工歷時7年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電焊工歷時7年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54歲的張興發是一名來自湖北的電焊工,在上海的建築工地務工。
  • 54歲焊工7年繡出「清明上河圖」
    54歲焊工7年繡出「清明上河圖」 近日,一名在上海建築工地務工的電焊工張興發用7年時間繡出全長22米的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張興發早年因一場車禍雙腿骨頭斷裂,無法再乾重體力活的他開始學習刺繡。
  • 10年前聽說一幅十字繡能賣5萬元,現在到底能值多少錢
    說到十字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有人日夜刺繡,甚至成幾年忙碌,繡好後把它裝裱掛在客廳內,或者送人或者出售。十字繡風靡已經很多年了,我記得第一次見到這個東西是在10多年前,那時候聽說一幅大的十字繡能賣到5萬元,甚至十幾萬元。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5米長卷再現《清明上河圖》高清原作,近距離觀賞名畫,100多個畫中細節全解析;2. 3大盛世主景+6小群生像,首本《清明上河圖》立體書;3.耗時6年打造,故宮專家團隊指導審校;4. 1000道手工工序,1440小時手工拼裝,經久耐翻。
  • ...5米,219個人物……三名大學生歷時1個月繪製春運高鐵版清明上河圖
    這趟G2019次動車太瘋狂,亦凡德綱車上浪,海王雷神正面剛,思聰熱狗真麼香,超越錦鯉轉發忙……2月5日,重慶大學一讀者向上遊新聞熱線966966報料:該校三名大學生歷時一個月繪製出春運高鐵版清明上河圖火遍朋友圈。這長達5米的車廂裡,囊括了2018的熱點事件。
  • 十字繡怎麼繡?十字繡的繡法
    十字繡怎麼繡十字繡的基本材料是刺繡線和特殊工藝製作的網格面料,只要有設計圖稿並掌握基本的刺繡方法就可以進行
  • 收購十字繡成品注意事項有哪些
    隨著十字繡的越來越流行,許多的十字繡愛好者繡了許多的十字繡成品在家裡,其實小編知道現在有許多的十字繡「專業戶」也就是靠繡十字繡謀生的人群,那麼在收購十字繡成品時
  • 《清明上河圖》全卷長5米,最精華的是哪一段?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留傳至今的北宋風俗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於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在這麼長的一幅畫卷裡,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北宋都城汴京的社會狀況。
  • 他「篡改」了《清明上河圖》-虎嗅網
    NBA球星勒·布朗、足球明星伊布、賈伯斯他從5米多長的《清明上河圖》中選取0.06%,把KAWS、村上隆、賈伯斯、漫威之父斯坦·李、小龍、Way早年讀建築工程學,從2012年開始自學設計,當自由職業設計師。「我創作的都是數位作品,所以我叫Digiway。」
  • 民和:殘疾繡娘一針一線「繡」出自強路
    二三十名繡男繡女聚精會神地穿針引線,學習「指尖」上的繡技。在這群特殊的學員之中,有一個身穿淺藍色毛衣的80後殘疾學員,一針一線學得很認真,向輔導老師問的也最多。也正是她的這種勤學勤問勤練,在短短的十餘天時間裡,已經能繡出可以拿上桌面的簡易刺繡品了。這個下肢殘疾的80後特殊學員叫張寶花,來自民和縣川口鎮的一個農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