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摺疊屏手機日近,神秘的自我修復技術究竟是什麼
文/張晉源
幾番傳聞之後,蘋果做摺疊屏手機的計劃終於得到「非官方證實」。
近日,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蘋果公司正緊鑼密鼓地開發摺疊屏手機,並要求臺灣供應鏈送樣測試,包括鴻海、新日興等廠商都將是首款可摺疊iPhone的供應商之一。
儘管業界對摺疊版iPhone抱有很大期望,但對於蘋果來說,成熟且可靠的技術才是量產的前提。
據Apple Insider報導,蘋果在可摺疊iPhone的研發已經耗費了5年的時間,在最新披露的專利申請中,蘋果申請了一項「屏幕自我修復技術」的專利,蘋果表示,這項技術有望將電子設備顯示蓋層可能存在的凹陷和劃傷降至最低。
摺疊屏版iPhone臨近,蘋果各種相應的黑科技不斷
蘋果這一技術直指摺疊屏的痛點問題——屏幕摺痕,目前,市面上的摺疊屏手機幾乎都無法避免這一問題,如果蘋果能有效解決屏幕摺痕問題,對整個行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關鍵在於,蘋果的「自修復技術」真的有那麼神嗎?
想要回答這一問題,就需要先搞清楚自修復技術的原理是什麼,遺憾的是,蘋果在其專利書中並未提到這項技術是如何實現的,但我們可以通過以往行業內的關聯技術去窺知一二。
自修復技術:從汽車到手機
其實,自修復技術並不算是一項超前技術,早在2010年,這項技術就迎來了商業應用,只不過最早將其商業化的不是手機行業,而是汽車行業。
那一年,日產推出了一款「自動癒合車漆」,無需外力介入,就可以對劃痕進行修復,日產表示,該車漆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塗層保護劑,由高密度的透明合成樹脂構成,當汽車出現劃痕時,超強力的網狀樹脂也會緩緩地回彈,直到填平表面上的擦痕。
但這項技術很難被應用在手機上,日產在其官網中明確指出,劃痕修復的時間可能持續一周,這期間修復的位置不能受到外力,對於摺疊屏手機來說,用一周的時間去修復摺痕顯然是不現實的。
同時,這項技術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日產在官網中注釋,如果劃痕深度足以切割透明塗層內的粘結力,或者塗層剝落,則車漆無法為汽車提供保護。
儘管這項技術註定與手機無緣,但手機行業內關於自修復技術的研究並沒暫停。2013年,LG推出了G Flex手機,並首推了可自主修復劃痕的「self healing」塗層,LG並沒有直接表明該塗層的技術原理,但指出這項技術應用仿生學原理。
外媒猜測,這很可能與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一項研究有關,該研究所通過橡膠樹破損時,樹幹釋放乳膠對樹皮進行修復這一現象,研製初具有修復功能的塑料材質,當受到外部壓力破損時,塑料中充當粘合分子的微膠囊破裂,釋放出粘合材料填補受損形成的空隙,對劃痕進行修復。
然而,這項技術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無法對同一位置的損傷進行多次修復,因此LGz只是將這項技術應用在手機背板上。
摺疊屏iPhone:應對摺痕的萬全準備
根據蘋果對於屏幕自修復技術的專利描述,蘋果在可摺疊iPhone的柔性顯示屏中添加了「彈性體層」,這種可伸展的彈性體可以恢復原來的形狀。
這一技術路徑與日產的自修復車漆有些類似,但不同的是手機上對於摺痕的修復必須通過其他硬體的介入以實現快速觸發,而觸發這類彈性體往往需要通過熱量的變化,類似記憶泡沫床墊,通過人的體溫恢復到以前的形狀。
實際上,蘋果的確為彈性體層設計了單獨的觸發系統。2019年2月,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的一項蘋果專利中,提到了蘋果為摺疊屏手機設計了一個加熱系統,以防止手機在低溫環境彎曲中遭到損壞,同時,該系統也可以作為彈性層體層恢復的觸發裝置。
為了在結構上改變摺痕這一問題,蘋果在12月3日公布了一項全新的鉸鏈結構,根據專利描述,該鉸鏈結構有多個連結點,這些連結點可以圍繞位於顯示屏內的樞軸點旋轉,而沒有實際的鉸鏈結構放置在顯示屏內部。
這樣的鉸鏈設計在實際應用中有很大的優勢,一方面可以節省屏幕中軸內的空間,以實現相對輕薄的機身,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可伸縮的蓋板來防止顯示屏出現摺痕。
從目前摺疊屏手機使用情況來看,脆弱的屏幕和難以忽視的摺痕儼然是最令消費者頭痛的問題,從目前已經曝光的專利來看,蘋果在屏幕上的確下足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