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是對抗疾病最有效的「藥物」 九招喚醒他

2020-12-26 央廣網

編者按:據新華社報導,世界衛生組織23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2300萬例,世界疫情依舊嚴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只要世界範圍內的疫情還在持續,本土就一定會出現由各種途徑引發的病例。目前已經進入秋季,天氣逐漸轉涼,容易引發多種疾病,在這疫情常態防控形勢下的人們,該如何來築牢疫情防火牆呢?

人體免疫力是對抗疾病最有效的「藥物」

免疫系統是人體的防禦系統,抵抗外部病毒、異物的入侵,也能處理體內衰老、損傷、死亡的細胞。免疫力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是否容易患病以及病後預後情況的最重要指標之一。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處在相同的環境中,有的人患病了而有的人依然健康,即使患病了每個人康復的時間也不相同。

張文宏在做客人民日報社旗下新媒體「人民好醫生」客戶端時介紹,當病毒或異物衝破防線侵入人體後,在無特效藥物作用下,人體免疫力就是對抗疾病最有效的「藥物」。人體免疫力的高低程度也直接影響著疾病的預後情況,對於免疫力強的人,病毒就像一場感冒,很快能扛過去;而對於免疫力差的人則很容易發展成重症,甚至引發多種併發症。

四種吃法降低免疫力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表示,在新冠病毒肺炎流行期間,人們空前重視自身的抗病力,以為吃得多、吃得好,抵抗力自然就會強。但是,一些危害身體抗病力的錯誤飲食方式,很多人也許還稀裡糊塗實踐著,根本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危險。

「降力」吃法一:喜歡過癮的鹹味

研究證明,多吃鹽有害免疫力。在出汗不多的情況下,每天有3~5克鹽即可滿足人體需求,過多則可能有害。營養學家一直宣傳「鹽不過六」「鹽不過五」,但科普宣傳主要集中在血壓控制方面,而研究發現:高鹽還會擾亂腸道菌群,甚至有害免疫系統功能。

「降力」吃法二:迷戀甜食和含糖飲料

人們早就發現,血糖過度上升的糖尿病患者,和血糖正常者相比,身體的抗菌能力、抗病毒能力均顯著下降,甚至癌症風險也會上升,這些都與免疫系統功能下降密切相關。

美國有營養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喝甜飲料多的成年人,患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的風險都更大,而這些疾病都意味著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幾十年前就已經有研究發現,過多吃糖降低中性粒細胞等白細胞的功能,使其對抗有害微生物的能力下降。

高糖飲食還會擾亂腸道菌群,而腸道微生物的平衡與正常的免疫功能密切相關。雖然吃米飯也會升高血糖,但吃甜食還有更多害處,因為這樣做會降低飲食的營養素密度,即便熱量沒有超標,也會造成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而這種情況更會讓免疫系統功能雪上加霜。

「降力」吃法三:蔬果、肉蛋搭配失衡

蛋白質太少或太多都有害免疫力。蛋白質是抗體和多種免疫應答中各種活性物質的主要原料,所以在蛋白質營養不良時,身體的抗感染能力會下降。只吃大量蔬果,魚肉蛋奶豆製品等食物不足,會導致蛋白質攝入量過少。澱粉類主食太少,會導致蛋白質作為能量來源被消耗,不會發揮應有的營養作用。

但是反過來,把魚蝦肉蛋當飯吃,同樣也是不利於免疫系統正常功能的。前文已說到,腎臟中過多的尿素不利於免疫細胞的抗菌作用,而攝入大量蛋白質,也會造成腎臟尿素水平上升。吃過多的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食物比例太少,會造成身體的營養不平衡,抗氧化物質不足,膳食纖維不夠,這些都會影響到腸道菌群的健康和免疫系統的功能。

「降力」吃法四:飢一頓飽一頓,吃飯不按點

到點不吃飯有害免疫力。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期研究發現,人體的腸道免疫功能具有晝夜節律,而這種規律和吃飯時間有關。到了飯點,如果及時吃飯,則免疫功能增強,有利於預防可能出現的腸道感染。

這是因為,人們每天所吃的食物,並不是無菌狀態。為了對付可能存在的有害細菌,人體通過分泌胃酸來殺滅微生物,同時還在腸道中配備了強大的免疫部隊來預防和鎮壓微生物作亂,保護腸黏膜的完整性,避免腸道發生炎症。在不吃東西的時候,這些免疫部隊無事可做,它們就保持一個低活性狀態。如果沒有微生物來襲,這些免疫細胞如果活性過高,就有可能造成腸道的慢性炎症和自身損傷。

所以說,如果每天按時進食,形成一個很好規律,身體就知道什麼時候激活腸道的免疫系統,什麼時候讓它們休息。

如果有一頓沒一頓,進食時間無法預測,那麼腸道免疫系統也會無所適從,該活躍的時候不活躍,該休息的時候過度緊張,結果就容易造成腸道慢性炎症。

一旦腸道出現疾病,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會受到巨大影響。一方面,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吃同樣的食物,得到的營養可能大幅度減少,從而降低全身抗病力;另一方面,進食的混亂也會影響到腸道菌群,而菌群狀態與身體的免疫功能息息相關。

八類食物能夠提高免疫力

1 蘑菇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營養科主任許新華表示,蘑菇裡香菇最好。香菇也就是常說的「山珍」,富含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D原,可有效提高免疫力,抗腫瘤、降血脂,大家每天都可以多吃點。

蘑菇還含有特殊的「保健」成分——蘑菇多糖。蘑菇多糖具有較強的抗癌防癌作用,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是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營養物質。而且臨床上可用來提升癌症患者的免疫力,發揮抗癌的功效。

2 蜂蜜

蜂蜜有極好的抗菌消炎、防腐的功能。優質的蜂蜜的保質期可達永久,因此長期服用,能提高免疫力,預防細菌病毒感染,對於脂肪肝也有奇效。

3 娃娃菜

國家高級營養師趙英敏解釋,娃娃菜是種「超小白菜」,但它的鉀含量卻比白菜高很多。據測定,每百克娃娃菜中約含有287毫克的鉀,而同樣重量的白菜僅含鉀130毫克。鉀是維持神經肌肉應激性和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經常有倦怠感的人多吃點娃娃菜可有不錯的調節作用。

常見的「上湯娃娃菜」就是很好的做法,可加些金針菇,用雞湯來做高湯,對提高免疫力也有好處。

4 蓋菜

蓋菜又稱芥菜。提到葉酸大家都想到菠菜,其實芥菜的葉酸含量是綠葉菜中排行第一的。芥菜維生素C的含量也僅次於甘藍菜。其還含有類黃酮素、蘿蔔硫素和吲哚素等,可預防細胞老化、腫瘤和癌症,提高免疫力。

5 紅棗

解放軍第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左小霞表示,紅棗中的蘆丁可軟化血管,而環磷酸腺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癌的作用。但紅棗是溫熱食物,吃多易上火,每人每天3—5顆為宜。

6 紫薯

紫薯含有大量黏液蛋白,能夠防止肝臟和腎臟結締組織萎縮,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膠原病發生。

紫薯中所含有礦物質對於維持和調節人體功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含的鈣和鎂,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

7 香蕉

北京醫院營養科副主任營養師李長平表示,香蕉富含維生素B6,而維生素B6對增強人體免疫力有良好的作用,它還可以防止皮膚癌和膀胱癌。

維生素B6還可以保護腎臟不患結石症,而且對失眠症有治療作用。維生素B6的攝入量不需要很多,每天2毫克就可以了,相當於2個香蕉中的含量。

除了香蕉以外,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還有雞肉、魚、動物肝臟、馬鈴薯、梨和葵花子等。

8 葡萄乾

葡萄乾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天然果糖,可快速補充能量。

上班族,特別是女性,可以每天吃一小把葡萄乾,對緩解手腳冰冷、腰痛、貧血等現象,對提高免疫力都有好處。此外,葡萄乾對降低膽固醇和疏通腸道也有效果。

九個辦法喚醒你的免疫力

1.充足睡眠。研究表明,長期通宵熬夜會嚴重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從而更容易感染病毒。熬夜會消耗機體肌肉組織,現代人群熬夜多為久坐工作,又會導致脂肪堆積,這種體內營養成分的改變,在短期內不易被發現,長此以往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充足的睡眠要保證醒來時體力恢復、精力充沛,一般成人每天睡眠時間在7~8小時,老人也不能低於6小時。

2.酸奶早餐。美國健康協會的一項研究發現,酸奶可以使「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降低,並將尿路感染的風險降低47%。某些酸奶中所含的益生菌,更可以大幅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酸奶熱量約為等量牛奶的1.5倍,且酸奶ph值低,因此酸奶白天喝比晚上喝更能補充能量,同時便於消化吸收。

3.多吃大蒜。美國馬裡蘭大學醫療中心研究發現,常吃大蒜不僅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還能幫助防止心臟類疾病。作為蔥屬植物,大蒜含有殺菌和抗病毒化合物,利於人體提高免疫力,全力對抗「入侵者」。大蒜中的大蒜素能抑制人體內炎症反應,減少自由基對人體細胞的損傷。但大蒜素遇熱易揮發,建議將其搗碎後放置10~15分鐘再吃,讓蒜氨酸和蒜酶等物質互相作用,提高營養價值。大蒜素對腸胃有一定刺激作用,腸胃疾病患者要少吃。

4.蔬菜雞湯。民間一直有喝雞湯治感冒的說法。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大學醫學中心一項研究顯示,蔬菜搭配雞湯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有部分消除因感冒引起的炎症的食療作用。早先研究也證實,雞湯能緩解諸如咽喉充血疼痛等症狀。搭配雞湯的蔬菜包括:洋蔥、紅薯、蘿蔔、胡蘿蔔、芹菜、香菜等。感冒容易影響人的食慾,此時蔬菜雞湯、雞蛋羹、面片湯等流食半流食均能補充能量,提高營養,幫助免疫力恢復。

5.常飲蜂蜜水、姜水、檸檬水。研究表明,蜂蜜中的抗氧化劑是提高免疫力的助推器;生薑是天然的鎮痛劑和解毒劑,有一定對抗感染,消滅流感病毒的作用;檸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抗氧化性。周春凌解釋,富含抗氧化劑和維生素C的食物,能夠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的侵蝕和有害分子的損害,促進免疫系統健康。此外,溫熱水能讓毛孔打開、發汗,維生素C也能緩解發燒時的肌肉酸痛症狀,因而感冒後,多喝蜂蜜水、檸檬水等也有助於感冒症狀的緩解。

6.享受下午茶時光。下午3、4點後,人體精力開始衰退,此時,喝杯下午茶或咖啡、吃些點心不僅能補充熱量,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還能緩解連續工作後的疲勞,通過自我調節,保持自身免疫系統健康。此外,老人消化吸收功能差,易有飽腹感,增加下午茶,少吃多餐還能滿足體內營養所需。多項研究均表明,茶葉中的化學物質烷基胺能夠加強免疫系統抵禦感染的能力。如茉莉花茶富含抗氧化劑,有助於提高免疫力;薄荷茶提神醒腦,改善消化不良等。下午茶還可以搭配堅果、水果等小零食。

7.每周堅持鍛鍊。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一項報告顯示,運動能夠幫助「衝洗」肺部細菌,還能使白細胞流通更迅速,提高免疫系統檢測疾病能力。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但在身體基礎狀況正常的情況下保證每周五天,每次30分鐘~60分鐘的運動量即可,步行6000步以上、騎車、打羽毛球、遊泳、瑜伽等都是增加每日運動量的不錯選擇;老人運動能力和身體耐受性差,爬山、自行車等容易傷害骨關節,造成膝蓋損傷,因此,不妨多增加抗阻運動,提高體內肌肉組織含量,如橢圓機、拉力器、彈力繩等對抗自身重力的運動。

8.多曬太陽。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常曬太陽有助於降低流感病毒及其他常見呼吸道疾病的危害。研究者認為,保持體內高水平維生素D,就可以更好地預防嗓子痛、普通感冒和鼻塞等問題。與更少曬太陽的人相比,生活在陽光充足地區的人更少感染流感病毒。周充足的維生素D還能幫助新陳代謝,減少肥胖風險,而曬太陽是最經濟有效地補充方法,已有的調查顯示,國人曬太陽的時間遠遠不夠,孕婦、老人易缺乏維生素D和鈣。一般來說上午十點、下午四點陽光中紫外線偏低,既能促進新陳代謝,又可避免傷害皮膚。每次曬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曬完後可以搓熱雙手,按摩臉部,有清心安神、舒緩疲勞的效果。

9.保持微笑。積極樂觀的心態不僅能降低人體壓力水平,還能促進睡眠。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笑能增加血液和唾液中的抗體及免疫細胞數量,還能讓副交感神經興奮,降低腎上腺素水平,緩解疲勞,是提高免疫力的良藥。愉悅心情能降低應激激素水平,增加或激活某些免疫細胞,從而提高免疫力。過多負面情緒,不僅可能導致抑鬱等心理疾病,還會減少進食,影響身體營養狀況。生活中,要多些積極向上的思想,通過運動、讀書、與朋友聊天等方式轉移注意力,減輕壓力。當覺得自身壓力無法排解,影響正常生活時,要及時就醫。(人民健康網綜合自瀋陽日報、中國婦女報、生命時報)

相關焦點

  • 「硬核主任」張文宏:別再問什麼藥有效了!最有效的就是免疫力
    醫生說口罩有用,於是口罩脫銷了;媒體說雙黃連有用,於是雙黃連脫銷了;但醫生提出要提高免疫力,卻沒多少人能做到。2月6日,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被問到治療新冠肺炎有效藥物是什麼的時候,回應道:每天都有人問我這個藥有沒有效、那個藥有沒有效,其實最有效的就是我們自身的免疫力!
  • 白藜蘆醇可增強免疫力對抗冠狀病毒
    抑制腫瘤的作用還具有雌激素樣作用,可用於治療乳腺癌等疾病。 現在,研究還發現白藜蘆醇可以促進您的免疫力。根據《營養》(Nutrients)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白藜蘆醇的免疫調節作用可能對治療肥胖、脂肪肝、克羅恩病、類風溼關節炎和癌症等慢性疾病有用。
  • 提高免疫力藥物之——各類藥物對比篇
    增強免疫力是指通過一定手段來使自身免疫力加強。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病毒、細菌等)。處理衰老、損傷、死亡、變性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
  • 對抗病毒,免疫力是「唯一」的藥!疫情前,保健品企業如何突圍?
    2020年初始,在對抗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的過程中,無疑讓中國人民感受頗多,除了有病毒帶來的恐懼,以及為中華民族團結一致而感動,同時對於人生也有了重新的思考。「這場疫情讓我們懂得,這世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 牛皮癬這個疾病用什麼藥物治療較好
    牛皮癬用什麼藥物治療好?治療牛皮癬可以用維生素之類的藥物進行,能夠很有效的對細菌進行抑制,也可以給患者用一些抗感染的藥物,能夠有效的預防人體感染。一旦人體患上牛皮癬,醫生會選擇用藥物來控制病症,其實很多朋友們對於藥物的一些常識並不是特別了解。
  • 增強免疫力,是預防疾病效率最高的方法
    人生病是大概率事件,而預防疾病比治療疾病簡單地多。但是我們可能患的疾病多種多樣,單個預防所需要的耗費的精力太多。但是提升免疫力不一樣,這幾乎能對所有疾病起作用。比如說白癜風,表面上看這只是一種皮膚病,但實際它與免疫功能關係密切。
  • 扁康科普原來免疫力可以治癒疾病,但關鍵在於「它」
    雖然,我們都希望自身的免疫力可以一直保持著最佳的狀態,這樣我們的身體就會一直處於健康的狀態。然而,受競爭壓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正規的作息時間、空氣汙染以及濫用各種抗生素、激素等化學藥物因素的影響,我們體內的免疫力也在不知不覺中下降。
  • 又一治癒愛滋病候選藥物出現:喚醒沉睡的愛滋病毒 不引發過度免疫...
    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發病機制」計劃以及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和共同資深作者Sumit Chanda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發現了一種處於『適宜帶』的有效藥物——它能在不激活免疫系統的情況下喚醒病毒。我們的工作也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證明這種被稱為Smac類似物的是一種有希望重新激活潛伏的愛滋病病毒的方法。」
  • PNAS:藥物vacuolin-1和apilimod聯用有望對抗新冠病毒和伊波拉病毒
    2020年8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哈佛醫學院和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兩種藥物在人類細胞測試中抑制了導致COVID-19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這兩種稱為vacuolin-1和apilimod的藥物是在多年前開發的,靶向是一種名為PIKfyve激酶的大型酶。
  • 什麼藥可以提高免疫力?專家:無明確藥物 不要盲目吃保健品
    什麼藥可以提高免疫力?專家:無明確藥物 不要盲目吃保健品  有什麼藥物可以提高免疫力,預防感染?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新冠肺炎防控和治療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現在沒有特別明確的藥物能夠真正使免疫力上調,還是要通過均衡飲食、適當運動、良好心態來提高整體免疫水平。
  • 得了心血管疾病,對未來充滿擔憂?切勿失去信心!牢記這4點,有效對抗...
    「這段時間,患者會很痛苦」,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心臟病專家亨特(Hunter Champion)博士說,「得知自己患病之前,一切似乎都很美好,然而好像一夜之間,自己患了嚴重疾病,單是醫生開具的處方類藥物就有6種。這些都令人感到害怕,而且難以接受。」
  • 提高免疫力不容忽視!喝對水提升60%
    隨著對疫情病毒的研究不斷深入,專家認為,流感病毒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它會變異,每次出現都會帶著不同的基因,又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形成不同的基因序列,以致人類很難研發出針對性的藥物對抗病毒,最終靠自身的免疫力擊敗它。免疫力是最大的競爭力
  • 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怎樣找到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
    目前,全球多個國家已經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而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將是我們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的關鍵所在。但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可以阻止病毒感染的藥物,終止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本期「科學連線」邀請到了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主任丁勝教授,為我們分享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發思路和最新進展情況。
  • 如何提高免疫力?做好這些細節,很有效
    想要遠離這些疾病,就要努力提高免疫力。想要提高免疫力?這些細節千萬要做好!第一:多喝水春夏是流感高發期,因為這時候氣候比較乾燥,特別是在北方。平時也不要養成熬夜的習慣,熬夜容易導致抵抗力、免疫力下降,這樣就更容易發病了。成年人至少每天要保證7到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第三:注意飲食飲食與人們的免疫力有直接關係,人體營養充足、營養均衡,才能有強身健體的作用。
  • 鮑曼|藥物與疾病
    藥物與疾病齊格蒙·鮑曼著,鮑磊譯,楊渝東校選自《來自液態現代世界的
  • 提升免疫力,對於女人來說,可以做這些事,有效增強身體免疫力
    如果有就證明你的免疫力低下,需要掌握以下幾個方法可以提高免疫力,幫助女性恢復健康、時時刻刻充滿活力。所以說,提升免疫力,對於女人來說,可以做這些事,有效增強身體免疫力!讓自己動起來很多女性都是「白領麗人」,整天對著電腦,工作比較繁忙,一坐就是一天。
  • BEE+麥盧卡蜂蜜:提升人體免疫力
    免疫力的高低一直以來都是評價人體健康與否的重要標準,特別是在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在特效藥尚未研製成功的當下,只能依靠常規的醫療手段治療,身患多種基礎疾病的孱弱身體恐怕難以抵抗疫情,能否在這場天災中化險為夷關鍵還是要看自身。如何提升免疫力無疑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事情。
  • 家寶素助你健腦強心,對抗疲倦、提升免疫力
    家寶素三高營養素中特別添加ß–葡聚糖及粗纖維和螺旋藻粉(含DHA+EPA),能夠減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肪,提高高密度脂肪,減少高血脂的發生,並極大地提高人體的自然免疫力。根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研究證實,每天攝取3克的Beta Glucan β-葡聚糖能有效降低膽固醇水平,以減輕患上心臟病的風險。
  • 運動對抗憂鬱症
    伊莉莎白已經對抗憂鬱症一年多了,在罹患憂鬱症這段期間,她對曾經熱愛的電影、書籍、音樂皆失去了興趣。當時就讀於雪城大學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的她,越來越常蹺課,不僅逃避去學校,也拒絕接受朋友的關心。在心情最黑暗的時刻,伊莉莎白髮覺自己被各種無法抵擋、令人恐懼的妄想圍繞,她必須想辦法制止那些傷害自己、甚至自殺的想法。
  • "最好的藥":PROVEN樸若芬益生菌有效對抗多項"頑疾"
    「益生菌、酶和酵素」領域專家、GENOMECELJTICAL(一種能夠對基因表達產生有益影響的天然成分)的發現者馬克·A·布魯奈克博士(MARKA.BRLJDNAK)曾在2008年出版的《益生菌是最好的藥》中提到:疾病的根源來自體內菌群的失衡。因此,益生菌對於人體免疫力的調節作用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