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傳奇丨桫欏:恐龍同時代的「蕨王」

2020-12-21 澎湃新聞

推薦詞

桫欏又稱「樹蕨」,被譽為「蕨類植物之王」。桫欏歷經滄桑,穿梭億年,是目前為止僅有的木本蕨類植物,與恐龍同時代,有著活化石之稱,堪稱國寶。桫欏隱匿於山水之間,符合詩人嚮往恬淡閒適的氣質,頗具文化價值;歷史久遠,對植物起源、進化和植物地理區系以及古氣候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止咳、祛風除溼的藥用價值;筆直中空的樹幹搭配宛若巨傘的葉子,極具觀賞價值;桫欏筆筒、桫欏化石玉精美絕倫,深受工藝品市場喜愛,工藝價值較高;桫欏生存的立地條件嚴苛,有桫欏生存之處,表明其生態環境優良。

樹木檔案

桫欏,別名蛇木,是桫欏科桫欏屬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桫欏莖幹高於6米,直徑10-20釐米,上部有殘存的葉柄,向下密被交織的不定根。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莖段端和拳卷葉以及葉柄的基部密被鱗片和糠秕狀鱗毛,葉柄長30-50釐米;葉片大,長矩圓形,長1-2米,寬0.4-1.5米,三回羽狀深裂;葉紙質,幹後綠色;羽軸、小羽軸和中脈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鱗片。

桫欏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主要分布於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國北部、緬甸、孟加拉國、不丹、尼泊爾和印度。中國分布在福建、臺灣、廣東、海南、香港、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重慶、江西等地。

桫欏作為公認的極其珍稀的冰川前期植物,是「地球爬行動物時代」的標誌植物,是盛於中生代,在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中倖存下來的孑遺植物。對當前僅存的木本蕨類植物桫欏這一「活化石」的探索與研究,有助於我們認識、了解這億年的地球變化。

桫欏歷經滄桑,穿梭億年,是目前為止僅有的木本蕨類植物,與恐龍同時代,有著「活化石」之稱。圖為貴州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的桫欏群。徐永福攝

科學研究的「活化石」

桫欏科作為真蕨中一個獨特類群,其大多數種類擁有和樹一樣形狀直立的樹莖,故而得名樹蕨。目前人類發現的最早桫欏化石源於侏羅紀,作為蕨類中古老的類群,桫欏科植物在侏羅紀至白堊紀與裸子植物構成大片森林,曾廣泛分布於歐洲、美洲、亞洲,後因新生代地殼運動使其僅能適應熱帶和部分亞熱帶地區氣候,現主要分布於這類地區溼潤的山地林和雲霧林中,作為一種典型的孑遺植物,桫欏在古植被演化和蕨類植物系統發育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桫欏成年株每年產生孢子數量多,但死亡也多。在自然界,有倖存活的孢子,從萌發至形成幼孢子體這一過程,費時長達1年以上,溼度、溫度等生態因子的變化,也都可能影響萌發孢子的存活率或之後的發育進程。桫欏生長繁育對環境有嚴重的依賴性,這限制了它只能在一定孤立的區域分布,而成年株在周圍5米範圍內也限制了桫欏幼株生長,這些共同作用導致桫欏的適生區極為有限。儘管桫欏偶爾也能定居並倖存在新的森林區域,但它競爭不過當地迅速生長的植物。桫欏是木本型蕨類植物,生殖周期很長,生殖過程在離體情況下進行,發育進程完全受環境直接影響,這也導致桫欏難以良好地繁衍生息。桫欏無完善的根系,難以適應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

近十幾年來,我國加大對桫欏科研究的投入,研究涉及種群分布、所在群落生物多樣性、野生資源和生境保護、繁殖栽培技術、化學成分分析及形態解剖和系統分類等多個領域。

桫欏樹形宛若巨傘

多重功效的藥用珍品

桫欏的莖幹可入藥。在中藥中,桫欏莖幹又名「龍骨風」,「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歷來與權勢、尊貴、宗教、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人們能將「龍」與桫欏聯繫在一起,足以見其在中藥中的地位和價值。

資料顯示,桫欏「性味苦澀,涼,味辛,性平,有小毒;入藥的主治功能有清熱止咳、祛風除溼、清肺胃熱、風火牙痛、風溼關節痛、腰痛、治哮喘咳嗽、內傷吐血、骨痛、腹痛、小腸氣痛、強筋骨、跌打損傷、殺蟲、預防流感等」,功效幾乎覆蓋常見病症,若桫欏可如其他中草藥一樣,栽培技術為人類所掌握,定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其藥用價值。

天然去雕飾的觀賞嘉木

桫欏除了極高的藥用價值,還具有極高的庭院觀賞價值。

桫欏具有優雅的外形,筆直的莖幹配上洋洋灑灑的葉子,宛若一把巨傘遮天蔽日,雖歷經滄桑卻萬劫餘生,依然莖蒼葉秀,高大挺拔,稱得上是一件藝術品。

在水熱條件優越地區,桫欏可以進行園林或者庭院種植,砍斷莖幹可以長出不定根,經過矮化的植株適合作為觀賞植物在室內進行種植,兩株連心、三株並蒂,葉若巨傘遮蔽天日,好一幅壯觀景象,每一株桫欏無需雕飾即為無雙的藝術品。

桫欏莖幹製成的中藥「龍骨風」

婀娜溫潤的工藝良品

歷經地質運動沉睡於地下億年的桫欏化石玉,以其光澤瑩潤、紋理溫潤、質色熟潤又得工匠潤色便成了巧奪天工的文玩珠串、把件、擺件,懂它的人視其為珍寶,而這些愛珍寶的人們掀起了一輪桫欏化石玉的收藏熱潮。

桫欏的莖呈直立狀,可高達6米,它的莖粗大約是10釐米到20釐米,可以製作成器具,比如家具,還可雕刻成富有自然奇趣的優質筆筒。此外,桫欏的莖含有非常豐富的澱粉,甚至可以加工成麵粉,然後製作成麵包麵條等食物。

自然保護成效的鏡子

桫欏立地條件嚴苛,具有良好的溫度、適度養分的森林環境,才能夠為桫欏營造出適生的「家」。自上世紀我國大量建立自然保護區以來,桫欏在不少自然保護區內開始「安營紮寨」,進而「家族興旺」。在歷史的長河中,桫欏得以再次走向繁茂,這也是當代人們保護森林、修復生態取得顯著成效的體現。

人類的發展進程導致太多像桫欏一樣的動植物處在瀕危甚至滅絕的危險中。幸運的是,在21世紀這個後工業化時代,人類開始注重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模式,今天國內培育出的桫欏幼苗移種到自然環境中,絕大部分長勢良好,桫欏適生區範圍內的野生桫欏得到良好的保護。就地保護與人工培育共同守護著植物界的「國寶」。

桫欏化石玉工藝品

針對「活化石」的大救援行動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鑑於桫欏隨時面臨滅絕的瀕危性,且對蕨類植物進化和地殼變動研究所具有的重要影響,將桫欏科的全部種類共同列入國際瀕危物種保護名錄(紅皮書)中,貼上國際保護標籤,認定桫欏為珍稀瀕危植物。我國早期公布的八大國家一級保護的珍貴植物名錄中,桫欏與銀杉、水杉、禿杉、望天樹、珙桐、人參、金花茶等—道在列,同時將桫欏科全部種類列入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名錄。

桫欏孢子本身具有難以存活的特點,自身繁育難度極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導致桫欏瀕危性的關鍵因素。我國的科技人員利用組培技術使桫欏人工快繁成為現實,解決了桫欏難以存活的根本性問題。近年來,從引種、人工栽培、模擬生境多角度出發,獲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為桫欏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目前,我國因地制宜建立了各級桫欏自然保護區。海南島中南部山地熱帶雨林保護區域中的桫欏超過7萬株,貴州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約有桫欏10萬株,廣西靖西縣底定桫欏省級自然保護區約有桫欏6萬株,四川樂山五通橋區小西湖桫欏峽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約有桫欏5萬株,各自然保護區成為桫欏保護的有力保障。

鑑於桫欏的保護是一個長期、高耗費的大工程,僅僅依靠國家財政支持難以得到長足發展。因此,我國在嚴格的保護之下,深度挖掘桫欏經濟價值,如開發桫欏特色生態旅遊產品,應用桫欏布景模擬建立恐龍時代公園,應用人工快繁技術規模化量產,將桫欏推向觀賞樹種市場,充分發揮桫欏的觀賞價值,同時,深度開發桫欏筆筒、桫欏化石玉的工藝價值和文化價值,挖掘桫欏優越的藥用價值,研發桫欏藥品。

「當前僅存的木本蕨類植物」「與恐龍同時代」「有著活化石之稱」,當這些名號被加在桫欏之上時,除了讚嘆桫欏的名貴,更有對其隨時可能消逝的擔憂。在侏羅紀,桫欏曾是植物界的霸主,它曾擁有可恣意生長的廣袤空間,億年與生存的博弈讓它的生存環境愈發受限,人為的破壞是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桫欏遭受的最大挑戰,然而,在現在及未來的生態文明時代,人為的可持續保護也將是桫欏與更多瀕危動植物重新煥發生機的最大推動力。

作者簡介

盧春洋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助理工程師,從事科普等工作。

李意德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森林群落生態學、生物多樣性、森林碳匯、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等方面研究。

陳仁利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培育。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原標題:《樹木傳奇丨桫欏:恐龍同時代的「蕨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樂山旅遊景點推薦(四川桫欏湖國家溼地公園)
    此文章選自學習強國四川桫欏湖國家溼地公園四川桫欏湖國家溼地公園長約19公裡,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擁有「中國桫欏之鄉」稱號的四川省西南部樂山市犍為縣雙溪鎮、石溪鎮及巴溝鎮,與清溪鎮的茉莉博覽園,巴溝鎮的嘉陽小火車形成特色旅遊環線
  • 蕨葉降溫大法好,你要pick哪一位網紅蕨
    那時候恐龍還沒有出現(恐龍出現在約2.3億年前的中生代時期),蕨類還是高達20-30m的高大植物,跟同樣高大的石松類植物和早期裸子植物一起,組成了石炭紀沼澤森林。樹蕨,石炭紀森林的重要成員,恐龍時代主要樹種也是恐龍的糧食之一後來,恐龍滅絕,萬物更迭,適者生存。遠古蕨類中的絕大多數在中生代前滅絕,幾億年後重見天日,早已面目全非,成了地球上寶貴的煤資源。
  • 恐龍時代的「遺老」
    事實上,這些植物就是有「活化石」之稱的桫欏。它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屬於「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誌之一。  桫欏發源於中生代的晚三疊世或早侏羅世,伴隨著恐龍走向巔峰,桫欏一舉成為侏羅紀植物界霸主。作為冰川時代的倖存者、「植物界的大熊貓」,桫欏長啥樣呢?  我兩年前曾去過蕉嶺縣長潭旅遊區,在桫欏谷中,有一片鬱鬱蔥蔥狀如綠色巨傘的桫欏。
  • 恐龍同時代的鱷魚有沒有天敵,它們最怕什麼動物?
    恐龍同時代的鱷魚有沒有天敵,它們最怕什麼動物?人類和動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中基本上任何動物都有天敵。有些弱小的動物天敵很多,而一些強大的動物則天敵很少,說道強大的動物,我們很多人都會想到鱷魚,它們是迄今生存的最原始的動物之一,在地球上已有兩億多年的歷史,是與恐龍同時代的存在。大自然講求平衡,所以它絕不會放任「無敵的」物種出現。當一個物種實在太強,強到大自然無法用生態手段控制優勢物種的爆發時,它便會開始使用病毒、火山、小行星之類的非常規手段了。
  • 科學家發現恐龍有「生長紋」,和樹木年輪相近,可判斷恐龍歲數
    那麼,大家就會好奇了,我們是怎麼通過一個恐龍化石就能判斷恐龍死去的年齡呢?就算能判斷出年齡,我們有怎麼判斷和區分幼年恐龍和成年恐龍呢?當然啦,按我們肉眼看,肯定是分辨不出來的,還得看科學家們。我們都知道,每棵樹都有著自己的年輪,而樹木的年輪只會在樹木生長緩慢的季節發生,而一般都是寒冷的冬天。
  • 用吸管就能做一棵桫欏,看過的人都收藏了
    今天我們來用吸管制作一棵桫欏,桫欏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桫欏的莖直立,中空,似筆筒,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是已經發現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
  • 國家二級瀕危珍稀蕨類植物:造型奇特的鹿角蕨
    在蕨類植物裡面,鹿角蕨的名氣非常響亮,雖然在稀缺性和保護級別上,相比有「蕨類植物之王」的桫欏級別要低,然而,鹿角蕨以其奇特的造型,別名瓦氏鹿角蕨,屬於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鹿角蕨屬(Platycerium)多年生附生蕨類植物。在我國僅僅發現分布在雲南西南部盈江縣那邦壩的海拔210-950米山地雨林中,另外緬甸、印度東北部、泰國和也有分布。
  • 寓意吉祥、富貴、清香長綠的鳥巢蕨又名山蘇花,巢蕨、王冠蕨
    鳥巢蕨(拉丁學名:Asplenium nidus),又名山蘇花,巢蕨、王冠蕨為鐵角蕨科巢蕨屬下的一個種,屬多年生陰生草本觀葉植物。植株高80-100釐米,根狀莖直立,粗短,木質,粗約2釐米,深棕色,先端密被鱗片;鱗片闊披針形,長約1釐米,先端漸尖,全緣,薄膜質,深棕色,稍有光澤。
  • 新手養花,試著養波士頓蕨這種花卉,比綠蘿還要好養哦
    要知道蕨類植物的歷史可以說是相當悠久的,甚至我們可以追溯到恐龍時代,因為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有蕨類植物了,我們現在使用的煤炭,很多都是那個時代的蕨類植物,埋在土壤中逐步形成的,那麼今天小編要重點給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波士頓蕨的養護方法,相信你一定會學會不少哦。
  • 僅憑一眼,科學家怎麼知道一隻恐龍多少歲?樹木年輪給了人類啟發
    這個方法是可行的,前提是所發現的恐龍化石是完整的,如果是支離破碎的化石碎片,這種方法根本行不通。考古人員表示現實情況往往不如人意,所發現的大多數恐龍化石都已經經過億萬年的地質作用變形了,因此很難從化石的規模上判斷該恐龍的年齡。再者,有些種類的恐龍出生不久後就發育出龐大體型,而這時候它還處於幼年,體型就已經和成年恐龍差不多了,因此單憑恐龍化石的規模是無法判斷該恐龍是處於成年時期還是幼年時期。
  • 樹木傳奇丨菁香桃:灼灼其華耀南國
    樹木檔案 菁香桃,薔薇科桃屬,落葉小喬木。菁香桃果在8月中下旬成熟,單果重200-550克。果實呈卵圓形至圓球形,兩側對稱,果頂突起。果皮薄,呈淡綠白色,密被短絨毛,成熟時向陽處具紅暈。果肉厚呈白色,近核處紅色,可食率達95.18%。2018年審定為湖南省省級林木良種。
  • 《創造與魔法》樹木在哪裡 樹木分布匯總
    導 讀 創造與魔法是一款魔法建造類型手機遊戲,在這款遊戲中有很多樹木類,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創造與魔法樹木分布匯總吧
  • 樹木傳奇丨滇山茶:花油雙絕甲天下
    樹木檔案 滇山茶亦稱騰衝紅花油茶、雲南山茶花,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小型至中型喬木,樹高可達14-22米,為油茶主要栽培種和世界著名大型木本花卉樹種、局限性生態幅物種。天然連片分布於我國雲南中部至西部海拔1600-2600米溫涼溼潤地區,天然林總面積約0.5萬公頃。
  • 樹木傳奇|柚木:佛國嘉客 萬木之王
    樹木檔案 柚木,馬鞭草科柚木屬落葉或半落葉大喬木,又稱胭脂樹、紫柚木、血樹等,樹高可達40-50米,幹通直。樹皮褐色或灰色,枝四稜形,被星狀毛。葉對生,極大,卵形或橢圓形,背面密被灰黃色星狀毛。圓錐花序闊大,秋季開花,花白色、芳香。
  • 變形金剛動漫人物:來自遙遠傳說中的機器恐龍組合-火山修羅王
    變形金剛中古老的傳奇人物:機器恐龍與火山修羅王變形金剛G1動畫片衍生中的修羅王是的沒錯,這是一款很有趣的變形金剛G1動畫片中機器恐龍組合修羅王的繪本,來自於曾經對傳說中修羅王的故事想像情節。變形金剛之修羅王傳說中的主角正式形象描述中的機器恐龍合體修羅王,在變形金剛之修羅王傳說天元之力中得到呈現,但由於Dinoking作為修羅王的命名已經顯得怪魔化,所以改名為Volcanicus。
  • 樹木傳奇丨辣木:營養保健 木本蔬菜
    樹木檔案 辣木,白花菜目辣木科辣木屬喬木,高3-12米,樹皮軟木質,枝有明顯的皮孔及葉痕,根有辛辣味。其原產於印度,又稱為鼓槌樹,是多年生熱帶落葉喬木,全世界約有14個品種。辣木作為蔬菜和食品有增進營養、食療保健的功能,也廣泛應用於醫藥、保健等方面。在我國福建、雲南、廣西和海南等地均有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