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紅豆,價值幾何?——兼談魯迅與蕭紅

2021-01-07 孔夫子舊書網

作者 | 陳漱渝

博識者告訴我,一把尺子究竟有多長,在數學家和量子物理學家口中是說不清楚的。因為尺子的兩端並非是絕對的直線,彎曲度越大,量出的結果就越長。再說,物質是可以分割的,而這種分割是永無止境的,所以得不出一個絕對值。在現實生活中,不同人拿尺子去度量人,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結果。至於愛的性質和深度,更不是一把尺子所能丈量清楚的。

一顆紅豆能賣多少錢?我說不清楚,但用相思子製成的手串,大約要15元,平均一顆能賣一塊錢吧。這是我從購物網站上查來的。

但最近廣東某拍賣行卻創造了奇蹟,一顆紅豆居然拍出了二十一萬元的高價。加上佣金,買主大約要付24萬1千5百元。拍賣是市場行為,一個願買,一個願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吃瓜的旁觀者」可以看得頭暈眼花,但沒有置喙的資格。拍賣業的行規,是他們從來不對拍品的真偽和性質負責。作為中介機構,他們只負責收取應得的佣金,這就是市場規則。

十餘年前我自不量力地講過文化問題,談到一件T恤可以賣十塊錢,也可賣一千塊錢。商品質量的差別遠沒有售價的差別大,這就叫「品牌效應」。所以「品牌效應」,也就是文化效應。文化內含不同,價位也就不同。因為品牌關係到信譽度和關注度,私人定製更是如此。人比人氣死人,貨比貨同樣如此。

一顆紅豆,可以賣一角,可以賣一塊,也可以賣到二十幾萬。這關鍵取決於這枚紅豆的文化內含。買家大多是善於理財的精明人。他們看重的絕不會是這枚紅豆本身,而看中的肯定是它的寓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豆寓相思。連小學生都會吟誦王維的五言絕句《相思》,毋須照引。凡讀過《紅樓夢》的人,也大多忘不了賈寶玉唱的《紅豆詞》:「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打破天窗說亮話,人們之所以關注這粒天價紅豆,無疑是看重它是魯迅先生給蕭紅的贈品。當今中國外國都出現了蕭紅熱,而近年來有些好事者一直想將魯迅跟蕭紅的關係曖昧化,可惜找不到確證。這枚紅豆在拍賣行一錘定音,有些人大概認為這件緋聞就可以板上釘釘了吧?然而,我崇信胡適先生的教導:「於無疑處有疑。」所以,還是憋不住想說幾句讓某些人掃興的話。

拍賣公司介紹這顆文物的來源時說:「1936年7月15日,魯迅先生夫婦設家宴為蕭紅踐行。臨別,許廣平先生特地將魯迅先生送給自己的紅豆,以夫妻名義鄭重地送給蕭紅。紅豆是相思之物,魯迅和許廣平先生希望藉此表達對蕭紅的愛惜,也希望能夠慰藉遠在異國他鄉的蕭紅。這些紅豆伴隨蕭紅顛沛流離,直到1942年她在香港去世。多年後,端木整理蕭紅遺物,將30餘枚紅豆贈予蕭紅故鄉哈爾濱,獨獨留下一枚作為紀念。」端木蕻良是明媒正娶蕭紅之人,他的遺物當然非同一般。

如果魯迅送給許廣平的紅豆是隨意買的玩物,那許廣平一把一把拿去送人是有可能的。我有次到廣東出差就買了一大堆,回來後隨手送給孩子玩,這並不是我處處留情的證據。但如果作為「相思之物」或魯迅送給許廣平的愛情信物,據我對許先生的了解,打死她她也不會隨便送人的。許廣平跟魯迅定情時寫過兩篇文章:《風子是我的愛》,《同行者》,她都親自送到魯迅博物館資料部保存,並再三叮囑她生前決不能發表。魯迅婚後出書,往往首先送給許廣平,題籤上有「送給愛人廣平」字樣。許廣平從不輕易示人。她將魯迅全部文物裸捐給了國家有關部門,唯獨這十幾本魯迅的籤名本生前未曾公開。如果一個女人將定情物送給另一個女人,那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如果以夫妻名義送給蕭紅,那只能視為長輩給晚輩的玩物,可能含有祝福之意思,但絕對不可能含有相思之意。

這些紅豆的保存者是端木蕻良的二嫂倪美生。她在1983年出版的《蕭紅研究》中寫道:「據端木介紹說:紅豆,放在桔黃色絲袋裡的兩枚,是魯迅先生送給蕭紅的;用薄牛皮紙包著的兩枚紅豆,是許廣平先生送給蕭紅的。後來蕭紅把這幾枚紅豆轉贈給端木。」這就是說,蕭紅得到的紅豆是四粒,後來由蕭紅轉贈給了丈夫端木。據拍賣行說:「事後,端木整理蕭紅遺物,將30餘枚紅豆贈予蕭紅故鄉(現陳列在黑龍江呼蘭蕭紅紀念館中),他自己獨獨留下一顆作為紀念。」一說四枚,另一說三十餘枚。這些紅豆的數量也沒說清楚。端木「獨留了一顆」,也不知他是根據什麼標準從這四顆或三十餘顆當中選擇出來的?

端木蕻良夫人鍾耀群在華文出版社出過一本《端木蕻良家事》,她口述,孫一寒整理。書中有一篇《魯迅夫婦贈給蕭紅的紅豆》。文中寫道:「有人在這件事上也說魯迅對蕭紅有意思。我認為這是胡說八道!那時魯迅病得很重呵!我認為他們這樣猜測是不合適的。當然了,有人願意猜測,就隨人家的便吧。那是人家的自由。我個人認為蕭紅與魯迅是沒有什麼關係的。這是我的看法。」對鍾耀群的看法,筆者是贊同的。有人還想從魯迅品評蕭紅的穿著或蕭紅到日本之後未曾給魯迅寫信這兩件事種找出些蛛絲馬跡,我曾另外行文批駁,不再贅述。

筆者一貫認為,魯迅對蕭紅的關愛是父愛,是母性之愛,也是「奴隸之愛」。而蕭紅對魯迅的愛是對導師的愛。1939年3月14日,蕭紅在給許廣平的信種說:「我們在這裡一談起話來就是導師導師,不稱周先生,也不稱魯迅先生,你或者還沒有聽到,這聲音到處迴響著的。好像街上的車輪,好像簷前的滴水。」這樣看來,好事者想從「一般處」看出「很不一般」,想從「什麼也沒發生」之處發現「什麼都有了」的「心靈之愛」,只能是一廂情願了!

相關焦點

  • 一顆紅豆,210000元!
    【魯迅摸過的紅豆竟然能拍賣出21萬的高價?人們更感興趣的其實是紅豆背後的故事】一顆小小的紅豆竟然可以拍賣出210000的高價,大部分網友都覺得不可思議。事出反常,必定有因。只是這紅豆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又被蕭紅收藏,蕭紅去世後,端木蕻良將蕭紅的遺物捐囎給蕭紅紀念館,只留下這一顆紅豆,被拿出來拍賣。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紅豆是魯迅送給許廣平表達情意的,這麼有意義的愛情信物,許廣平是絕對不可能將紅豆再送給蕭紅的。
  • 一顆紅豆被拍賣到了21萬高價,紅豆的價格由什麼決定?
    一顆紅豆值多少錢?近日,廣東一個拍賣會上,一顆紅豆被賣到了21萬的高價,這大概是世界上「最貴的紅豆」了。據說這是一顆有來歷的紅豆,但真偽還存在著一些爭議。據拍賣公司介紹,這顆紅豆最初是魯迅先生送給許廣平的,後來,許廣平在蕭紅決定遠赴日本之際,以魯迅和許廣平的名義轉贈給蕭紅,有三十多個。據說,蕭紅去世後,她丈夫端木蕻良整理她的遺物時,將這些紅豆贈與蕭紅紀念館,只留下一顆做紀念。就是被拍賣出高價的這顆。
  • 東莞拍賣會拍出一顆紅豆拍賣出21萬,嚇得我立刻在超市買了十斤
    東莞拍賣會上,主持人拿出一顆紅豆,1000塊起拍。拍了沒幾輪,居然以21萬的高價成交了!天啊,這不是搶劫嗎?還真不是,拍賣方說,這是魯迅託人送給蕭紅的紅豆,意義非凡。記者採訪了魯迅的後人和蕭紅的後人,雙方共同否認三連:不是、不知道、別瞎說。不管是不是噱頭,單純從一顆紅豆來看,幾塊錢一斤的東西,怎麼能賣21萬?這背後隱藏的是,人們怎麼樣的心理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泰勒曾提出過一個理論叫「心理帳戶」。
  • 蕭紅、蕭軍與魯迅(二):漂至上海,在魯迅的幫助下創作出書
    之後蕭軍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裡寫成《職業》(1月7日)、《搭客(貨船)》(1月21日)、《櫻花》(1月26日)、《初秋的風》(2月16日)、《一隻小羊》(2月25日)等數個短篇,他首先把《職業》寄給魯迅(《讓他自己……》)。據王述《蕭紅著作編目》中介紹,蕭紅在這段時間寫了《小六》(1月26日)和《過夜》(2月5日)兩篇。好像蕭軍對蕭紅的工作進度頗為著急。這從魯迅寄給蕭軍的信中可以看出。
  • 蕭紅:遭家暴男友毆打,被庸醫切開喉嚨,臨終遺言留「魯迅」2字
    ——魯迅魯迅是我國近代史中最知名的文學家之一,他以筆為槍以紙為戰場,在內抨擊封建舊制,在外怒斥列強侵略,當時幾乎所有能罵的都被魯迅罵了一遍,能夠進入魯迅法眼的人可謂是少之又少。可有這麼一位女作家,她不僅獲得了魯迅的認可,甚至還被魯迅成為當時「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而這個女作家的名字,叫做蕭紅。蕭紅不僅文學生涯過得十分悽苦,而且感情生涯更是坎坷,曾經被男友出軌還遭其報答,死前遺言卻記著「魯迅」兩個字,也是相當可悲可嘆了。
  • 魯迅評蕭紅穿衣搭配渾濁,穿著樸素的嚴肅文學家竟是時尚達人
    其中他有一位學生,就是後來著名的女作家蕭紅。在魯迅任教期間,蕭紅有什麼不懂的總常常去詢問,一來一往之間,二人就結交成為了好朋友,自那以後,蕭紅就常常去魯迅家裡拜訪他。有一 天,蕭紅穿著自己新買的衣服精心打扮了一番,準備在拜訪魯迅後赴一個約會。
  • 王維的歌曲《紅豆》吸引了相思樹,紅豆的價格再次出現:紅豆值錢
    一顆紅豆在的廣東崇Zheng雅集藝術品拍賣會上成交,爆炸性的新聞變成了阿拉伯之夜。有人說:「這真是一顆紅豆?難道不是金豆嗎?」但是210000我不知道我能買多少金豆。結果,有人痛苦地說:「哎呀,這敗家的玩意呀!」
  • 蕭紅:再多生死苦難,也攔不住她的精神自由
    01蕭紅 &  老師魯迅談蕭紅必要談到魯迅。蕭紅是魯迅的學生,她的許多思想和生平經歷都與魯迅有關,在魯迅逝世後也有文章悼念魯迅先生。《生死場》是魯迅所編「奴隸叢書」之中的一本,魯迅為它作序,胡風為它寫後記。
  • 才女遇渣男|蕭紅: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民國才女蕭紅身上,有很多謎。比如,她第一個同居對象到底是誰?李姓青年?表哥陸舜哲?未婚夫汪恩甲?又如,她和魯迅之間的情感,是否發乎很多情,止乎很多禮?再如,她和蕭軍的孩子,到底是怎麼死的?>(據說)蕭紅的未婚夫汪恩甲(還有一種說法是曾經在蕭紅就讀的女中教過書的李姓青年)追到哈爾濱,兩人同居。
  • 蕭紅踏上前往東京的輪渡,不僅僅因為愛情
    當然,這一切的幕後推手魯迅對二蕭在上海所取得的成功是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可以說他們在上海建立的一切資源,包括經濟上的和人脈上的,無不與魯迅有關。然而正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蕭紅卻作了前往日本的選擇,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最傳奇才女,「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31歲英年早逝
    讓她名震文壇的,則是魯迅。 當時還是默默無聞的蕭紅和蕭軍給魯迅先生寫信 1934年11月30日,魯迅在內山書店約見蕭紅、蕭軍 1934年的秋天,住在上海四川北路租界的魯迅收到了兩份手稿,以及一張合影。
  • 魯迅點評女人穿衣,他對女人的穿著也有研究.....
    魯迅先生給人一種不修邊幅的感覺,從他那短髮、穿長褲、吸菸的形象就能看出來。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對女人的穿著有研究,你可能不相信,但那就是事實。的《回憶魯迅先生》提到:蕭紅和魯迅很熟,她天天去魯迅家做客,對魯迅尊稱為周先生,對他的妻子許廣平,很尊敬地叫許先生。
  • 「大的慈悲,大的自由」:中肯說出了蕭紅作品經久不衰的現實意義
    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二代女作家,魯迅曾經稱蕭紅「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這一評價既是對蕭紅文學創作才華的首肯,也是對其鼓勵和期待。在《人民文學》發起的一項匿名投票評選中,蕭紅的《呼蘭河傳》被評為「驚為天人的好作品」。可以說我們在紀念的許多偉大作品中有很多放在當今時代而言,他們提供給今人的更多是「史」的價值,也就是歷史參考價值,失去了一種鮮活的文學價值。
  • 《生死場》:魯迅最得意女弟子作品,力透紙背寫盡女性人間苦難
    【引言】想來蕭紅筆下的文字令人觸目驚心,《生死場》中發生的一幕幕悲劇,無不是民國時代東北農村底層日常最真實的寫照。生與死之間的瞬間轉換,就像每天決定吃乾飯還是吃稀飯一樣爽利,根本沒有什麼糾結,活著就繼續活著,死了都就死了唄,誰也不會多問一句。
  • 蕭軍之於蕭紅,是救贖也是致命傷,結局早在相識時就已經註定
    初識之時,蕭軍是蕭紅的救贖,他帶著只剩半條命的蕭紅逃出了旅館;分離之時,蕭軍成了蕭紅的致命傷,他極盡貶低這個曾經的戀人,拋棄了已經懷孕的蕭紅。從相識到分離,二蕭之間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最後兩人卻真正做到了相愛相殺。於蕭紅而言,她一生經歷了四段感情,每一段的結局都不算好,但唯獨蕭軍這一段是她所最難以忘懷的。
  • 蕭紅:他是魯迅愛徒,一生四嫁,31歲客死他鄉
    有人說,蕭紅和張愛玲一般,她們的痛始終來自於童年。其實蕭紅和張愛玲本質上是不同的,張愛玲很清醒,她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以獨處來避免傷害;而蕭紅一直需要靈魂的契合,一直在依附男人,即便是飛蛾撲火一般,她也不要一個人待著。
  • 《我的野心,是做一個自由的人》:蕭紅寫給生命的喟嘆之書
    《我的野心,是做一個自由的人》是一代「文學洛神」蕭紅寫給生命的喟嘆之書。蕭紅,以一部《呼蘭河傳》被奉為「文學洛神」,被魯迅、茅盾盛讚是當時「最有潛力的女作家」,更有「民國四大才女」的身份標註,而她的一生經歷卻不像她的標籤那樣令人豔羨。這位富有才情的女作家,在31歲時便因庸醫誤診錯動喉管手術引發其他誘因而去世,令人嗟嘆。
  • 人生何故,如此悲涼——字裡行間讀蕭紅
    作家蕭紅,有著一顆「早醒而猶豫的靈魂」。
  • 蕭紅放棄女兒,因貧窮,更因蕭軍,可惜未必值
    蕭紅與蕭軍的愛情開始於蕭紅最落魄之際。21歲,身懷六甲的蕭紅無家可歸,債臺高築。親戚朋友都對她關上了友愛的門。走投無路的蕭紅給報館送去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懇求信。一時間,她的處境,狀態,成為了當時的熱門話題。報導一出,人們紛紛前往小旅館去探望蕭紅,而這其中便有25歲的蕭軍。這位年輕的小夥子,雖然已經有了妻女,但仍義無反顧的愛上了蕭紅。
  • 《生死場》:蕭紅3次被男人拋棄,懷著孩子談戀愛,實在情有可原
    蕭紅被魯迅譽為當代中國最有才的女作家,卻一生顛沛流離。她16歲逃婚,3次被男人拋棄,2次懷著別人的孩子談戀愛,最終在31歲孤獨至死。 她文學天賦卓越,23歲便享譽文壇,是魯迅最得意的女弟子之一。她有兩部代表作:《呼蘭河傳》和《生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