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拔一毛不取一毫,能放下這大千世界的諸多誘惑,就算有所成了。」——《一人之下》
動畫《一人之下》第三季終於定檔,將在本月開播的消息確定之後,不少小夥伴表示驚喜不已,等待這麼長時間,終於等來了作品的回歸,這部集合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作品,原本漫畫粉絲就不少,在改編成動漫之後,更是吸引了一大波粉絲關注。
作品中特別的方言配音,更是讓不少國人覺得聽著親切,女主寶寶的四川方言更是讓人覺得特色十足。漫畫作者米二老師憑藉自己對玄學和中國文化的了解,將其充分融入到動畫的文化表現上,讓很多人看到了很多中國的功夫、道家文化、炁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內容,很多外國觀眾也由此對中華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一人之下》相關介紹
《一人之下》原作是米二創作的同名網絡漫畫,動畫第一部由日本動畫公司Pandanium負責製作,第二部製作更換為上海繪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在《一人之下》的世界觀中,「異人」是存在的,故事主人公張楚嵐就是一個融入到普通人中的異人,他以一名學生的身份生活在世界,希望過著平常人的生活,但神秘少女馮寶寶的到來打破了他原本平靜的生活,由此開始了作為異人的升級打怪道路。
從故事情節來看,《一人之下》的厲害之處在於,在融合了中國的異能力者、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以及武術等多方面內容的同時,還能貼合我們的實際生活,從一樁盜屍案引出了多年前的懸案,由此引出了「異人」的世界和不同門派的鬥爭。
而主人公張楚嵐即像熱血漫的男主,一路升級打怪不斷提高。又有自己的特色,表面好色廢柴,實際上心思縝密,心智超人,將真實的自己埋藏在面具之下,只想過著平常人的生活。他似乎是被命運推著一步步走向了各門派的戰鬥,但似乎想要反抗命運的其實才是真實的張楚嵐。「異人」的世界觀被慢慢揭開的時候,我們才真正認識到在搞怪賣萌的背後,作品其實還有更多深意。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作品中提及的道教文化和「道俠」形象。
《一人之下》中的傳統文化「道教」的相關體現
「過去無法挽回,未來可以改變。」——《一人之下》王也
一部好的動畫作品,必然有其文化底蘊的支撐,這可以說是一部動畫的靈魂所在,《一人之下》中集合了很多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對於很多國人來說,看起來倒是頗有些文化情懷在裡面。
首先看看這個人人爭搶的「炁體源流」,「炁」在中國指的是一種形而上的神秘能量,是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和生理機能,這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概念,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
除此之外,還有道家的金光咒,金光咒來自道藏太上三洞神咒之一,雷霆祈禱策役諸咒,道教八神咒之一。道教金光其實是白光,並非金色光芒。道教中《金光咒》主要是用於保護自己的一個護身法門。
還有東北的出馬仙和薩滿教,巫師在古代是可以與鬼神交流和傳達消息的人,而現代就變成了出馬的形式。還有一些民俗文化的應用,全性教的「四張狂」對應的是生活中的「酒、色、財、氣」四類,「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氣是下山猛虎,財是惹禍根苗」。
作品中關於幾個道教的相關介紹:
《一人之下》中全性教信奉的祖師爺楊朱,崇尚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列子楊朱》中楊朱曾說過:「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國而隱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體偏枯。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可以用各司其職,各盡其道,互不幹涉來表達其意思,這樣被全性教作為其為人做事的宗旨,從教派宗旨來看,他們最多自由一些還算不上大惡之徒,除了四張狂這幾個純粹的惡人之外,其他大多屬於中立或者還有一些好人。
作品中以諸葛青為代表的諸葛丞相的後人,諸葛亮也被稱為最偉大的異人之一,「貧道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道號臥龍」,因為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可呼風喚雨、揮劍成河,被無數後人銘記尊敬。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清靜修生」等道家思想都是其留下的《誡子書》中貫徹的人生理念,從作品中的諸葛兩兄弟身上我們能看到一些其思想理念的體現。
張天師,天師原是道家始祖軒轅黃帝對老師岐伯的尊稱。天師之名,始見於《莊子·徐無鬼》:「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黃帝尊敬的拜別師長,天師之名來自於此,值得一提的是,道教創始者天師張道陵也是張天師。
《一人之下》中的白雲觀,是全真教龍門祖師丘處機所建,祖師一言止殺被無數人銘記,《元史》記載:「太祖時方西徵,日事攻戰,處機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及問為治之方,則對以敬天愛民為本。問長生久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欲為要。」丘老勸其少殺人多愛民,清心寡欲,以道法止殺戮。
除此之外,小道士王也關於陰陽兩極五行八卦之法的運用皆來自《易經》。
還有一些關於道家經典、佛教經典的介紹,甚至儒家思想都略有誰,整體而言,作品中很多關於文化方面的介紹都是基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從傳統文化的普及方面來說,做的還是比較不錯的。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道家讓國人感受到了其超凡脫俗、無拘無束的生活態度,而作者米二本人將自己十幾年的研究和多個道家聖地的考察,以及自己對道家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糅合進了作品中,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動漫在文化傳播方面的一些進步。
當然除了文化元素的融合之外,作品對人物形象和設計也值得品味。
《一人之下》中「道俠」形象的體現
作品以張楚嵐和馮寶寶的視角,帶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故事,從寶寶的身世,到羅天大醮,再到碧遊村陳朵,秦嶺無根生寶藏,唐門篇,通過一個個新的挑戰,我們看到了他們在面對這些挑戰時內心的變化,以及他們在面對這些矛盾和衝突後的成長。
在頗具深意的文化元素之上,是人性的刻畫和展現。身懷絕技的角色,如何將他們之間的聯繫一一展開,如何將道家不受約束、獨善其身,追求個人的獨立和自由思想融入到角色性格中,是作者米二老師一步步豐滿了每個人物的形象。
而作品中的「異人」,行的是中國的俠之道。
張天師在錫林格勒草原以一人之力大滅「全性妖人」,後終生未下龍虎山。但我們看到的仍然是一個無拘無束,自由生活的張天師。再說男主張楚嵐,自由散漫,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但是他的自由當中又帶了幾分責任,面對一個個謎題,他雖然怕麻煩怕危險,但最終還是選擇扛起了這個擔子。而作品中頗為討喜的角色小道士王也,是一個真正的溫潤如玉,豁達自在的道士性格,溫柔善良,跟誰都客客氣氣的,他勸過張楚嵐,也勸過馬教主,每天都奔波在維持異人世界和平的一線。
在普及傳統文化的同時,作者將中國俠文化中「對生命自由的人性關懷」融入到道家文化之中,跟金庸老先生推崇的「道俠」精神到頗有些相似之處,就像金庸筆下的楊過,他個性強烈,行為古怪,卻他至情至性,富有俠義心腸,他接受了道家超然灑脫、追求自由的思想,在經歷了眾多人和事之後,終成世人所敬仰的大俠。從很多方面,我們都能看到這些「異人」們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追求行俠仗義的身影。
從目前的劇情設計來看,在碧遊村陳朵篇中,作者再一次將故事的人物設計進行了拔高,對於陳朵來說,她所有的東西包括身體,都沒有任何可能之後,活下去似乎只有痛苦,所以她選擇了死亡。從她身上的矛盾,我們也看到了現實生活中一些體現人性的東西。
先不看做工精細與否,從文化內涵上來看,《一人之下》不僅讓我們見識了傳統文化中的「異人」,還讓我們在進一步了解中國道教文化和其他傳統文化的同時,看到了國漫的更多可能性。期待接下來的《一人之下》第三季,故事延續,驚喜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