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04: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6月1日,民法典全文正式公布。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據了解,去年底,首個「完整版」民法典草案提請審議,今年兩會期間,又作了100餘處修改,其中實質性修改40餘處,如明確物業不得用停電、停水、停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對隱私和個人信息的保密義務的主體範圍擴大等等。
十萬字的民法典
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小編用6組熱詞
提煉相關亮點
為你劃重點!
01
離婚冷靜期指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規定期限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這項制度適用於夫妻雙方協議離婚,不涉及家庭暴力等適用訴訟離婚的情況
02
單行法是指只調整某一種社會關係的法律、法規(如收養法、繼承法),或只適用於某個地區的法律、法規(如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或只適用於某些特定人的法律、法規(如現役士兵服役條例)。
民法典的頒布,減少了民事單行法之間出現的適用不協調情形,讓民法能夠發揮體系化的力量。
03
自助行為又稱「自救行為」,是指在情況緊急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救助,不立即採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條件下,受害人可以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必要範圍內採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合理措施。
比如8·27崑山持刀砍人案中,法院判決殺死劉海龍的於海明屬於正當防衛,於海明被判無罪的案例,就屬於自助行為在實際案例中很好的體現。
民法典進一步的完善了「自助行為制度」,對於公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種突發情況時可以靈活處置,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04
自然人是指生物學意義上的人,是基於出生而取得民事主體資格的人。其外延包括本國公民、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自然人是在自然狀態之下而作為民事主體存在的人,代表著人格,代表其有權參加民事活動,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
05
人格權指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民法典的頒布使得公民人格權得到了重要保障。
06
法律條文的一般結構為編、章、目、條、款、項。編即為包括最廣的一個結構。民法典將公民的各項合法權利如人格權等單獨成編,表明國家重視保護公民的個人權利,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談民法典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
文章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上下滑動查看具體內容】
▼
來源:蘇州普法、求是網
原標題:《劃重點,民法典這六組熱詞與你相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