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風雨飄搖,孱弱的國力使得中國人曾經被外國列強稱為東亞病夫。1949年,新中國開天闢地,迎來了中國人民嶄新的一頁。
改革開放幾十年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的提升。國力的提升是國家政策的改革,也是人才力的競爭。
在祖國母親不夠強大的時候,我國的許多科技人才走出國門,去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在這些人當中,有很多人學成歸國,比如錢學森、鄧稼先這樣的科學楷模。同時也有許許多多的科學人才選擇留在了國外發展,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祖國母親沒有適合他們發展的土壤。當然這拋開了一個人的政治思想,拋開了他靈魂深處的東西。今天虎子來和大家說說「懂語文」這三位國家培養的科技人才,他們至今選擇留在國外發展,而且加入外國國籍。
「懂語文」是說他們從小就懂得語文,因為那曾經是他們的國文。
「懂語文」之「懂」,董欣年,女,美國國籍,1959年出生於中國湖北武漢,分子生物學、植物生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杜克大學生物學系教授。
1982年董欣年獲得武漢大學生物學系學士學位,同年參加首屆「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獲得留美資格;
1983年進入美國西北大學攻讀分子生物學理學博士學位;
1988年博士畢業後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2年起歷任杜克大學生物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2012年獲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董欣年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植物分子生物學和生理學,特別是水楊酸和茉莉酸在植物細胞內和體內的信號轉導途徑,及其相互作用的機制。
董欣年的丈夫,美國國籍,1955年出生於中國烏魯木齊,癌症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杜克大學終身講席教授。
1982年其夫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同年考入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1986年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學位,之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年被聘為杜克大學藥理學和腫瘤生物學系助理教授;1998年成為終身教授;2003年晉升為正教授;2017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主要投入對癌症轉移分子機制和腫瘤微環境相關問題的研究。
懂語文」之「鬱」,鬱彬,美國國籍。她是浙江富陽人,在哈爾濱長大。統計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統計系和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終身教授。
1984年鬱彬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
1985年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
1990年執教於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1993年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先後擔任統計學助理教授、統計學副教授、統計學教授、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教授。
2009年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統計系主任(至2012年)。
2013年擔任數理統計協會主席,同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2014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鬱彬的研究集中於解決統計學和機器學習理論、方法和算法,在基因組學、神經科學、精密醫學和政治科學方面都深入研究。
「懂語文」之文小剛,1961年出生於西安。美國國籍,物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格林講席教授。
1977年文小剛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1981年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招生考試,之後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1987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1991年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教,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02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2017年獲得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巴克利獎,同年入選「2017年度中國留學人員50人榜單」;2018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文小剛主要研究方向為:凝聚態物理理論,從事量子霍爾液體、高溫超導體、拓撲序/量子序及新的物質態,基本粒子的起源的方面的研究。
2018年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宣布了2018年狄拉克獎章由麻省理工學院的華人學者文小剛獲得,在研究量子力學如何影響多體系統方面做出了獨立貢獻,引入了原創的交叉學科技術。
為了便於讀者們記憶,虎子把董欣年、鬱彬、文小剛三位院士的姓串起來為「懂語文」。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這三位科技人才加入外國國籍,本也無可厚非。畢竟選擇留在哪個國家發展是每個人的權利。何況這些年加入外國國籍的科學家何止他們三人。
也許那個年代,外國有你們更適合的發展土壤,但是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增強,美國的矽谷早已遠不如中國的科學島。洋裝雖然穿在身,你心依然是中國心」嗎,雖然你們現在加入美國國籍,效力於他國,但是血脈裡的東西不容改變,也改變不了。畢竟你們出生在龍的國度,你們身體流淌的是龍的血液,你們永遠都是龍的傳人。
法國科學家巴斯特說過:科學雖沒有國界,但是學者卻有他自己的國家。或許有那麼一天,你們也會像老一輩科學家錢學森、鄧稼先那樣義無反顧的回到祖國。或許也會像新一輩毅然決然回國在科學島發展自己貢獻祖國的八位科學家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留學海外的學子們,中國現在強大了,國內也有適合你們的發展土壤。希望你們學成回歸,報效祖國,祖國不會虧待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