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科普】摳倒刺、摳痘痘、摳耳朵、摳鼻孔,請你不要到處摳摳

2021-02-12 科普健康教育中心

小特工、老探員,現在手閒嗎?手在閒著沒事幹的時候,想幹點啥呢?轉筆?那手裡沒筆的時候呢?心裡有筆?

打不出來響指又掰不響關節,還有最簡單的方式等你選擇——掏耳朵、挖鼻孔、摳痘痘、摳傷疤、撕倒刺……

耳垢這個名字,飽含著人們對它的嫌棄。耳垢大名叫做耵聹,在耳道裡,有專門能夠產生它的腺體。

一開始被分泌出來的時候,耳垢是粘稠的液體,在逐漸累積的過程中,耳垢會逐漸變幹,最終由耳朵排出外耳道,沒必要自己掏。

而且耳垢真的有用,它是耳朵的防塵塞,才不是單純的廢棄物呢。

耳垢能在耳道表面形成一層酸性保護膜,抵抗細菌、病毒的侵害;它還具有一定的粘附力,能阻止灰塵和其他異物靠近鼓膜;它更是個隔音塞,能過濾聲波、保護鼓膜。

外耳道的皮膚和鼓膜很脆弱,特別容易受傷,硬用棉籤、別針等掏耳朵,不僅會損傷皮膚和鼓膜,更會把耳垢向裡推。要是覺得耳朵堵得難受,可以去醫院的耳鼻喉科,請醫生幫你清理。

一說到挖鼻孔,小特工and老探員有沒有想到一些經典的影視形象?

比如這樣的:

可這是被搬上熒幕的錯誤示範,千萬別學。鼻毛、鼻涕對人體的作用超大,小蒲姐隨便就能數出來好幾個:

鼻毛能夠能阻擋、過濾空氣中較粗大的粉塵顆粒、細菌,較小的塵埃顆粒進入鼻腔之後,會被鼻涕黏住;甚至99%左右的水溶性氣體(像是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二氧化硫、甲醛、臭氧等)都能被鼻黏膜或鼻涕吸附住。鼻黏膜相當於一個加溼器,它分泌出的鼻涕能保證我們吸入的空氣是溼潤的。不經過鼻黏膜加溼,乾燥的空氣會刺激氣道,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從鼻腔吸入的外界空氣被鼻毛、鼻黏膜、鼻涕加溫,升至32~33℃。這個溫度的空氣才不會刺激下呼吸道。鼻腔的嗅區黏膜有個嗅腺,從嗅腺分泌出的漿液性液體,能溶解氣流中的氣味物質微粒,我們才會產生嗅覺。再說了,鼻黏膜上血管那麼豐富,摳鼻子一不小心損傷了鼻黏膜,真的很容易出血(電影裡邊跑邊摳鼻子的危險動作不要學)。而且,摳鼻子刺激鼻黏膜和微絨毛,還會降低鼻腔的防禦功能,引發上呼吸道感染和鼻前庭感染。感覺鼻腔太難受的時候,可以試試用洗鼻器洗鼻子,而不是用手摳鼻子。

洗鼻器利用物理壓力,將衝洗劑(0.9%的鹽水,也叫生理鹽水)注入鼻腔;衝洗劑從一側鼻孔進入,最後從另一側鼻孔或口部排出。

正常情況下,普通人按照一天一次或兩天一次的頻率洗洗就行;有慢性鼻炎的人,一天洗兩三次即可。

過敏性鼻炎、中耳炎、腦外傷患者不太適合用洗鼻器,感覺難受的時候,用清水溼潤下鼻孔就夠了。

人可能有種「光滑強迫症」,看到疙裡疙瘩、麻麻賴賴、乾乾巴巴的痘痘和傷疤,就想動手開盤。

盤核桃、菩提子都是越盤越圓潤,可是痘痘、傷疤卻會越盤越大。皮膚分為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3層;受傷後會不會留疤,關鍵要看傷在皮膚的哪一層。只是表皮層受傷,沒有傷及到真皮層的話,一般不會留下疤痕;而傷到了真皮層甚至皮下組織,留下疤痕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而且疤痕會比較明顯。摳傷疤會造成傷口的二次破裂,還會讓傷口加深、擴大,很可能會傷及真皮層,留下疤痕。手上的細菌,在摳傷疤的時候也會來湊熱鬧——讓傷口發炎,強行延長傷口癒合的時間。時間一久,黑色素沉積在傷口附近,留疤的可能性就又變大了。痘痘的主要誕生地,是在真皮層的皮脂腺裡,所以一大半的痘痘都會留下痘疤。擠痘痘的過程中,也會傷及周圍的真皮組織,擴散細菌感染,加重發炎症狀;留疤的範圍也會隨之擴大。

指甲附近的皮膚又薄又光滑,連毛孔也少,但並這不是什麼好徵兆。

沒有足夠的毛孔分泌油脂,皮膚會特別乾燥;而皮膚薄又讓這塊皮膚特別容易剝脫,出倒刺。

正解是:先用指甲刀剪掉倒刺,再給手指抹上護手霜。做好皮膚的保溼工作,減少倒刺出現的機會。

人的意志力不太靠譜,之前阿爾法都管不住自己的嘴,在局裡吃螺螄粉來著,這事兒小特工and老探員還記得嗎?想要解決手閒,直接捆住雙手更靠譜吧

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不是沒有啊,這不就來了嗎?

小蒲姐教小特工和老探員4個動作,可以靈活手指,放鬆手腕的肌肉,活動關節,緩解手部的酸痛,所以平時多練練喔:

1.手握正義的小拳拳

把五指盡力張開;接著緩緩地彎曲手指,變成握拳姿勢;再緩緩將五指盡力張開。

2.為自己點讚

為做動作的自己點讚,再緩緩將五指伸開,保持5秒之後,再恢復到點讚姿勢。做出《學貓叫》的經典喵喵爪,手握空拳,五指儘量彎曲,互相接觸;保持5秒之後,再充分伸展手指。

手心對手背,兩手交疊。胳膊直直向前伸,手腕下壓,拉伸腕關節和前臂,維持5秒鐘。交換手的上下位置,重複這個動作。

這4個動作為一套,兩隻手各做10組。

手閒得難受,忍不住要到處摳摳的時候,練習一下這些動作,健身+放鬆

如果還是忍不住用力到處摳摳……不如把蒲公英醫學情報總局的文章點個讚轉發朋友圈?

謝謝惠顧。~今日小蒲姐營業結束。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留著我明天再祝。

小蒲姐參考情報:

1.《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2.《哈佛家庭醫生全書》(安徽科技出版社)

3.  蒲公英醫學百科

4.  百科名醫網

相關焦點

  • 豆瓣摳組:女人摳起來要命,男人摳起來不要命
    在這一層級,是頂級高手之間的風雲對決,在鑽研摳門學上,不要妄想自己已經到達頂峰,永遠都會有人技高一籌。有摳友經過精密計算表示,如果主食換成土豆,會省一大筆錢。其他摳友表示,你還是太年輕。何必又放調料醃製呢,直接和菜花一起炒了呀。也有人痛心疾首地表示:你皮削地太狠了。
  • 摳鼻一時爽,一直摳鼻一直爽
    最後小孩不哭了,手指放進鼻孔裡說:「哼,我再做一個!」今天你「挖礦」了嗎?沒錯,波叔講的就是把手指塞進鼻孔摳鼻子(Nose Picking)的行為。絕大多數人都會摳鼻子,但大方承認的不多,因為,這不太優雅。如果別人發現我們正在摳鼻子,我們就會覺得很羞愧;在公共場合看到有人在摳,我們也會皺皺眉頭。
  • 總想摳鼻孔怎麼辦?摳鼻孔危害大,鼻子癢這樣做,健康舒服
    ,不摳難受的那種,醫學上認為這是一種上癮症,有專門的醫學術語rhinotillexomania,中文翻譯是「強制性挖鼻孔綜合症」,甚至有人太喜歡摳鼻孔了,把鼻中隔都摳穿了呢,太恐怖了。摳鼻孔,把鼻屎摳出去,使鼻腔通氣更好,同時也解除了鼻部的瘙癢感,令人身心愉悅,怎一個爽字了得,但長期頻繁摳鼻孔的危害也不小~摳鼻孔的危害1、破壞鼻腔黏膜我們的鼻毛和鼻子分泌的黏稠物,會過濾、
  • 摳頭皮的「小顆粒」雖爽,但醫生不建議你摳!
    雖然「摳」會給人帶來的酸爽感,但皮膚科程學毅主任嚴肅的告訴大家:請馬上停止這個動作!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頭皮上摳下來顆粒,多半就是——毛囊炎!頭皮毛囊炎困擾了很多人,在平時並不容易發現,而當你不小心摳破的時候,總是疼痛中夾雜著酸爽感。細菌感染,是導致頭皮毛囊炎的主要成因。
  • 鼻孔越摳越大?來聊聊摳鼻屎的奇葩事兒
    看!粘在你手指頭上的那個東西就叫鼻屎!你會不會摳鼻屎?來~投個票看看講真,摳鼻屎這事兒,的確不是什麼大事,主要是面子問題。大庭廣眾之下摳鼻屎,的確有損形象。幾位資深摳鼻網友這樣說:@A:會!!!!!!!我鼻孔大得跟菊花一樣!!大概就是用拇指挖的原因。
  • 摳鼻屎的藝術
    當然,這些都還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作為鼻考古學榮譽教授,他在這本書中對於挖鼻屎的詳盡論述:部分摳鼻屎手勢圖解真作假時假亦真,有為無時無還有。還請各位摳著鼻屎看完下文(如果你堅持看完了,那理應把鼻屎吃掉)。是真是假,你說了算。
  • 有沒有鼻屎都想摳,經常摳鼻孔,會有怎樣的影響?別不當回事
    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有過摳鼻屎的情況,一般在公共場合不會摳鼻孔,在私下的時候,有事沒事都喜歡摳一下鼻孔,總覺得鼻子痒痒想要去摳,但是也沒有摳出鼻屎,摳鼻屎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現象,鼻腔中有鼻屎,就是每天鼻腔中分泌的物質,長期待在有灰塵或是一些汙染的地方,這些細菌進入導致鼻子中,就會形成鼻屎,我們總會忍不住想要用手去摳
  • 【健康】經常摳鼻子,小心摳出鼻息肉!
    雖然摳鼻子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是摳鼻子是一個不好的習慣,如果經常摳鼻子,會對身體造成危害,甚至還會導致鼻息肉。    摳鼻子,相信大家都做過。雖然摳鼻子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是摳鼻子是一個不好的習慣,如果經常摳鼻子,會對身體造成危害,甚至還會導致鼻息肉。
  • 鼻孔越摳越大?來聊聊摳鼻屎的奇葩事兒
    點擊上方☝☝☝ 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音頻家醫說科普,健康才靠譜,家醫君又跟大家見面啦! 說到鼻屎,這年頭還有誰不知道它? 接下來說說摳鼻屎的事兒 據說,91%的人都會摳鼻屎,而剩下的9%可能也在悄悄地挖。那麼問題來了..經常挖鼻屎會把鼻孔挖大嗎? 專業醫生表示:不會。鼻孔是生來固定的,後天不會增大,因此也不會受挖鼻屎這個動作的外力而影響大小。
  • 對別人摳,對自己摳,雙魚座的摳讓你無可奈何!
    最近一段時間不知道颳起了什麼風,好像群體流行摳門,沒有最摳,只有更摳。今天星川麻衣也來講一講,那些摳門的星座男,評價比較中性,沒有任何貶義,只是想把一些另類人生的傷疤剝開給朋友們看看,一起分享一下這些人的發家致富之路,不懂得摳門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門路吧!
  • 美甲容易卸甲難,千萬別摳摳摳丨圖圖是道
    美甲容易卸甲難,千萬別摳摳摳丨圖圖是道 2020-05-15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肚臍眼真的是有用來摳摳的麼?
    林俊傑有首莫名其妙的歌,聽完百思不得其解,歌詞大概就是摳摳摳摳,潮流需要摳摳不小心就沒摳摳啥的,
  • 醫用手指QQ套男士摳摳套
    3.希望通過潮吹給女性快感,獲得自信的男性4.由於正常夫妻不大會願意用這樣的方式,更多的用於其它性伴侶;5.年輕人,尋找刺激和新鮮感的人群摳摳套的特點:精密的醫療生產設備、潔淨的包裝車間、醫用級別矽油、獨立的鋁膜包裝,才能生產出醫用級別的手指安全套,購買摳摳套時請注意識別。
  • 摳鼻子摳出鼻前庭炎
    日常生活中的你
  • 總是情不自禁摳頭皮!
    這事拿到檯面上來說,似乎有點倒胃口,但是大家心裡對於這件事情是屢見不鮮,別以為我不知道其實你也愛上了摳頭皮的撕拉快感!說實話,小瑤的一個朋友常常摳到忘乎所以,一坐到桌子前看書學習,就開始撓頭,醉生夢死,直到摳乾淨了,才能好好開始學習(無奈臉)勸誡大家不要總是摳頭皮,因為這種超爽的感覺背後,也會帶來很多傷害!
  • 5歲寶寶隨手摳了一顆痘痘竟然出事了!面部三角區的痘痘不要摳
    文丨Tina育兒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01:寶寶隨手摳了一顆痘痘,沒想到竟然沒有搶救過來。北京武警總醫院的兒科大夫接診了一例急性兒童敗血症患者,孩子剛剛5歲,因為摳掉了面部三角區域的痘痘,結果導致了敗血症,最終沒有搶救過來。在此,提醒各位寶爸寶媽們,長在臉部的痘痘不要摳了!也就是這個區域的痘痘,請看下圖:為什麼摳掉這個區域的痘痘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呢?
  • 精打細算可以有,但不必為「摳」而摳
    疫情給年輕人的生活帶來不確定性,也讓豆瓣上「摳門男性聯合會」「摳門女性聯合會」等小組迅速壯大「出圈」,不少年輕人紛紛加入各種「摳組」,他們不諱言「摳」或「窮」,反而以怎麼能更摳為豪。「摳」這種略帶戲謔的消費行為,從側面體現出了年輕人追求物盡其用、理性消費的心理變化。
  • 《摳神》:你的摳摳,和林俊傑的不潮不用花錢,乍看驚人的相似
    《摳神》,作者:蕭瑟良,大神作家。分類:都市-異術超能。【簡介】「同樣是被系統砸中了頭,別人的系統給錢花,我的系統不讓我花錢。」「如果是沒錢可花也就罷了,偏偏我是一個富二代。」代表作《摳神》《黑卡》《極品相師》。最近幾天介紹的作品動輒就是700萬字、1000萬字。如今看到這本只有區區200萬字,心中一片安詳。一開始看到這個名字,還以為和林俊傑的《不潮不用花錢》有相同之處。
  • 寶寶的這5個部位再髒也不要亂摳!忍住!
    如果你的強迫症,真的控制不住,有個小方子可以給你:勤洗頭能幫助控制乳痂的發展,你可以用溫和的嬰兒洗髮水給寶寶洗頭髮,再用軟毛小刷子輕輕刷去鱗屑。如果鱗屑還是很難去除,就在寶寶的頭皮上塗抹凡士林或幾滴油,等個幾分鐘。還有就是,不要經常戴帽子,頭皮出汗的時候,乳痂可能會變多。
  • 摳頭摳出顆粒?!這可能是病!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摳頭皮。並且,他們似乎十分迷戀這種爽爽的感覺。除了單純性頭癢,摳掉頭屑以外,很多人會在頭皮裡摳出一些顆粒物質。那麼,這些從頭皮上摳下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如果,你恰好也有這些情況出現,那麼你一定要注意了,這可能是一種病!得治!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頭皮上摳下來顆粒,多半就是——毛囊炎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