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2021-01-07 澎湃新聞
文 | 牧海

本文轉載自今日頭條客戶端,原文首發於2021年1月3日,原標題為《黃河的困境:50年走向「無魚可捕」,野生刀魚資源告急?》,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其漁業資源直接關係到沿線漁民的生產和生活。然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便遭到了破壞,

目前的黃河面臨正在和長江一樣的困境:「無魚可捕」。

這種結論並非聳人聽聞。在上世紀50~60年代,黃河中的漁業資源還是相當豐富的,當時的漁業產量很高,以打漁為生的專業漁民也有不少。但是從70年代開始,魚蝦的資源量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近年來,黃河流域全年的捕撈量只有6.5萬噸左右,比30年前下降了80%,很多專業漁民也因此被集體「勸退」。

從物種豐富度來看,上世紀80年代在黃河流域生活的魚類多達191種,雖然和長江的424種比起來還是差了不少,但這已經算得上是黃河的「漁業巔峰」了。

2002~2008年,國內的研究人員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資源調查,結果卻不容樂觀——

黃河中的魚類僅剩下82種,和之前的物種數量相比減少了57%

。另外,多種黃河土著魚已經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比如黃河雅羅魚、北方銅魚、鰻鱺、野生黃河鯉等等。

「失蹤」多年的北方銅魚

這裡先簡單提一句,可能很多人都認為黃河鯉在市面上很常見,根本不存在生存危機。但事實上,市場上銷售的黃河鯉基本上都是人工養殖的,真正的野生黃河鯉早已處於「有價無市」的狀態。即便是有多年捕魚經驗的老漁民,想要捕到一條野生黃河鯉也只能看運氣,至於黃河雅羅魚、北方銅魚就更難見到了。

黃河鯉魚

相比於長江水生生物的「物種之殤」,黃河流域物種的消失往往得不到大家的注意。事實上,在1982年調查時還存在的鰻鱺、北方銅魚已經從黃河中消失多年,但由於名氣較小,這兩種黃河土著魚並沒有引發像長江鰣魚、白暨豚那樣的社會轟動。

長江流域已經於2021年1月1日起全面進入了十年禁漁期,而漁業資源同樣陷入枯竭的黃河流域卻沒有得到相同的「待遇」。

在2018年初,黃河流域雖然也開始從每年的4月1號至6月30日實施全流域禁漁,但是禁漁時間還是太短,力度也不夠大,對於瀕危魚種的「搶救」而言,3個月的禁漁期無異於「杯水車薪」。

魚汛期間黃河淺灘滿是捕魚人。

黃河漁業陷入的困境,從黃河刀魚的「命運」中就足以「豹窺一斑」。

長江的刀魚資源已經瀕臨枯竭,黃河刀魚也同樣不容樂觀。在每年春季,黃河刀魚就會集群進入渤海灣,清明節前後會到達黃河口附近。在鹹淡水交匯處,刀魚群需要短暫停留以適應鹽度變化。之後,刀魚的繁殖群體便逆流而上,其中絕大多數都會抵達東平湖的產卵場。

洄遊繁殖是刀魚種群得以繁榮興盛的重要環節,然而黃河的斷流現象卻對刀魚的洄遊構成了致命打擊。

從1972~1999年的28年間,山東境內的黃河下遊就出現了21次斷流現象,特別是在1997年,斷流時間更是長達226天。如此一來,黃河口的刀魚自然也就無法再洄遊到東平湖產卵,魚群的數量也因此急劇下降。

遊弋的刀魚

而現在,東平湖和黃河交匯處已經建起了一座大壩,即便黃河不再發生斷流,大壩的阻隔也依然是刀魚洄遊時無法逾越的屏障。而在黃河口,密密麻麻的漁網也同樣令人觸目驚心。由於黃河口水面寬闊,水流平緩,特別適合下網,當地的地籠、圍網不在少數。

黃河口的老漁民也反映,

黃河刀魚已經越來越少,個頭兒也普遍變小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漁民在5年的時間裡只捕到了十幾條黃河刀魚,而且多數都是在黃河入海口捕到的。這位漁民的遭遇並不是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有人可能會問了,

南方的長江刀魚已經實現了人工繁殖,那麼用同樣的方式來繁殖黃河中的刀魚,之後再放流到黃河口,這樣一來不就解決黃河刀魚的生存危機了嗎?

這種方法理論上是可行的,專家們也確實這樣嘗試過,但真正做起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首先,刀魚性情急躁,一旦離開水面很快就會死亡,是一種非常嬌貴的魚。其次,現在黃河中的野生刀魚數量已經非常少,想要獲得數量充足的繁殖群體就更難了。另外,刀魚只吃活餌,不吃人工飼料,對水溫、鹽度、溶解氧都有一定要求,養殖起來難度也很大。

為了拯救黃河刀魚,專家們想的法子還有不少,比如將長江中的刀魚引到黃河流域(長江刀魚和黃河刀魚屬於同一物種,跨流域引種並不存在生物入侵的問題),但長江刀魚要完全適應黃河泥沙量高、含氧量低的水質環境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況且,這種做法究竟能不能成功還是個未知數,沒人敢打保票。

總之,

無論是黃河刀魚還是其他瀕危物種,都是黃河漁業資源嚴重衰退所釋放的重要信號

。很多人目前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黃河能否像長江一樣實施力度空前的「十年禁漁」呢?

其實針對黃河流域的全面禁漁問題,黃河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簡稱黃漁委)的專家們已經進行過多次討論。考慮到黃河流域的禁漁涉及到成千上萬漁民的生計問題,如果漁民的失業補償得不到解決,禁漁的問題就無法達成共識。

雖然黃河的全面禁漁看似遙遙無期,但有一點可以確定,

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已經受到了我國的高度重視,保護黃河也被擺放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上

——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一個好消息。

不過話說回來,禁漁只是拯救黃河漁業資源的其中一種方式,漁民的過度捕撈也難以對漁業資源造成毀滅性打擊。相比之下,

水質汙染、水電工程建設以及河水含沙量過高,這三大因素才是黃河魚類資源的真正「殺手」。

以水質汙染為例。上遊的黃河水質優良,到了中下遊之後,工礦企業就開始變多了,大量的工業廢水導致漁業生產力急劇衰退。據統計,黃河流域每年因為汙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就有115~156億元左右。水質一旦被汙染,魚類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魚類胚胎發育畸形、魚苗成活率下降等問題。

更令人擔憂的是,預計到2030年黃河將實現全線通航,300~500噸級的船隻、船隊將跨省直達渤海,頻繁的航運也同樣會給黃河生態的治理帶來更多的挑戰。

黃河口衛星地圖

種種跡象正在表明,

如今的黃河正在走長江的「老路」,黃河的「生態保衛戰」也已經迫在眉睫

。還是那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相比,黃河的生態環境是才是最好的福利。

原標題:《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長江「無魚可捕」,全面進入十年禁漁期,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其漁業資源直接關係到沿線漁民的生產和生活。然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便遭到了破壞,目前的黃河面臨正在和長江一樣的困境:「無魚可捕」。 這種結論並非聳人聽聞。
  • 不賣不買不食長江魚 禁捕退捕在行動
    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推動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扎牢「市場銷售環節」這一關口,2020年11月20日上午,張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車站市場監管所召開了市場內水產品經營戶關於:「十年禁捕禁購禁售長江魚」的培訓會。
  • 長江無魚之困:再不保護「四大家魚」基因庫,中國人將無魚可吃
    長江江豚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鯨類物種,僅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幹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被稱為長江生態「活化石」。1040這個數字令研究者們震驚,這意味著保護江豚的速度似乎趕不上種群下降的速度。2006年,國際聯合考察隊考察到的江豚數量還有1800頭左右。食物匱乏,是影響江豚生存的主要原因,以魚為食的長江頂層生物鏈,最先感知長江無魚之困。
  • 長江護魚:魔高一尺還需道高一丈
    長江10年禁漁計劃實施已半年,但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情況依然存在。在此情況下,一些民間護魚團隊成立並參與到護魚行動中,重慶江津區鴻鵠護魚志願隊就是其中極其出色的一支民間護魚隊。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政府和絕大部分公眾已經形成了共識,如果不禁漁,長江未來無魚可捕;如果不禁止極端的竭澤而漁,長江沿岸的漁民賴以生存的飯碗就會被打碎,不僅食無魚,而且食無糧。正是在這樣的共識下,才有了民間護魚隊的參與和對長江水生資源的保護。但是,即便如此,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情況依然存在,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部門的禁漁人力不足,甚至捉襟見肘。
  • 黃河魚的秘密:躍龍門的不是鯉魚,是誰當了數百年的宮廷魚?
    長江中遊魚類資源匱乏已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可以用「無魚可捕」來形容。但是,本文並沒有探討其原因,而是挖掘出了深藏於魚體內的秘密。一、黃河鯉魚是黃河魚類資源的代表,古人把它形容為「魚必食黃河之鯉」。唐代以後,科舉制度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金榜題名成為寒門學子跨越階層、飛黃騰達的最佳途徑,與「鯉魚躍龍門」並駕齊驅。然而,讓人驚訝的是,躍龍門與鯉魚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 長江十年禁捕令剛頒布,仍有人以身試法下水捕野魚……
    楚天都市報記者成昱勳 通訊員李偉超 張琳麗長江十年禁漁,為長江流域擺脫「無魚」困境帶來了希望。但禁令之下,仍有人頂風作案,以身試法,捕撈野生江魚的現象依然偶有發生。近日,長航公安局武漢分局漢陽派出所聯合武漢市漁政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成功破獲長江武漢段水域首起超聲波非法捕撈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5人,涉案價值20餘萬元,一個「捕運銷」一條龍產業鏈被成功斬斷。記者從長江航運公安局武漢分局獲悉,自6月下旬起,長航武漢警方開展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執法行動。
  • 長江禁捕退捕部際專班水上大排查第二工作組到蕪開展禁捕退捕水上...
    12月20日至21日,部際專班水上大排查第二工作組由湖南省漁業漁政局唐湘北副局長帶隊,乘坐中國漁政030船對我市長江幹流131公裡進行了全覆蓋水上「四清四無」大排查,到岸重點聽取了我市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匯報,抽查了重點縣(市)無為市的禁捕退捕工作開展情況、日常巡航執法情況、中國漁政舉報平臺受理掌握非法捕撈問題和國務院大督查等督查巡查反饋給我市有關問題的整改情況
  • 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典型案例:餓了麼商家展示「長江鮰魚」被查
    北京頭條9月22日消息,據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開展「長江禁捕 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的違法行為,從嚴從重從快查處了一批案件,有力保護了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現公開曝光第一批十大典型案例。
  • 不賣不買不食長江魚 打贏禁捕退捕攻堅戰——南京市市場監管人聚焦...
    投稿郵箱:86985106@qq.com為推動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在南京市市場監管領域的有效落實,扎牢「市場銷售環節」這一關口,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全面貫徹落實省、市有關工作部署要求,按照「抓全局的重點、抓重點的關鍵、抓關鍵的具體
  • 湖南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政策100問——執法管理篇
    長江流域除國家一、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外的漁業資源保護對象主要包括哪些? (一)魚類:鰣魚、鰻魚、鯉魚、青魚、草魚、鱅魚、鯽魚、團頭魴、三角魴、鯿魚、鮠魚、鯔魚、梭魚、鳳鱭、刀鱭、河魨、黃顙魚、黃鱔、銀魚、銅魚、鱤魚、䲘魚、鯮魚、中華倒刺䰾魚、裂腹魚、白甲魚、鱖魚、巖原鯉、南方大口鯰、長薄鰍、鮊魚等。
  •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長江禁捕 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典型案例
    從嚴從重從快查處違法行為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長江禁捕 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典型案例本報訊 (記者何 可)9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長江禁捕 打非斷鏈」專項行動第一批典型案例。據介紹,連日來,全國市場監管部門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做好長江禁捕有關工作的通知》和市場監管總局《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紮實開展「長江禁捕 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的違法行為,從嚴從重從快查處了一批案件,有力保護了長江流域生態安全。以下為首批公布的典型案例。
  • 交城縣市場監管局開展「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回頭看
    中國食品安全報網訊(張巖 記者 黃永建)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禁捕退捕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長江禁捕退捕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交城縣市場監管局日前開展了「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回頭看,通過監督檢查,切實將長江「十年禁漁」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 全面禁捕給長江「雙腎」帶來生機
    鄱陽湖、洞庭湖又被譽為長江「雙腎」,與長江構成生命有機體。然而,由於環境惡化、濫捕濫撈等原因,長江「雙腎」健康一度堪憂。今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分類分階段實行禁捕。根據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社部聯合出臺的《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江西省、湖南省出臺方案,鄱陽湖、洞庭湖從1月1日起開啟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
  • 洪湖:不賣不買不食長江魚 堅決打贏禁捕退捕攻堅戰 - 瀟湘晨報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電視臺 時間:2020-08-08 16:14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 唐正非 石麗霞 實習記者 翟高)為全力以赴打贏打好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堅決斬斷非法捕撈、運輸、銷售的地下產業鏈,確保長江「禁漁」令行禁止,近日,洪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執法人員開展了
  • 建議閉殼龜屬、東亞江豚等升國家一級,並加大對長江黃河本土魚的保護
    4.長江胭脂魚(Myxocyprinus albonubes)建議理由:是我國長江特有種、傳統名貴觀賞魚。現野生種群依然非常少,提升保護等級,可以與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政策相呼應。5.長江刀魚(Coilia macrognathos Bleeker)建議理由:長江三鮮之首,著名經濟魚類。因環境惡化、過度捕撈,已近資源枯竭,鰣魚已新增為國家一級,建議長江刀魚也一併升為國家一級。
  • 長江開啟「十年禁捕」,洄遊魚類仍在尋找「出路」
    這個遲到的消息,意外成為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長江十年禁捕」的前奏。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提出自2020年起,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將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開啟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這是中國2016年啟動的「長江大保護」戰略的舉措之一。
  • 這種魚和長江刀魚齊名,再見請口下留點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號:科普蘇州 ,ID:kepusuzhou】2012年,世界首次全人工繁殖長江刀魚在江蘇獲得成功。最近一種黃河裡的魚,在絕跡多年後,再次現身!它叫黃河「魛魚」。據悉,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19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的黃河魛魚活體。一種「失聯」長達20多年的魚,為啥之前鮮有耳聞呢?
  • 安徽公布「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典型案例
    9月21日,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公布 「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典型案例。據了解,行動開展以來,全系統已出動執法人員14.7萬餘人次,檢查各類水產品市場主體23.3萬家次,撤除違規店招、店牌1978個,查辦案件102件,查獲無合法來源水產品319.8千克,有力打擊了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違法行為,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長江禁捕後,武漢漁民兄弟遠赴東北「趕湖」
    長江禁漁,今年7月1日,武漢下達「禁捕令」後,「水上人家」獲得了政府的補貼和安置,大多數已上岸。但66歲的汪開勝和小他12歲的堂弟汪開剛卻閒不住,他們選擇了遠赴東北,繼續捕魚、勞作。汪開勝(右)和汪開剛兩兄弟。
  • 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禁捕後,舌尖美食䲘魚失蹤三年再現
    部分漁民為了獲得捕撈收益,濫用電魚、毒魚、炸魚、「絕戶網」等非法作業方式,不僅抓大魚,小魚苗也不放過,造成了「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為了保護長江流域生態,自2020年起,長江流域332個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最遲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禁漁範圍將擴大至所有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天然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