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都是角色扮演遊戲,為什麼只有「日本製造」如此特別?

2022-01-30 Jump x Switch

1986年5月27日,由艾尼克斯出(ENIX)品的遊戲《勇者鬥惡龍》在任天堂的FC主機上發售,這款被簡稱為「DQ」遊戲的問世,正式宣告了日式RPG時代的來臨。

幾十年的風雨歷程中,日本的角色扮演遊戲經歷了無數次的世代更替:從2D平面,到3D建模;從點陣像素,到高清畫質,JRPG在視覺層面不斷提升的過程中,以其龐大而豐富的世界觀架構、波瀾而細膩的劇情感染力,讓無數玩家感動與銘記。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現如今日式RPG似乎早已不負當年之勇,許多熱愛RPG的老玩家也只能依靠那些經典系列的復刻作品來填滿對於該類型的渴望。

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正處於滯脹期,出口貿易份額大幅下降,科技與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如此大環境的之下更是加速了戰棋遊戲的推廣,此時一名叫加裡·吉蓋克斯的戰棋愛好者突發奇想,將《魔戒》小說中的騎士,巨龍,法術運用到戰棋遊戲中,催生了第一款帶有作戰規則的遊戲《Chainmail》。而這款遊戲就是《龍與地下城》的前身。

 在《Chainmail》推出後,加裡·吉蓋克斯在一次聚會中結識了與其志同道合的戴夫·阿森納,兩人在無數次討論與爭執中規劃了例如血量、等級制度、陣營劃分、法術以及地形等等的基礎概念。

隨之在1974年推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桌面遊戲—《龍與地下城:起源》(簡稱DND)。這也是角色扮演RPG遊戲類型最初的火種,縱觀電子遊戲歷史,許多遊戲都採用了DND的設計架構。

DND作為T-RPG(桌面角色扮演遊戲)的鼻祖,由於當時個人電腦尚未普及,再加上早期繁瑣的規則與算力的限制,遊戲者需要經常用到紙筆來做標記和一些複雜的公式。因此有一些人想到了用大型計算機來簡化遊戲流程。

早期的計算機的性能只是用於計算,全憑模擬字符和線來進行顯示,門檻過高,能玩的人屈指可數,影響力也是微乎其微。RPG遊戲數位化的進程被擱置了幾年的時間。直到1977年,高性能個人電腦apple Ⅱ的推出徹底改變了電子遊戲形態的變化。

1980年在APPLEⅡ上《創世紀I:第一個黑暗時期》徹底改變了以往RPG的固有觀念,富有衝擊力的圖形化遊戲界面,豐富的RPG元素,一個傳統的世界觀,和一個你必須要執行的任務使命。

作為一款真正意義上的RPG類遊戲,你可以在地圖上旅行,打怪,訪問城堡,購買武器裝備,甚至一些有趣的對話。時至今日RPG遊戲都採用了這些基本設定,可見其經典之處。

除了上面得遊戲之外,另一個不得不說的就是1981年發售的《巫術:瘋狂領主的試驗場》,相比於《創世紀》,《巫術》系列的知名度遠高於前者,各平臺的移植作品數不勝數。

《巫術》更加注重於探索與戰鬥系統,夥伴團隊的建設。其中戰鬥系統能顯示敵方形象,這一經典設計一直被後來的遊戲採用,與創世紀不同,遊戲沒有世界地圖,取而代之的是地牢系統,這種迷宮探險也被玩家奉為DRPGs(地下城角色扮演遊戲)的鼻祖。

以上兩大系列遊戲直接奠定了電子遊戲RPG類型的中樞系統,為日後《勇者鬥惡龍》的問世埋下了伏筆。

早在《創世紀1》與《巫術》商業化之前,日本遊戲廠商就已經在摸索新的遊戲模式,光榮KOEI就在1982年發售了一款名為《地底探險》的遊戲。遊戲中尚沒有DND機制與規則。

《巫術》DOS版本發布後,日本開發者被深深吸引,第一次目睹DND規則的開發者們深受震撼。如何借鑑其中的RPG要素來製作出很棒的遊戲,成為了當時開發者們的共同話題。

隨後1984年BPS公司在PC—8801上發布了第一款利用類《巫術》的RPG遊戲《黑瑪瑙》,它可以算是日本最原始的RPG遊戲之一

當時RPG遊戲的概念在日本並未普及,所以為了讓大眾玩家接受,《黑瑪瑙》精簡了《巫師》系列繁瑣的系統,比如戰鬥中只能使用武器的物理攻擊而不能使用魔法。玩家所控制的角色與怪物生命值經驗值都用橫線來表示等等。如果說《創世紀》與《巫術》奠定了RPG的基準,那麼黑瑪瑙就是開創JRPG道路的先驅。

而同年XTAL SOFT推出了《夢幻的心臟》已經初步形成了JRPG的基本雛形,由於《創世紀》與《巫術》對RPG玩家的吸引力,該作品結合了兩者的優點,將創世紀中的世界觀和地圖設計與巫術的戰鬥系統相融合,優化了」踩地雷「這種對日後RPG遊戲有深遠意義的設計。

另外遊戲中英雄與龍等元素,對勇者鬥惡龍的開發有著重大參考價值。

至此日式RPG遊戲理念初步成型,基本奠定了JRPG後續的發展方向,只等最後的臨門一腳。

1985年之前,RPG遊戲基本上都是在電腦上開發和銷售,當時電腦可以算是一件奢侈品,在持有率上遠不及任天堂FC。

此時一名剛剛加入ENIX不久設計師,提出將開發陣營轉移至FC的大膽建議,他就是後來被稱為勇者鬥惡龍之父的堀井雄二。但如何設計出一款包含DND規則與日式審美的遊戲,在當時可是一件重大難題。

堀井雄二受到了《巫術》與《創世紀》的影響,決定把RPG遊戲帶到FC這種使用手柄,操作更加簡單的家用主機之上,在ENIX的大力支持下,堀井雄二開始了創造偉大遊戲的第一步。

他先後找來了《七龍珠》的作者鳥山明,來擔任遊戲形象設計。聘用作曲家椙山浩一為遊戲編曲,在一套夢幻陣容的加持下,《勇者鬥惡龍》橫空出世。

 從《勇者鬥惡龍》中我們依然能夠看到歐美RPG的影子,操縱主角一人在大地圖上行走,採用了《創世紀》中的設計,職業與戰鬥則引用了《巫術》中的設計。

但是DQ在模仿的同時進行創新,首次使用了菜單式指令,需求一目了然方便快捷,另外了經驗值設計為可成長的系統,通過不斷的積累經驗來提升自身的屬性。

單憑以上還不足以讓《勇者鬥惡龍》走向成功。遊戲「拯救世界」為主題,極大滿足了這個時期年輕人心中的憧憬;劇情產生的氛圍營造出的沉浸感,讓玩家們沉溺於故事敘事中不能自拔;再加上人物升級所帶來的的樂趣感,共同奠定了《勇者鬥惡龍》系列,乃至日式角色扮演遊戲的核心。

至此之後JRPG迎來了它的黃金十年,不朽名作《最終幻想》的出現更是極大的刺激了RPG類型的進程,《伊蘇》《塞爾達傳說》等經典遊戲相繼加入。JRPG的黃金年代由此到來。

相關焦點

  • 網頁遊戲裡為什麼角色扮演(RPG)一枝獨秀?
    隨著頁遊的不斷發展進步,從遊戲畫面、題材、內容和玩法等方面均日益豐富,但角色扮演類玩法一直是網頁遊戲市場的絕對主流玩法。那麼,為何角色扮演遊戲會在龐大的網頁遊戲群體中獨佔鰲頭?頁遊廠商會熱衷RPG遊戲的研發?面對龐大數量的角色扮演玩法頁遊,玩家是如何對角色扮演頁遊進行消化的?本期新遊解讀以此為契機,來分析為何角色扮演類頁遊會如此火爆。
  • 角色扮演遊戲:從開發到營銷,一路「沉浸」到底
    此外,我們還對內部應用事件數據進行了分析,以便獲取各類別手遊玩家遊戲行為的洞察與分析。我們將在本文重點關注以下 4 個市場中的角色扮演手遊相關數據與洞察分析:日本、韓國、英國和美國。鑑於角色扮演遊戲在日本是如此廣受歡迎,我們還會為大家呈現益智類角色扮演遊戲、回合制角色扮演和動作角色扮演/大型多人在線 (MMO) 角色扮演遊戲等角色扮演遊戲子類別之間一些有意思的細微差異。
  • Switch上的角色扮演遊戲我只玩這8款!
    據不完全統計,FPS遊戲是歐美地區玩家的最愛,而角色扮演遊戲則是亞洲地區玩家的首選,這和日本遊戲行業的巨大影響力不可分割
  • Switch角色扮演遊戲專題(一)
    海拉魯大陸的廣袤與離奇,暗黑3世界的宏大與壓抑,八方旅人的引人入勝.角色扮演類遊戲的魅力就在於此,通過扮演一個或者多個角色,體驗這些角色的愛恨情仇,在這些愛恨情仇中推動劇情發展。今天飯飯為大家介紹的就是Switch平臺上那些膾炙人口的角色扮演類作品。如果有你喜歡的那就趕緊下手吧,去體驗不同的人生!(公眾號內回復名字直接獲取)。
  • 書寫自己的傳奇 盤點十大經典角色扮演遊戲
    角色扮演遊戲發跡於上世紀70年代,早期的作品如1975年的《pedit5》和《dnd》,都是受了TRPG和早期文字冒險遊戲的啟發,dnd更是規則的衍生品。這些古董級RPG在現今看來只具有研究意義,已經喪失了遊戲價值——無論是從畫面還是遊戲方式來看都相當簡陋,無非是在一個由線條組成的地牢裡戰鬥而已,對當時玩家造成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 紳士遊戲之《媽媽的密友》:QSP角色扮演類遊戲,全程真人出演!
    左找右找,終於是讓小瑞子找到了一款不錯的遊戲,這款遊戲的遊戲類型比較小眾,是QSP角色扮演類遊戲,而這類遊戲遠遠沒有SLG、RPG遊戲那麼熱門,小瑞子第一次看到這類型遊戲時,還跑去網上搜了什麼意思,才明白這是什麼類型遊戲。
  • 來試試這些同樣優秀的角色扮演遊戲!
    美中不足的是限於Switch的機能,這款遊戲並不登陸Switch,但是別擔心,下面這些不同類型的角色扮演類遊戲總有一款能滿足你的遊戲荒!發售日期:2019年10月15日《賽博朋克2077》同一開發商CDPR旗下的作品《巫師3》在2015年給角色扮演類遊戲設下了一個極高的標準,到了2020年大多數RPG遊戲都達不到的高度。
  • 那些消失的索尼第一方日式角色扮演遊戲
    ▲同一個遊戲,日美兩地封面都截然不同 彼時在日式遊戲圈內,有一種說法是「徵服了角色扮演玩家便是徵服了日本市場」。雖然說遊戲 IP 來來去去,有許多經典都遺憾地被埋沒是業界常態;而 SIE 旗下像《戰神》或《GT 賽車》等作品也仍然具備十足的競爭力,但索尼在日式角色扮演這一塊不再那麼熱衷也是事實。導致如今這種局面的因素很多,但終歸來說可能還是因為在市場價值上達不到索尼預期。
  • MetaCritic盤點2021年最棒的角色扮演遊戲TOP10!
    角色扮演類遊戲是遊戲行業內最古老的類型之一,也是最經久不衰的類型之一。從回合制的JRPG到以動作為基礎的西方RPG,偉大的RPG遊戲具有各種不同的特點。他們可以讓你置身另一個世界,體驗一段與眾不同的經歷。而近日,國外知名評分網站Metacritic評選了2021年發行的十款最佳的角色扮演遊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翠綠之藥——角色扮演遊戲
    遊戲名稱:翠綠之藥英文名稱:The Emerald Tablet遊戲類型:角色扮演遊戲
  • 掌上角色扮演遊戲史(完):垂暮之戰丨觸樂
    本文編譯自Touch Arcade的系列專欄《RPG Reload Presents – The History Of Handheld RPGs》中的最後三個部分「RPG In 3D」、「Re-Vita-lization」和「The Puzzling Strike of Social RPGs」,作者Shaun Musgrave。
  • Rezrog——角色扮演類(RPG)遊戲
    遊戲名稱:Rezrog英文名稱:Rezrog遊戲類型:角色扮演類(RPG)遊戲遊戲製作:Soaphog
  • 擁有恐怖元素,角色扮演,這個「新興遊戲」為何讓年輕人上癮?
    年輕人向來是各種服務行業的主要消費群體,尤其是那些娛樂產業,幾乎都是靠年輕人撐起來的。包括電玩城、網吧、KTV等等,這些場所都是年輕人居多。而在近兩年,大致上也是因為這些娛樂項目被年輕人玩膩了,曾經爆火的那些娛樂產業近幾年逐漸變得不慍不火,加上網路遊戲的普及,更是讓這些實體娛樂項目流失了大量消費力。但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有一個新興的娛樂項目變得大火了起來,那就是劇本殺。《日本經濟新聞》12月2日報導稱,中國沉浸式實景娛樂設施快速增長。
  • 5款古風角色扮演遊戲,夢回千秋,再起風雲!
    今天推薦的5款遊戲,估計大部分人都玩過,至少聽說過武俠和修仙是我們的民族文化,一直以來,都寄予厚望目前離被全世界認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切,盼好公眾號回復【20210906】,獲取遊戲下載連結【經典單機回歸 全即時制戰鬥革新】【自由來去】本作在進入戰鬥後將直接開戰,不再切換戰鬥場景。
  • 好玩就是角色扮演!來一發超讚RPG遊戲大盤點
    不不不,才不是這種遊戲呢!誰說角色扮演就一定是這樣的呀!遊戲基於第三版龍與地下城規則的電腦遊戲,通過遊戲自帶界面友好的工具,玩家還可以創造自己的世界,設置自己的故事。  遊戲自帶四個模塊(Modules),每個都有不同的情節和NPC。玩家們可以在選擇界面糾結一天而進不了遊戲,這才是真正的代入感。
  • 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會如此沉迷日本戰國的歷史?
    來自 知乎@史圖館小時候喜歡玩武俠角色扮演遊戲。除了與歷史緊密貼合的對岸的《軒轅劍》系列遊戲,我還非常喜歡的更加純正大陸產的單機遊戲《劍俠情緣》,後來沒出第三代第四代,比起IP被商業化被利用的淋漓盡致的《仙劍奇俠傳》,我尤其為世界觀更真實與宏大的《劍俠情緣》覺得可惜。這個系列遊戲的主題就是「南宋漢人抗金」。
  • 就是喜歡角色扮演!15款值得一玩的RPG遊戲 | 異盤點
    廢都物語(PC)這是一款日本玩家獨立製作的日式RPG獨立遊戲,雖然只有幾十M的大小卻有著及其宏大的世界觀。伊洛納(PC)這是一款融合了許多元素的角色扮演遊戲, 玩家可以選擇11個種族,選擇性別以後還要選擇職業。
  • 就是喜歡角色扮演!15款值得一玩的RPG遊戲 異盤點
    廢都物語(PC)這是一款日本玩家獨立製作的日式RPG獨立遊戲,雖然只有幾十M的大小卻有著及其宏大的世界觀。伊洛納(PC)這是一款融合了許多元素的角色扮演遊戲, 玩家可以選擇11個種族,選擇性別以後還要選擇職業。能力各有不同,直接影響遊戲後續進程。
  • 異塵新生 《輻射4》如何試圖成為一款終極角色扮演遊戲
    這個名字本身承載著西方角色扮演遊戲從黑島時代傳承下來的榮耀,它的製作組在上個時代留下了《輻射3》、《上古捲軸5:天際》這樣的經典作品。  在面世之前,《輻射4》似乎就背上了一個包袱:它的責任,就是成為今天的終極角色扮演遊戲。
  • 掌上角色扮演遊戲史(一)——從西方到東方丨觸樂
    或許就中國玩家而言,後者無論是在知名度還是在親切度上都要高於前者。但遊戲書對於作者Shaun Musgrave等西方玩家來說,也未嘗不是一種無法磨滅的記憶,其對於整個RPG發展史也意義非凡。所以,有關掌上角色扮演遊戲史的一切就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