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發展的同安灣新城。(陳嘉新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張珺 盧漳華 通訊員 楊心亮)雙溪潮未落,風正好揚帆。
枕山面海的同安,從容、寧靜,而又激情澎湃。金山銀山般的綠水青山,與高樓林立的新城交相輝映;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的生態農業與科技含量十足的現代服務業強勢崛起……
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如春風拂遍八閩大地。一年多來,同安區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只爭朝夕、雷厲風行,以招商引資、產城融合和鄉村振興為抓手,濃墨重彩地繪就「島外大發展」的迷人畫卷。
實體經濟久久為功做強壓艙石
剛剛舉行的第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物流巨頭順豐來了!
總投資6億元的廈門順豐創新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園區將聚集最前沿的信息技術,無人機、智慧機器人、雲數據等,更重要的是,這個園區不僅輻射閩南金三角,還將帶動閩西南地區的先進位造業、傳統商貿零售企業發展。
在此之前,京東集團在福建地區的最大物流園已經搶先一步落子同安,並正式運營,「智慧」是其核心標籤。國內兩大物流巨頭的相繼落地,加速推動了同安區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以高端智慧物流產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正在同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蓄勢待發。
這背後,是同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與配套的產業鏈優勢,更是同安著力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硬實力體現。
一年來,同安樹立「抓招商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後勁抓未來」的理念,注重項目接續、產業支撐,京東、順豐、趣店、信和達等一批優質項目紛至沓來,金牌廚櫃、保灃實業等本地企業不斷壯大,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了650家,「三高」企業和上市公司在全市位居前列。
「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這是本分。」去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對企業家們的寄語,也為同安區經濟發展指明方向——要以久久為功的姿態錨定實體經濟這塊「壓艙石」。
實際上,早早確定「工業立區」戰略的同安發展實體經濟的步伐一直沒變,食品加工、現代照明、水暖廚衛、機械製造等傳統產業集群正加速轉型升級,一批重點招商項目的落地加速,也將成為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緊扣產業轉型,告別要素依賴,孕育新興業態,加速大項目優項目布局,同安區實體經濟的發展正馬力全開,駛入快車道。
產城融合同安灣鋪開高質量發展藍圖
站在廈門網紅打卡地——濱海旅遊浪漫線上,腳下的馬拉松跑道在移步換景中向北延伸,濱海西大道兩側的高樓鱗次櫛比,交通主幹道上車流滾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這是位於同安灣的同安新城居民每天都能看到的場景。在習總書記18年前提出的「跨島發展」戰略指引下,同安灣成為開發的熱點,昔日的灘涂修葺一新,成為濱海景觀;往日的拋荒地上建起了高樓,人流聚集;立體式的交通網絡完善了,公共服務配套齊備了……西柯鎮居民吳治華說:「真是不敢想!」
而最近一年同安新城的發展更是快馬加鞭。作為廈門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打造的現代服務業園區,銀城智谷一期本月陸續竣工交付使用,包括金牌櫥櫃等大型企業即將整體入駐;總投資超過15億元的太保家園·廈門國際頤養社區正加快推進,預計年內開工;高水平建設的三甲醫院——同安灣的新醫院即將在明年10月投用;同安一中濱海校區建設正全面展開……除此之外,多個高端星級酒店項目已經在商談籤約。
當下,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同安灣新城正在崛起。而同安踐行「跨島發展」戰略正闊步向前:西柯北二期整體拆遷在短期內將取得突破;同安灣新城的門面——濱海西大道景觀提升已經全面鋪開;連接同安老城區、島內、各旅遊景點的交通項目正在持續優化升級;丙洲片區的地下綜合管廊等公共市政配套工程項目加快推進建設。
本月底,位於同安灣新城的首個大型商業綜合體項目——愛琴海購物公園即將籤約落地,高端商業將進一步完善新城配套,為同安聚人流、攬人氣。
如今,以新城建設的一個個具體項目為抓手,同安正以更大步伐和更大力度,落實島內外一體化的各項要求,寫下富美同安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註腳。
鄉村振興綠色賦能農民增收致富
最近,軍營和白交祠村民走上茶山,開始了野茶青的採摘。以往拋荒的野茶青突然成了「稀罕物」,為什麼?原來,當地茶葉龍頭企業恆利茶業通過工藝改良,採用白茶製法打造高端野生茶「白毫野樅」,已經在抖音上火了起來。
恆利茶業負責人高樹足說,企業今年將製作5噸「白毫野樅」野生茶,單勞務收入一項就可為周邊村民帶來200多萬元純收入。
習總書記當年兩上高山叮囑村民們走「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的路子,為村子脫貧致富指明了方向。如今,同安區在軍營和白交祠村做足生態文章,茶業、民宿、鄉村遊等正紅火開展,農民們的荷包鼓起來了。今年初,高山黨校初心使命館建成投用,進一步豐富了黨校的課程內容,也為鄉村振興旅遊動線項目的推進提供硬體支撐。
一年多來,同安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開發生態項目,北部生態農業區初步建成廈門特區的「後花園」和綠色屏障,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閒農業初具規模,集生產、生態、文化、休閒於一體的現代都市農業功能初步顯現。
發展,民之所需;環境,民之所享。今日的同安,正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從「生態佳」邁向「生態+」,在「保護」和「開發」配合默契的時代強音中,描繪著「富美同安」的實景圖。
【展望】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同安區將著力引進一批強鏈擴鏈補鏈的企業和項目落地,促進主導產業上下遊配套,做強產業鏈,做大產業集群,增強本區的產業競爭能力、區域服務能力和集聚發展能力。
●嶄新的產業平臺正成為同安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同安新城「銀城智谷」園區以智慧產業集聚平臺和產業升級核心引擎為目標,打造成高新技術類服務業總部基地以及產業升級人才培養與輸送中心,正成為廈門經濟轉型發展的全新引擎。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接下來,同安區將以建設全國農村產業融合試點示範區為契機,把產業鏈、物流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建立健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農業產業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一批「金字招牌」,實現農業由「賣產品」向「賣品牌」轉變,助力現代都市農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