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農村,思民情,聊農事,聊聊三農那些事。山溝兒農村小王原創作品,禁止平臺抄襲,謝謝合作!
01「天然氣」走進農村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在發生著巨變,農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地改進。拿做飯、取暖來說,逐漸由以前的燒柴、燒煤改為了如今的天然氣、壁掛爐,一切的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
最近兩年,很多地區農村已經開始禁止燃煤改天然氣了,對於新形勢下的美麗鄉村建設,天然氣進村是符合時代要求的,是與新農村建設大背景是相吻合的,對於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是有著深遠意義的。
燒柴、燃煤這種傳統的做飯、取暖生活方式恐怕要一去不復返了,專家說汙染空氣,為了配合環保的大要求,我們支持天然走進農村,可能天然氣進村才是符合時代需求的新產物吧!我們也應該適應時代發展,改善生活方式,朝著更高的生活水準去邁進,這一點毛病沒有。
02安裝「天然氣」卻不使用,意在何為?
在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背景下,我們是否應該考慮天然氣是否適應目前形勢下的農村?據了解,不少農村安裝天然氣卻不使用,形同虛設?
自2019年末開始,我們這邊的農村開始廣播關於安裝天然氣的相關事項,以環保的要求、本著農民自願為原則進行天然氣的安裝,但對農村用煤進行了一些限制,據我觀察,很多農民還是比較積極地去安裝天然氣的,至於使用情況再另當別論!
像這樣的土坯房安裝上這麼一個箱子,是不是看著有點不協調?現在已經進入寒冷的冬季,各地開始查處燃煤情況,但有些已經安裝天然氣的農戶,竟然偷偷燒煤而不用安裝的天然氣,這又是為何呢?
近來,通過對各地農村的調查以及網絡上用戶的呼聲,天然氣在農村的使用過程中確實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有人說這是個高消耗的東西,想要達到取暖效果需要花費不少費用,表示用不起!還有人表示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經常斷氣的情況,在做飯的高峰期所有用戶同時使用,會導致供氣不足而做飯火苗微小,燒一壺水都得用半小時。還有人表示不太會操作,不知道應該設置多少度才能保證屋內達到取暖效果等等。
總結為以下幾點原因:
(1)消費太高,普通用戶難以支撐相關費用。
(2)產品質量較低,經常出現問題。
(3)村裡年輕人較少,設備操作上運用不當
案例:
a.據一位朋友介紹,他們村當初安裝的時候說安裝費是8000元,如果現在安裝的話會有政策上的補貼,也就是4500元—6000元左右的安裝費,並承諾在三年之內的用氣都有補貼,結果安裝的時候都是按照統一的安裝標準去執行,由於每家每戶房屋的設計有所不同,安裝完之後你哪裡認為不合適的地方,還需要進行第二次改裝,這樣就會產生第二次的費用,據了解,他們村大部分人進行了第二次的改裝,掏取了第二次的費用。
b.還有平原農村的一家農戶,那邊的房屋面積都比較大,平時都是靠著一個小爐子燒煤球做飯、取暖,每次她女兒和女婿去的時候都抱怨太冷了,結果在今年安裝了天然氣(當然也是村裡統一要求的),但安裝之後老倆從來都沒有用過,直到前幾天女兒去的時候才開始使用,為了讓女兒和孩子能在這裡暖和一些,卯足勁了燒,結果感覺屋內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暖和,甚至在做飯的時候還有斷氣的情況。最近,他們村的人都在抱怨這天然氣安得不值,真不如以前燒煤來的實在。
03天然氣進村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存在問題:
天然氣進村本是一項利民措施,讓農民生活上更加方便快捷,讓農民享受到新時代發展下的利好,然而有些地方卻「偷工減料」「應付差事」,在安裝及售後上沒有作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所以讓一些農民認為有一種被「套路」「受騙」的感覺。
還有一些地區的農村年輕人長時間不在家,家中只有老幼,對於天然氣的使用上,感覺與老人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一個是不太會操作,一個是老人根本捨不得用,讓已經安裝的天然氣幾乎成了擺設。
解決對策:
1、合理調整天然氣進村實施方案
要找到一條適合農民使用天然氣的新方式,不斷調整實施方案,針對不同地區的農村實施適合當地的安裝方案,不能搞「一刀切」,要注重農民安裝天然氣的合理性和適用性!
2、把控質量,降低成本
對於願意安裝天然氣的農戶,要做到嚴格的質量把關,讓農民用得安全、用得放心,對於天然氣可以適當降低成本和增加補貼,讓農民能夠用得起,大膽用。
3、完善售後保障工作
不是安裝完就沒事了,要對於農民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積極找到自身原因進行改善,加強對老年人的操作知識普及和安全隱患知識宣傳,讓農民用得無後顧之憂。
04你對天然氣進村有何看法?
隨著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天然氣進村定會大範圍普及,那麼到時候各大農村在生活方式上將會有巨大的改變,新農村、新氣象,天然氣進村是適應農村發展的必然產物,然而這些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會將進一步完善,以達到農民真正的生活所需。
其實,對於天然氣進村有所反對的農民來說,歸根結底是因為費用的問題,農村不比城市,大部分是收入較低的普通農戶,若費用太高,著實是使用不起。
那麼你是否支持農村使用天然氣呢?
天然氣進村之農民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