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創業跌落神壇?一年新增2萬家依然扛不過「十店九虧」

2021-01-12 東方財富網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1月29日,今年新增奶茶企業超過兩萬家,但吊銷、註銷的企業共3478家,同時,奶茶行業中經營異常企業數達到2.18萬家,業內盛傳十家奶茶店九家虧。

近日,記者走訪重慶多家奶茶店了解到,奶茶行業因高利潤、回本期快等特點,吸引了不少創業者前赴後繼,但隨著奶茶店加盟費、租金、人工費等逐漸水漲船高,收回投資周期也從幾個月延長到了一年甚至數年。從以暴利著稱到如今光環消散,奶茶行業留給人們的創業空間還有多大?

奶茶店創業兩年,至今未收回成本

甜甜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為了照顧家庭,她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回到重慶,不想放棄事業的她選擇了當奶茶店老闆娘。回憶起創業過程,甜甜說,雖然是開奶茶店,但不是都是「甜」的,也有一把辛酸淚。

2017年,通過朋友介紹,她了解到一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奶茶品牌,考察一段時間後決定加盟。第一家店開在彈子石商圈的一家新興商場,當時由於商場人氣不足,她的奶茶店生意一直很冷清。經營了一年半,看到盈利無望,她選擇了關店,「虧了大概6萬元左右。」

後來,她反思了創業失敗的原因,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出在選址上。調整思路後,她將目光投向了相對成熟的商圈。2018年,她又帶著這個品牌來到了綦江萬達廣場,隨後又入駐了巴南萬達廣場,「客流量穩定後,奶茶店生意確實改善了不少。」

不過,由於前後開了三家店,投入頗多,所以至今並未收回成本。她透露,當時選擇加盟這一奶茶品牌,主要是看中了該品牌較為成熟,且加盟費不算太高,前期只需一次性交8萬元左右。但開一家奶茶店並不是交完加盟費就完了,加上培訓費、設備、裝修、物料、人工等,前後花了30多萬元。尤其是租金,大約佔了每個月營業額的近三分之一,利潤空間沒有想像中大。

「從我個人的開店經歷來看,奶茶行業競爭激烈,要想賺大錢已經很難了。以巴南店為例,周邊奶茶店數量在不斷增多,目前已經有12家了。同時租金、人工等成本還在不斷上漲,也壓縮了利潤空間,這家店的業績也受到了影響,上個月的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1%。」甜甜說。

單店淨利潤高達30%,盈利仍很難

2017年底,小莉(化名)成為一家外地奶茶品牌的區域總代理,投入了上百萬元。經過數年的發展,目前在重慶直營店和加盟店的數量發展到了12家,但她仍向記者表示,自己並未收回成本。

「其實除了知名品牌回本較快外,其他品牌目前的經營情況都算不上太好。說有九成不盈利,一成盈利,我是認可的。」她告訴記者,進入行業兩年多時間,她見證不少品牌的興衰。總體來看,奶茶行業的暴利神話已經結束了,現在迎來了消費升級,原材料已經從茶粉衝兌發展到了茶葉泡製,同時競爭加劇,各方面成本都在上升。

「從我代理的品牌來看,加盟費為6萬元左右,加上裝修、設備、人工費、首批物料等,開一家商場店成本在25萬元左右,而街邊店由於租金成本更高,大概會再多10萬元左右。」她說,只要選址沒有太大問題,平日營業額應該在2000到2500元左右,周末會達到3000到4000元左右,而碰到旺季,日營業額可能會上萬,「一般月營業額會達到10萬元左右,淨利潤在30%左右。」

不過從實際經營情況來看,該品牌在重慶的門店中僅有不到一半的能實現盈利。「我在2017年這個風口期進入,當時競爭並沒有現在這麼激烈,可以實現單店盈利。但再往後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現在還有人想進入這個行業,我是不建議的,除非他有資金和資源的支撐,能夠保證加盟到大品牌並且拿到不錯的點位。」

試水三個品牌成功兩個,行業洗牌速度加快

相比大部分還未實現盈虧平衡的創業者,菜菜(化名)可以說是幸運兒了。談及為什麼選擇開奶茶店,她告訴記者:「我自己就是奶茶控,也很看好這個行業,所以就選擇加盟。前後走了很多地方考察,知道這個行業並沒有外面看起來那麼風光。」

2017年,她加盟了一家名為「喪茶」的品牌,由於每個產品在包裝上都有一條「不正經」的格言,曾在年輕人間風靡一時,「網紅品牌都有生命周期,不可能一直紅下去。所以看到了這個苗頭,我在第5個月收回成本後,就很快將門店轉讓了出去。」

2018年,她又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加盟了一家以燒仙草為主打的品牌,開在江北區大石壩的商圈附近。這一次,她在10個月左右收回了所有成本,有了繼續開店的信心。今年10月,她又加盟了「茶百道」,在沙坪垻區的一所中學旁邊開設了門店,目前還在培育期。

她透露,奶茶行業利潤比較高、回本周期快,同時風險也很大。成本主要來自於兩部分,一部分是交給加盟公司的錢,包括:加盟費、管理費、設備費、物料費、培訓費等,普通的品牌一般在20到30萬元左右。另一部分來自於店鋪本身,包括租金、轉讓費、押金等,從幾萬到幾十萬元都有可能。

「據我觀察,這個行業回本一般在8個月到一年左右,慢一點的也有可能一年半到兩年。由於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的確不是所有店都能賺錢,我就看到過很多店開業沒多久就關店的,洗牌速度非常快。」

甜甜說,要想儘可能實現盈利,首先是選對品牌,然後是選對店址,後期則需要把握好運營管理。「每一環都不能缺少,尤其是品牌,直接決定了消費者買不買單。」但在她看來,儘管自己能夠實現盈利,也不代表行業的普遍情況。「從我看到的情況來說,九成奶茶店不盈利誇張了,但應該有八成到七成不盈利,整體上來看,沒有前幾年好做了。」

奶茶行業進入紅海期

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18-2019中國奶茶行業品牌感知與消費群畫像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現制飲品門店數已超45萬家,新中式茶飲市場規模超900億元。

由於行業前景被看好,吸引了諸多創業者的目光。來自天眼查的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為全國新增註冊奶茶企業有23664家,創下歷史新高。在2000年,全國的奶茶企業還不到1000家。而截至11月29日,2019年吊銷、註銷的企業共3478家,同時奶茶行業中經營異常的企業數達2.18萬家。

實際上,自2006年前後,街客、避風塘在街邊瘋狂開店以來,奶茶就逐漸走入大眾日常生活。之後,隨著喜茶因2017年因排隊7小時走紅網絡,奶茶品牌的曝光度不斷提升,進入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也正是這一年前後,這一行業因千億級的市場前景吸引了諸多資本的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喜茶在A輪融資時獲得IDG資本上億元的投資,當時估值約為10億元。2018年4月份,喜茶宣布完成4億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為龍珠資本。2018年3月,奈雪的茶完成數億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天圖資本,估值達到60億元。2019年8月,茶顏悅色宣布完成A輪融資,而投資方元初投資的股東之一是杭州阿里巴巴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目前,奶茶行業已經形成了三大梯隊:第一梯隊為喜茶、奈雪的茶等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品牌,有資本加持,客單價一般在30元左右。第二梯隊為一點點、都可coco、快樂檸檬等,客單價一般在15元左右,走親民路線。第三梯隊為蜜雪冰城等中低端品牌,知名度一般,客單價在15元到10元左右。

由於門店數量增多、同質化加劇、成本上升等因素,行業也從藍海走向了紅海,利潤空間在逐步降低。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可持續經營超過一年的奶茶店僅為18.8%。據統計,在2017年,奶茶店的存活率不到兩成,開店數為9.6萬家,關店數卻高達7.8萬家。而到了2019年,業內開始有「九成不盈利,僅一成盈利」的評價。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奶茶行業發展到現在主要有幾個趨勢:第一、產品同質化加劇,第二、門店數量增多,第三、消費升級趨勢明顯,第四、逐漸向低線級城市下沉。隨著競爭加劇,不僅利潤在降低,資源也逐漸向頭部品牌傾斜,一些小品牌和雜牌面臨著被淘汰。

他認為:「對於奶茶創業者而言,一線梯隊的品牌不開放加盟,機會只能從二三梯隊尋找。而目前的情況來看,頭部品牌拿走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和更高的利潤,中低端品牌的機會正在不斷減少。而創業者受到資金、選址、品牌等限制,再加上各項成本增高,想要賺快錢很難了。」

聲音

專家:奶茶行業紅海時代來臨,將面臨全面洗牌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記者:「由於奶茶行業進入門檻低、毛利高,進入的投資者、機構等越來越多,整體行業進入了紅海期。同時,還普遍存在商業租金偏高、產品同質化等現象,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因此,無論是屬於哪一梯隊的品牌,都會迎來市場的全面考驗,進入大浪淘沙的階段。」

他建議,從創業風險的角度來看,知名品牌有品牌效應和完善鏈條,加盟比創立自有品牌風險更低,但需要慎重選擇品牌。「優先選擇是與頭部品牌合作,其次是選擇中低端品牌中的大品牌。創業難度在不斷加大,更加考驗綜合能力,例如選址、管理、資金等。此外,由於消費升級趨勢的到來,品質、品牌、服務將成為奶茶店生存的關鍵要素。」

(文章來源:上遊新聞·重慶商報)

相關焦點

  • 瘋狂的奶茶店背後:一年新開9萬家,90%都在虧損,只有加盟商賺錢
    隨著奶茶店的持續火爆,開一家奶茶店成為了很多年輕上班族的開店夢想,創業開一家小店,擺脫公司職場PUA,不用再看上司臉色行事,不需要處理複雜的同事關係,不需要每天趕著踩點打卡上班,一切自己說了算。
  • 看似非常賺錢的行業,一年開2萬家新店,今卻遭遇閉店潮
    現在的年輕人出門,必不可少的就是點一杯奶茶,奶茶就是他們的快樂源泉。而為了更好地滿足大家對這方面的要求,如今市場上也有各式各樣的奶茶店。因此,很多人創業都會在這奶茶行業動心思。奶茶店和咖啡店不同點在於,奶茶店的成本比咖啡店的低,因此很多人都會選擇開奶茶店。前段時間就突然爆紅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這個梗,如今就有立冬後的第一杯奶茶等。
  • 喜茶背後的真相:一年新增2萬多家奶茶店,90%都虧損
    而在火爆背後不為人知的卻是,2019年新增奶茶企業2萬多家,但盈利不到一成,佔據餐飲倒閉店鋪第一名,堪稱「小白創業殺手」,開奶茶店成為一門「活不下去的好生意」。 作 者丨三 川 2010年4月6日,北京中關村銀谷大廈。
  • 又一名酒跌落神壇,巨虧3年,曾是華中「酒王」,中國前十
    導語:又一名酒跌落神壇,巨虧3年,曾是華中「酒王」,中國前十 大家好,很高興再次與大家做分享,今天筆者看到一則消息,中國名酒「百年枝江」。去年巨虧0.8億。枝江整體收益創歷史新低。而且如今的枝江酒業現2.07億赤字。相關部門已經介入。不得不說一代酒王跌落神壇。
  • 10年開1萬家奶茶店 娃哈哈「趕晚集」還有攤位?
    對於未來的門店規劃,娃哈哈方面在品牌手冊中表示,將在10年開設1萬家娃哈哈奶茶店。經中新經緯記者計算,平均每天開店3家,才有可能完成這一門店規劃目標。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中國奶茶市場已非常成熟,市場沒有更多的空間可以讓其生存發展,娃哈哈10年開1萬家奶茶店的戰略布局恐難以實現。
  • 娃哈哈要開1萬家奶茶店,宗慶後的「喜茶夢」你看好嗎?
    02第三次創業這次娃哈哈是把奶茶店當作了未來的重點項目,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表示對奶茶店項目十分重視,稱之為「第三次創業」,目前娃哈哈奶茶店除了上述提到的兩家店以外在福建長樂對於未來的門店規劃,娃哈哈負責人表示將在10年開設1萬家娃哈哈奶茶店,娃哈哈將以廣東為主的華南地區為發展前線,同時以廣州、北京、成都、西安、武漢、瀋陽、杭州六座城市為基點向全國進行門店拓展。
  • 喜茶背後的奶茶店真相:一年新增企業2萬多家,90%都虧損!
    聶雲宸轉變創業方向的背景是:作為茶飲大國,消費升級正推動奶茶市場規模成倍增長。新式茶飲在贏得消費者的同時,再次引爆了奶茶行業。2016-2018年,國內茶飲店的數量從19萬家增至41萬家,翻了兩倍多。資本也在奶茶行業競相下注。2018-2019年,奶茶行業投融資額近30億元,騰訊、阿里、IDG、峰瑞資本等競相入場。
  • 喜茶背後的奶茶真相:一年新增企業2萬多家,90%都虧損
    來源:穆滿起喜茶背後的奶茶真相:一年新增企業2萬多家,90%都虧損原創華商韜略2020-10-0410:35:40所有人都要不斷進化、自我升級,才能活下來。新式茶飲在贏得消費者的同時,再次引爆了奶茶行業。2016-2018年,國內茶飲店的數量從19萬家增至41萬家,翻了兩倍多。資本也在奶茶行業競相下注。2018-2019年,奶茶行業投融資額近30億元,騰訊、阿里、IDG、峰瑞資本等競相入場。
  • 又一暴利行業迎「關店潮」?門店紛紛倒閉,大多年輕人為此「掏空...
    既然是個暴利行業為什麼又「不吃香」,迎來了「關店潮」呢? 在喝奶茶早就已經很多人習以為常的一件事時,大街小巷各種品牌的奶茶店也越開越多。不管是一線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都不乏各種品牌的奶茶店。在人流量較大的商業街等地段,一條街上可能會開3至4家奶茶店之多。
  • 一年新增奶茶店2萬多家,90%都虧損,這什麼情況?
    奶茶店的技術、資金門檻都不高,又利潤高,是很多年輕人初次創業的首選,不少奶茶創業者沒看清行業本質,就匆忙入局,結果做了虧本買賣。開奶茶店主要有三種方式:直營、加盟和代理。不論以何種方式進入奶茶這個行業,店租租金,市場環境,人員投入以及經營都是造成奶茶店是否能夠贏利的要素。
  • 2019年全國奶茶店新增2.3W家,倒閉2.6W家
    在很多人印象中,奶茶是個暴力行業,交完加盟費僱幾個人就能開店。一杯奶茶往往能賣到十塊錢以上,但是!開奶茶店真的有那麼好賺嗎?根據調研顯示,2019年全國奶茶店新增了兩萬三千家,倒閉了兩萬六千家,百分之九十的奶茶店幾乎賺不到錢......
  • 喜茶背後的奶茶真相:一年新增2萬多家,90%都是賠本
    聶雲宸轉變創業方向的背景是:作為茶飲大國,消費升級正推動奶茶市場規模成倍增長。新式茶飲在贏得消費者的同時,再次引爆了奶茶行業。2016-2018年,國內茶飲店的數量從19萬家增至41萬家,翻了兩倍多。資本也在奶茶行業競相下注。2018-2019年,奶茶行業投融資額近30億元,騰訊、阿里、IDG、峰瑞資本等競相入場。
  • 喜茶背後的奶茶業驚人真相!一年新增2萬多家,90%都虧損
    他在廣州開了家手機店,每天忙著給客人免費越獄、刷機,好積攢人氣、多賣手機。但隨著小米「網際網路手機」的崛起,橫行天下的山寨機,死得悄無聲息;聶雲宸的線下門店,變得門可羅雀。迫於生計,2012年5月,聶雲宸關掉手機店,用賺來的20萬,轉行開出一家名叫「皇茶」的奶茶店——這正是當下估值160億的「喜茶」的前身。聶雲宸轉變創業方向的背景是:作為茶飲大國,消費升級正推動奶茶市場規模成倍增長。
  • 2020年在線教育企業新增近10萬家
    在天眼查近日發布的《天眼查大數據:2020教育行業發展報告》(簡稱《報告》)中,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20年新增教育相關企業47.6萬家,註銷13.6萬家,淨增34萬家,淨增企業數量同比2019年上漲22.5%。其中,在線教育企業新增8.2萬家,新增佔比在整個教育行業中達到17.3%。十年新增企業55萬家,在線教育迎來高光時刻?
  • 國內女裝第一品牌「跌落神壇」?3年蒸發百億,僅一年關店4391家
    不少老牌企業在市場逐漸「不吃香」,逐漸出現了關店、裁員等現象。比如運動市場的貴人鳥,曾經在市場是數一數二的運動品牌,現在卻逐漸被安踏、特步等國產品牌超越,風光不再。除了運動市場之外,女裝市場的競爭也是格外激烈的。而它曾經是國內女裝第一品牌,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一直風光無限,如今也「跌落神壇」。
  • 娃哈哈開奶茶店:暴富夢已碎 2020年奶茶業何去何從
    目前一線城市茶飲店經營已趨於成熟和飽和,而新增門店則主要來自消費者對常規飲料的替代和消費群體對「健康茶飲」的需求。時隔5年才姍姍來遲,娃哈哈並非不知曉新式茶飲市場的格局,但同為老字號的大白兔奶糖在2019年卻上演了一場跨界秀。2019年,60歲高齡的大白兔憑藉著快閃、跨界、合作、聯名一躍成為網紅。
  • 一年新增2萬家店,粥品類的春天來了嗎?
    據數據統計,今年線上粥外賣門店的增長量已突破2萬家。「怎麼最近身邊的同事都開始點它?」「打開外賣平臺會驚奇的發現,銷售前三甲中必有一家是粥店」……藉助外賣平臺,粥品類在2018年是徹頭徹尾的火了一把,一度超越了米、粉、面,成為了新的外賣流量王。
  • 數說中國個體戶40年:從磨刀鋪到奶茶店,看我國個體戶的新舊變遷
    而現如今,個體工商戶的從業者,已然變成了快遞點、外賣店、奶茶店、手機店、培訓/輔導班等。 2020年9月,企查查推出《2020中國個體工商戶洞察報告》,報告中對我國個體工商戶在近40年中的新舊行業的不同進行了深度分析。
  • 加拿大鵝股票暴跌近50%,官網7.5折甩賣,跌落神壇!
    導語:大鵝從神壇跌落,重重的摔在地上。5月29日一大早,在加拿大鵝(Canada Goose Holdings Inc.)公布了其最新季度業績後,公司股票在加拿大和美國的股市中已經暴跌達到28%。至此,該公司估價在半年內慘遭腰斬。
  • 曾號稱「中華第一面」,如今卻生意慘澹,蘭州拉麵為何跌落神壇?
    曾號稱「中華第一面」,如今卻生意慘澹,蘭州拉麵為何跌落神壇? 推薦語:中國的美食一度是吸引各國遊客前來國內消費的一個重要原因,不同於歐洲人天天吃「牛奶和麵包」,中國每個地方的飲食都有各自的特色,知名度較高的小吃那可真是數不勝數。